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和谐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 摘要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冲突引发大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解决价值观冲突导致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干预。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科学内涵,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重要功能,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 心理和谐 功能 途径 作者简介王祥(1978- ),男,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在读博士。(江苏南京210037) 1111G6
2、4111111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64-03 在社会转型期,文化冲突与思想碰撞愈加激烈,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是其典型特征。在社会多元价值观冲突中,不少大学生出现迷茫、冲动、懒散、空虚、浮躁、偏激、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躯体症状,使他们偏离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危害校园和谐,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究其根源,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价值观问题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及教育不足所引起的。正确分析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科学内涵,正视多元价值观冲突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重要功能,探索新形势下
3、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科学内涵 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是对外界事物的平静适度、默契融洽、充满善爱的心理现象。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是心理和谐的集中表现。 对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保持心理和谐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在努力学习、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心理和谐包括:(1)心理构成要素上的协调性。表现为大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上的协调一致。(2)为人处世
4、上的理智性。大学生在处世上能有一定的理智思考,做事不冲动,在处理一些问题上,特别是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时,沉稳、理智、耐心、不偏执,与人交往和谐,平等待人,易于交流。(3)心理体验上的愉悦性。大学生只有摆正心态,踏实学习,认真生活,安心参加社会活动,自然交往,培养起社会的责任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4)表征意义上的总体性。当出现心理矛盾、冲突的时候,能将这样的冲突和矛盾控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与尽可能小的范围内。(5)持续时间上的稳定性。总体意义上的心理平衡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罗杰斯认为:“心理失调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摄入并内化了大量环境加给他的价值观
5、,以这种价值观来评价自己的经验,而逐渐放弃运用其本性支配的机体估价过程,结果使一些实际上有益于个体成长的具体经验被拒绝或被歪曲,从而产生失调。”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认为,价值信念实质是行为经验积累的产物,人们在习得社会行为时,也就形成了与这些行为相一致的价值观。理性情绪心理学学派认为,人天生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人的价值观体系中的非理性信念是造成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价值观对人的心理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心理和谐不能回避价值观,尤其是系统化了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
6、的行为的心理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定社会的次级价值、具体价值乃至某些基本的价值会有变化和发展,但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具有教育功能,它能以马克思主
7、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和主要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理论灌输、价值观念培养、价值心理引导和价值活动调控,其中,价值观念的理想信念培育是核心。 转型时期的中国既是一个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与后现代价值观并存的社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个人的价值追求各异、急需磨合的社会。正是在这个特殊发展阶段,大学生中出现了认同缺失、抉择失据、方向难定等问题,进而造成心理上的极度“失态”和失衡,心理问题急剧增加,而且在形式上表现出了空前的复杂和多样。一般来说,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健康向上的
8、、积极进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具有使其思想观念与行为选择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原动力,成功避免任何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主体意识与纯粹用物质利益组建的功利满足,最大限度地实现心理和谐。针对转型期大学生因价值观碰撞冲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我们应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重要功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重要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犹如航标灯,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可以让大学生从容面对人生的许多重大课题。相反,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往往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诸多身心问题,给大学生的
9、心理造成诸多不适。在当前这样一个开放的、变化迅速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中,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进而受到消极价值观的误导,容易产生心理失调、病态心理,甚至形成相互冲突、矛盾的双重人格乃至多重人格。在许多心理失衡现象的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价值导向错位的事实: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索取而不愿奉献;从注重知识的价值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和感官的享受,崇尚自我价值取向是当今大学生的重要特征。 价值导向的错位及核心价值观的缺失造成
10、了当代大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以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来引领大学生心理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价值问题,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阐明了最基本的价值规范。它深刻体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鲜明价值导向,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时代精神;既指明了社会价值建设的重大是非问题,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衡量标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从根本上纠正大学生的价值偏差,克服大学生因价值导向错位引发的诸多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达成心理和谐。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大
11、学生心理和谐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源于历史和现实、服务于时代的正确价值导向。 2.认知协调功能。从“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大学生,在考上大学这个唯一的认知价值目标实现后,往往会出现学习动机上的“真空”,在心理症状上表现为懒散、没劲、无聊、无赖、空虚等。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认知问题是一个需要全体教育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意义上认识知识的价值,不仅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也会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另外,在世界观认知问题上,一些大学生对社会腐败现象痛心疾首而对社会丧失信心,由于社会诚信问题而导致怀疑一切,对搞关系、走后门非常看不惯而对正常的人际关系失去信心,对社会用人机制心存疑
12、惑而对未来毫无把握或丧失信心等。这些社会认知问题对一部分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和打击甚大,表现在心理症状上有诸如焦虑、偏激、愤懑、抑郁、狂躁(或抑郁与狂躁双相情感障碍)、逆反心理等症状,行为上表现为脱离集体、郁郁寡欢、消极自闭、怨天尤人、无法自控乃至发生自杀、违法乱纪行为等。 价值观作为一种认知,它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外界事物的输入总是通过认知(主要是价值观)的转换而使刺激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意义。在刺激作用下处于不平衡状态中的主体,会产生认知失调,造成主体的不快和压力,人们要力求消除这种失调,如果不成功,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确的行为准则,其包含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
13、精神内涵和道德规范带有相当大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认知成分,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由学习认知和社会认知等偏差所出现的心理失调问题,使大学生达到认知协调,保持心理愉悦,并长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心理和谐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对各种问题的认知处于一种协调的状态,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一个重要条件。 3.元认知整合功能。元认知整合功能不同于认知协调功能,它侧重于对学生从身心症状入手进行“心理分析”,自然追因到思维方式的高层次上来达成整合。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再认知,对元认知策略的剖析能有效地发现主体思维方式存在的缺陷。元认知分析可
14、以引导大学生自我分析其思维方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而这一分析过程必然使当事人自动自然地牵涉到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这样就为价值观干预开辟了道路。传统的心理干预如一般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中经常出现的“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方式,暂时解决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但由于没有在深层次上挖掘思维方式的内在缺陷和个体社会价值观冲突的根源,随着环境或条件的变化,心理问题往往会出现反复,无法形成自我心理整合调节能力,对外来心理干预存在着较大的依赖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体,它追求思维方式的理智性和价值导向的一元性,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能够发挥传统心理干预手段无
15、法起到的元认知整合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大学生为整合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一元导向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以建立大学生“价值轴心”为目标,以实现对内协调、对外适应为心理标准,是面向实际的、具有开放性与宽容性的价值引导指针。在元认知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理智地自我分析其思维方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自觉对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进行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比较分析,缩短学校中的理念价值与在社会中的经验价值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的接纳力,提高学校和社会的整合程度。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6、教育的元认知整合功能可以使大学生基于内心发展出来的标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相一致,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一致,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一致,在实现心理和谐中从他控走向自控、从自发走向自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实施途径 价值观的多元化是社会开放的客观结果,大学生个体无法改变,关键是在价值观的多元冲突中如何克服价值取向的模糊、价值评价的偏差、价值认同的失衡和价值观念的错位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心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探索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1
17、.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扩大主体的价值认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必须通过各科教学来完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向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要特别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所起的导向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强化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理想信仰、政治态度,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
18、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意志品格,构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理论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 高校要切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有效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以科研支撑教学、以活动丰富教学、以实践深化教学、以咨询辅导教学、以社区配合教学、以管理规范教学的教改新路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以新的理论视野、新的理论框架、新的理论面貌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价值观念来武装学生、教育学
19、生、指导实践,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排除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知因素的干扰。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和谐校园文化价值的暗示作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净化社会心理氛围,为大学生心理和谐提供潜移默化的外在影响。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过程中,除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灌输”手段外,还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价值“暗示”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将“灌输”和“暗示”结合起来,效果往往
20、更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和谐具有价值导向和协调整合功能,将它渗透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一方面,有利于校园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提高品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价值暗示作用,将抽象的价值认知转化为大学生可以和愿意接受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将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统一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来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舆论氛围,给学生心理以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氛围是大学生
21、心理和谐得以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健康心理和谐环境的努力方向与理想目标。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氛围的根本,建设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健康、愉快、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价值暗示作用是促进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理智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心理协调性和愉悦性,保持稳定的心态,充分发展个性,全面地发展。 3.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元认知整合功能,利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元认知发展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过程、
22、心理状态、目标任务、认知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它是以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为外在表现的认知活动过程。与一般认知活动相比较,元认知侧重于探讨一个人“如何能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强调人的各种心理过程的联系性,具有更高一级的整合性质。从元认知层面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将个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包含对受教育者的价值理论灌输、价值观念培养、价值心理引导和价值活动调控,这一教育过程本身渗透着对元认知发展所包含的基本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豪华游艇购买合同模板
- 8《上课了》(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装饰装修材料购销合同模板
- 销售合同模板示例
- 标准化的人才培养合同
- 粮食运输合同(WF30-007)
- 1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奶牛饲养承包合同样本
- 10清新空气是个宝 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 2022牛排消费趋势报告
- TPM╲t4Step Manul(三星TPM绝密资料)
-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及其应用课件
-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 通达信指标——江恩轮
- 神经电生理检查ppt课件
-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