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教师心理调适_第1页
新课程下的教师心理调适_第2页
新课程下的教师心理调适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下的教师心理调适教育部03-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教师的心理素质是该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教师心理适应性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在与新课程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就可能导致某种程度的系统功能失调,并最终影响新课程改革。如果说教师固有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话,那么,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又将成为他们新的压力

2、源。因此,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课程的心理适应程度,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推进课改进程显得尤为重要。一、课程探究心理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环境,是学生、教师、内容、环境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教师要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化,赋予静态的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使作为课程学习主体的人与作为课程内容的客体之间完全融合。大家知道,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和结论。传统教学注重若干个结论,现代教学取其过程。在当今知识爆炸

3、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富有个性的劳动,形成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最终通过教师自己对学生和课程的理解、经验来体现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当代教育,尽管课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新课程理论和实际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部份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引导教师参与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一同分析咨询个案,甚至相互督导,提供心理支持;教师在设计具体课案时,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正确的课程

4、理念、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逐步做到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研制者和开发者。二、教学创新心理传统教学模式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要由主演变为导演,“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淡化主角意识,把表演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双边互动,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探索、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力这个宗旨出发,教师要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

5、”和“会学”。要强调对“生活的回归”,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焕发出个体生命所特有的灵气和才情。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不仅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还要把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发展性目标进行综合考虑、有机融合,使学生基础与发展、创造与个性成为一个不断完善的整体。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而,将信息、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三、评价发展心理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偏重定量和结果而轻视

6、定性和过程。新一轮课改的目标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系统变革,不仅要在教育思想观念层面上实现转轨,而且在评价系统构建和操作上同样要实现转轨。 其一是教师的自我评价心理。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行为和教学成果进行一种综合的判断。因为教师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自我评价工作就能做得越全面,对自己也就更有自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在课程事务中积极地从“边缘”走向“参与”,使自己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反思也是促进教师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

7、适的有效方法。它通过教师与课改活动过程的冲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强调教师对于自身已有的课程理论与假定的质疑与批判。因此,教师要有勇气客观地正视自己的课程事务,在反思中对课程事务进行重构与改进。其二是教学评价心理。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评价观只重视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使学生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全方位的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

8、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也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与他人做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一些老师课堂上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获取知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深入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面对失败、承受挫折的毅力。其三是社会评价心理。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评价、专业发展内涵等都出现一些偏向,致使许多教师的专业能力被忽视,创造能力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或及时的肯定。教学中不知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尽快地做好角色的转变,还是要固守原有的应试技巧来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如此矛盾给教师带来茫然。众所周知,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

9、的工作,教育教学的成败不仅与教师自身素质相关,还与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其他因素关系密切。新课改是一项全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教学的评价理当尊重个体在这个坐标系中的独特位置和互为落差,进而激励每个个体在自己原有的位置上逐渐发展和升华;教育决策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清醒地认识到对新课改不能操之过急,对教师动态或静态的适应过程都要有实事求是的评估,对那些在角色转换方面较为迟缓的老教师更应持宽容的态度。四、环境适应心理心理科学表明,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动态演变的崔生剂。实践表明,近两年来的课改实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老师的不适应。如:面对现实,惟恐新课改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成绩;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评价制度又对

10、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疲于奔命”导致心理危机。相当数量教师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感觉。这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势,调整认知偏差。要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开拓自己的视野,寻求新的发展。以主动、积极的态势迎接改革,以比较理智和宽容的心态看待改革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以较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这些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另外,要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这种差距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就应该坦然地接受它,并通过创造条件争取再学习和再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教师已不再仅仅成为 “完成教学任务”的“流水线”,而是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整,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能时时处处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和无形的吸引力,使学生无私、互助、诚挚、谦虚、顽强等优良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香港教会学校张俭成校长说:“教师的尊贵使命在于帮助学生肯定自我价值,发挥潜质和建立尊严,致力塑造充满尊重、真挚、信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