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4 页 共 NUMPAGES24 页2023年最新的黄河远上白云间12篇易善峰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
2、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的黄河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
3、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
4、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沙直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
5、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 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 C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 D凉州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
6、思归之意,而黄河远上白云间虽富有美感,但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B作者旁征博引,用详实的资料来证明王之涣的原诗是黄沙直上,同时也否定了在研讨诗作时,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而违备作者初衷的做法。 C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D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 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
7、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 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说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 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 参考答案: 1C 2C 3A 黄河远上白云间(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 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
8、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
9、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鉴赏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黄河远上白云间(3) 黄河远
10、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创作背景: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
11、九年)。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
12、、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 诗人初到凉 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
13、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
14、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
15、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
16、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黄河远上白云间(4)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17、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的小路。斜:为倾斜的意思。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
18、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
19、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
20、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
21、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黄河远上白云间(5)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原文+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
22、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
23、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
24、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黄河远上白云间(6)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读: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
25、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析,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
26、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
27、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鉴赏 王之涣这首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
28、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
29、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
30、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鉴赏二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
31、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
32、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
33、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
34、的诗意,末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
35、您! 黄河远上白云间(7)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 出自唐代人杜牧的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译文二 作者:佚名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 字点明深秋季节; 远 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 字照应句首的
36、 远 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 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光。 有人家 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 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 石径 ,因为这 石径 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 坐 字解释为 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 晚 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37、,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 红于 而不用 红如 ?因为 红如 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 红于 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黄河远上白云间(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及注释 译
38、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的小路。斜:为倾斜的意思。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二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
39、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
40、”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9) 白云间的飞翔者 作者:周 励 来源:西部大开发2023年第05期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自由的梦想,梦想自己像小鸟一样高高地飞翔。几十年前的王伯尧也不例外,他每次仰望那湛蓝的天空,看到有飞机在晴空万里中掠过,都让他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多么
41、希望自己能在白云间翩翩起舞,快乐地飞翔。 几十年后的今天,国家功勋级飞行员王伯尧,已经飞过了漫漫33年的航程,安全纪录高达23000小时,以平均每小时800公里速度,总计18400000公里。如果按照“坐地日行八万里”来计算的话,等于绕地球飞行整整460圈! 16岁开始飞行生涯 王伯尧是幸运的。16岁那年,中央军委到江苏招收飞行员,经过十分苛刻的层层选拔,他终于如愿进入了飞行员成长的摇篮四川广汉飞行学院,开始了飞行生涯。王伯尧说,人生充满了许多神秘莫测,又不可抗拒!成为一名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对于自己似乎是一次奇特的机缘。 1976年9月的一天,在许多美好的包裹中,在对未来的憧憬里,王伯尧告别亲
42、人,离开了家乡江苏泰州,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虽然16岁还没学会思考,但由于年轻和无畏,勇敢似乎已把一切艰难险阻都踩在了脚下。世界也在这一刻,因为有了追求的目标而光彩夺目。 人们在感受幸福与美好的期许时,往往与他们对痛苦的体验深度成正比。学习磨练的艰苦过程,在那个年代,对于冠上“天之骄子”的飞行员来说,是再深刻不过了。 苦痛的训练经历,正是激发人成长和成熟的力量。王伯尧说,美国西点军校的严格与苛刻是举世闻名的,因而她造就了艾森豪威尔、巴顿等一大批风云人物;而预校飞行学员当时的训练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比西点军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行走时比机器人还标准的正90度转弯;在单双杠、旋梯、滚轮上晕头转向、
43、筋疲力竭地训练;冰天雪地抱着冰冷的步枪在更加冰冷的练习场上一趴就是两小时;每天超过1万米以上的高强度体能训练;为了全优,每一次考试都凭着最后一点气力,提升加速度勉强越过不同的马拉松终点 黄河远上白云间(10)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题一作凉州词。黄河远上:一作“黄沙直上”。国秀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城:似指玉门关。万仞:形容山极为高峻。仞,古代八尸为仞。羌笛:由羌族传入的一种管乐器。杨柳:指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曲。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首诗是传诵一时的名篇,被王渔洋推为盛唐七绝压卷之作。这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生动描绘旷远荒凉的塞外风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印刷品买卖协议3篇
- 安全驾驭承诺3篇
- 方式械设备买卖合同协议书3篇
- 文了解居间合同般收费标准3篇
- 摇号定标招标文件范本编写规范3篇
- 市场调研咨询服务合同协议书3篇
- 安全饮用水订购条款3篇
- 招标文件附件格式引导3篇
- 体育场馆租赁解除合同及赔偿
- 员工满意度调查协议
- 2024-2030年中国混凝土管桩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全区国有企业资产全面清查工作方案
- 职业技能大赛-密码技术竞赛理论知识题库(附参考答案)
- 明源地产ERP管理系统
- 狼王梦-完整课件
- DB3305-T 46-2018美丽公路建设规范
- 新疆喀什地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数学试卷(含解析)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与护理
- 个人推广费合同范本
- AQ/T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版)
- 个人厂房租赁合同范本简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