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郁达夫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一、说教材: 故都的秋是部编本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写景抒情散文的第一篇。单元导读中要求: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要求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还要反复涵咏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美。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郁达夫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我之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是散文“形散神聚”特点表现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
2、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 作为高中散文的第一篇,故都的秋的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欣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对后面的散文教学起到示范作用。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不陌生,因为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春等散文,感受过语言美、意境美,学生一般也能说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最突出的问题是因为时代久远学生并不能设身处地体会郁达夫在文中表现的深情,再加之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也不足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深层寓意,所以本文教学最难的点是需要帮助学生搭建一座直抵郁达夫柔软内心的桥梁。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
3、目标:1、理解本文扣住 “清、静、悲凉”的特点来写故都的秋,是通过哪些特定的景来体现故都的“秋味”的。(重点)2、理解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挚爱与眷恋之情,探寻作者的心灵密码,解读秋味背后的人生之秋与文化之秋。(生命形态与审美旨趣的追求)(难点)四、说教学方法设疑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移情法情境创设法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预习布置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知识。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感知秋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
4、春.长沙“创设情境导入”并提出问题: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呢?第三环节:提纲聚神,初尝秋味1、诵读文章的1和13段(教师范读与学生读交叉,通过诵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并提问:郁达夫笔下的秋有哪些特征?在文本中是如何表述的?2、清、静、悲凉“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特别”指得是与谁相比?3、南国之秋南国之秋的特点4、与南国之秋比较作者为何更喜欢北国之秋?第四环节:披沙拣金,细赏秋韵如果要以郁达夫故都的秋第3-11段为蓝本,拍摄一部纪录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完成),体现出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你会拍摄那几幅画面?主要的色调是什么?画面一:(秋院图)小院静坐赏秋色画面二:(秋
5、槐图)槐花落蕊扫秋意画面三:(秋蝉图)蝉声嘶哑唱秋残画面四:(秋雨图)雨后闲人说秋凉画面五:(秋枣图)小枣淡黄展秋颜你认为郁达夫最喜欢哪一幅画面?为什么?(这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无论学生回答哪一幅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多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每一场景涉及到的意象、修饰词、侧重点等方面,通过读与感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体会。通过创设情境与品读在学生与作品之间搭建起一座通向作者郁达夫内心深处的桥梁,通过触摸语言文字去感受作家柔软的内心。)第五环节:知人论世,深挖秋思一个人的喜好,必然与他的性格、经历、审美取向有关,要进一步解读这个问题,我们就必然要了解作者郁达夫。问题一:文章中哪些地方能让你看出郁达夫的个人性格?(补充郁达夫的人生经历以及故都的秋的创作背景)问题二:文章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郁达夫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12段在文中的作用:孤独之秋的文化渊源,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旨趣。)总结: 人生之秋的“惺惺相惜”与文化之秋的审美倾向,代表了作者所向往的生命形态,所以他才如此挚爱、赞颂故都之秋。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可谓声、色、味俱全,让我们一起“听秋声”、“赏秋色”、“品秋味”,请你从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200字,要求:体现“故都的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 2024福建福州榕发(福州)置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2025年镭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混凝土立项报告范文
- 2025年风力发电机组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第二章第二节《智慧之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
- 2024广东佛山市禅城区盈浩排水建设管养有限公司拟录用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的探讨
- 教师职业道德与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题库及答案 第四章
- 泪道狭窄与阻塞的护理
- 铣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
- 2024年山东淄博市城市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视频监控系统验收测试报告
- 医院骨科专病数据库建设需求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完整版
- 三年级下册混合计算100题及答案
-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规范
- ESD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 宜黄县二都镇高山饰面用花岗岩开采以及深加工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