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_第1页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_第2页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书法艺术作品是在汉字框架上,用美学思想塑造的艺术品,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传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几千年来,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富于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离不开书法艺术因此也推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它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它随着时代发展和变化而变化书写形式和风格,这种形式和风格的发展变化,并不改变传统文化的特征,它仍然符合人民的喜好和审美习惯。但当今有少数人,以艺术创新为名,凭个人的喜好和感情,随意改变汉字形体结构和民族文化书写的传统习惯这种艺术创新,注定

2、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它脱离了人民追求文化艺术的良好意愿。中国书法艺术,是知识、科学,它和一般的字体不同,一般的写字即使写得好,也不是书法,因为书法是艺术,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书写的方法上也不同,书法的关键在“法”上,这个“法”就是书法艺术的法则和规律,学习书法,必须遵守“四法”即笔法、墨法、章法和结构造型法由这“四法”构造出书法的艺术美。但艺术美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构造出书法的外形美和书法的内在神采,只有形质与神采兼备,才是一幅完善的书法艺术品。毛主席说:“字的结构有大有小,有疏有密,点画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笔势有虚有实,有动有静,布局上,有行距和行距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的矛盾。这些矛

3、盾也都是有节奏的,而且是相互连带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杂乱无章,处理得好,就会产生无穷的自然美。但这些美,也只是外形美,书法艺术要由外形表露内在的神采,即作者的素质修养、个性特长和思想感情”毛主席的草书,堪称是当代的草圣,在艺术上有王羲之的功夫,有郑板桥的特征和新时代的风格,真是豪迈大气,确为新时代的代表。笔秃千杆,墨磨万锭。这是古代形容书法之难,告诉人们,书法艺术不能急于求成,想一夜成名是不可能的。现在有些书法爱好者基本功还未造就就要急于创新,这是很不现实的。书法艺术主要靠多练多学,苦练苦学,人称“字无百日功”,是一种空想,任何事业有成者,都是从长期艰苦奋斗中取得的。俗话说,“业精于勤”就是

4、这个道理。书法不仅要抓好字内功,还要抓好字外功。字内功就是要抓好练帖,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是从练帖中练出来的。练帖,首先要选好帖,帖选好后,就要坚持练下去,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要从无我到有我,从入帖到出帖。在运用中有了自己的个性,才算可以出帖。学习书法,除了练帖,还要多悟笔。军队打靶训练,除了进行实弹射击外,还要体会射击,用空枪体会怎样打得稳、打得准,写字也是同样。在写字时,也要体会怎么用笔,怎样结构造型等,另外还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书法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书法的意境和艺术水平。中国书法艺术,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早在194年2,毛主席为全国文艺工作提出了“

5、为革命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针几十年来,我党文艺工作始终坚持以“二为”方针为文化艺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其更深刻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人民更加需要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文化艺术,因此如何提高和发展书法艺术,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这是每一个书法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时刻书法艺术家们必须坚持以“二为”方针为指导保持清醒头脑,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诱惑和考验,不做贪图名利的庸人。现在尚有一些“书法家”为了贪图名利,打着书法创新的招牌,胡乱涂鸦,制作假品,以假乱真。既乱了艺术队伍的思路,又乱了文化艺术的先进方向。书法家沙曼翁先生说:“书画艺术也应打假。”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书法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的,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书法艺术本身的特征。中国书法几千年能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书法艺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当前书法如何创新发展,为谁创新、靠谁创新发展,还需要很好的研究和认识,绝不能只凭个人的感情去创新,更不能急功近利。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不是靠哪几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