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写作九忌、绝句写作布局_第1页
律诗写作九忌、绝句写作布局_第2页
律诗写作九忌、绝句写作布局_第3页
律诗写作九忌、绝句写作布局_第4页
律诗写作九忌、绝句写作布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律诗写作九忌李晋灵律诗与绝句均属于近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是从诗体上区分, 并非时代概念。近体诗滥觞于南齐永明年间,史称“永明体” 。近体诗大兴于唐,对于字数、押韵、对仗、平仄均有严格规定,讲究格律,故又称格律诗。近体诗包括绝句 (五言、七言) 、律诗(五言、七言、排律) 。律诗定型于初唐时期,盛唐以后,大盛于世。 全唐诗有4.89 万余首,仅七言律诗就有9000 余首,约占总数1/5。律诗是一种十分精致的文学架构,它有中国式的平衡对称美,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和谐。整体架构又具有整齐中见差异,参差中见整齐的美。它利用音、形、义的配合,构成了多维性的对称和变化。正如胡应麟所说: 律诗是 “綦组锦绣,

2、 相鲜以为色; 宫商角徵羽, 互合以成声。 ” (诗薮)我们学习写作律诗要掌握其基本规律,练好基本功。徐增道: “八句诗,何以名律也?一为法律之律,有一定之法,不可不遵也;一为律吕之律,有一定之音,不可不合也。 ”(而庵说唐诗)故而,写律诗要遵守基本规则,勿违犯禁忌。一忌,立意不明,或散或庸。“立意”就是确定主题。王夫之: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姜村诗话)诗歌立意贵集中、创新、深远、真挚。古人云: “意多乱文” 。 一首诗意绪纷乱, 等于无意。 比如宋 西昆酬唱集)中的 泪“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汉殿微凉

3、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北宋西昆派追求形式美,堆砌词藻典故。此篇将八种不同的悲苦之泪并列排出思妇、弃妇、征夫、纤夫、皇后、壮士、悲秋、伤春等多以典故出之,犹如散珠一片,漫散浮泛。虽然诗中有意象,但立意不明。在当前律诗创作中,也有注意了诗歌的形象性,忽略立意的现象,如一首写农村的诗歌: “街宽路净早脱贫,院绿楼红景物新。万木冲天分左右,千花铺地扮冬春。九龙照壁招商驻,四座牌坊待客临。合作医疗民受惠,儿童无有辍学人。 ”此诗并列八种现象街路宽、院楼新、万木冲天、千花铺地、照壁招商、牌坊待客、合作医疗,儿童上学。这种种景观犹如珠,并排并列,不分主次,形成“意多而散

4、”而不足。二忌,少形象、缺意象、多政治术语。诗是形象的语言艺术,它不同于政论,必须有诗味,有意境。林纾说: “意境者,文之母也。 ” ( 春觉斋论文?应知八则)意象是意境的基础,有情有景产生意象。意境,则是比意象高越一级的美学范畴。只讲道理,有了“意” ,但没有“象” ,就谈不上诗味,更难表现“意境”了。如一位诗友写永葆先进的诗: “军休干部党性坚,理想信念志不偏。三个代表知行践,两个务必永承传。遵章守纪廉政倡,求真务实伟业镌。老骥壮心葆先进,盛世修身谱新篇。 ”此诗内容健康,有真情,但缺少诗“象” ,因此,虽然押了韵,仍少诗味。三忌,失粘、失对、出律。律诗的平仄格律,是运用汉语中的四声交换、

5、对应规律,在音调上起到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的作用。律诗应严守平仄格律的粘对规律。有些诗友写诗注意内容,忽视格律要求,造成失粘失对,多处出律,应特别注意。四忌,对仗不工,偏枯。对仗 (对偶 )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 (五、六句 )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诗友们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较多:词性不同。如:“烈士热血征途洒,三山倾覆九州红。”“热血”与“倾覆”一是名词一是动词词性不同,不符合对仗要求。如: “游荡华街逛超市、追寻时尚不惜钞。“逛”是动词, “不”是副词词性不同。 “

6、超市”名词, “惜钞”动宾词组,词性不同。平仄未相反。如:“披荆斩棘奔四化,国强民富业绩宏。”(新声)此联上句“披荆斩棘”是平平仄仄,下句“国强民富”是平平平仄,未能相反。 “奔”是双音字。对仗出现偏枯。何谓偏枯皆旨对偶句中的两物对一物,或以一意对两意,或种事物对属事物,显得不工整。如“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 (杜甫) “骏骨”为一物, “熊罴”为两物。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橘柚”为两物, “梧桐”为一物。 “往昔悲唱阳关曲。今日欢歌西部篇” “阳关”是属类, “西部”是种类, “西部”包括“阳关” ,故是偏枯。五忌,合掌、四平头。1 、何谓合掌:指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的

7、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律诗字少意丰,必须惜墨如金,以有限的字词表达更多的情景意蕴。故“合掌”乃作诗之大忌。合掌有三种情况:其一,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冒春荣葚原诗说云: “对法不可合掌。如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皆、尽合掌。 ”其它同义字如“犹、尚” 、“因、为” 、 “听、闻” 、 “知、觉” 、 “如、似”等等常会构成合掌。如: “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 ”其二,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也是合掌。如“仙人洞里怀先哲,会议厅中忆昔贤” “怀先哲、忆昔贤”合掌。 “古迹高昌遗址破,交河故地旧城残” “遗址破,旧城残”合掌。 “不尽沙丘一抹绿,无边瀚海水

8、盈潭” “沙丘、瀚海”合掌。其三, “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曰: “两句不可一意” 。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虽写两种动物,两种神态,而含义均是思乡。梅圣俞和王禹玉内翰) : “力锤顽石方逢玉,尽拨寒沙始见金。 ” 纪昀曰: “二句亦合掌” 。 (瀛奎律髓)今人犯“事异义同”的“合掌”颇多,如: “抗日军民驱虎豹,歼敌劲旅战熊罴。 ”“每借浮云遮丽日,常生迷雾蔽晴天。 ” “千山披素裹,万壑挂银装。 ”2、何谓四平头?即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字起头。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间二联: “巫峡啼猿数行泪,

9、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纪昀曰: “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 ”沈德潜指出: “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 ” ( 唐诗别裁集)如:赵昌父梅花中间两联: “未至腊时须访问,已过春月尚跻攀。直从开后至落后,不问山间与水间。 ”两联各句开头“未至、已过、直从、不问”均为偏正词组的副词语,亦为“四平头” 。如一诗中间两联:“冬日炉前能取暖,夏天树下可乘凉。春来花绽院中艳,秋至果熟树上香。 ”两联中各句开头“冬日、夏天、春来、秋至”均以季节词开头,是为“四平头” :总之,变化多可以扩展诗意,丰富内涵,增强诗的表现力。六忌,音步应谐不谐,应变不变。何谓音步:指词或词

10、组间因表达语意而拖长语音形成的间隔。它具有节奏美。齐梁以后,随诗歌律化的深入,音乐感的加强,五言诗与七言诗音步均有甲式与乙式。五言(甲)二 I 一 I 二, (乙)二,I 二 I 一。七言 (甲)二 I 二 I 一 I 二 I, (乙)二 I二I二I 一 I。要求二联之内音步相同,两联的音步上下要相异。如:王维山居秋暝 : “明月 I 松间 I 照,清泉 I 石上 I 流。竹喧 I 归 I 浣女,莲动 I 下 I 渔舟。 ”杜甫蜀相 : “映阶 I 碧草 I 自 I 春色,隔叶 I 黄鹂 I 空 I 好音。三顾I 频烦 I 天下I 计,两朝 I 开济 I 老臣 I 心。 ”对于音步问题,写诗者

11、时有忽略,出现应同不同,应异不异的现象。如: “奥运I 圆 I 夕梦,神州 I 百业 I 盈。 ” “披荆 I 斩棘 I 奔 I 四化,国强I 民富 I 业绩 I 宏。 ”“时逢 I 端午 I 日,晓发 I 木兰 I 舟。白莲 I 千秋 I 涌,沧波 I 一脉 I 流。 ”后两联均为 2、 2、 1 音步。七忌,出韵。诗歌押韵,早在先秦以前就已存在,基本定式是偶句句尾押韵,称韵脚。此与外国诗歌不同,日本、古希腊诗歌不押韵,欧洲十七世纪以后,诗歌创作才盛行押韵。 押韵不仅产生音乐美, 而且对诗的内涵也产生积极影响。 袁枚说: “欲作佳诗,先选好韵。 ”( 随园诗话)唐以后写律诗,用平水韵,押平声

12、韵,一韵到底,用同一韵部的韵,首句如为平收时,必须入韵,可押邻韵。 (编者按:如用新声韵,则不再押邻韵。因古韵部分得细,新韵已归纳为 14 韵,故不宜再押邻韵。 )今人写律诗,中华诗词学会提倡用新声新韵,也可用平水韵,允许双轨制。但一首诗中不能混用。用新声韵写律诗,也必须在二、四、六、八句句尾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如为平声收,亦应押平声韵。有些诗友写律诗,忽略这些要求,造成“出韵”现象。如有首庆祝建党85 周年的诗,其中第二、四、六、八句是: “创立巩固新政权, 开放引资促发展。 独立自主办航天, 和谐创新永向前。 ”“权、天、前”是平声, “展”是仄声,出韵了。八忌,诗中词语多处犯复,或犯

13、题。梁章钜退庵随笔云: “作近体诗前后复字须避” 。诗要求词语精炼而意丰,诗友们写诗时往往忽略。如“游荡华街逛超市,追寻时尚不惜钞。高档商品来买俏, 大把银钱尽情销。” “不惜钞”与“大把银钱尽情销” 意思重复。 如: 甘肃行 :“驼铃阵阵走祁连,座座碉搂立漠间。旧日阳关沙场在。今朝烽燧已无烟。雄关”此诗立意不远望昆仑雪,石窟仍偎半月泉。大漠流沙难锁住,春风已度玉门关。错,但犯复多处, “阳关、雄关、玉门关” “立漠、大漠、流沙”等。诗中犯题的亦常见,如诗题登峨眉山首句写“峨眉峰耸入霄端” ,诗题月牙泉 ,首句写“鸣沙山下月牙泉” ,诗题紫云游第三句写“紫云岭上游” ,诗题晚耘轩内唱新歌 ,末

14、句写“晚耘轩内唱新歌” 。 (编者按:所谓犯题宜注意。古人用首句或诗中句作题甚多,仅为有别于它诗,似与题意无关。 )九忌,章法欠周。何谓章法?亦称结构。律诗的结构,有两方面涵义:(1)外在结构,指诗之材料安排的规范,比如开头、结尾,中间两联对仗。它按句式的规划排列,属于结构的外部要求。 (2)内在结构,指感情的萌发、深化、结束,有人把它的进展过程,简称为起、承、转、合。在创作中处理结构问题,就是如何把外部范式和内在的感情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主旨,起承转合是诗歌抒情的进展过程(内部结构)常与律诗的外部结构一致,因此将章法简括为“起承转合”是有道理的,但不能死定为首联“起” ,颔联“承” 、颈

15、联“转” 、尾联“合”这一模式,因为诗人创作时,抒情进展过程并不一定与外部结构一致。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主旨是寄托高洁情怀,抒发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联,起,就题而起,写出山居的季节、时间、特点。颔联,承,紧承首联写山中秋季新雨后的夜景清新、幽静、明净,景中有情,寄托了高洁情怀。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承上,依然写景。但两联对仗有变化。其一,颔联,是自然,静景;颈联侧重写人与自然的活动,是动景。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两联又互为补充,清泉、苍松、翠竹、青莲、明月,都是诗人高洁情怀的写照。

16、其二,音步有变化,颔联是二、二、一式,颈联是二、一、二式,形成节奏旋律美,没有“截腰”之病,为尾联的转合作好铺垫。尾联,亦转亦合。化楚辞。招隐士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 ”典,反用之。以抒发隐逸之情。由此可见,起承转合是律诗创作时感情萌发、深化、结束的进展过程,与外部结构相一致,但定而不死。有些诗友写诗忽略了起承转合,而是平铺直叙,八句并列,没有主次,缺少深入与结束。如春归 : “清澈天空伴暖阳,春光明媚染家乡。青松枝顶出新绿,垂柳周冠露浅黄。紫燕寻宅巢穴筑,游鱼破浪觅食香。草坪展体抬头展,花卉伸腰笑脸扬。 ”此诗写春回大地的景象,有色彩、有形象,有动有静,用拟人法生动感人,但因八句

17、并列,没有深入、结束,使人有未作完之感。总之,律诗创作是继承、发展传统诗歌艺术不可或缺的诗体,它体现了音乐美、和谐美。我们掌握了基本规律,就能创作出表现时代的新篇章。原载清风逸韵 (摘自诗词园地 )转绝句布局八法【一】起承转结(合)法它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感情波澜的自然起伏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往下写的。此罚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在一首诗的四句的具体运用。为了写好绝句,在采用此法时,要求:起要扣题、突兀;承(接)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做准备;合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 1 :李白的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

18、他乡。此诗就是用起、承、转、合布局法。起句“兰陵美酒郁金香” ,既贴题,又突兀;第二句: “玉碗盛来琥珀光”紧承上一句“美酒”来说。连贯、自然。这两句说明了朋友的盛情款待,李白欢饮,美酒的情景,这才使第三句转到抒情,第四句表明了看法: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第三句用“但”字明转,且为第四句作了引线;而第四句表达了诗人昂扬振奋的精神状态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一扫古人作客时怀乡的凄楚情绪。例 2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诗的布局也是用的起、承、转、合法。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点明送友人的地点和气候,以渲染出离别的黯淡

19、气氛,是起;第二句紧接上一句,说明清晨送客及当时的心情,是承;此两句写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的事情,而第三句却转到洛阳亲友那里了,且用假设句,以引起第四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末句以之自喻,含蓄蕴籍,余味无穷,成了名句。例 3 :韩愈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都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的布局也是用此法。第一句贴题写来,用拟人修辞手法暗点明“晚春” ,是起;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用“百般红紫都芳菲”形象化的描述,以补充第一句意之不足;第三句从千百种“草木”转到“杨花榆荚”上,既学概指转到特指;而最后一句提出“惟解漫天作雪飞。 ”的评价,就顺理成章了。【二】并列法一首绝句中的

20、四句,分别写四个事物或分别写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这样的布局叫“并列法” 。用并列法时,兼用对仗(下一讲会讲到) ,以示工整、优美。杜甫精于对偶,能够将这种形式及其成功地运用到绝句中来,而不见呆滞。他的绝句四首 (其三)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和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 :糁径杨花铺百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问,沙上凫雏傍母眠。就是用两组对仗句分别写四个事物的并列法。例 1: 绝句四首 (其三)在第一句写“黄鹂” ,第二句写“白鹭” ,第三句写“雪” ,第 四句写“船”以及与它们有关的事情。全诗看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画,而使其构成

21、一个统一喜悦的心情加到这些景物上去,使这些景物“皆着我之色彩” ,构成缘情造景。因而 成双成对所黄鹂鸟在欢鸣,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地飞翔,西岭上千秋雪仿佛是嵌在窗框里的一幅画,门前江边停泊从东吴来的船只,可以“青春作伴好还乡”了。这样四句景语完全表现了诗人的陶然心情,也就成了情语。例 2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中,首句写了“糁径杨花” ,次句写了“点溪荷叶” ,第三句写了“笋根雉子” ,第四句写了“沙上凫雏” 。这四句诗,也是一句一景,似乎是各自独立的 ,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游的自然景观,透露出诗人漫步在林溪间时留连欣赏的心情。例 3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

22、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此诗写的是一位出征军人的怀归之情,首句言年复一年,奔走边城;次句言日复一日征战不休;第三、四句写所见之景。全诗四句都统一于“征人” ,围绕一个“怨”字铺开。例 4: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五)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此诗是歌颂冶炼工人的。李白把冶炼时的四个方面(炉火、红星、赧郎、歌曲) ,分别先后地写在四句诗里,这与一句一景或一句一事的写法,又有不同。 一事这些诗,都是用了两组对仗。【三】承接并列合用法一首绝句的前两句用承接法,后两句用并列法;或前两句用并列法,后两句用承接法,这样的布局叫“承接并列合用法” 。用承接法时,有的在时间上有先

23、后关系,有的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等;用并列法时,一般要用对仗句。例 1 :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四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第一句,说现在不能一起登楼阁而生恨,第二句说因为两地相隔之远,这用的是承接法;末两句写登楼之所见,用的是并列法。例 2 :杜审言的赠苏书记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第一句是答;第二句是问,倒装了。若还原,用的也是承接法,这两句的意思是,为什么你要参军到北方去?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才被那位节度使请了去担任书记(文书)的。原诗句的倒装,乃“揉直使曲”所致,显然加强了诗篇的艺术效果。后两句是诗人给友人的

24、临别赠言:你的妻子(红粉)在住楼中一天一天的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盼望着丈夫的早日归来;你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燕支山下,不要贪婪美色,乐而忘返。这后两句是并列法。使用的是对仗句。它是这首时的主旨。例 3 :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此诗的前两句,从江山两个方面来写。用的是对仗句: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这是并列法。从眼前见到的想到的写来,感情激越,气势阔大。第三句写离别的地点与时间: “津亭秋月夜” ;第四句写离别时之悲泣: “谁见泣离群?”这后两句用的是承接法,写的是惜别之情。全诗采用了先并列后承接的布局法,与上两首诗先承接后并列的布局相反。例

25、4 :杜甫吧阵卦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的布局法也是先并列后承接。【四】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件事或情况迥异的两种景色,写在一首绝句里,以进行对比,这样的布局叫做“对比法” 。常用的有悲喜对比、贫富对比、盛衰对比、贵贱对比、劳逸对比等。对比,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说服力和表现力。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妍媸立见,善恶分明,诗人虽不着议论而旨意自明。诗人作今昔对比时,第一句往往用“忆昔” 、 “去岁” 、 “别时” 、 “旧”等词语开头,第三句中往往用“今日” 、 “如今” 、 “而今” 、 “祈今”等词句。等词语来点明时间的不同。例 1:王播的题惠照寺 : “三十

26、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在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第一句中有“三十年前”,第三句中有“如今”两字,以说明是两个时间。例 2:刘禹锡的杨柳枝词: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第一句有“初种时”三字,这说明此事发生于往时,第三句中“如今”两字,则 说明后两句所说的事情发生在当今了。这样点明了时间,在作今昔对比,就可一目了然了。例3:刘采春的望夫曲: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无黑缘。 ”前两句是从时间上作比较,后两句以黄河尚清反衬白发不再黑,更年使人同情商妇的命运。例 4:杜荀鹤是晚唐时期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再经胡城县

27、一诗中写到: “去岁曾经到县城,县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更是生灵血染成” 。“县宰”就是县官。 “朱绂”是红色官服。 “加朱绂”就是升了官。诗人用“去岁”和“今”说明时间电视机不同。以“县无口不冤声” ,来证明这个县官是个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坏县官; “今来县宰加朱绂” ,来说明他不但未受到惩罚,反而升官得宠。这样一比,善恶自明。最后,诗人才把县宰的“朱绂”和县民的鲜血这两种颜色相同而性质相反的事物出人意料地结在一起,写出了惊心动魄的诗句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传统诗词的写作方法(十)赋奇 罗陆艺过于直白,是写诗的大忌,但不等于直白的就没有好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