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16PAGE16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背诵全诗。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背诵这首古诗。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教学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教学方法】1、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
2、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2、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3、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可能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4、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5、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
3、习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二、研讨赏析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人们的美感。学生自由发言。2、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活动成果展示:故事的传奇美: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故事。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着实让人惊叹。不朽的形象美: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
4、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机警又热爱和平,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凝练生动的语言美: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艺术中的精品,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壮美的爱国情:木兰深明大义,以国为重,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功劳显赫。爱国情操是所有情感中最壮美的;爱国诗歌是诗城堡上空最强健的乐音。祖国是每个人心中至高的象征,
5、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选择,这也就是木兰诗最易打动人心的地方。淡妆浓抹总相宜: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
6、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简洁,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如此安排,正突出了诗歌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繁简安排可以起到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木兰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也不是娇滴滴的“崔莺莺”,而是娇柔刚健相济的女性。三、合作研讨,探究思考1、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并板示,交付全班讨论解决。学生可能提到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为什么把父亲称作“爷”,这一称呼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能介绍一点相关的知识吗
7、?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是怎样的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为什么放着高官不做这是否体现了她不慕荣华的高贵品德在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巾帼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那么,除了出征打仗,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的塑造相同吗如不同,请谈谈这一方面的差异,好吗女子“半边天”,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角色分工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代巾帼英雄有哪些试列举三四例。有些问题,学生在讨论中可自行解决,如明确文学艺术忌“实”尚“虚”的原则即可;明确中国古代女人三从四德、受社会歧视的现实即可。有些问题
8、,教师不必急于给他们提供答案,应有意识保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课后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一周后上交一份读书报告。教师查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有些问题,教师可稍作提示。如在古代,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言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以立德为名,花木兰、梁红玉以立功为名,李清照、朱淑贞以立言为名。如可阅读法国司汤达巴玛修道院、法国作家梅里美卡门,两部小说中的吉娜、嘉尔曼或许会给我们启示。四、说话训练要求学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说一段话,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
9、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让我们在背诵中结束本诗的学习。六、布置作业1、把自己课堂上“我心目中的花木兰”发言整理成文,收集在成长的足迹(课堂口头训练成果集)中。【活动与探究】一、“男尊女卑”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是束缚妇女的沉重枷锁而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战功显赫、辞官还乡的美德,无情地嘲讽了封建统治阶级轻视妇女的伦理观念。在当今时代,女子有“半边天”的说法,请联系实际,谈谈新时期女子在学习、生
10、活、工作等方面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为话题,在班内组织一次讨论会。二、这首诗留下了许多“飞白”,请体会木兰的思想感情,想象木兰停机叹息时的心境、奔赴前线途中的心情及还乡后重着女儿装的感情等,对诗歌进行扩写三、开放探究1、阅读下面两段歌词,然后完成题目。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12下一页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木兰诗讲述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最终凯旋而归,解甲归田的故事。如果我们认真地咀嚼此诗,再结合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看出:木兰最突出、最主要的形象实际是一个孝女,而
11、不是一位英雄。木兰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孝道思想而并非爱国精神。关于此诗产生的年代,据前人考证,诗中所叙地名与史书所载北魏与柔然的战争相符,作品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僧人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之中,那么作品产生于北魏后期当较为可信。南北朝时期,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历史原因,佛道思想盛行。儒家思想不仅失去了其在两汉时代的统治地位,而且其思想体系中较为合理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这种现象在北朝少数民族政权中显得尤为明显。而与此相反的是在当时的文学批评领域,却仍出现了一大批文学批评家高扬儒家传统文论,宣扬文学的“政教”(如曹丕)“德行”(如葛洪)以及“宗经”“原道”“征圣”(如刘勰)思想,将文学与社会政治密切
12、联系起来,同时也与儒家之道联系起来。批评家们的想法,仍立足于以文学恢复儒家传统、教化民众。那么被当时的文人所润色过的木兰诗,自然便具有了文人刻意打上的上述文学批评理论的烙印。作者借“一个女儿曾代老父从过一次军”(范文澜中国通史)的事例,编成诗歌,从中寄托人民群众对孝女或孝道思想的企盼。因此,木兰诗的创作倾向(动机)便自然可以概述为:通过塑造一个孝女的形象来改变世风,并为世人树立楷模。何以见得是这样的呢?按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评点,此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如何分段以及每段的起止也值得商榷)第一部分:自篇首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写木兰准备代父从军以及初涉沙场的感受。这部分诗文中清楚地写道,
13、木兰反复叹息,心生忧虑的起因,不是因为看到烽烟起边关、国家人民将罹难的忧国忧民(即她的叹息忧虑不是像英雄那样来自于对国事的感慨),而完全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的叹息忧虑全是因父而生。可汗点兵,父亲在册,可家中的情况却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无法使老父摆脱眼前的兵役之苦,这才是木兰叹息的全部原因。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所思所虑,完全是从自己的家庭情况出发而考虑问题,没有也不可能表现出为国、为君、为人民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诗句)的爱国思想或精神。这是显而易见的。木兰的从军动机只有一个即替父分忧。而且作品中“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二句,已经把这一动机揭示得极为清楚,是
14、“替爷征”而非“为国征”,也正是由于“替爷征”之念是木兰迫于无奈而发自肺腑的心甘情愿,故而下文中所描述的买器具,才能够写得欢畅淋漓,将周密而紧张的准备气氛渲染烘托得有声有色,在表面欢快的购物准备之下暗含着一种淡淡的忧虑,表面的欢快是木兰的孝心得到父母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之后,即孝心得到初步伸张后的必然表现,而暗含的忧虑则是木兰及家人内心思虑如何面对未来的必然结果。接下来的描写中,木兰离家出征后对家中父母的思念仍然是作品抒情的重要脉络。“旦辞爷娘去”表现了离家之时木兰对父母的依恋;重复的两句“不闻爷娘唤女声”,更突出表现了木兰对父母深切思念的情怀。作品写木兰从军途中的所思所见,如报安家书一般,仍以眷
15、念父母为主要着眼点,这实际上仍是对木兰孝心的隐晦伸张。第二部分:自“万里赴戎机”到“壮士十年归”。简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涯。这里通过渲染征战之苦、万里关山之遥、朔气铁衣之寒,确实体现了木兰的刚毅、勇敢的性格特征。但也正是因为写出了征战之苦,才更能衬托出木兰孝心之深。木兰之所以能“壮士十年归”,其“替爷征”的孝心是能够战胜千难万险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这里仍没有只言片语涉及木兰的爱国思想,只是反复表现征战之苦、回归不易。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品将这一段具体的征战过程这一最能体现爱国思想与主人公性格特征的部分只作了简略的描写,而没有过多地渲染其“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金戈铁马的英雄”的一面以及“普通女子
16、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注意到这一点,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作品的思想倾向也是大有裨益的。第三部分:自“归来见天子”至“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是全诗的高潮。在这段中木兰以一个女英雄的面目出现,而且还是一位只有英雄之身而无英雄之名的英雄。因为木兰是“替爷征”,军功簿上的名字自然是父亲的。木兰用自己的血汗为其父创建了功勋,以自己的刚毅勇敢为乃父赢得了英雄之名,这难道不会使她的父亲乃至天下父母感到欣慰与自豪作品对木兰孝心的渲染至此而达到高潮。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木兰归家后的一段描写,作者只写出了爷娘、阿姊、小弟闻听木兰回家来的欣喜之情,却没有去写木兰与家人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之况,而是拓开一笔,着意刻画木兰归家
17、后出人意料的动作行为:开东阁,坐西床,脱战袍,著旧衣,理云鬓,帖花黄。这一连串急不可耐的动作表现了木兰此时的心理:远离(告别)英雄,还我女儿本来面目。这既表现了木兰特想重新以女儿的身分侍奉父母的迫切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她当初不愿以后也不愿永远做一个英雄的一面。换言之,木兰当初替父从军的直接目的,只是为了替父分忧而不是去立志做个英雄,而今既然替父分忧的目的已然实现,那么再继续做一个女扮男装的英雄,又有何意义所以还木兰以本来面目就成了木兰此时的迫切愿望。那么木兰是英雄还是孝女呢第四部分:自“雄兔脚扑朔”至篇末。这是一段附文,也是诗人对木兰的赞词。其主旨仍是在肯定木兰的孝心,即代父从军,驰骋疆场孝敬
18、父母,不仅男儿能做到,女儿也一样能做到。在这一点上是“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这既是对木兰孝心的深化,又暗含了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倾向。综上所述,木兰诗的情节设计完全是为了塑造木兰这位孝女的形象而构建的。只有木兰以一个孝女的形象出现的时候,换言之,只有把木兰理解成一个孝女形象,作品中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尾才会有依附、有凭借、有着落,对本诗的理解也才能做到“顺理成章”。如果我们认定木兰是一位“爱国英雄”,不仅在作品中找不到可靠的依据,而且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评点原则,这一点不应忽视。2、关于作品的主题:木兰诗不是保家卫国反侵略主题的作品,它是认同征讨扩张或者说是肯定国家统一的作品。在中国的历史上,“爱国
19、”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春秋战国时代,扩张征讨、统一中国的行为,得到了历史的肯定,如秦。而与此相反,反对统一、抵抗扩张、固守分裂的行为,又被歌颂为爱国,如赵,如廉颇和蔺相如。我们姑且不作这方面的探讨,只是对木兰诗作一些破解。根据木兰诗演绎的一些文艺作品,都是把它作为抵抗外侮的爱国主义主题来发展的。豫剧花木兰就有“保国到边关”之类的唱词。教授们讲授木兰诗也是这个基调。实际上,原始的木兰诗真正内容与此正好相反,它描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发动的征讨扩张战争。这有以下几点为证:诗中从来没有交代过木兰所在的国家是因为受到了别的国家的侵略甚至威胁才起来应战、迎战。木兰所参加的这场战争,纯粹的是一场主动发
20、动的对他战争。木兰诗在开头部分就已经交代:木兰所在的国家,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军事化国家,而不是一个软弱受侮的国家。“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的国家,“军书”浩繁,征兵众多,甚至连一个已经失去作战能力的老人(木兰之父)也绝不放过!这不是清楚地表示了这个国家的性质了么?木兰是“替爷征”。仅一个“征”字,形象地说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征服别处的战争,或者是扩张统一的战争,而不是守卫战或反击战。诗中写到“可汗大点兵”。汗,可汗,是北方少数民族国家中的首脑,这种称谓很稳定,一直到元朝,还有成吉思“汗”。木兰是在可汗的管辖下,是少数民族。木兰的名字,不是汉族的名字,它是北方少数民族人的名
21、字。至今,蒙古族中木兰这个名字还很普遍。前面加个“花”姓,叫“花木兰”,纯系后人附会。木兰参战的行军路线,是由大西北向中原挺进的路线,即爷娘处黄河边黑山头(燕山山脉)燕山。这条线路,正是北方诸朝向中原进发的路线。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必须肯定,木兰参与的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内战,而不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对此不多述了。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说及:既然木兰诗不是一部爱国主义之作,既然木兰参加的不是保家卫国的战争,那么,木兰这个艺术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呢?应当这样认为:中国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前进的方向。木兰,正是这样一个代表了各族人民的统一愿望的、代父从军为统一
22、而英勇征战的并荣立战功的艺术形象。这是本质和主流。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2】教学过程:课前:巩固旧知1字音;2情节梳理;3评价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学习第一二课时的基础上,这节继续来学习木兰诗二学习目标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木兰的爱国精神。古今往来,一切的科学创造以及发明,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自然想象成了创作的生命。木兰诗里有诸多留白,为我们的驰骋想象提供了机会,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将来你就是第二个科学家钱三强,你就是第二个居里夫人呢。自学指导:反复诵读课文,找出本诗歌留白处,细心做记,且反复品读,并加以想象,揣摩木兰当时的心里活动,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接着写下自己的发现和体会,与同组交流,小组长的指导,在组内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收获与分享的快乐。检测:班内展示交流写下的收获于黑板,师生评价。汇报:一木兰叹息:是因为忧愁家中没有男丁应征,表现了木兰孝顺体贴父母的困境。如果你是当时的木兰会怎么想(或说):社会这么不安定,我家有没有大点的男孩儿,这可愁死人了呀,到底该怎么办呢?汇报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