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间接回指及对其释义过程的分析_第1页
汉语间接回指及对其释义过程的分析_第2页
汉语间接回指及对其释义过程的分析_第3页
汉语间接回指及对其释义过程的分析_第4页
汉语间接回指及对其释义过程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语间接回指及对其释义过程的分析摘要:间接回指是回指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文章在前人分析的根底上对汉语中各种间接回指的现象重新进展了分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知分类方法,并用认知域堆栈以及认知域关联过程对汉语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进展了分析。关键词:汉语间接回指;认知分类;释义过程;认知域一、引言在?英语语法?一书中,quirket.al(1985)把回指定义为:“一个词或短语在语篇中用来(回)指同一语篇中的另一个词或短语的概念。根据他的观点,回指可分为直接回指和间接回指。所谓直接回指就是回指语与先行语存在明显共指关系;而间接回指中的回指语与先行语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必须通过间接推理才能确立。如:

2、例1门口停着好些三轮车,许多车夫在那里闲站着。(半生缘)在例1中,“车夫虽是新引入实体,却能让人立即联想到前面才提到的“三轮车。而通过推导过程可以把指称项与先行项联络起来,因此这种指称关系称作“间接回指。在间接回指的分类上,英语主要参照句法成分进展划分。而汉语作为一种主题显著语言,在小句组织构造中,篇章功能比语法构造更受到重视,也较容易分析。正如jakendff(1997)所指出,回指“从根本上来说是两个概念成分,而非句法成分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本文除了从句法和语义角度外,还从认知方面进展了分析,找出了间接回指过程在人们意识中形成的内在动因。在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上,以往以英语为对象的研究大多

3、把重点放在语言形式的衔接上,通过设计某种计算规那么,在篇章中找到间接回指的先行项(如hakins,1978;sidner,1983)。然而,汉语由于其特殊性,单纯地从形式上去解释的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本文通过引入认知域堆栈的概念,从认知角度入手,用认知域关联理论解释了回指形成的内在原因,从而完成了对汉语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二、汉语间接回指的分类(一)句法分类通过上文对回指的定义我们可得知,回指有两个重要的要素,即先行项与回指项。因此我们对间接回指进展分类时,对于这两个要素都要有充分的考虑。范振强,韩玮(2022)在对汉语中间接回指进展分类时,主要是参照了先行项、回指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标准。

4、而本文通过对大量汉语语料的分析及归纳,主要从先行项与回指项出发对间接回指进展归类。1、按照先行项的句法分类根据先行项的不同,我们将汉语间接回指分为先行项为名词,先行项为指示性名词短语,先行项为动词三大类。先行项为名词:例2我昨天买了一台电脑,显示器是三星的,硬盘是40g的。先行项为指示性名词短语:例3这房子相当讲究。门是楠木做的先行项为动词:例4差不多天天吃饭的时候都是这样。简直叫人受不了。但是鸿才似乎也受不了这种空气的压迫,要想快一点分开这张桌子。(半生缘)2、按照回指项的句法分类根据回指词的不同,汉语间接回指又分为回指项为名词,回指项为代词,回指项为指示性名词短语三类。回指项为名词:例5对

5、于首次去公共图书馆的借书者,只需要填上一张只有姓名和地址的卡片,管理员便给你四张借书卡,整个手续就此完毕。回指项为代词:例6但是没有用处。我只有直接找您谈。请您通知研究生班:让他们马上给我发准考证。回指项为指示项名词短语:例7小王把房子买卖了,把那笔钱存入了银行。(二)语义分类我们采用徐赳赳(2022)的分类方法,将汉语间接回指从语用上分为上下义回指和关联回指。1、上下义回指所谓上下义关系回指,是指先行词和回指词之间有“整体-部分或“综合-详细的关系。如以下例句:例8这件衣服刚买,袖子就破损了。例9别在书上写字。?名人传?是我向别人借的。2、关联回指关联回指指的是读者借助某个篇章所提供的详细语

6、境,通过互相具有的“关联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先行词和回指词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并非上下义关系,但回指词和回指词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亲密。请看下例:例10俄消息电视台援引该发言人的话说,俄航空公司这架波音737客机于从莫斯科飞往彼尔姆的途中坠毁,82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7名儿童。(三)认知分类以上间接回指的分类都是基于句法语义的,然而无论是那种分类,将引入的回指词定位到其所对应的先行词都要经过大脑的认知推理。在定位的过程中,不同的回指词与其相对应先行词匹配起来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在此根底上,我们将汉语间接回指划分为三个级别,即突显性间接回指,传递性间接回指以及隐性间接回指。1、突显

7、性间接回指人类生活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络。有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络比较稳定,他们往往共同出如今某些场景之中。比方学校总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学生、图书馆等,因为这些都是学校里通常会出现的事物。这些事物在形成间接回指时之间的联络具备突显性,回指词在寻回先行词的过程中所需付出的努力也较小,我们将其称之为突显性间接回指。如下例:例11这棵树真可怜啊,叶子都落光了。例12考试完毕,请把试卷向前传。例11中叶子是树的一部分,而例12中试卷也是考试这个场景中通常都会出现的一个成分。2、传递性间接回指有一些事物,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络。只不过这种联络无法令人立即就联想到,需要有一个中间项

8、进展过渡,通过该中间项回指词和先行词之间的关系得以传递下去,这种回指我们将其称之为传递性间接回指。例如:例13院子里停着一辆新自行车,气门芯不知被谁拔掉了。在人们的常识中,车轮是自行车的一个常规部分,它们之间具有突显性的关联。而气门芯又是车轮的一个常规部分,它们之间也具有突显性的关联。然而,气门芯和自行车之间的关联却缺乏突显性,通过“车轮这个中间项它们之间的联络得以良好过渡。3、隐性间接回指在一些间接回指中,回指词和先行词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是关联却非常薄弱,或实际回指项在先行项的众多潜在回指项中较为隐蔽。这样的回指为隐性间接回指。见下例:例14这座城市的南部是一个游乐园,餐厅非常有名

9、。游乐园通常使人想起游客和游乐设施,虽然里面也有餐厅,但餐厅并不能作为游乐园的优先突出部分进入心理篇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回指词与先行词对应起来要花费较大力气,有时甚至由于回指词与先行词的联络过于牵强而导致回指确认过程失败,对句子的理解也会出现问题。4、突显性、传递性和隐性间接回指中回指项与先行项心理间隔 的测定为了量化以上三种间接回指的关联程度,我们进展了以下测试。选取三类的回指词与先行词每类各10对。测试开始,说出一个先行词,让参与测试者说出听到该先行词所能联想到的所有名词短语,直到说出的名词短语与目的回指词一致为止,记录下测试者总共说出的名词短语数,此数字便是该间接回指先行项与回指项间

10、的心理间隔 ,我们称其为关联指数。关联指数越低说明先行语与回指语之间的关系越亲密。例如,先行词是“飞机,目的回指语是“乘务员,测试者可能在说出“乘务员之前还说过“机潮、“乘客等等,到了第10个词才说出“乘务员。对于该测试者,“飞机-乘务员间的回指关联程度便是10。我们总共选取了50名测试者,并将最后的结果求了平均值,得出以下结果:突显性间接回指的关联指数约为8,传递性间接回指的关联指数约为12,隐性间接回指的关联指数大于18。三、汉语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1、认知域认知域指的是“描写某一语义构造时所涉及的概念域(langaker,2022.转引自杨怏,2022)。详细说来,语言中每一个实体并不是孤

11、立的,在它中心分布着与该实体有相关联络的其它实体,我们将它们称为关联实体,原实体为中心实体。这些关联实体聚集在中心实体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集合,即概念域。当中心实体被提及或出如今篇章时,其相应的概念域便被激活,进入到读者的心理篇章语境中,成为该实体的相关认知域。在读者的心理篇章语境中,充满着众多的认知域。这些认知域间有的互相重合,有的互不相干。它们共同构成了心理篇章语境,为篇章的分析和理解效劳。认知域中的这些关联实体团聚在中心实体的周围,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在纵向上有序,在横向上无序。详细说来,就是指关联实体在认知域中的位置和它们同中心实体的关联程度有关。与中心实体关系较为严密的关联实体分布在认知

12、域中靠近中心实体的位置,而与中心实体关系较为淡薄的关联实体那么分布在认知域中离中心实体较远的位置。以“学校为例,在它的认知域内分布着“学生,“老师,“教学楼,“超市等关联实体。由于所有的学校都有着学生老师,因此这些关联实体与中心实体的关联较为严密,分布在认知域的中心区域。先对地,有些学校可能设有超市,然而它却都不是学校的一般特征,与学校间的联络也较为疏松,故而分布在“学校认知域的边缘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认知域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当关联实体与中心实体间的关系淡薄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认为是独立于认知域之外。另外,具有不同文化、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某个中心实体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域,此认知域的大小,认知

13、域中关联实体的类别也不尽一样。2、认知域堆栈及认知域关联过程随着篇章的展开,上下文中的信息被输入到读者的心理篇章语境中,成为一个个中心实体及其相应的认知域。这些认知域充满在心理篇章语境中,形成一个认知域堆栈。存储在堆栈中的认知域根据其进入堆栈的先后顺序排列,最新进入的排在最上面,从前进入的压在下面。在篇章的处理过程中,认知域堆栈不断更新,最新一个进入堆栈的认知域位于堆栈顶部,我们称之为认知域堆栈中的第一期待认知域,其中心实体为第一期待实体。每当篇章中引入一个新的实体,该实体及其认知域被输入心理篇章,与认知域堆栈中的第一期待认知域进展关联过程。这种关联过程的预期结果有三种:(一)新实体与第一期待

14、认知域的中心实体一致,即新实体与第一期待实体系指同一事物。此时产生直接回指过程。回指项是新引入实体,先行项是第一期待实体。回指项取代先行项成为第一期待实体,其认知域也相应地成为第一期待认知域位于认知域堆栈顶端。(二)新实体与第一期待实体不一致,但新实体位于第一期待认知域中,与第一期待实体具有亲密的联络。此时产生间接回指过程。回指项是新引入实体,先行项是第一期待实体。回指项取代先行项成为第一期待实体,其认知域也相应地成为第一期待认知域位于认知域堆栈顶端。(三)新实体与第一期待实体不一致,也不位于第一期待认知域中。这种情况下,新引入实体以及其认知域越过第一期待认知域,与堆栈中紧靠后面的认知域进展关

15、联过程。假设结果仍然为第三种情况,再按先后次序向堆栈前的认知域进展关联,直到产生第一或第二种情况为止。假设结果为以上第一和第二种情况,那么相应地发生直接和间接回指过程。此时,回指项为新引入实体,先行项为堆栈当前处理中的认知域的中心实体。回指项取代原第一期待实体成为第一期待实体,而先行项由于与回指项的关联绑定,也跟随回指项向堆栈顶挪动,成为紧随第一期待实体之后的实体,其位置在堆栈中位于原第一期待实体之前。显然,汉语间接回指现象的形成是基于认知域关联的第二种结果。一方面,回指项在读者的心理篇章中寻找到了目的认知域,实现了自身在心理篇章中的解释过程。另一方面,先行项通过其认知域与回指项建立了关联绑定

16、,由于关联绑定的作用被回指项重新“拉入了短时记忆中。3、汉语间接回指的内在动因汉语间接回指中,先行语和回指语间存在着一种互相找寻趋势。即回指语所形成的认知域会竭力地向心理篇章中靠前的认知域靠拢,以期获得自身在篇章中存在的合理解释。而先行语的语域也存留在读者的心理篇章环境中,一直处于半激活状态,以期对下文新引入篇章的实体进展解释和说明。当回指语的认知域与处于半激活状态的先行语的认知域相交时,先行语及其认知域由半激活状态上升为激活状态,重新进入读者的短期记忆中。四、结语本文在前人分析研究的根底上总结梳理了汉语中间接回指的分类,除了传统上的句法分类和语义分类,又从认知上将汉语间接回指分为突显性间接回指、传递性间接回指以及隐性间接回指三类,并对间接回指中回指项与先行项的心理间隔 进展了测定。本文还通过提出认知域,认知域堆栈及认知域关联过程,结合详细实例对汉语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进展了分析。指出间接回指产生的本质是篇章新实体的认知域与心理篇章认知域堆栈中的认知域在互相找寻趋势的推动下发生了相交和重叠。参考文献:1.hallidy,ak.anintrdutintfuntinalgraar.lndn:edardarnld.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