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 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2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解决办法: 1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

2、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2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课时安排】课时 【学生活动的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2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3分类整理古汉语常识。 二、整体感知 孟子善于雄辩,并气势充沛,使其自己“仁政”的观点鲜明,明确,学习时要研究其具体的方法。 对于古汉语常识,要注意准确把握,探寻规律。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出题讨论式 讨论题: (1)为什么说孟子

3、善用比喻说理,他如何做到论辨的气势磅礴? 参考答案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善用”重要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作品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在第3段中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

4、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对孟子“仁政内容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集中在文章的第3部分,即第35自然段。这里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总之,孟子以为解决“民不加多”的状况,就要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 2以训练式,完成分类

5、归纳古汉语现象。 (1)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 (2)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句意是:我对国家。)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句意是,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 七

6、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或百步而后上(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来。)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3)一词多义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寡人之于国(对,介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 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ng) 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ng) 以 请以战喻(让,介词) 可以

7、无饥矣(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食 狗彘食人(吃,动词)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 之 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五亩之宅(“的”,助词。) 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4)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

8、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 倒装句 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应“未有之也”。句意是,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 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 四、总结、扩展 文言文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准确地解释文言实词,是学好文章的关键。判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应做到以下几点: 1牢记实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课文中例句及文言词法句法。 2从字形、字音入手推求字义。 3利用文言句法特点判断词义。 4利用词的构成方式判断词义。

9、5从具体语境出发,顾及上下文去判断词义。 理解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的意思。(选自孟子.尽心下) 参考答案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附答案) 数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读shu,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读c,密) 发 (

10、1)百发百中(发射) (2)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直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 (3)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兵 (1)非我也,兵也(兵器) (2)穷兵黩武(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4)草木皆兵(兵士) 胜 (1)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3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直耳,是也 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