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20讲 环境保护(选修)第1课时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聚焦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类与危害2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聚焦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
2、件(公害病、水体富营养化、赤潮)。2人类与环境(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4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聚焦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由此可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将新陈代谢产物和生活、生产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2)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不同历
3、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危害程度也不相同。5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2010年福建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6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7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
4、十分。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1) 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答案: 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2) 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答案: 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8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曲线在下降,说明了水质有所转好。从图中可
5、以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2)此问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结合图中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清理污染物,禁止新的污染等。9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误点警示: 部分考生容易错误的解读试题中图表的信息,把图中曲线的下降趋势误读为水质不断在恶化,从而把题意弄反了,导致丢分严重。实际上,此曲线表示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其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水质在好转,而非恶化。10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页,编辑于星期
6、四:十九点 五十分。 下表为某村土地利用和民族构成有关资料。据此回答(1)(2)题。年份草地(%)耕地(%)林地(%)荒地(%)蒙古族(%)汉族(%)193060510259010200040455105050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1)1930年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应为()A旱作耕地 B缓坡梯田C草原牧场 D水田景观(2)该区域景观形态的改变,主要原因是()A耕作技术的提高B民族构成变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C自然环境的变化D人口减少CB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
7、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解析: (1)1930年该村草地占60%,且蒙古族人主要居住地是半干旱的温带草原,说明该村原有生态系统以草原为主。(2)由于汉族人祖辈以农耕为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放牧不擅长,加之农耕集约化程度高,相同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13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聚焦点二:自然资源保护1自然资源的涵义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自然资源的涵义 理解自然资源的涵义,关键是把握其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掌握自然资源的类型,要从其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判断,具体
8、分析如下:14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15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6资源问题表现原因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危及农业、工业生产与生活,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问题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耕地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人口增长,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及环境污染等矿产资源问题人均拥有量少,后备资
9、源不足,部分矿产面临枯竭人口增长,矿产资源浪费,资源不足,不合理开发导致矿区环境破坏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 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对其应对措施应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具体分析如下:17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18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
10、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2)采矿与矿产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资源为例 对采矿与矿产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掌握可结合煤炭资源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来分析。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理解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可结合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保护措施加以分析,具体如下: 19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措施作用表现解决的问题植树造林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科学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既保护耕地,
11、加大开发力度,又防止忽视生态建设土地退化、耕地减少、土壤盐渍化整理土地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20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答案:
12、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答案: 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22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解析: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因此排放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粉尘等,其对应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酸雨、大气污染;(2)水能开发主要集中在山地丘陵区,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13、可从与之关联的水环境、地质灾害、生物等方面分析。23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误点警示: 从图中看出,其能源消费以化石燃料为主,故粉尘增多;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不能只笼统写大气污染。第二问需要知道环境问题的含义,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需要清楚地理所言自然环境应包含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逐个要素思考;需要清楚环境问题只能答负面的影响,如水库影响库区小气候的温度、湿度等,就不能作为环境问题。从中看出,掌握基本概念是很重要的。24第二十四页,编
14、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2010年陕西模拟五)读图,图甲显示2000年前后各国的每年伐林率,图乙为X地区某块农用土地的有机物、氮及钾的含量。分析回答问题。25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1)每年伐林率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纬度的_(类别)国家,这些国家多数为_而伐林。(2)X地采用迁移农业方式耕作,请简要分析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答案: 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
15、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26低发展中或欠发达开荒种粮或出口木材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伐林率超过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非洲和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粮食需求或赚取外汇而大量伐木。第(2)题,结合图乙可以看出,伐木后由于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壤中有机物、氮和钾含量不断降低。27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
16、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2010年江苏卷) 30.(D)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图21 图2228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和_。(3分)(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2分)(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2分)(4)酸雨的危害有_。(3分)29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名师点评: 第(1)题,该考生由于没有认真审题和挖掘图表中的信息,只凭自己的印象胡乱回答,导致严重错误。第(2)、(3)题比较简单,考生一般不会出现明显错误。第(4)题,该考生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明显的遗漏,没有提及“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等重要危害,导致丢分。30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点 四十分。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四十一分。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十九点 五十分。答题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污染来源、危害以及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二氧化硫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化模具设计与工程实践》教学大纲
- 教案概率大题(文) 文科高考汇编 大小题都有
- 玉溪师范学院《酒店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弧度制课件中职
- 会考地理复习教案
- ECharts数据可视化 教案-教学设计 第1、2章 初识ECharts、折线图和饼图
- 《人力资源管理》课件
- 2023年洗面奶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训练(五)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北大培文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4月)数学试题数学试题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解析答案
- 2024年个人劳务承包合同书
- 知道网课智慧《睡眠医学(广州医科大学)》测试答案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课件
- 危大工程以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
- 门诊导诊课件
- 防一氧化碳中毒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 网架吊装施工专项方案(技术方案)
- 上半年临床路径在妇产科的优化策略
- 《树立正确的“三观”》班会课件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