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述一、课程的历史及其地位早期的苏联模式90年代的国际经济学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1、学科的源头2、与哲学、科学3、在经济学专业内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宏微观经济学是其前期课程,尤其是微观经济学;是有关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等课程的前期课程;与中国外贸概论是平行课程。第二节 及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概述一、的产生和发展(一)定义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与联系。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
2、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二)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对外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 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三)世界贸易发展进程1、欧洲国家在古罗马、古希腊时出现了最初的,或确切地讲是“地区间贸易”。2、真正出现大发展并开始形成世界市场,则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3、二次大战后,进入又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和对外投资获得很大发展。 世界货物贸易额
3、 单位:亿美圆 年 份贸 易 额出 口进 口1950620.00640.0019601300.001370.0019703170.003290.00198020360.0020770.00199034900.0036000.00200064580.0067250.002010153010.00155110.002011183330.00185080.002012184080.00186150.002013188260.00189040.002014189350.00190240.00(三)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国早在西汉就有与中东、欧洲贸易往来的著名的“丝绸之路” 。从丝绸之路到鸦片战争,中
4、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徘徊不前。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大门被欧美大炮轰开。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才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随后,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等多种原因,中国又继续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贸易再次陷入停滞徘徊的状态。于是,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由1959年的1.9%下跌到1969年的0.8%, 再进一步下跌到1978年的0.74%!1978年后,中国对外经贸进入到迅速增长阶段。19782006年,年对外贸易总额由仅为206.4亿美圆上升到17606.9亿美圆, 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世界平均年增长率。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中国的服务贸易在80年代后期
5、也开始发展起来。服务出口由1982年的仅27亿美圆,增加到1990年的57.48亿美元, 再增加到2005年的1570.81亿美元。 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862亿美元,其中,出口1287亿美元,进口1575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服务进出口国。二、理论的发展 中充满的异国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在历史上曾使许多国家的商人、航海家、旅行家和小说家为之神往。他们的口述笔扎在促进各族人民的经济贸易交往中曾起过很大作用。错综复杂的问题也吸引了各个时代的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力。每一代的著名经济学家都参加到问题的讨论中。经典作家和其他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在这上面倾注过大量的心血。 理论的发展历
6、程15世纪初18世纪中叶,重商主义18世纪中,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20世纪后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H-O Model;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保罗.萨缪尔森建立的特殊要素贸易模型;巴格瓦蒂提出的“巴格瓦蒂效应”;保罗.克鲁格曼 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雷蒙.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等。 这些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理论、政策与实践进行了分析论证,其所采用的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理论也因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三、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性质来看,理论可以分为: 实证的(Positive)理论 规范的(Normative)理论。
7、实证分析: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贸易行为和政策的前因后果而不去评论其好坏对错。实证分析是一种技术分析。 规范分析:主要是对实证分析的结果作出诊断和评论。这种诊断、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认识和价值观。二者关系:通常密切相连,不可分割。实证分析为规范分析提供基础,离开实证分析的理论往往缺乏说服力。如果仅仅是实证分析而没有规范分析则会失去经济学的社会意义。因此,整个理论应该是实证与规范的统一。四、研究常用的经济分析工具1、总体均衡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与社会无差异曲线);2、局部均衡分析(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Implications(含义) for the pr
8、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yX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 increases as more units of good X are produced.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is another name for opportunity cost.The value of MRT is given by the slope of the PPF.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A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
9、ve displays the combinations of two products that offer the community the same level of satisfaction.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Negative slopeConvex to the originDifferent curves do not cross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YIIIIIIX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falls as m
10、ore of good X is consumed.The MRS is the amount of one commodity that must be given up as one gains additional units of another commodity.The autarky equilbriumAutarky exists in the abse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The autarky equilibrium occurs when maximum societal satisfaction has been obtain from
11、available production.This will occur when one 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is tangent to the PPF. XYReview :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概述一、课程的历史及其地位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三、课程学习参考资料四、本学期学习安排第二节 及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概述一、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和中国)二、理论的发展三、的研究方法四、研究常用的经济分析工具第二章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 本章重点介绍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在学习研究问题时,有必要了解的基本类型和分类;在分析和研究世界经济贸
12、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统计数据。这些都是学习研究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的重要工具。希望通过对本章内容的介绍,能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而也常被称为世界贸易。一国的对外贸易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以下介绍一些基本的分类方法。 一、 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是指把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及本国化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进口贸易是指把外国生产和加工
13、的产品运往本国国内市场销售。3.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过境贸易是指当A国须经过C国国境把货物运往B国时,这批经过C国运往B国的货物,对C国而言,便是过境贸易。 二. 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分类货物贸易(Goods Trade)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它是指有具体形状的商品如大米、服装、机器等的交换活动。SITC: 对外贸易和中交换的货物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秘书处于1950年起草了联合国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把有形商品作了系统的分类,供各国编制贸
14、易统计表时使用。至今SITC共进行了4次修订。第4次修订在2006年完成,并于2006年3月获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37届会议通过。2.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服务贸易也称为无形(商品)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传统上它是指无形劳务的提供与接受。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务贸易下了较全面的定义:服务贸易指“过境交付:即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即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商业存在:即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商业机构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即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世
15、界贸易组织把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包括了: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的服务、文化娱乐与体育服务、交通及其他。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主要区别:前者的进出口需经过海关,因此其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而后者的进出口则无需经过海关,因此其贸易额一般不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但无论是货物贸易额还是服务贸易额都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分类 总贸易(General Trade)总贸易是以货物是否越过国境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2.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则是以货物是否经过结关为标准来划分进出口。四
16、. 按交易的方式分类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直接进行的贸易。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间接贸易是相对于直接贸易而言的。当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时,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便是间接贸易。3.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转口贸易也称为中转贸易。在间接贸易下,当商品的生产国与商品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时,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而对于充当第三国的国家而言,此贸易便是转口贸易。五. 按贸易货物的运送方式分类 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way)陆路贸易是指以货车、汽车等陆路交通运输工
17、具作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2. 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海路贸易是指以轮船等海上交通运输工具作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3. 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空运贸易是指以飞机等空中交通运输工具作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4.邮购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邮购贸易是指以邮政包裹的方式寄送的贸易。第二节 对外贸易常用的统计指标 贸易额(Value of Trade)与 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 贸易额是以金额表示的贸易总值,也可称为贸易值。贸易额分为对外贸易额和额。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以金额表示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18、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国的对外贸易包括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部分,因此,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包括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额和进出口服务贸易额。 同时,由于一国的对外贸易包括了出口和进口,因此统计一国的对外贸易额时应把一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相加。 进出口货物贸易额是一国货物进出口值的总和,它反映了一国货物贸易的发展规模和变化状况。如图2-1所示,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稳步发展。至今,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已超过了4万亿美元,货物出口贸易额也超过了2万亿美元。图2-1 1978-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以金额表示的总值。它是反映某一时期世界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 额包括了货物
19、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部分。 如图2-2所示,进入21世纪以来,除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货物贸易大幅滑落外,基本上呈稳定增长态势。图2-2 1999-2013年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 如图2-3所示,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服务贸易也是持续稳定地发展,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反映在2009年世界服务出口贸易额的下滑上。图2-3 1999-2013年世界服务出口贸易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因此,在统计额时为避免重复计算通常只把各国的出口额或进口额相加。而习惯上,在统计额时是把各国的出口额相加。 无论是对外贸易额还是额都是以各个时期的现行价格计算的。 传统上,贸
20、易量主要用于货物贸易规模的统计。它是指用数量、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所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多寡。具体的在计算贸易量时,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额,即以贸易额除以价格指数,得出贸易实际规模的近似值,便是贸易量。 进 出 口 贸 易 额 对外贸易量 = 进出口价格指数量 = 各国出口贸易额 出口价格指数二. 对外贸易差额 (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差额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比较的差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也可称为出超;当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入超;当出口总额等于进口总额
21、时,称为贸易平衡。三. 净出口(Net Export)和净进口 (Net Import)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某种(或某类)商品进口和出口比较的差额。如出口大于进口,其差额称为净出口额;如进口大于出口,其差额称为净进口额。出口和进口比较的差额可以用数量表示,也可用金额表示。四. 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 贸易结构是指某一时期贸易的构成情况。贸易结构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贸易结构。狭义的贸易结构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情况。一般称为货物贸易结构。贸易结构分为对外贸易结构和结构。对外贸易结
22、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其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货物贸易额和服务贸易额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货物贸易结构同样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和国际货物贸易结构。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Merchandise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货物贸易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是指一定时期
23、内各类商品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五. 贸易地理方向(Trade by Region)贸易地理方向分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地区及国家集团与一国的贸易额在该国的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如图2-4所示,我国2013年出口贸易的前十位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联邦。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欧盟、美国和东盟。与他们的贸易分别占我国出口贸易的13.4%、12.5%、10.7%。由此可见,欧美地区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24、则大大促进了区内贸易的发展。 图2-4 2013年中国前10位贸易伙伴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六. 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upon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与该国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它一般表现为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与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及常用的统计指标。1、对外贸易的基本分类。对外贸易按不同方法,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主要包括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直
25、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总贸易和专门贸易等。2、对外贸易常用的统计指标是学习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工具。程 第三章 古典理论 本章我们将回顾历史,梳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分工和贸易的思想脉络,由此了解理论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理论的模型是如何一步步突破理论局限性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搞清楚:(1)贸易的原因与流向; (2)贸易商品的价格; (3)贸易利益是如何产生及如何 分配的。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一、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历史上对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
26、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是一种“零和游戏”。 三、重商主义的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
27、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什么是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超出国家界限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你能举出一些关于分工的例子吗? 一、亚当.斯密简介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被尊
28、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1776年,斯密出版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在该著作中,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斯密的思想对,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Adam Smith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files /wiki/Adam_Smith二、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 1、斯密非常重视分工,认为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 2、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必要的且具有优越性。 3、斯密
29、认为国际分工和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4、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三、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一)前提条件1、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2、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一给定
30、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3、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4、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 ,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不变;5、 规模报酬不变;6、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足够的力量对市场施加影响,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且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7、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8、 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9、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二)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1、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
31、(1) 用劳动生产率,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j / L)来表示,其中Qj是产量,L是劳动投入。如果一个国家使用单位或相同数量的资源能够比另一国生产出更多的某种产品,那么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即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2) 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Lj = L / Qj来表示。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如果一国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低于另一国,那么该国在此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例子:假设现有两国:中国和美国,都生产棉布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要素投入,且
32、两国的劳动力数量都是100人。 表2.1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棉布(万米)小麦(吨)中国10050美国80100棉布(万米) 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80 100 表2.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棉布(人均产量)小麦(人均产量)中国1=100万米/100人 0.5 =50吨/100人美国0.8 =80万米/100人1 2、比较结果(原因和流向): 中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所以,两国进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 棉布Lj = L / Qj小麦中国1=100人/100万米 2 =100人/50吨美国1.251 表2.3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
33、比较3、贸易利益: 表2.4 中美两国分工前后生产量和消费量比较 中 国 美 国 合计棉布小麦棉布小麦棉布小麦分工前生产量502528657890交换比例1:0.51:1.25消费量502528657890分工后生产量10000100100100交换比例1:1消费量70303070100100分工前后+22+104、价格的确定(局部均衡分析) 此例中,中国棉布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是1:1,而现实中这一比例(即价格)会不断变动。其高低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自由贸易时棉布的相对价格(小麦/棉布的交换比例)应在0.5与1.25之间,即贸易前两国国内价格之间。四、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先进
34、性与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在于:(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中获利的思想,即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产生的原因。(3)斯密的研究把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的经济分析。局限性:绝对优势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中的一种特例,其理论不具有普遍意义。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一、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简介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
35、的集大成者。1817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在此著作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等理论,极大地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David Ricardo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files/wiki/David_Ricardo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李嘉图认为,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成为可能。 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36、”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一)前提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 除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之外,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与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基本一样。棉布(万米)小麦(吨)中国10050美国150100表2.5.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如何判断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呢?一般有三种方式:通过计算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机会成本来确定。1、 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产品A的相对劳动
37、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 表2.6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棉布 /小麦小麦/棉布中国2= 1/0.5 0.5= 0.5/1美国1.5= 1.5/1 0.67 2、用产品的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即: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 =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B 的要素投入量 表2.7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生产成本棉布小麦中国0.5=1/2 2=2/1美国0.67= 0.67/11.5=1/ 0.67 3、用机会成本来衡量。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如小麦)而
38、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如大米)的数量。 表2.8 中国和美国的机会成本棉布小麦中国0.52美国0.671.5 四、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评介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一个简单的贸易模型,但它却可能是经济学中最精彩的部分。它提出了相对成本的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为后来的贸易理论发展和深化指明了方向,为实行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存在缺陷:1、假设太多,尤其是“机会成本不变”使此模型与现实脱节。2、是一种静态分析。Review: 第三章 古典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一、亚当.斯密简介二、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三、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四、绝对
39、优势贸易理论的先进性与局限性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一、大卫.李嘉图简介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思想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四、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评介 理论在此阶段的发展路径: 古典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即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和造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唯一因素。因此,在古典学派的分析中,假设生产技术不变,并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投入。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其许多分析过程和结论就不再有效。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工业革命的产生,资本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产品生产不再由单一的要素决定,而是同时受多种投入要素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
40、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进行分析的新古典理论也随之产生。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简称H-O Model)(又称“要素比例”、“资源配置”学说) 一、赫克歇尔、俄林简介 赫克歇尔(Eli F.Heckscher,1879-1952)和俄林(Ohlin,1899-1979)均为瑞典著名经济学家,俄林是赫克歇尔的学生,其代表作域际贸易和于1933年出版。他们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从相对成本差异产生原因的角度大大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并因此奠定了新古典理论的基础。二、H-O Model的前提假设1、 两种生产要素:2、 两种可贸易商品:假定为小麦和咖啡。3、 两个国家:假定为美
41、国和巴西。4、 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它们可在国内各部门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际间流动。5、 假定生产技术相同。6、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7、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8、 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9、 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障碍自由的障碍。三、H-O Model的主要贸易思想 俄林认为各国商品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存在相对差异。国际分工原则应该是:各国应出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四、要素密集度 与 要素丰裕度1、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衡量的是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设商品X
42、和Y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素投入比例(资本/劳动)分别为Kx/Lx和Ky/Ly,如果Ky/LyKx/Lx,则称 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2、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资源的相对供给量。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要素丰裕度的两种判断方法: 1. 要素价格比较法设A、B两国的劳动价格为工资率WA和WB,资本价格为利率iA和iB,令A=WA/iA、B = WB/iB分别代表两国的要素相对价格。如果不等式A B 成立,则称A国资本丰裕、劳动稀缺,B国劳动丰裕、资本稀缺。
43、 2. 要素总量比较法 比较资本总量和劳动总量的比率(TK/TL),当A 国的TK/TL大于B国时,我们说A国资本丰裕而B国劳动丰裕。五、H-O Model的总体均衡分析以美国和巴西两国的生产和交换为例进行图解分析。(注意黑板上的图)分工和贸易前后美巴两国生产和消费比较美国 巴西合计分工前生产点(消费点)C(40,50)B(60,80)100,130交换比率2:12:3分工后生产点B(20,80)C(80,60)100,140交换比率1:11:1消费点E(60,40)E(40,100)100,140比较+0,10六、局部均衡分析 咖啡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1、分别作出美国、巴西和国际市场的S和D曲
44、线。2、国际价格决定于国际市场上咖啡的供与求,即当巴西(出口国)咖啡的S与美国(进口国)咖啡的D达到均衡时的价格。3、贸易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七、 贸 易 条 件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即该国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简称TOT)。 贸易条件(TOT) = Px/Pm用加权平均的办法来计算商品价格。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表示为:Px = XiPi Xi是第i 项出口商品的权数,由该商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表示;Pi是第i 项出口商品的价格或价格指数。同理,进口商品的价格表示为: Pm = MiPi如果的Px/Pm比率上升,意味
45、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称此情形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八、 H-O Model的评价 H-O Model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了生产要素禀赋差异是相对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也即是产生的原因。具体而言,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与生产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第二节 要素价格均等和收入分配问题的引入:赫克歇尔是“将与收入分配相结合的先驱者之一”。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研究的基础上,许多经济学家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对本国收入分配和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增长对
46、贸易的影响等,发展和完善了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萨缪尔逊于1948年提出。由于它是H-O 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 定理。 1、含义: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即是说,会使各国的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的利率相等。 2、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评价意义:a.它证明了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国际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下,作为要素国际流动的替代,可以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
47、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实现要素价格均等化;b.它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贸易对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1、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在两要素经济中,劳动的价格(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w=VMPL=MPLP;资本的价格(利率)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即i= VMPK=MPKP,其中,VMPL和VMPK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 对生产要素收益(工资、利润)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1)产品价格的变化(的直接结果,短期内就会影响工资和利润);(2)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生产组合
48、变动和生产要素流动的结果,只有在长期才会对工资和利润产生影响)。2、特定要素模型 (specific factor model)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我们假定某些要素是特定用于某些行业的,这些要素不可在行业之间流动。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前提假设1.假定某国(A)有两个产业X和Y,X为其出口商品;2. X和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3.规模收益不变;4.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部门之间自由流动;5.资本是特定要素;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对劳动(流动要素)收入的影响由于
49、工资上升幅度小于价格上升幅度,因此用X商品来衡量的工人的实际工资w/Px下降了;另一方面,由于Py没有变化,因此用Y商品来衡量的工人的实际工资 w/Py上升了,即由w0/Py 上升到w1/Py。所以, Px上升与劳动者实际收入之间关系是不明确的,它取决于人们的消费模式。主要消费X的工人生活水平会下降,主要消费Y的工人生活水平会提高。 对资本(特定要素)收入的影响当生产X时,特定数量的资本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相结合,则VMPKx和利率都将上升;当生产Y时,特定数量的资本与越来越少的劳动力相结合,则VMPKy和利率都将下降。结论: 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出口产业的特定要素报酬提高,实际收入改善;进口竞
50、争产业的特定要素报酬下降,实际收入恶化; 流动要素的收入变化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国际交换价格、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斜率以及要素供给者的消费偏好。 三、贸易对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 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Stolper- 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由此定理可引申出另一重要结论: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原因是贸易后一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 短期和长期的比较短期内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的;长期是按要
51、素所有者区分的。原因:长、短期内对商品要素使用 比例的影响是不同的。 长期:使两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 相同方向变化; 短期:。相反。 四、 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特定要素模型和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在中,不同要素的收益不同,导致不同利益集团的产生,而利益集团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订。第三节 对 H-O 理论的检验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及其内容 里昂惕夫运用他本人首创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并利用美国1947年对外贸易的统计资料,试图对H-O模型进行检验。他想通过美国的数据同时证明两个命题:(1) H-O理论是正确的;(2)与其贸易伙伴相比,美国属于资本充裕的国家,所以它
52、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其逻辑是:如果这两个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在弄清楚所有投入品行业的份额之后,作为总体的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Kx/Lx),应该高于美国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Km/Lm)。 1956年11月号的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发表了题为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 的论文。在该文中,里昂惕夫对1947年美国200个出口和与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劳动比进行了测算,结果是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为14010美圆/人,进口商品的为18184美圆/人(见表4.1)。表4.1 1947年美国每百万美元出口产品 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出口进口替代品每百万美元产
53、品所含资本(1947年价格)2550780美元3091339美元每百万美元产品所含劳动量(人年)182170资本-劳动比率(美元/人)1401018180 里昂惕夫的计算给他本人和其他人提供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谜”:1947年美国居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其关键比率(Kx/Lx)/ (Km/Lm)仅为0.77,而根据H-O理论,该比率应该远大于1。这一现实与理论大相径庭的矛盾即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1、由于美国工人效率高所致。 这是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由
54、于劳动力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工人的效率是外国工人的三倍,因此,如果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就意味着美国实际的劳动供给量应该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如果这样的话,劳动在美国就不是稀缺的要素,甚至可能是充裕的。意义:突破了在此之前的理论中关于各国生产要素是同质的这一前提假设。2、由于美国人力资本丰富所致 该研究以凯南为代表。认为实际上美国的劳动与国外劳动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而高劳动生产率得益于劳动者对教育、职业培训、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投资。人力资本在决定美国的贸易模式上起着重要作用。这种观点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意义:拓宽了传统意义上资本这一要素的含义,即资本不应仅指物质资本,它应该包
55、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由储蓄和投资而成,人力资本则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而得。这一系列研究结果标志着对“资本”的认识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大大前进了一步。 3、由于美国自然资源状况所致。 H-O Model和里昂惕夫都只考虑了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没有考虑自然资源。而显然,自然资源是不应被忽视的。因此,美国经济学家瓦内克(J.Vanek)提出,如果可以证实美国依赖于某几种自然资源产品(如木材、矿产)的进口,而这些资源又是资本密集型的,那么就可以解开里昂惕夫之谜。意义:使理论界明白,生产要素应该是一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4、由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所致H-O理论对要素密集型的基本
56、假定是,如果按生产要素价格的某一比率,某一商品的资本密集度比另一商品高,那么,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下,这一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都比另一商品高。 现实可能不是这样。假定在美国由于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从而资本便宜而劳动力昂贵,美国就可能在玩具生产中使用更多的资本而非劳动,这样使玩具在美国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在世界其余国家,由于劳动力便宜而资本昂贵,玩具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就是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的一种情况。 要素密集型逆转在所研究例子中发生的概率仅为1%左右。正因此,我们说H-O理论对于现代仍然有很强的解释力。5、由于美国贸易政策所致
57、H-O Model的前提之一就是自由贸易,而现实是美国为了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密集度较高的商品的进口实行了更多的限制,从而使美国实际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减少了,所以致使出现里昂惕夫之谜。 6、由需求逆转所致 在H-O模型中,形态只取决于资源禀赋差异,与需求因素无关。但在现实中,决定的因素既可能来自供给方面,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 需求因素影响的方式有多种,如:当某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产品时,就会使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使原来依据H-O模型所决定的进出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意义:从需求因素角度发
58、展了H-O 理论。三、解释带来的启示1、概括而言,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主要围绕在对于生产要素内涵和外延的发展上。2、自从里昂惕夫之谜开了贴近现实研究尤其是通过统计数字进行的先河之后,理论研究和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研究范围不仅仅由贸易商品的供给领域扩展到需求领域,还扩展到许多其他相关学科,如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在研究过程中或更多考虑这些学科,或互为分析研究的手段和结果,从而使理论越发鲜活和丰富,也更加具有说服力。3、H-O Model之前的理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供给方面,而在H-O Model之后的研究逐步转向供给与需求并重。而需求在今天这个商品普遍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
59、里,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力量。因此,对需求的研究会使理论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4、里昂惕夫之谜出现之后,虽然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分析结果只是部分地解释了里昂惕夫之谜,但是,它是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随着二次战后美国经济强国的建立和份额的大增,美国经济学家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成为一个群体,基本上独领战后理论研究之风骚。 Review: 第四章 新古典理论一、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一)赫克歇尔、俄林简介(二)H-O Model的前提假设(三)H-O Model的主要贸易思想(四)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五)H-O Model的总体均衡分析(六)H-O Model的局部均衡分析
60、 (七) 贸易条件(八) H-O Model的评价二、要素价格均等和收入分配(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二)贸易对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三)贸易对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 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四) 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三、对 H-O 理论的检验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及其内容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三)解释带来的启示 后期研究性学习主题:1、某一主要贸易国现行的贸易政策概况.2、我国近期关税变化情况介绍(可具体分析一种或一类产品)。3、当代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及特征。4、欧盟近期对外贸易发展概况。5、我国某一(类)产品近期关税变化情况及其影响。6、技术壁垒的发展概况及其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BEC指导合同英语特色介绍:掌握合同条款的秘诀
- 2025智能软件产品研发与技术支持合同
- 《质子激发分析》课件
- 2025劳动合同书劳务合同范本
-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课件:人格尊严的法律守护者-教学资源与活动设计
- 《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课件
- 优等期刊论文奖金申请作业指导课件
- 《绿色生活倡导》课件
- 《我是称职小交警》(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
- 工程甩项合同协议
- 费用开支标准管理制度
- 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
- 2025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数学复习分类汇编《函数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 金融工程重点总结
-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蓝点马鲛学习资料
- 2024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 2025年度毛绒玩具采购合同
- (T8联考)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生物试卷(含答案详解)河北版
- 员工入职申请表(完整版)
- 《内河运输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