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不可欲性-评伯纳德·威廉斯的永生观_第1页
永生的不可欲性-评伯纳德·威廉斯的永生观_第2页
永生的不可欲性-评伯纳德·威廉斯的永生观_第3页
永生的不可欲性-评伯纳德·威廉斯的永生观_第4页
永生的不可欲性-评伯纳德·威廉斯的永生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永生的不可欲性评伯纳德威廉斯的永生观摘 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永生的可欲性成了有意义的哲学话题。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 认为,由于在保持人格同一性的前提下,支撑一个人继续活下去的绝对欲望是会被耗尽的,届时,无 休止的百无聊赖会降临到永生者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痛苦的折磨,因而永生是不值得过的。由于威廉斯没有 充分认识到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他从无聊必然性的角度对永生可欲性问题的论证是不充分的。但其 批评者的观点同样值得商榷,因为他们试图通过研究有限的生命,得出关于无限生命的结论;同时,他们普 遍忽略了死亡的权利与自由问题。因此,纵然威廉斯的论证是不严谨的,但他的结论可以说

2、是部分正确 的永生确实不值得过,因为它剥夺了人们选择死亡的自由。关键词:技术社会;永生;绝对欲望;人格同一性;无聊我们生活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整体性 地被技术所“包裹”,而逐渐疏离自然。人工智能、 赛博技术、基因技术等现代科技的急速发展,使得 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以至于人们认为永生不是不 可想象的。人们能够设想并希望自己永生。美国导 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曾说我不想靠我的 作品达到不朽,我想要靠着不死来达到不朽。我不 想要活在人们的心中,我只想活在我自己家里。”但 问题是,没有死亡的生命是可欲的(desirable)吗? 换句话说,永生(immortality)是值得过的吗

3、?于是, 永生是不是可欲的,成了一个可讨论的哲学话题。、引言对于许多哲学家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在他们 看来,年龄的增长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痛苦,而 这种痛苦独立于人们身体衰退的过程所带来的痛 苦。如果他们是对的,那么即使我们运用医疗或者 科技手段,例如使人们保持在某个年龄并得以永 生,也不会改善这种痛苦。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 比起永远活下去,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好事。 这种对于永生“不可欲性”的观点,在伯纳德(威廉 斯(Bernard Williams)的论文马克若普洛斯事件: 对永生之百无聊赖的反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威 廉斯指出,不可避免的、普遍的无聊必然会降临在 永生者的生活中,并使这种

4、永生成为一种无法忍受 的痛苦,甚至死亡在那时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本文 分析与探讨威廉斯的论证以及他的批评者的观点。 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将不讨论过早的死亡和其他 一些意外情况导致的死亡,仅仅谈论寿命耗尽所招 致的死亡。二、威廉斯:永生与百无聊赖威廉斯对于永生的批评,基于他对捷克歌剧 马克若普洛斯事件中的女主人公伊琳娜(马克 若普洛斯所处困境的反思。在歌剧的开篇,女主人公马克若普洛斯就已经 342岁,更准确地说,她是42岁,但她已经在42岁 这个年龄活了 300年。作为16世纪鲁道夫二世皇 帝御医的女儿,她的父亲研制出了一种长生不老 药,只要持续服用,就可以保持现在健康、精力充 沛的状态一直活下去

5、。但对她来说,真正的痛苦来 自精神上的折磨一所有的事物和人似乎都在不断 地重复,再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能够调动她的兴 趣,现在和未来百无聊赖的生活已经成为让她难以 忍受的负担。因此在歌剧结尾,她拒绝再继续服用 长生不老药,并以迅速而可怖的方式老去,最终走 向死亡。而长生不老药的配方最终在围观者的抗议 中,被一个年轻女人销毁。马克若普洛斯的悲惨经历,促使威廉斯提出: 因为永生生活必然陷入无聊(boredom),所以永生 是不值得过的。在展开对“永生”的具体论述前,威 廉斯首先通过反驳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认为“死亡 不是不幸的”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于死亡的看法。 威廉斯认为,死亡赋予了生命意义,因为不

6、朽在可 以想见的地方是无法忍受的,与此同时,死亡可以 被合理地视为一种不幸。威廉斯认为,人们用以说明“死亡未必是不幸 的”的路径大抵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死亡不是不幸 的,因为它非但不是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另 一种是认为正因为死亡是结束,所以死亡是件好 事。而卢克莱修是在后一种路径,即在威廉斯所称 的湮灭前景”(the prospect of annihilation)中找到慰藉的人。威廉斯指出,卢克莱修在哲学长诗物性论 中,通过两个论点证明死亡从来不是不幸。他写 道第一个论点试图把对死亡的恐惧解释为不知 所措(confusion),这种不知所措基于这样的观念: 我们死后会为我们失去的生命的奖

7、赏(praemia vitae) 和喜悦而遗憾,并为我们身体燃烧的景象而心 烦意乱,等等。但是,如果死亡是毁灭,那么就不 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伊壁鸠鲁的说法中,一切恶 中最可怕的一死亡一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 因为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 亡时,我们又已经不存在了。第二个论点直接针 对一个人是早死还是晚死的问题,并且说无论早死 还是晚死,一个人都会有相同的处于死亡的时间, 因此一个人可以既早死,又晚死。从这两个论点,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死亡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 根本无关紧要。” 18384威廉斯认为,这两个论点都是有问题的。他认 为,第一个论点将对于死亡的反对,集中在对于死 亡所

8、带来的不知所措的反对中。在卢克莱修眼里, 认为失去家庭、孩子、财产使人心烦意乱并不是不 合理的,真正不合理的是将死亡的不幸认为是失去 某些东西,因为当死亡来临时“我”已经不存在 了。但威廉斯指出,这一论点错误地将不幸与对不 幸的意识画了等号。在这里,威廉斯和内格尔持有 相同的立场,即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不包含或不涉 及不愉快经历的不幸。例如在“背叛”场景中,一个 遭到背叛的人是不幸的,即使他对于背叛的情况一 无所知。而第二个论点在威廉斯那里,其问题在 于“如果我们考虑两个生命,一个生命非常短暂, 在获得生命的奖赏之前就被切断,另一个生命充分 地供应奖赏,并将其享受控制到成熟时期,那么很 难理解为

9、什么仅仅以这些标准来衡量,第二个生命 不能被认为比第一个更好。”山4如果威廉斯针对卢克莱修第二个论点的反驳是 对的,那么早死和晚死就不一样了,死亡也并非永 远不是不幸。晚死似乎比早死好,因为“如果生命 的奖赏和对它们的意识是好事,那么更长时间的, 对于更多奖赏的意识,比更短时间的,对于更少奖 赏的意识要好”见?。威廉斯指出,当我想要什么东 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得不到它的 状态,我更喜欢得到它的状态。并且,更喜欢设想 一个得到它的未来,而非得不到它的未来$因此想 要某物本身就给予了一个人避免死亡的理由,换句 话说,当一个人具有某种欲望时,死亡对他来说就 是需要避免的情况,死亡就是不

10、幸的。这种支撑一 个人想要活下去的欲望,被威廉斯称为“绝对欲望” (categorical desire) $如果我们承认绝对欲望,死亡就对能动者有负 效用(disutility),即使这个负效用不会使能动者感 到不愉快、恐惧或是其他负面情绪。威廉斯的论证 至此,似乎偏离了一开始的目标,因为基于上面的 论述,看起来不仅活着总是更好的,而且永远活 着,即永远不死也更好。正如威廉斯写道“如果卢 克莱修错了,我们似乎决心要长生不老询。但在 下文中,威廉斯很快否定了上述观点。他指出,虽 然死亡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无尽的生命将是无意 义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永远过着人类的生 活询。而他用以论证这一观点的,

11、是他对于“绝 对欲望的多样性”和“自我身份的恒常性”之间矛盾 的认识$在威廉斯那里,可欲的永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 条件。第一,这必须是“我”的永生,即永生需要保 证自我身份的恒常性。第二,我”生存的状态应该 是一个“我”所期待的状态,即获得永生的人需要具 有绝对欲望,并且有足够多的绝对欲望,支撑“我” 一直活下去$但威廉斯指出,在满足第一个条件的情况下, 第二个条件是无法被满足的。马克若普洛斯之所以 最后会放弃永生,是因为在她身上,凡是能够发生 的,对一个42岁的人来说有意义的事情都已经发 生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一个具有某种性格 的女人来说,各种各样有意义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 并且重复发生过

12、了,她周围的人也不过是各种类型 的人的重复。她无尽的生活充斥着重复、无聊、默 然。而这不是偶然的,任何一个永生的人,必然有 足够的时间来满足所有可能的绝对欲望,当所有的 绝对欲望因为被满足而消退,他终将会面临和马克 若普洛斯一样的境遇一变得冷漠、孤僻,陷入到 百无聊赖之中。由于人们的绝对欲望具有非偶然的有限性,因 此为了解决第二个条件,一个诱人的方案是一通 过无限期的一系列生命(an indefinite series of lives)来实现永久生存。但威廉斯指出,这一方案的问题在于无法提供重生与新生的区别。但是, 让我们假设以某种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通过 克隆技术来保证身体的连续性,被

13、克隆的人作为不 具有之前记忆的“我”继续生存。那么问题依然存 在,被消除了记忆的“我”还是“我”本人吗?未来 的一系列心理层面上不相交(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ly disjoint lives)的我”的生活,是我”作为一个不想死去的人所期望的永生吗?答案显然是否 定的,正如“我”没有任何理由担心未来那个和 “我”仅在身体上具有连续性的人是否遭受痛苦一 样,我”想要的仅仅是“我的永生。因此条件二在永生这一案例中似乎是必须被满 足的,而要保持自我身份的恒常性,就必然导致绝 对欲望的多样性是无法被满足的条件。在威廉斯那 里,马克若普洛斯在某种程度上“幸运地有机会死 亡”(

14、lucky in having the chance to die),而这也对应了威廉斯一开始的立场,即不同于卢克莱修, 是永生所招致的百无聊赖,使死亡对于永生者来说 成为一件更可取的事。更进一步说,永生是不值得 过的。三、绝对欲望与自我身份的同对威廉斯的反驳威廉斯的论证思路可以概括为:人决定过永生的生活;在永生中,作为一个具有某种特定性格和 偏好的人,他所有可能具有的绝对欲望都会被重复 满足;这个人永生的绝对欲望被消耗殆尽,陷入 到百无聊赖之中;永生生命中的百无聊赖由于其无限性,是 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永生者会感到痛苦想要结束 生命;因此永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一思路引发了诸多关于“永生可欲性”的

15、讨 论:我们能否实现自我身份与绝对欲望的同一?更 准确地说,我们能否在保持一个心理上连续的自我 身份的情况下,拥有永不枯竭的绝对欲望?在对这些讨论进行梳理之前,首先需要区分两 种意义上的“无聊”。学者亨特(斯蒂尔(Hunter Steele)在一篇反对威廉斯观点的文章中认为,在永 生与无聊的问题上,区分两种无聊是十分必要的, 即(a)在永恒中的某些时刻感到无聊和(b)永恒无 聊( eternal boredom)。425本文中没有采取斯蒂尔的 说法,而是选择了使用更为广泛的心理学术语。广 义的无聊也被称为情境型无聊,心理学家认为它是 由于刺激不足和经验重复引起的。狭义的无聊也被 称为习惯型无聊

16、,这种无聊表现在个人对生活的不 满和缺乏参与感,表明其对现在和未来生活不感兴 趣。具有习惯型无聊的人并非只对某件特定的事物 感到厌倦,而是对生活感到厌倦。威廉斯并没有在 文章中区分两种无聊,但他的批评者们普遍完成了 这一工作,这为人们解读与评价他和他的反对者的 理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学者们普遍认为,威廉斯 的观点并非旨在表明永恒的生命中不能包含任何无 聊,而是指永生会使人陷入到习惯型无聊之中,进 而想要结束生命。在明确了威廉斯的观点之后,批评者们对威廉 斯的反驳大致以以下两种路径展开:其一,肯定了 习惯型无聊发生的可能性,但通过对不同个体在性 格方面的差异的心理学考察,否认了其必然性。其 二,

17、同样否认习惯型无聊的必然性,但更侧重于通 过对单独个体性格的复杂多变性、不同类型的绝对 欲望的可再生性、无聊的时间长度的考察表明情境 型无聊可以被克服或忍受。无聊的非必然性与个体差异威廉斯的绝大多数批评者都提到了性格对永生 可欲性的重要作用,威廉斯本人也写道,如果一个 人在开始永生时的性格,越接近于马克若普洛斯结 束永生时的性格一漠然、孤僻一那么让他继续 活下去的绝对愿望和抵抗死亡欲望就越少。但这不 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习惯型无 聊是任何性格的人都必然产生的吗?伯明翰大学哲学教授丽莎(波尔托洛蒂(Lisa Bortolotti)在考察了经典与现代诸多心理学研究成 果后给出了否定

18、的答案。她指出“通过对受无聊 影响的受试者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受试者的状况与 他们的经历之间的关联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而 与人格特征或其他个体常量(individual constants)呈 正相关,特别是在习惯型无聊的情况中更是如此。 格林森(Ralph R. Greenson)认为习惯性厌烦是由于 对幻想的抑制,而伯恩斯坦(H. Bernstein)则认 为习惯性厌烦源于缺乏情感意识。”心理学家甚 至可以根据个体在性格、对自身情感的关注度等方 面的差异,预测出一个人是否可能产生无聊,以及 他对无聊的应对水平。因此波尔托洛蒂得出结论“没有理由相信习 惯性厌烦是重复类似经历的必然结果。”尽管

19、重 复的经历可能是情境型无聊的导火线,但由于无 聊,特别是习惯型无聊与个体常量而非个人经历的 相关性,认为重复的经历必然会导致威廉斯意义上 的“百无聊赖”,即习惯型无聊是缺乏证据的。虽然 威廉斯可能是正确的,但我们不应该排除“不存在 无聊的不朽”的可能性。波尔托洛蒂的这一反驳是十分有力的,因为威 廉斯在行文中简单地认定情境型无聊必然导致习惯 型无聊,而忽略了性格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更重要 的是,威廉斯并没有给出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一 点,戏剧毕竟不是生活,马克若普洛斯的经历也不 能预示所有人的命运。对无聊的克服与忍受在这一小节,我们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个论点: 或许重复类似的经历是不朽生命中不可避免

20、的特 征,但由于单一个体性格是多变的、复杂的,因此 我们的绝对欲望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永 不枯竭。威廉斯借助永生可欲性的两个条件的矛盾表 明,只要“我”保持一个特定的性格不变,那么这种 个人身份的恒常性,就会限制可能给“我”提供从无 聊中解脱的前景的种类。但在批评者眼中,这种想 法很难支撑“永生是不可欲的”的观点。他们声称: “无论未来对我性格的固定性具有怎样的要求,它 都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即60岁时对我有意义的 新事物的种类必须与16岁时提供有意义的多样性 的事物的种类相同,甚至非常紧密地相关。”囱10K$ 很难有理由相信我们必然会被困在某个年龄,正如 威廉斯所认为的一马克若普洛斯

21、被困在42岁一 样。英国学者戴维加洛维(David Galloway)指出: “性格是成长和发展的,而性格的概念至少具有尽 可能多的复杂性,来为人们认识到性格成长和发展 的方式揭示了我们性格的各个方面留下余 地。”10K$毫无疑问,一部分性格是直接赋予我们 的,一部分是由环境塑造的。加洛维指出,性格的 发展似乎是有意义的新奇事物的可能性,以一种非 常复杂和难以预测的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这使 得性格的发展太复杂和不可预测了,以至于不能仅 凭先验的思考就得出关于不可避免的无聊的可靠 结论。显然,威廉斯对于人格同一性的限制太过严 苛。按照洛克的说法“人格同一性(或有理性的存 在物的同一性)就只在于意

22、识。而且这个意识在回 忆过去的行动或思想时,它追忆到多远程度,人格 同一性亦就达到多远程度。”310虽然这一说法饱受 诟病,但从直觉上很难否认,信念、记忆、自我意 识等共同构成了人格同一性的标准。没有理由认为 我们在一生中会永远保持同一种性格。也不会有一 个健康的人因为自己性格的改变而认为自己丧失了 人格同一性,即变成了威廉斯意义上的“另外一个 人”。马克若普洛斯一这位342岁的女性之所以 感到百无聊赖,是因为她的处境和性格的特殊性。 按照剧情设计,由于要保守不死的秘密,她必须离 群索居;由于被卷入混乱的财产继承纠纷和对长生 不老药配方的迫切需要,她根本无暇顾忌自身,关 心自己情感、性情和欲望

23、的变化,但这些都是偶然 的。因此陷入百无聊赖并非如威廉斯所说,是永生 必然的、无可逃避的结局。绝对欲望的类型以及它们的可再生性同样影响 着永生的可欲性。费舍尔(John Martin Fischer)指 出,区分两种意义上的快乐对于驳斥威廉斯的观点 是十分重要的,即自我耗尽的快乐和可重复的快 乐。他总结道“没有重复快乐的生活最终可能变 得乏味。但是,认为一个不朽的生命必须以牺牲可 重复的乐趣为代价而只包含自我耗尽的乐趣是错误 的。这些可重复的快乐也许与精神和宗教体验 一起一可以为积极的绝对欲望提供合理的基 础。”锵自我耗尽的快乐,意味着我们在经历过一 次之后就不想再经历第二次,可重复的快乐则相

24、 反。值得注意的是,费舍尔的可重复快乐,往往意 味着一些与食欲、性欲等相关的浅显的快乐。在费舍尔两种快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区分两 种可能的绝对欲望:一种是纯粹快乐主义的,即想 要永远被取悦的绝对欲望。另一种是希望实现某种 价值或某种除快乐之外目的的绝对欲望。具有前一 种绝对欲望的人,需要的是具有某种价值的新事物 或活动;而具有后者的人,只要有新颖和多样化的 事物或活动本身就足够了。相应的,这两类人也过 着完全不同的永生生活。英国学者J.杰里米维斯钮斯基(J. Jeremy Wisnewski)基于上述两种绝对欲望,站在与费舍尔 相似的立场上构建了两个思想实验,以表明绝对欲 望是可再生的,没有理

25、由认为绝对欲望一旦消失就 不会重新出现,因而威廉斯是错的。而通过考察维 斯钮斯基的论述,我们发现他的两个例子不足以支 撑他对威廉斯的反驳,但对其中一个例子的改进版 本,则似乎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完成这一工作。第一个例子关于快乐主义的绝对欲望。维斯钮 斯基称之为“一种想要体验每一种可能的身体上的 愉悦的绝对欲望”囱。如果按照威廉斯的说法,那 么这个人在经历了所有已知的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悦 的方式之后,就会陷入厌倦和无聊。但维斯钮斯基 指出,这种情况将被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所拯救,因 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会有难以想象的新奇事物出 现,没有理由认为愉悦人心的方式会永远被耗尽。 然而,我们身为人类,之所以区别于

26、动物,是因为 理性的存在,那么这样摒弃理性,单纯以身体的愉 悦为追求的永生,真的是值得过的吗?不否认可能 确实存在某些人以身心的愉悦为全部追求,但我选 择继续活下去,仅仅是因为无穷无尽的、会使我变 得快乐但迟钝的新奇事物这种情况下的永生的 可欲性是十分值得商榷的。第二个例子有关于有价值的绝对欲望。设想一 个永生的音乐家,他的绝对欲望是“希望通过精通 每一种乐器而成为最好的音乐家”。在漫长无尽的 生活中,渐渐地,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乐器都被这个 音乐家学会了,他似乎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但维斯钮斯基认为,这个音乐家可以通过发明新乐 器而重燃他的绝对欲望。维斯钮斯基指出“原则 上,这一过程一新的音

27、乐发明使旧欲望焕然一 新一可以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从而使生活变得有 意义。”项然而,在这一方案中,无论是否可能存 在一个不断创造新乐器的音乐家,问题都还会存 在,而这一问题关乎“优势与满足感” $在类似于音乐家的例子中,他的绝对欲望与赢 得竞争所带来的满足感密切相关。但我们的切身经 历告诉我们,当拥有相对于竞争者来说无法企及的 巨大优势时,我们赢得竞争的满足程度也会很低。 设想格列弗在小人国中与矮人赛跑,他身高上的巨 大优势,使得他几乎无法从这样的比赛中获得满足 感。同样,由于音乐家的寿命太长,“掌握所有乐器 以成为最优秀的音乐家”这一愿望的满足,不会给 他带来多大的成就感。因此一个可能的状况是

28、,他 很快会厌倦、漠然,陷入百无聊赖之中。维斯钮斯 基的两个思想实验都是有问题的,那么看起来,基 于绝对欲望的可再生性来反驳威廉斯的努力失 败了。但如果我们对第二个例子加以改进,或许能够 从“绝对欲望是否能被耗尽”的角度对威廉斯的理 论造成威胁。设想一个天文学家,他致力于研究宇 宙的奥秘,并以探究宇宙的全部真相为自己的绝对 欲望,那么以我们目前对于宇宙庞杂性的了解来 看,寿命对于这位天文学家来说,似乎多少都不嫌 多。同时由于他并非要通过穷尽宇宙的奥秘来成为 “最好的天文学家”,因此,不同于音乐家的例子, 他的绝对欲望的满足,与竞争、优势也并没有多大 关系。那么这样看来,天文学家的例子能够对威廉

29、 斯的悲观主义构成一定力度的反驳。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学者认为: 如果无 尽的生命所包括的无聊的阶段和正常有限的生命中 所经历的无聊阶段在大致上是成比例的,它就不会 成为不可忍受的。亨特斯蒂尔写道“我们不应 该要求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我们永远不会感到无 聊,只要我们在无聊中度过的时间不超过一定的比 例。那么为什么我们应该期待永生呢?因为如果一 个正常而快乐的人被给予了永恒的生命,在这个生 命中,他不会比过去承受更高比例的无聊,那么难 道他不应该欣然地接受永生吗?我相信他会 的。”物但这种针对威廉斯的反对意见显然是说不通 的,因为它预先假定有限的持续时间与无限的持续 时间是可相称的。但是,设想

30、任何位于无限时间内 的有限周期,并将其与位于相对较长的有限周期内 的有限周期进行比较,显然,在这里谈论比例是无 意义的。我们可以说任何有限的生命,只要它的无 聊期不超过总时间的10%或15%,它就仍然可以 忍受,但百分比不适用于无穷大的情况。无限的持 续时间可以包括任何有限的持续时间,无限的生命 所能容纳的无聊时间的长度没有限制,而这也是威 廉斯强调永生中的无聊是不可想象的原因之一 $四、永生的可欲性与死亡的自由通过梳理以上反驳意见,可以说,过于严格地 限制了人格同一性的条件,从而忽略性格的差异与 多变性,是威廉斯的观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从这 一角度对威廉斯进行的诸多驳斥大都是成功的。而 维斯

31、钮斯基从绝对欲望的可再生性角度出发,通过 区分两类绝对欲望表明绝对欲望不可能被永远耗尽 的尝试,被证明是不够充分的。在此基础上,我们 找到了第二类绝对欲望的另一个版本一非竞争性 的有价值的绝对欲望,它更能够完成维斯钮斯基未 完成的工作。然而,这些成功地反驳了威廉斯的观点,仍然 是有问题的$如果他们按照与威廉斯针锋相对的路 径,认为永生之所以值得过,原因在于保持身份同 一的前提下,绝对欲望永远不会被耗尽,那么他们 就仍然可以被驳斥。因为这类观点不仅试图通过研 究有限的生命,来得出关于无限生命的结论,而且 普遍忽略了选择死亡的自由的问题。威廉斯在文章末尾处总结道,马克若普洛斯的 例子表明,有充分的

32、理由选择在绝对欲望耗尽前死 亡,但同样地,在绝对欲望耗尽之前,我们似乎又 没有理由去死。因此,人们要么是过早地死去,要 么是过晚地死去。接着,威廉斯意味深长地引用了 塔西佗的一句名言,他说“相比于马克若普洛斯, 死的时机好是幸运的(Felix opportunitate mortis), 可以被恰当地误译为,幸运地有机会死亡(lucky in the *.5, to die)。 oo这表明,相比于 威廉斯的批评者,威廉斯本人所谈论的永生,并不 是马克若普洛斯意义上的寿命的延长。马克若普洛 斯的遭遇,仅仅是一个与永生场景相近似的例 子一因为马克若普洛斯幸运地有机会结束自己的 生命,而真正的永生则是被排除掉死亡的生命,没 有机会去死$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小说人都是要死的 中,便塑造了一个不能死的永生者形象。主人公雷 蒙(福斯卡在六百多年的生命中,完成了许多丰功 伟绩,但他的敌人、亲人、爱人、朋友一个一个离 去,他所做的事情也只能让他感到重复和厌倦,他 尝试自杀,却失败了。最后他绝望地说道“我活 着,但是没有生命$我永远不会死,但是没有未来$ 我什么人都不是。我没有历史,也没有面貌。”问 原来过不完的人生不是上帝的奖赏,而是无尽的 惩罚$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永生不是我所欲求的,它 是某些人或组织强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