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 江 花 月 夜张若虚读一读月 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诗人在月夜里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也都经历过“月夜”。那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怎样的一个月夜呢?说一说春 江 花 月 夜张若虚张若虚 唐代诗人,扬州人。人如其名,“深藏若虚”,仅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诗。春江花月夜 乐府诗作。该诗作者张若虚吸取南朝民歌的内容和形式,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发展了诗的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作者作品“孤

2、篇横绝,竟成大家”。春 江 花 月 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

3、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初读感知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请结合作品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春江潮水连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见) 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由月之“照人”,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 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内容梳理第一部分 18句 916句1736句意 境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置身诗境 对于读者来说,要品味、感受意境,首先要“沉浸其中”。应该暂时忘记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

4、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 臧懋循元曲迁序二感受者与艺术家那两半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什么其他人所创造的,而是自己所创造的。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鉴赏指导如何做到“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1、领会诗歌的主题,了解作者的立意。2、从结构上将写景诗词看做一幅画,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3、学会对古人写诗填词时炼字所蕴含的深意的挖掘,作深入浅出的分析。4、领会修辞手法在写景诗词中的作用。5、弄清写景诗词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这里的“虚”指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实”则是指作品中所

5、描绘的景物。在诗歌鉴赏中往往有“化虚为实” “以虚笔写实景”两种手法,比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运用了“化虚为实”,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以梦写景、以虚笔写实景的典范。鉴赏指导翻译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 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月、夜) 放在句中。看那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特写镜

6、头)。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美妙异常。 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有(水)声有(月)色、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江海难分、明月冉冉上升而华光万里的图景。 翻译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赏析 诗人用其生花妙笔,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处:看!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幽处。接着,诗题中的“花”终于亮相了:但见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

7、莹可爱。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中,但见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镜头再转向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2、小结本段景物描写的特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

8、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景物描写特点:画面清丽,色泽柔和意境幽美恬静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层次分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翻译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赏析 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

9、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翻译 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赏析 接着,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伤感。正是在这点上,诗人为传统的

10、闺情诗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翻译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赏析 悠悠远去的白云,不禁让读者想起崔颢黄鹤楼颔联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游子)。“不胜愁”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何处相思明月楼?”以妻子(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余地。“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妇。置

11、身诗境,缘景明情“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 漂浮不定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翻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来。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赏析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

12、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裴回”一词的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翻译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得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赏析 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

13、妇都看到那轮明月,虽互相思念却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雁儿、鱼儿为自己捎信。这里,思妇无限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同时,思妇的“痴情”呼应第五章游子的“不胜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翻译

14、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赏析 承接第七章,写游子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游子追述昨夜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这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将逝也,青春,幸福,憧憬也将去。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这远方游子依旧没有回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诗人用哪些意象来烘托游子相思之情? 春梦,落花,流水,斜月四种伤情意象来烘托.江水流春去欲尽,

15、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翻译 斜月慢慢下沉隐,继而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月终于坠入沉沉海雾中,而游子、思妇依旧天南海北。思妇无奈地叹息:不知在这么美好的明月之夜,能有几个游子趁月而归呢?只见多情的明月余晖,带着人间纷乱、复杂和激荡的思情,洒满在江边的花树上。诗至此戛然而止,题中五字,

16、或明或暗地放在诗的最后一章。最后以“摇情”收束全诗,让人觉得诗欲止而情未了,让人回味无穷。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画意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课文小结课文小结全诗的灵魂:景物描写的主体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哲理思考的凭借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月月之色-春江花月(景)月之问-宇宙人生(理)月之情-思妇游子(情)课文小结完美融合课文小结表达技巧比喻暗示拟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课文小结 全诗以月的升起、高照、西斜、沉落过程为线索,将月与春、月与江、月与夜、月与花、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并进而探寻更深更美的人生真谛。 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