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_第1页
开题报告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_第2页
开题报告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_第3页
开题报告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_第4页
开题报告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题报告-高中生德育互动形式研究【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一、问题的提出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200 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假设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那么?、?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些重要文件

2、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教育部在?中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根底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施行,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构造。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老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老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

3、活、积累经历、开展才能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施行新课程,进步学生的道德考虑才能和道德践行才能,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形式,进步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对传统学校德育形式的反思。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剧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形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无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开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老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

4、部力量的干预,到达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究新型有效的的德育形式势在必行。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开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防止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安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络。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

5、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才能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拟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仍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宏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宏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安康等问题。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开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

6、,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尝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安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形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展引导。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考虑。高中生的生理开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开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开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到达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分,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对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缺乏,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别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形式日益失去作用,尊

7、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形式才能发挥实效,实在有利于高中生的开展。二、理论根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开展,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承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老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形式,采用全新的教学形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此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

8、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样也需要学生参与德育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以及与别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外在于自己的道德标准赋予蕴含个人色彩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就是怎样开拓新的途径,使学生能切入到德育过程中,并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自主构建个人道德体系。2、现代德育理论观。道德的本质在于理论。首先从德育目的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的本质上是理论的。其次,学生的道

9、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理论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理论活动。第三,德育理论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上下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理论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典范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形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形式来开展道德理论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老师多角度理论,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开展。导师制的根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形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开展目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

10、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施行导师制的前提和根底;互动的教育形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施行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施行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开展目的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施行导师制的方向和目的。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形式正是互动的教育形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三、课题界定与形式设想德育形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形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根本取向。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互相作用和联络的根本方式

11、。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开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本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别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德育互动形式是通过课程、规章、理论、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那么,参与道德理论,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形式。德育互动形式的设想主要有以下几种:(1)课程互动形式。通过

12、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究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2)规章互动形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标准,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那么、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3)理论互动形式。通过学生的理论活动来探究德育新形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播送站、学生电视台等。(4)评价互动形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开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应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德育互动形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

13、新开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形式的特征性描绘。德育互动形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根底,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究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形式。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务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娶踏实、求精的学风。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开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

14、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打破使学校德育处境为难,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合适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非常必要。200 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展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局部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详

15、细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局部同学根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局部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送。对于学校组织的进步文明程度、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兴趣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才能和自我教育才能。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展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

16、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开展,全面开展,持久开展。二是积极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形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缺乏,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五、研究的整体思路1、途径开拓(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指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详细施行者。(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获得学生家庭支持。(3)延伸社会。以社会理论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可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效劳社会。2、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方案,创设相关的理论情境,对学生在

17、这情境中的行动进展观察并评价。(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局部班级发放调查卷,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施行策略。(4)经历挑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历,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历。3、进程规划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 x年10月200 x年6月)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发放调查问卷,理解学生状况。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 x年6月前)a.拟定立项申请,标准操作程序。b.申报课题。.挂

18、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xx年7月200 x年9月)a.制订阶段研究方案,根据方案施行全程多层面施行,提出形式设想。b.对理论形式进展修正与评价。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 x年10月200 x年12月)搜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佣个案分析?。4、预期成果(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六、研究的价值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时机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理论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

19、、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才能的开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形式得以拓展,并浸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2、本课题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以往家长、老师心目中听话、乖巧、各方面都符合标准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和理论,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德性的完善和升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究。当学生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听话变为主动考虑和选择,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脱离了学校德育,也仍然可以在与别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汲取养分,通过自主的开展,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的。七、研究的条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