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为何趋于城乡差异分布_第1页
青少年犯罪为何趋于城乡差异分布_第2页
青少年犯罪为何趋于城乡差异分布_第3页
青少年犯罪为何趋于城乡差异分布_第4页
青少年犯罪为何趋于城乡差异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课题;青少年犯罪趋于城乡差异分布应如何归因* 班* 号*理论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高速增长态势,且已成为威胁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之一。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有研究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罪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研究对象、方法及类型上都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未来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干预都存在一些丞待加强的方面。青少年犯罪的城乡分布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将于本文中进行述评,并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指出一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与依据。实践意义:目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

2、热点问题,这一群体的犯罪率越来越高。青少年现在处在一个过渡期,在生活、学习、就业、交际方面稍有不慎,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城乡地区问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青少年犯罪的城乡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现象。据天津市20世纪9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调查夏相关资料显示,在城市、环城和农村三个地区中, 作为联结城市与农村过渡地区的“环城地区”,已成为青少年犯罪较为独特的地区,其较高的犯罪率与犯罪的暴力性特征相对明显。而从城市与农村地区青少年犯罪的比较看,犯罪人的年龄、性别、犯罪类型及被害人等方面的传统差异依然存在。异质性特征仍然明显。我们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特点、城乡分布差异及其犯罪心理因素的调查来了解青少年为什么

3、会有犯 罪行为,针对我们所调查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来对症下药,制定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对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正确帮助和引导青少年走上正轨,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南方论刊 2007.第4期操宏均农村青少年犯罪分析及防控体系的构建江琴郑星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一一龙岩学院学报2010.第1期张宝义90年代天津市青少年犯罪的城乡分布特征及其分析一一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第2期张坤我国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述评一一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第6期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预防青

4、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一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第6期邵晓顺 少年罪犯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一一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第3期林小培李耀明城市边缘青少年的犯罪预防犯罪研究2006 06-025-06姚建龙转型社会的青少年犯罪控制一一社会科学2012.第4期李慧民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因素分析一一中国公共卫生2003.第4期林云鹏王晞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调查一一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一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第1期邹志礼蒙华庆胡华等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第12期一.农村青少年犯罪分析及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背景:

5、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统计,20042008年五年间共判处未成年罪犯412872人,占全部罪犯的比例为9.31%;从身份构成来看,农民身份的未成年罪犯比重最高,达到 43.18%, 其次是无业人员 33.67%,在校生占12.26%,辍学生占2.57%,工人身份的占1.25%。这一数 据分析表明,在我国目前的未成年罪犯人群中,农民、无业人员、在校生为主要的犯罪之源。2009年的司法统计也基本反映出这样的规律:农民占 41.47%,无业人员占36.71%,学生占 12.96%。可见,如从人民法院统计数据来看,似乎可以支持“闲散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来源”的观点。不过从法院统计数据所能得出的更有

6、说服力的结论是身份与犯罪之间有 密切关联性,而是否处于闲散状态与犯罪之间的关联性并不能确认。农村留守儿童是由于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子女留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加剧等原因密切相关。近些年来,由于留守儿童群体数量的庞大,农村留守儿童开始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犯罪也开始成为一个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犯罪呈现严重化趋势,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比重较高,但是尚无证据证明留守儿童要比非留守儿童的犯罪率要高。相反,留守儿童主要是作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需要关怀的群体形象而存在。理论基础:控制理论(soci

7、al control theories )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重要范 式。正如帕森斯所言:“秩序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规范的控制才能实现。”控制理论基本理 论假设就是,驱使社会成员(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进行犯罪行为的动机,是每个社会成 员人性的一部分,每个社会成员都是社会潜在的犯罪人;如果社会成员恣意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必然走向犯罪;人们之所以犯罪,是由于抑制或控制其不犯罪的资源力量薄弱造成。在众多的犯罪社会学理论流派中,社会控制理论的发展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相伴相随,尝试对控制理论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的整合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犯罪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

8、践意义。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主要结论:农村青少年犯罪主要是由于缺乏家庭情感关怀、家庭道德教育,以及我国的素质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由于农村青少年犯罪率的攀升,经研究得到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防控体系:(1)以家庭、学校为依托,在农村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2)针对农村青少年职业身份的变化,调整责任分工,各负其责,分层实施。(3)着力塑造农村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格。二.90年代天津市青少年犯罪的城乡分布特征及其分析研究背景:在我国,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存在较强异质性,人们在生活方式以及思想价值观等方面也有较大不同,由此致使青少年犯罪在城乡地域之间产生了较强的不均衡。本文

9、依据天津市 20世纪9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相关调查资料,从犯罪青少年的年龄、性别、被害人特征、犯罪类型等多角度。对其犯罪在城乡分布上的差异及相关特征进行描述 和分析。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文献研究主要结论:上述城乡地区之间青少年犯罪类型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社会矛盾的基本走向。如在城市、环城、农村三类地区中,城市地区的经济活动最为活跃,是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相对集中的地区,这是促使盗窃犯罪增高的主要原因。而在环城地区,由于该地区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之中,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十分突出,人际之间的关系往往因利益冲突趋于紧张,由此致使伤害犯罪较其他地区更突出一些。至于农村地区青少年抢劫犯罪的严重性,主

10、要是因为农村地域广阔、 人口较为稀少,犯罪人从事抢劫犯罪一般较为隐蔽,而且逃匿十分方便。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述评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高速增长态势,且已成为威胁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之一。追其原因,除了社会经济体制、 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外部因素之外,罪犯自身的心理障碍问题成为其违法犯罪的主要内因。与此同时,青少年罪犯服刑以后,面临着监禁环境的适应以及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也会出现一系列特殊而复杂的心理反 应。心理健康异常既可能是导致违法犯罪的原因,也可能是违法犯罪的过程及后果对其心态的影响所造成的后果。因此,青少年犯罪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学界关注,而且如何

11、舒缓和维护青少年罪犯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监管工作的重要一环。鉴此,本文将对近年来我国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进行述评,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指出一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与依据。理论基础:已有研究表明,人格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其中,江琴等人(2010)认为,犯罪青少年人格的神经质(N)与SCL- 90的所有因子均呈高度正相关;精神质(P)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有显著正相关;测谎(L)与敌对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低分组( L组)和心理健康 高分组(H组)在神经质(

12、N)、精神质(P)两个因子得分上呈显著负相关。景璐石等的研 究(2008)与本文结论相近,都认为精神质、神经质可以增加心理问题的产生。李俊丽等人(2006)研究指出,EPQ中的精神质因子分与 SCL- 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 执4个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而EPQ中的内外倾因子分与 SCL- 90中的抑郁、焦虑、恐怖和 偏执47正相关。研究方法:就目前研究来说,首先,已有研究多采用问卷和量表法进行测评,研究工具相对单调,缺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目前已有文献中研究工具相对单一,缺乏具有针对性和本土化的研究工具。数据处理方法简单化,难以觅得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高级的统计方法,使 得

13、难以揭示出数据背后更为复杂、更为深入的规律性信息。研究类型上,首先,相关研究居 多,机制研究少。其次,横断研究较多,特别是犯罪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对 比研究居多,而针对某一类型罪犯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纵向追踪研究则未涉及。最后, 已有研究中针对犯罪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内涵、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构以及相关的质性研究都相对缺乏。本课题研究中,采用林云鹏等人运用的SCL90量表对福建省100名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马洁等对天津少管所 369名罪犯的调查表明,各因子中除躯体化与人际关系外,其他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组;研究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

14、性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胡捷等人(2012)对500名男性未成年犯的测查表明,九项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监狱内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青少年,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方面。邵晓顺等人(200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Carroll抑郁量表(CRS)对犯罪青少年的调查表明。邹志礼等人(201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 909名青少年 罪犯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主要结论: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因素对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家庭因素的 影响尤为重要(姚本先,1999)。家庭结构变量方面,研究表明,不完整家庭罪犯(丧父、 丧母或父母离异)的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罪犯;家庭不完整组各因子中除恐怖、 精神病性外,其他分值均高于家庭完整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少年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结构上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离异家庭少年犯的强迫、敌对症状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