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至7课_第1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至7课_第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至7课_第3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至7课_第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至7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第一课 让身体热起来 教学目标:1、能体会到我们的身体能发出热 2、知道使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看身边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教学难点: 人体能量的吸取和消耗;教学用具: 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观看几种人体发热的图片:火锅、烤火炉、运动(参考问题:这些热是从哪里来的?)二、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以常用哪些方法 使自己热起来?(同学可依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运动、吃 火锅、烤火、晒太阳下等;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太阳为我们带来了热、食物

2、给我们供应了能量;3、拓展:人体吸取的能量到哪里去了?(运动、工作等消耗 了,或者转变成糖与脂肪储存了)三、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同学学习学问时与生活结全起来)(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2)而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晚上 再次去睡时被窝仍热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 法是不是参生了怀疑?(3)衣服到底能不能发热?同组的摸索并设计一个试验来证 明你的想法;2、分级争论制定试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试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试验;4、对自己的试验作汇报;(1)试验中你们观看到了什么?(2)

3、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5、问题: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四、课堂小结让同学自己总结,然后老师作总结:1、让人体热起来的方法2、人体的能量的消耗,3、北极熊不怕冷的缘由;板书设计:运动(摩擦、跑步等)热源(太阳、烤火、电热毯、泡温泉、拥挤的人群)热起来了:吃食物(菜、热饭、火锅)发烧、紧急、害羞使人体产生热量等 北极熊不怕冷的缘由:细密的毛,厚厚的脂肪等;其次课 摆的隐秘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熟识摇摆,知道摇摆的规律摆线短的摇摆得快;2. 培育同学的试验才能和归纳概括才能;3. 让同学熟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二、教学预备 1. 分组试验材料

4、:(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2)单摆: 3 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 个摆中,有2 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 2. 演示材料:带摆的钟;2 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3. 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1. 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2. 让同学观看,然后说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试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试验;在 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 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

5、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 像钟摆、吊灯一样摇摆起来;我们把这个试验装置叫做“ 摆”;每个组有 3 个摆,各组任意挑选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看它是怎样摇摆的,摇摆有什么规律;(1)同学分组安装、观看;(2)汇报观看结果;2、叙述:摆在摇摆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摇摆一次;(1)同学分组观看: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摇摆次数;(2)争论:通过以上观看、试验,你发觉摇摆有什么规律?(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摇摆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摇摆越快)(3)同学分组试验为什么摆会渐渐的停下来?(4)指导同学熟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5)争论:以上试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现在你知道摇摆快慢

6、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 么样的摆摇摆得快?什么样的摆摇摆得慢?)(6)老师小结:通过以上争论我们知道,摇摆的快慢与摆锤 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摇摆得快;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转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同学做出 一分钟摇摆 50 次、 90 次的摆;(三)巩固练习 1. 叙述:这节课我们一起争论了摆的隐秘;2. 提问:同一个摆的摇摆有什么规律?摇摆的快慢与什么有 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3. 争论:(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摇摆的 次数是肯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掌握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 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 走” 的

7、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 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摇摆 变快,钟表便“ 走” 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 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摇摆变慢,钟表便“ 走” 得慢;)(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四)布置作业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 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看沙迹的路线,记录 你的发觉;第三课 钻木取火 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学问和体会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说明;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 路,并能用简洁的器材作简洁的模拟试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2想知道,爱提问,喜爱大胆想象;敬

8、重证据;情愿合作沟通;熟识到科学是不断进展 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进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 的科学学问改善生活;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明白人类用火的历史;活动预备:老师要引导同学课前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 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沟通;另外,仍应让同学课前留意观看生活中摩擦生 热现象,如玩滑梯、电锯、流星、飞机起飞、飞奔汽车的轮胎、火车道、划火柴等,并 做好记录,为课堂上的沟通作好铺垫;在试验材料的预备上,要表达开放性的特点,如 可以预备教科书提示的试验用的主体材料手钻、木板、砂纸、钢条等,仍可以依据 自己的试验方法预备试

9、验材料;只要同学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老师课前也应准 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预备有关古代人用火的音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观看事先预备的音像资料;2. 展现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叙述相关的故事;引 出关于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二、熟识钻木取火的道理 提出问题:“ 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用能 1. 量转化的观点说明其中的道理吗?”2.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沟通;在 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组织同学在全班进行沟通和展现;引导同学利用猎取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用能量转化 的观点尝试说明“ 钻木取火” 的道理;设计试验验证;

10、3. 4. 同学沟通验证情形,展现验证成果;四、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 提问:“ 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让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绽开讨 论与沟通,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做出合懂得释;五、自由活动: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说一说,机械能仍能转化成什么能?拓展活动:搜集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沟通和汇总;第四课 通电的线圈 教学目标 : 1、能应用已有的学问和体会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说明;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 致思路;会设计简洁的试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

11、可以转变的;3、培育同学的制作才能(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试验才能和归纳概括才能;4、敬重证据;情愿合作沟通;敬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育探究问题的爱好和态度;教学方法: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培育同学探究的爱好;2、老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实行老师教,同学做这种方法,不利于 培育同学的才能;本课教学时,老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试验完毕后,让同学自 己拆开电磁铁,观看结构,再组装好;既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 养了同学观看才能、制作才能、探究才能、归纳概括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3、也可以让同学展现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

12、解决的方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教学重点: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教学难点:培育同学的试验才能和归纳概括才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自行发觉问题: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 线圈)2提问: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同学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 两极)3同学质疑;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二争论电磁铁的性质;1演示试验:(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2谈话:刚才的试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觉?3争论: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 关系?4谈话:你想亲自动

13、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试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 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仍要把它组装好;5同学分组试验、观看:同学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形)6汇报结果:沟通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板书 通电 有磁性断电 没磁性)三熟识电磁铁也有两极 1争论:(1)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2)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2同学争论,设计试验方案:3摸索:(1)你制作的电磁铁有南、北极吗?(2)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为什么?4分组试验:用指南针检验电磁铁两端是否有南、北极;5汇报结果

14、:(1)钉帽一端是南极、钉尖一端是北极;(2)钉帽一端是北极、钉尖一端是南极;6师生小结:通过以上争论,我们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板书有两极)四熟识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变化的及其缘由 1摸索:通过刚才各组的汇报,关于电磁铁的南北极问题,你有什么发 现?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2、同学质疑:(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同是钉帽或钉尖一端,为什么有的是北 极,有的是南极,这是为什么?)3、谈话:(1)两个试验不同结果的小组,把你们的装置放在一起,看 有什么发觉?第五课 无处不在的能量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试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洁小试验;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说明;会查阅资料;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2

15、在做能量转化小试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情愿合作与沟通;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熟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导入新课:观看 P17 的课文图片,并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 工作” 或运动?同学依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导入 新课;1、生活中的能量(1)、可以实行演讲或解说的方式,让同学到讲台上展现自己 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 表现形式,提示同学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准时发觉问题,并 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熟识;师叙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

16、不见它,但它就在 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问:生活中,你仍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让同学进行争论、举例;让同学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 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2、明白能量之间能够相互转化 查找我们身边的能量 1 我们来查找一下四周的能量,看谁找到的多;2 小组研讨,沟通各自知道的能量形式和具有能量的物体;3 全班沟通,同学可以展现自己带来的资料;老师也可以在适 当的时候出示预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供全班同学研讨;4 把同学们查找出的

17、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同学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引导同学明白一些常 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 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 什么能?问:同学们,想想看,假如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显现什 么样的情形;师:能量是全部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 都将停止;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自主描述知道的、熟识的物品 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3、动手试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 让同学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说明能量转化的过程;第六课 追寻达尔文的脚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搜集的有关进化问题的资料分析,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规律推理及运用想

18、象建立假设和懂得的重要性;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资料,对现象进行合理的 说明;2、在探究生物进化的问题中敬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3、能依据事实资料说明适者生存、自然挑选的含义;能依据自己的懂得阐释人类的进化历程;活动预备:1、老师可以引导同学在课前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科学的精神、达尔文的主要奉献等进行分类;按生物进化问题、 达尔文探究2、老师帮忙同学搜集目前生物种类及存在数量方面的资料以及生物繁衍才能的资料,便 于同学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来争论生物相对平稳的问题,为获得“ 适者生存” 、“ 自然选 择” 的论点打下基础;另外,老师最好预备丰富的图片、文字及视频资料,以

19、此开阔学 生的视野;导入新课:达尔文简介:达尔文 1809 年诞生在英国,从小喜爱打猎、采 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1828 年在剑桥高校学习神学;1831 年 高校毕业,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到“ 贝格尔” 号军舰作环球考察; 1832 年,达尔文在巴西海拔4000 米的山上发觉了贝壳化石,经过反复思索他最终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1836 年 10 月,达尔文回到英国,1842 年,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 年 11 月,写成了科学巨著物 种起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进化论” 的思想,说明物种是 在不断变化之中,经受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复杂的演 变过程;教学过程:一、 同学依据资料

20、对有关生物相对稳固的事实资料进行争论 和分析,熟识到象的存活数量与繁衍数量间的关系;估计其 中的缘由,对此问题找到恰当的、合理的说明;然后再对学 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在对多种生物的存活数量与 熟识合理地科学地说明此种现象;1、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说目前的某一种生物大约有多少吗?2、它的繁衍才能是怎样的?如:在人类开头商业捕鲸活动之前,北大西洋海疆的鲸鱼数 量大致为现在的 2-24 倍,确定在人类仍未开头商业捕鲸活动 的时候,北大西洋一带的鲸鱼数量大约为 86.5 万头;二、 同学依据资料争论、分析,说出这种生物现象的缘由,老师同时展现达尔文提出的自然挑选与适者生存的观点的具 体意义;让同学将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的科学结论与科学家得出的结论 相对比,提高同学的自信心,树立不迷信权威的信念;三、 展现有关古人类化石、人类进化方面的挂图、实物等以 讲故事或资料介绍的方式对拥有的资料进行沟通,通过自主 想象、分析、估计人的进化 历程,可以用文字表达出进化过程,也可以画出来;四、 通过资料卡:马的进化过程的图片资料,从最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