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版-乌尔禾区2000MW光伏发电项目_第1页
公示版-乌尔禾区2000MW光伏发电项目_第2页
公示版-乌尔禾区2000MW光伏发电项目_第3页
公示版-乌尔禾区2000MW光伏发电项目_第4页
公示版-乌尔禾区2000MW光伏发电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乌尔禾区2000MW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新疆正高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二二年八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乌尔禾区2000MW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代码2112-650205-04-01-343844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百口泉区域G3014以北地理坐标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90.陆上风力发电4415;太阳能发电4416(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其他电力生产4419(不含海上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用地(用海)面

2、积(m2)/长度(km)501204418.67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乌尔禾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克乌发改工202165号总投资(万元)780000.00环保投资(万元)1003环保投资占比(%)0.13施工工期36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 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乌尔禾区2000MW光伏发电项目,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

3、指导目录(2019年本)及修订中的第一类“鼓励类”第5条“新能源”第一款“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故本项目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2.1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新环环评发202118号)的符合性分析表1-1 本工程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内容具体要求本项目建设内容符合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保护的区域。相关规划环评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规划区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

4、管理要求,提出对策措施。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建设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百口泉区域G3014以北,项目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项目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符合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有关规划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

5、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项目的建设运营对水资源及其他资源能源消耗量极小,设计严格控制电站用地指标、节约土地资源,且项目为新能源发电项目,积极推进低碳发展,项目的建设不会突破乌尔禾区规划的土地资源能源利用上线。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个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相关规划环评应依据有关资源利用上线,对规划实施以及规划内项目的资源开发利用,区分不同行业,从能源资源开发等量或减

6、量替代、开采方式和规模控制、利用效率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规划编制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环境质量底线只能改善不能恶化。本项目施工期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气、水污染,运营期不排放大气污染物,擦拭废水沿板面直接落入光伏组件下方,无生活污水产生。因此,建设项目建成运行后对区域环境质量基本无影响。符合环境准入清单环境准入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要在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试点的基础上,从布局选址、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入手,制定环境准入清单,充分发挥清单对产业发展和项目准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建设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

7、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百口泉区域G3014以北,项目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选址较为合理;资源利用量较少;项目为新能源发电项目,不存在环境风险源,无生产废水的消耗,为鼓励类项目。符合2.2与克拉玛依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新克政发202149号)符合性分析根据克拉玛依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中附件“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属于乌尔禾区环境一般管控单元03(ZH65020530003),克拉玛依市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见附图10,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符合性分析见表1-2。表1-2 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管控名称管

8、控要求项目概况符合情况空间布局约束1. 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中【A1.4-1】【A1.4-2】【A1.4-3】条要求。2. 执行自治区管控单元分区管控要求【A7.1-1】条要求。3. 执行克拉玛依市总体管控要求1.1、1.2、1.3、1.5、1.6、1.8条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不涉及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中【A1.4-3】【A7.1-1】条;运营期无废气产生,属于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不涉及克拉玛依市总体管控要求1.1、1.2、1.3、1.5、1.6、1.8条。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1. 执行自治区管控单元分区管控要求【A7.2-1】条要求。2. 执行克拉玛依市总体管控要求2.

9、1、2.2、2.3、2.4、2.5、2.7条要求。运营期无废气产生,不涉及自治区管控单元分区管控要求【A7.2-1】条,也不涉及克拉玛依市总体管控要求2.1、2.2、2.3、2.4、2.5;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废变压器油均得到妥善处置符合环境风险防控1. 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中【A3.1-1】【A3.1-2】【A3.1-3】【A3.2-1】条要求。2. 执行自治区管控单元分区管控要求【A7.3-1】条要求。3. 执行克拉玛依市总体管控要求3.11条要求。不涉及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中【A3.1-1】【A3.1-2】【A3.1-3】【A3.2-1】【A7.3-1】条,也不涉及克拉玛依市总体管控要求

10、3.11条。符合资源利用效率1. 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中【A4.1-2】【A4.1-3】【A4.2-1】【A4.5-2】条要求。2. 执行自治区管控单元分区管控要求【A7.4-1】条要求。3. 执行克拉玛依市总体管控要求4.1、4.2条要求。用水量较少,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用水由罐车拉运至项目区,不开采地下水;不占用农田,不涉及农业符合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克拉玛依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3.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修订)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修订)中电力行业准入条件,(1)选址布局方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应符合自治区风区规划

11、及区域、产业规划要求,与项目当地风能、光伏资源、环境等情况相适应,用地必须符合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2)污染物防治与环境保护方面,需采用先进成熟、节能环保型技术装备,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转。本项目选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百口泉区域G3014以北,符合自治区风区规划及区域、产业规划要求,与项目当地风能、光伏资源、环境等情况相适应,项目区周边无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内及其它法律法规禁止的区域进行污染环境的任何开发活动用地符合土地供应政策及标准。项目建设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

12、条件(修订)相关要求。4.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第三章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第三节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和分散式风电,支持可再生能源与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生态等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本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百口泉区域G3014以北,为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及修订,第一类“鼓励类”第5条“新能源”第一款“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

13、发制造”类项目,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的相关要求。5.与克拉玛依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克拉玛依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调整能源生产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着力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本项目为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符合克拉玛依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要求。6.与克拉玛依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符合性克拉玛依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

14、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光伏项目建设,促进光伏产业合理布局,打造以产业链为特色的专业园区。积极引入龙头企业,构建新能源车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农机、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突破“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配件配饰-供能装置-营销服务”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多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本项目为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符合克拉玛依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推进光伏项目建设的要求。7.克拉玛依“十四五”电网规划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为保障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满足用电需求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将克拉玛依油田从整体上分为6大功能片区,分别为车排子油田片区、中心城

15、区、白碱滩片区、百口泉片区(含乌尔禾增量配电)、石西-克拉美丽片区、玛湖油田片区。本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百口泉区域G3014以北,为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符合克拉玛依“十四五”电网规划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要求。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项目地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克塔铁路南侧,白杨河路以西,G3014奎阿高速以北,地理坐标介于东经85.271385.3784,北纬46.021246.0888之间,项目总占地面积50072418.67m2(其中临时占地面积50039085m2,永久占地面积33333.33m2)。项目所在地距乌尔禾区直线距离约29km,距克拉玛依市直线距离约64

16、km,场地位于山坡坡脚,地貌单元属山前冲洪积扇,无较大起伏地形,区域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场地地面高程在417.81m478.74m之间,自然坡度约为1%左右。场址区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省级/国家级公益林、生态红线等敏感因素,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压覆矿等敏感对象及重要环境敏感区。场区周边交通情况整体良好,交通道路平坦。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所在地区域位置图见附图2。项目组成及规模本项目本工程拟采用545Wp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件,共计4659200块,3125kW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共计640台,直流侧装机容量2539.264MWp,交流侧额定容量2000MW,容配比为1.27

17、。本项目拟按建设时序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直流侧装机容量912.548MWp,交流侧额定容量718.75MW,光伏组件1674400块、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230台,建设1号升压站1座,其中设置3台240MVA220/37kV变压器,以1回220kV线路接入电网。二期直流侧装机容量1626.716MWp,交流侧额定容量1281.25MW,光伏组件2984800块、箱逆变一体机410台,合并建设2号、3号升压站1座,其中每个升压站分别设置2台320MVA220/37kV变压器,总计以2回220kV线路接入电网。本次评价范围不包括3座升压站及输送线路,该部分内容单独进行评价。本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

18、网方案。项目组成详见表2-1。表2-1 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工程规模与内容项目总工程项目一期项目二期主体工程光伏阵列本项目采用545Wp单晶硅双面组件,共4659200块组件,采用固定倾角安装方式,光伏支架采用钢结构形式,组安装倾角40,在支架上采用2行13列竖向排布方式。每3.125MW组成一个子阵,共640个子阵光伏组件1674400块,每3.125MW组成一个子阵,共230个子阵光伏组件2984800块,每3.125MW组成一个子阵,共410个子阵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每个子阵对应1台3125kVA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每26块组件串联为1个光伏组串,每20路光伏组串汇入一台直流

19、汇流箱,每14个直流汇流箱接入3125kVA箱逆变一体机升压至35kV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230台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410台集电线路每5个或6个子阵经一回35kV线路汇集,接入拟建的220kV升压站,共122回35kV集电线路共42回35kV集电线路共80回35kV集电线路辅助工程围栏光伏场四周设置1.8m高过塑铁丝围栏,围栏长度为77.386km围栏长度为27.811km围栏长度为49.475km光伏厂区道路本项目进站道路长1.5km,路面宽度为6m;场内道路总长134km,路面宽度为4m,进站道路及场内道路均采用碎石道路进站道路长0.8km,路面宽度为6m;场内道路总长48km,路面宽度为4

20、m。均采用碎石道路进站道路长0.7km,路面宽度为6m;场内道路总长86km,路面宽度为4m。均采用碎石道路公用工程供水工程本项目无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为组件擦拭用水排水工程项目太阳能电池板擦拭废水不含洗涤剂,沿板面直接自然浇洒光伏阵列下方的荒漠植被,不外排供电工程本工程用电引自本站35kV母线环保工程废气/废水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光伏组件擦拭废水,光伏组件每年进行定期擦拭,除少量蒸发损耗,其余擦拭废水沿板面直接自然浇洒光伏阵列下方的荒漠植被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进出入车辆运行管理,禁止长时间鸣笛固体废物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旧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废变压油。废旧太阳能电池组件由厂家更换后回收

21、处置,不在项目所在地储存;变压油年检过程中产生的废变压油统一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态生态保护限制施工作业范围,不超出项目占地范围,减少施工开挖面积和临时性占地,施工结束后恢复临时占地原有地貌水土流失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控制水土流失量2.主要生产设备本项目选择设备的原则为设备的配套技术与制造技术先进、节能、性能稳定可靠、价格经济合理、适用性强、操作和维修方便。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情况见表2-2。表2-2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光伏组件(型号:545Wp晶体硅双面组件)1.1峰值功率Wp5451.2开路电压VocV49.651.3短路电流IscA13.

22、921.4工作电压VmppV41.801.5工作电流Impp A 13.041.6峰值功率温度系数%/K-0.351.7开路电压温度系数%/K-0.271.8短路电流温度系数%/K0.0481.910年功率衰减%101.1025年功率衰减%201.11组件效率%20.91.12外形尺寸mm2256*1133*351.13重量kg27.21.14数量块46592002、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2.1输出额定功率kW31252.2最大交流侧功率kW34372.3最高转换效率%99.022.4中国效率%99.852.5输入直流侧电压范围数Vdc13002.6最大功率跟踪(MPPT)范围Vdc875-130

23、02.7最大直流输入电流A39972.8 交流输出电压范围kV20352.9输出频率范围Hz 45552.10功率因数可调范围-0.80.8可调节 2.11宽/高/厚mm5360*2600*25112.13重量kg125002.14运行温度范围-30+602.15数量台6403.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光伏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项目采取无人值守,不设办公、生活设施。本项目年工作时间365天。4.公共工程(1)给排水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太阳能板擦拭用水。本项目用水从附近村庄购买拉运至项目所在地。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电池组件擦拭按4次/年,最大擦拭组件用水为600m3/次,则用水量约为2400m/a;根据同

24、类行业,太阳能板擦拭后废水基本全部蒸发损耗,少量废水下渗浇灌地表植被,其中下渗部分约占用水量的15%左右;则每年清洗产生的废水量为360m/a。光伏组件擦拭废水不含清洁剂,主要污染物为SS,擦拭废水沿板面直接落入光伏组件下方,用于植被浇灌。表2-3 本项目用、排水量一览表用水单元用水标准用水量排水量m3/次m3/am3/次m3/a擦拭用水/600240090360(2)供电本工程用电引自本站35kV母线。(3)道路工程根据场址地形和现有道路,光伏场进站道路长1.5km,路面宽度为6m,采用碎石道路;场内道路总长约134km,路面宽度为4m,采用碎石道路。5.营运期运行方式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将接

25、收到的太阳辐射能转化成直流电,经过配置的集中逆变升压一体机转换为交流电后,升压接入项目220kV升压站。营运期运行方式见图2-1。图 2-1 项目营运期运行方式图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总平面布置本项目总装机规模2539.264MWp,交流侧额定容量2000MW,总用地面积约为75180.628亩,场址内规划有1号、2号、3号220kV升压站和集控中心,其中2号、3号升压站位于同一站址合并建设。光伏场区内包括光伏组件阵列、箱逆变一体机设施及检修道路等,本项目采用固定倾角安装方式,光伏支架采用钢结构形式,组安装倾角40,在支架上采用2行13列竖向排布方式。每3.125MW组成一个子阵,共640个子阵

26、。光伏方阵布置时各行、列的布置间距为16.9米,保证每天9:0015:00(当地真太阳时)时段光伏组件之间南北方向无阴影遮挡。根据布置,箱逆变一体机均有道路可以通达,且箱逆变一体机均位于道路边,便于设备运输,满足日常巡查和检修的要求。道路布置时充分考虑场内集电线路走向问题,尽可能使集电线路走向与场内主干道走向一致,在铺砌道路时,可将位于路边的电缆沟一并制作完成,有效减少重复开挖的土方量。进站道路及场内道路路面均采用碎石道路,进站道路宽度为6m,站内道路路面宽度为4m。光伏组件间的空地平整后作为横向通道使用。光伏阵列结合用地范围和地形情况,充分利用场址区的土地和地形,不宜过于分散,应便于管理、节

27、约用地;尽量按照规则统一的子方阵布置形式,通过子方阵的集中组合,以达到用地较优、节约连接电缆、日常巡查线路较短、减少电缆敷设的土建工程量,电缆的最佳布置方案。进场道路由附近市政道路引入。为了便于封闭管理及安全生产,沿电站用地范围部分设置1.8m高钢丝网围栏。项目场址范围示意图见附图3,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7。2.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总布置应综合考虑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及工期、造价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少占地的原则,在满足环保与水保要求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光伏阵列布置的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区、施工工厂、综合仓库等施工设施与临时设施。施工期

28、临时建筑工程量,见表2-4。表2-4 施工临时设施用地表序号名称建筑面积(m2)占地面积(m2)1临时生活管理区80012002施工工厂2004003综合仓库仓库100015004砂石料堆场/5005机械停放场/4006材料临时存放和转运场地/15007合计20005500(1)施工生活管理区施工临时生活办公区布置电站周边靠近道路处,占地面积约1200m2,建筑面积约800m2,该处场地交通便利。(2)施工工厂本工程仅设置综合加工系统(包括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为了便于管理,施工工厂集中布置在拟定综合生产楼位置附近,总占地面积400m2,建筑面积200m2。(3)综合仓库本工程所需的仓库集

29、中布置在综合加工系统附近,主要设有木材库、钢筋库、砂石料堆场、机械停放场及设备堆场,占地面积3900m2,建筑面积1000m2,本项目所需的砂石料均在就近料场购买,施工临时场地内设置砂石料堆放场。(4)施工道路布设对外交通乌尔禾区隶属克拉玛依市,直线距离约64公里,项目地距离乌尔禾区城直线距离约29公里,乌尔禾区光伏场区站址毗邻G217及奎阿高速,已有规划道路经过站址区域,交通运输便利。本工程所采用的光伏组件、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等设备,可从生产地通过陆运的方式运抵施工现场。对内交通场内道路根据光伏组件方阵场的安装、检修、设备运输及基础施工等要求,经初步设计,站内需布置的道路宽为4m,主进场道路

30、为6m,车辆通行能力基本上能满足交通运输需求。(5)施工土石方施工期土石方开挖量约223.39万m3,土石方回填量约201.24万m3,余方22.51万m3,剩余土石方作为道路和场区附近低洼地段的填土,无弃方。施工方案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依次施工光伏组件基础、汇流箱、箱逆变一体机等基础设施,基础施工完后即回填,原则上要求起重设备行走的部位先回填。起重机械行走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其下部的设备基础及预埋件。本项目拟施工期为36个月,具体施工流程如下所示: 1.场地平整项目场地为荒漠戈壁滩,冲沟相对少,生长有少量荒草,地势平坦,场地开阔,为便于光伏电池组件阵列排布,场地

31、平整顺应场地自然条件采用平坡式进行,不得进行大面积平整,由于是按照地形进行平整,挖方、填方数量均不大,项目土方平衡。2.太阳能电池阵列施工太阳能电池阵列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支架基础施工支架安装组件安装电气仪表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系统运行调试。(1)施工准备区内进场道路通畅,安装支架及组件运至相应的阵列基础位置。施工单位应派专人监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光伏组件损坏。(2)支架基础施工项目支架基础为成品预应力管桩,采用静压式施工。在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对管桩布置位置进行桩位控制,采用木桩定出桩位,保证桩位准确。在管桩采取压入式施工时,要随时检查管桩在压入施工时的垂直度和稳定性,保证施工质量。(3)

32、支架安装支架全部采用厂家定型产品,人工现场拼装,汽车吊辅助。支架的安装方式采用檩条横向布置、支撑斜梁纵向布置方案,可调支架立柱与预应力管桩基础顶面采用焊接连接。(4)组件安装组件安装工艺要注意在安装过程中对组件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在搬运、固定过程中对组件造成隐性损伤。安装时,需细心打开组件包装,认真检查光伏组件的规格和型号,仔细检查光伏组件外观是否完好。禁止单片组件叠摞,轻拿轻放防止表面划伤,用螺栓紧固至支架上后调整水平,拧紧螺栓。组件接线时应注意勿将正负极接反,保证接线正确。每串电池组件连接完毕后,应检查电池组件串开路电压是否正确,连接无误后断开一块电池组件的接线,保证后续工序的安全操作

33、。为了防止太阳能电池组件串触电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施工作业时,在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铺遮光板,遮住太阳光;带好低压绝缘手套;使用已有绝缘处理的工具。(5)电气仪表设备安装箱逆变一体机安装箱逆变一体机安装应按照安装装配图、安装使用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安装。防雷接地安装为了使箱逆变一体机、太阳能电池阵列支架等设施在受到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雷击时能有可靠的保护,需将箱逆变一体机金属外壳与光伏发电站接地网相连,支架也应与接地网贯通。(6)电缆敷设本工程场内电缆均为直埋敷设,敷设于冻土层以下,上覆砂土或软土,并设置电缆保护盖板及黄色警示带后,用回填土夯实恢复至原地面。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1520倍的电

34、缆外径。(7)系统运行调试系统运行前调试主要包括:接地电阻值的检测、线路绝缘电阻的检测、逆变器的性能测试、箱式变压器的检测、方阵输出电压的检测等。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如下图所示:图2-3 项目施工期工艺流程及排污环节图3.进场道路及检修道路施工进站道路与场外道路相连,光伏阵列区内部道路纵横布置,便于安装维修。光伏场场内检修道路总长约134km,路面宽度为4m,进场道路总长约1.5km,路面宽度为6.0m,均采用碎石道路。其他无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1.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

35、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属于天山北坡地区,新疆重点开发区域。本项目占地类型为未利用地,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原始天然林等生态敏感区。本项目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在新疆主体功能区划的位置图见附图8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简表,项目位于准噶尔盆地温性荒漠与绿洲农业生态区()准葛尔盆地西部荒漠及绿洲农

36、业生态亚区(2)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基地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17),该区主要特征见表3-1。项目在新疆生态功能区划的位置图见附图9表3-1 生态功能区特征生态功能分区单元生态区准葛尔盆地温性荒漠与绿洲农业生态区生态亚区2准葛尔盆地西部荒漠及绿洲农业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17.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基地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石油工业产品、人居环境、荒漠化控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污染、土地盐渍化和沼泽化、风沙危害主要生态敏感因子敏感程度土地沙漠化轻度敏感,土壤侵蚀极度敏感主要保护目标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保护荒漠植被主要保护措施加强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城市防护林体系、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加

37、强油区植被保护和管理适宜发展方向建设现代化石油工业基地和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环境和谐与健康发展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3.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本项目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占地类型为未利用地。乌尔禾区境内大部为沙漠,地势基本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强,荒漠发育。其地貌以风成地貌和暂时性流水地貌为主,如沙丘、戈壁,干冲沟和洪积扇等。本项目场地位于山坡坡脚,地貌单元属山前冲洪积扇,无较大起伏地形,区域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场地地面高程在417.81m478.74m之间,自然坡度约为1%左右。本项目土地利用类型为戈壁,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见附图11。3.2

38、土壤类型现状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土壤类型为石膏灰棕漠土。成土环境:主要发育于古老的洪积、坡积、残积母质上,特别是富含石膏的第三纪地层所形成的母质土。其特点是在紧实层下,有明显的石膏聚积层,有些残积母质上发育的石膏灰棕漠土,在砾幕下便可见到多量石膏的聚积。石膏聚积层的厚度一般10cm50cm,石膏结晶的形态多样,呈粉末状、粒状或纤维状。形态特征:剖面由荒漠结皮片状层、紧实层、石膏聚盐层和母质层四个基本层段组成。表土结皮层厚1cm4cm不等,浅灰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裂纹,背面多蜂窝状孔隙,干燥松脆,易沿裂纹散开。下面薄片或鳞片状结构土层厚1cm5cm,松散易碎。紧实层位于结皮层下端,厚5cm15c

39、m,呈褐棕或黄棕色,块状、棱块状结构,中下部常有不同数量的斑点状、菌丝状或斑块状碳酸钙新生体聚积。石膏和盐分聚积在40cm或60cm以下,尤以80cm100cm深处多见。石膏一般呈白色小结晶或晶簇状,盐分则呈脉纹状乳白色结晶,有的还出现多层石膏聚积。往下逐渐过渡到母质层。理化性质:石膏含量高达142g/kg369g/kg,其聚积部位略低于石灰聚积层。pH7,无碱化。石灰的表聚性和有机质、氮、速效磷的含量很低等属性与灰棕漠土亚类相似。石膏灰棕漠土的化学组成,剖面上下无明显变异,唯石膏聚积层(24cm60cm)氧化钙含量显著增高。土壤颗粒组成显示,全剖面砂粒含量较高,但表层或亚表层的粘粒含量也很高

40、。项目评价区域土壤类型图见附图12。3.3植物资源现状调查项目地处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干旱荒漠区,依据新疆植被及其利用中植物地理区按照建群种植物的生活型和群落生态外貌,项目区植被类型为小半乔木荒漠,主要群系类型为梭梭群系。梭梭高度不超过1m,群落总盖度5%左右。群落种类组成单调。伴生植物多为超旱生灌木或超旱生半灌木,常见的有木蓼、琵琶柴、优若藜、盐生木、合头草等。根据现场勘察和以往研究资料,评价区分布植物约10余种,由于干旱无水,地表干燥,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在5%左右。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项目所在地区内分布的野生植物中有保护植物1种,即梭梭,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保护植物,

41、是典型的荒漠植物及优良固沙植物。项目区的主要植被分布名录见表3-2。项目评价区域植被类型图见附图13。表3-2 项目区的主要植被分布名录表序号中文名学名分布1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2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3假木贼Anabasis salsa+4骆驼刺Karelinia caspia+5驼绒藜Iljinia regelii+6木碱蓬Suaeda dendroides+7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xa+8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9优若藜Eurotiaceratoides+10盐生木Iljinia reg

42、elii+11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12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s+13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 Bunge+14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 Syst. Veg.+15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16对节刺Horaninowia ulicina+17戈壁针茅Stipa tianshanica+注:+多见 +少见 -偶见3.4野生动物资源现状调查根据中国动物地理的动物地理区划标准,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动物区系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准噶尔盆地小区。项目规划范围区

43、域地处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气候极端干燥,为酷热干旱区,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境极为单一,主要为荒漠。植被主要以梭梭为主,盖度较低,主要动物为啮齿动物及鸟类。本项目规划范围内分布的主要野生脊椎动物16种,其中爬行类3种、鸟类11种、哺乳类4种。根据现场调查和询问当地工作人员,该区域野生动物分布较少,主要以鸟类和鼠类为主。本次现场调查项目区内未见国家及自治区保护动物活动栖息。项目区的主要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详见表3-3。表3-3 项目区及周边主要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表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居留型分布1快步麻蜥Eremias velox/+2旱地沙蜥Phrynocephalus/+3密点麻

44、蜥Eremias/+4毛脚沙鸡SyrrhaptesR5原鸽Columba liviaR+6角百灵EremophilaR+7亚洲短趾百灵CalandrellaR+8凤头白灵GaleridaR+9蒙古沙雀RhodopechysR/10黑尾地鸦PodocesR/11沙鵖OenantheB+12白顶鵖OenantheB+13黑顶麻雀PasserR+14棕尾伯劳LaniusB+15小五趾跳鼠Allactage/+16子午沙鼠Meriones/+17草兔Lepus capensis/18大沙鼠Rhombomys/+注:(1)R留鸟 B繁殖鸟 (2)+多见种 +常见种 偶见种4.环境空气现状 4.1项目所在

45、区域达标判定本项目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百口泉区域G3014以北,参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4.2数据来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基本污染物直接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保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为了解本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环评采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21年12月和1-12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排名中2021年克拉玛依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进行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

46、气达标判定和区域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3评价标准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基本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4.4评价方法基本污染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中各评价项目的年评价指标进行判定。年评价指标中的年均浓度和相应百分位数24h平均或8h平均质量浓度满足GB3095中浓度限值要求的即为达标。对于超标的污染物,计算其超标倍数和超标率。空气环境质量现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为: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总监测数据个数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浓度占标率(无量纲); Ci第i个污染

47、物的最大浓度(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g/m3)。当Pi1时,说明环境中i污染物含量超过标准值,当Pi1时,则说明i污染物符合标准。某污染物的Pi值越大,则污染相对越严重。4.5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现状评价基本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见表3-4。表3-4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g/m3监测因子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g/m3)标准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值66010达标NO2年平均值224055达标PM10年平均值487068.57达标PM2.5年平均值233565.71达标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1100400027.57达标O3最大

48、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11916074.38达标根据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区域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CO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均满足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域。5.声环境现状本项目厂界周边50米范围内不存在环境保护目标。6.水环境现状(1)地表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光伏组件擦拭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擦拭废水可直接淋洒用作绿化和抑尘,无外排废水产生。同时,本项目区不存在地表水,因此

49、不对本项目地表水进行现状评价。(2)地下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 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为IV类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低于三级,本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7.土壤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HJ 964-2018),本项目属于其他行业,全部为类项目,不需开展土壤评价。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百口泉区域G3014以北,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无声环境保护目标、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目标及

50、保护级别见表3-5。表3-5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 环境要素保护目标保护级别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不恶化-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 单二级标准,见表3-6。表3-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标准来源1SO2年平均60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2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3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4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g/m31小时平均2005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6PM

51、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2.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扬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运营期无废气产生。表3-7 施工期废气执行标准施工期土方及地基处理工程执行标准1.0mg/m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GB16297-1996)(2)本项目无外排废水。 (3)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值见表3-8。表3-8 项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时段 昼间夜间标准来源标准值70dB(A)55dB(A)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项目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

52、8-2008)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3-9。表3-9 项目运营期噪声排放标准一览表项目监测项目时段标准值标准来源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60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夜间50dB(A)(4)运营期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其他根据本项目特点,本项目无废气、外排废水产生,不涉及大气总量指标、不涉及废水总量指标。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污染包括施工扬尘、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噪声

53、,生 活、施工垃圾等,对场址周围环境会造成短期不利影响。1.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和施工废气。1.1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地面平整过程产生的扬尘、土方的临时堆存以及车辆运输等过程。施工扬尘的主要污染因子为TSP。 1.2施工机械废气施工废气主要为运输车队、施工机械(推土机、吊车等)等机动车辆运行时排放的尾气。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NOX、CO等。1.3焊接烟尘太阳能电池阵列安装过程中会有少量焊接烟尘产生。2.水环境影响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过程中少量的机械泥土擦拭废水等施工生产废水。生产废水只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含其它杂质;施工生活污水仅为日常生活用水

54、。施工期产生的废水量较少。2.1施工废水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废水产生量约32m3/d,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SS。 2.2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建设人员约4000人,每人每日的生活用水量以30L进行估算,生活用水量为120m/d,排污系数取0.8,生活污水产生量约96m/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等。3.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光伏电站施工阶段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运作,该类噪声虽然是暂时的,但是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机械设备大部分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且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相互叠加,噪声级将更高,影响范围也更大,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对环境

55、的影响。常规建筑施工机械及其噪声级见表4-1。表 4-1 项目施工机械及其噪声级主要噪声源噪声级 dB(A)噪声特征挖掘机8095移动式声源无明显指向性装载机8095翻斗车7580光伏打桩机8595电焊机9095砂轮机(手持式)85105切割机90105电锯95110本环评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选型上应选择低噪声设备。在满足工艺设计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满足国际标准的低噪声、低振动型号的设备,降低噪声源强。(2)对高噪声设备,安装过程中加装隔声垫,采用减振等措施。(3)项目通过加强设备保养、维护,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减少因设备工况查而产生的噪声污染。4.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

56、(包括建筑施工余泥、装修废弃材料)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可能会暂时的影响周围环境带来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定点堆放,回收利用。5.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过程将进行土石方的挖填,包括设施基础施工以及电缆敷设等,一方面要挖除现有地表植被,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另一方面,施工机械和人员的活动也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引起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光伏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原有动物栖息环境,惊扰动物正常活动。5.1工程占地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因光伏组件安装、集电线路开挖等施工活动,对部分区域造成施工扰动,大部分区域未产生直接扰

57、动,工程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评价要求临时用地的设置数量尽可能少,占地面积也应最小化,地点尽量选在植被稀疏的地方,尽可能保留占地内的现有植被,对于破坏的地段,在施工期结束后,及时恢复,应及时对施工运输机械碾压过的土地进行恢复,场地内播撒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籽,优先选用原著种,提高土壤保水性等生态功能最大限度减小原生植被的破坏面积。通过上述措施可在施工期最大限度避免临时占地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5.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经现场勘查与调查,调查期间评价范围内没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本项目建设包括以下工程:光伏阵列区(包括光伏组件区及箱变区)、集电线路区(直埋线路)、升压站等,均可能破坏地表植

58、被。场区土地现状为植被覆盖度率低,地表生长植物主要为梭梭、木蓼、琵琶柴、优若藜、盐生木、合头草等。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地表开挖,车辆行驶,建筑材料堆放等活动对植被压埋、碾压等,对场区植被造成破坏,使植被覆盖度降低。临时压埋的植被,一般当年就可以完全恢复;电缆敷设造成的植被铲除、压埋,在施工完毕后及时种草进行恢复,一般完全恢复需要35年时间。本项目建设对植被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使区内生态体系的生物量发生明显改变。5.3对动物的影响分析根据现状调查,项目区域内野生动物以干旱荒漠区的啮齿动物及鸟类为主,项目区未发现大型野生动物,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施工期受人为活动和机械设备的影响

59、,区内野生动物将迁往附近同类生境,动物迁徙能力强,同类生境易于在附近找寻,并且施工仅在昼间进行,夜间不施工。因此,对动物活动影响较小,加之施工结束后动物会逐渐适应并回到该区域活动。在项目区域活动的鸟类主要为麻雀等一般鸟类,未见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由于项目施工破坏项目区草地,可能会对鸟类的觅食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同类生境在附近易于找寻,受施工影响的鸟类将暂时迁往附近同类生境,施工结束后仍能返回原地。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覆盖度率低,项目施工阶段,如遇迁徙鸟类,应当对涉及区域予以停工、设立提示牌,并申请延迟施工,尽量将对候鸟的影响降到最低。综上所述,施工期植被破坏对爬行动物及鸟类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

60、结束后这些动物及鸟类仍能返回原地,不会引起其种群和数量上的减少。因此,施工期对项目区域内动物影响较小。5.4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施工作业主要对施工场地的植被造成破坏。项目施工期虽然较短,因场地施工等建设破坏的植被均可在建设完成后,通过绿化等植被措施得到恢复或重建。本项目占地主要为未利用地。区域内动植物类型均为常见种和广布种,无保护动植物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本无影响。通过灌、草相结合等植被绿化措施可以恢复被扰动的区域植被,对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不会引起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很小。6.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土方开挖、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