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1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2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3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2.把握中心论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

2、灿烂文化、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发明中没一项是咱中国人的?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有关资料1.题目解说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格物致知”语出礼记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理性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应有”表明了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倡导态度。文题既是标题,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2.简介丁肇中(Samuel Ting,1936-

3、),男,1936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祖籍山东日照。美国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在高能加速器的质子碰撞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中的一种新粒子“J”粒子,这是基本粒子科学的重大突破,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8年4月获意大利最高科学荣誉奖德卡斯贝里科学奖,1996年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3.背景材料本文是于1991.10.18.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往往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动

4、手能力,这就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写了这篇文章,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4.议论文知识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对论题的主张、立场及见解。 论据:用以支持论点的理据或例子,可分事实论据及理论论据两种。论证:运用论据说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

5、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先总再分后总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议论的方

6、式立论和驳论。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三、预习设计1.填空议论文是以_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_,_,直接表达的_和_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很多。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_;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_;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_;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_;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叫_。2.给加点字注音肇( )事 埋没( ) 瞭望( ) 缅( )怀 不知所措( ) 彷徨

7、( )( )3.解释下列词语缅怀:格物:致知:清谈:袖手旁观:不知所措:一帆风顺:彷徨:4.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5.浏览课文,说一说这个演讲的思路是什么,初步梳理文章结构。四、研讨课文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的结论是什么?2.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3.梳理文章层次结构。五、课堂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四书”指的是_、_、_和_四部儒家经典。“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的_,意思是_。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书写汉字。彷( )徨 栽( )种 接触( ) 袖( )手旁观 lio( )望 探ch( ) min(

8、 )怀 不知所cu(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_(A.测试 B.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A.探察 B.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_(A.实验 B.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A.领会 B.领悟)的。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和他是莫逆之交,今天他有困难,我岂能袖手旁观?B.对于他所犯的错误,班主任和家长都找他谈话了,他还是不知所措。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一帆风顺,我

9、们要做好各种准备。D.在环境渐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使全球无数人受益。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有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B.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C.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

10、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D.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7.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更要立志报效祖国。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A B C D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2.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试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 . 精品

11、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2.把握中心论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12、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发明中没一项是咱中国人的?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有关资料1.题目解说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格物致知”语出礼记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理性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应有”表明了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倡导态度。文题既是标题,又是本文的中心论点。2.简介丁肇中(Samuel Ting,1936-),男,1

13、936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祖籍山东日照。美国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在高能加速器的质子碰撞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中的一种新粒子“J”粒子,这是基本粒子科学的重大突破,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8年4月获意大利最高科学荣誉奖德卡斯贝里科学奖,1996年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3.背景材料本文是于1991.10.18.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往往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动手能力,这

14、就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写了这篇文章,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4.议论文知识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对论题的主张、立场及见解。 论据:用以支持论点的理据或例子,可分事实论据及理论论据两种。论证:运用论据说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

15、分 先分后总 先总再分后总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议论的方式立论和驳

16、论。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三、预习设计1.填空议论文是以_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_,_,直接表达的_和_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很多。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_;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_;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_;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_;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叫_。2.给加点字注音肇( )事 埋没( ) 瞭望( ) 缅( )怀 不知所措( ) 彷徨( )(

17、)3.解释下列词语缅怀:格物:致知:清谈:袖手旁观:不知所措:一帆风顺:彷徨:4.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5.浏览课文,说一说这个演讲的思路是什么,初步梳理文章结构。四、研讨课文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的结论是什么?2.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3.梳理文章层次结构。五、课堂检测1.文学常识填空“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四书”指的是_、_、_和_四部儒家经典。“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的_,意思是_。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书写汉字。彷( )徨 栽( )种 接触( ) 袖( )手旁观 lio( )望 探ch( ) min( )怀 不

18、知所cu(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_(A.测试 B.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A.探察 B.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_(A.实验 B.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A.领会 B.领悟)的。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和他是莫逆之交,今天他有困难,我岂能袖手旁观?B.对于他所犯的错误,班主任和家长都找他谈话了,他还是不知所措。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做好各

19、种准备。D.在环境渐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法,使全球无数人受益。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有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B.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C.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

20、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D.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7.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更要立志报效祖国。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A B C D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2.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试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三、

21、1.议论 摆事实 讲道理 观点 主张 论点 论据 论证。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2.zho m lio min cu png hung3.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获得知识。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何处去。4.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5.开场白引出话题举王阳明例子真正的“格物致知”点明意义四、1.主要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结论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第2段)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