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试卷第 =page 20 20页,共 =sectionpages 20 20页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介绍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籼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称赞我国水稻研究,说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是如何走向卓越的呢?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纪的中国首先需要面
2、对的问题。l994年,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同样回国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
3、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由来已久,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傅向东说。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粳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从开始到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
4、的时间。(摘编自邸利会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科技日报)材料二北京时间4月2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报道了“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导,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为,此次研究成果的
5、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这将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摘编自常理设计水稻不再是梦,经济日报)材料三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籼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
6、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自此,籼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此命名。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
7、快传到东亚近邻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至朝鲜、日本。到了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品种间存在9万个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1.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研究人员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摘编自张田勘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光明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8、一项是( )A科学杂志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籼稻基因组测序工作,自然植物杂志也称赞我国水稻研究工作B二十世纪的中国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李家洋等科学家从国外回到我国遗传所工作,这一选择是为了和当时的国家需求相契合。C“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D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水稻的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2下列关于中国夺回对水稻命名的话语权的情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2年我国完成了籼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
9、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称赞我国水稻研究,说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B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黎志康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C日本学者“印度型”“日本型”的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的假说。D中国研究人员在水稻基因组和化石两方面研究探寻水稻的起源,但目前结论如需更可靠,仍要对证据进行进一步整合和补充。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恢复了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B作为重
10、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依然是世界水稻研究面临的课题。C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们在浙江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的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叶片和稻壳,证明了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地。D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将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4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答案】1B2A3B4材料三首先总说中国科学家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方面取得的成果;从化石证据和基因测序两个方面具体说明成果获得的过程;补充说明成果还需
11、进一步证明。5一些学者为了国家需求回国投入水稻研究,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稻研究的力量。做基础的和育种家有机组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不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强调基础研究,花费大量时间积累科研成果。【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这一选择是为了和当时的国家需求相契合”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可知,和当时的国家需求相契合的是李家洋研究专业改变的选择而非回国的选择。故选B。2本
12、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材料三第一段“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意思是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的标志,选项与题干夺回水稻命名话语权的情况无关。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恢复了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三段原文是“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未说明结果如何。C“证明了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地”说法错误,材料三原文是有“显然,
13、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这只是利于证明但未形成定论。D“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将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说法错误,通过材料一第一段原文“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称赞我国水稻研究,说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已经实现了,此处将“已然”说成“未然”。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三共五段。其中第一段“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和第二段“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
14、实”等内容是从总体上概括说明中国科学家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方面取得的成果。接着,第三段“在化石证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详细而具体地说用来化石证据说明成果获得的过程。而第四段“研究人员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则是从基因测序方面说明我国取得相关成果的过程。最后,第五段则是说明这一成果并非定论,指出“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
15、人信服的结论”。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对于李家洋、储成才和傅向东等事迹的叙述,指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从中可以总结出:中国水稻研究之所以可以走向卓越,是因为一些学者为了国家需求回国投入水稻研究,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稻研究的力量。从材料一第五段“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知,做基础的和育种家有机组合,形成了中国职业化的育种,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从材料一第六段“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
16、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可总结出,中国水稻研究之所以可以走向卓越,与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不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强调基础研究,花费大量时间积累科研成果的做法有着重要关系。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读周庄许阳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1)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
17、。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这使人想起那句“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
18、犬吠。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弘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像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
19、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与感慨呢?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再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所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如果把她称为一位银发的老人,她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如果把她看作是一个恬静的少女,她就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
20、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注】(1)陈逸飞:上海青年画家。他来到偏僻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发现了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的双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一幅闻名遐迩的油画双桥,给九百岁的古镇周庄插上翅膀,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领略到古镇周庄的旖旎风光。6下列对原文的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中“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
21、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表达的意思是周庄已经衰落,大红灯笼见证了她曾经的辉煌。B第段中“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强调的是双桥代表了周庄的特色,表达了陈逸飞对故乡魂牵梦绕的思念。C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白天、夜晚的周庄,精心选取了夜晩的街道、灯笼、小桥来现周庄本来的特点。D文章最后两段既写出了周庄水乡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周庄的眷恋之情,再次表明在夜晚才能更好地解读周庄的美。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将白天的周庄新奇巧妙地比作“失去了往日风韵的商人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引出下文对周庄的夜晚美景的描写。B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较浓的散文,它描写的是周
22、庄的夜景,探讨的却是关于珍惜时光、享受生活这一命题。C文中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周庄的桥是为了表现周庄的水乡特色,点出周庄的历史悠久,写出周庄因桥的形态各异而美丽的特点。D作者把周庄的夜比作王维的画卷、银发的老人、恬静的少女,写出了周庄独特的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8作者夜读周庄,读出了周庄的哪些独特的美?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9第段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对这一段文字进行赏析。【答案】6D7B8(1)纯真素颜之美,第段总写周庄夜晚的纯真素颜之美。(2)宁静柔和之美,第、段描写夜色中的街道,写出了月色下街道的柔和与宁静之美。(3)诗意朦胧之美,第段中描写的周庄的青瓦砖墙、流水、小船全都在因灯笼的
23、映照变得诗意朦胧。(4)古朴空灵之美,第、段通过写周庄的桥来表现周庄的水乡特色,点出周庄的历史悠久。9(1)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多角度表现周庄夜晚清新、素淡、古朴、宁静等特征。(2)写景是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先描写天空的月色再到地上的房子和石板;从远处的房子再到近处的老屋,井然有序。(3)写景手法上运用了比喻、以动写静的手法。“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这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月光比喻成水,化无形为有形,描写出月光之皎洁与街道之寂静。“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这一句以动写静,衬托出夜晚街道的寂静。(4)运用“黯黯”“滑滑”“
24、幽幽”“静静”等叠词,既有音韵之美,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晚周庄的宁静、素淡与古朴的特征,还表达了身处街道的悠闲之感。(5)风格上,整段语言凝练、细腻、具有典雅之美。【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A“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错,突出的是大红灯笼的独特性以及它对繁华历史的见证。B.“强调的是双桥代表了周庄的特色,表达了陈逸飞对故乡魂牵梦绕的思念”错,强调的是陈逸飞画出了双桥古朴和空灵,蕴含着古风和遗韵。他的双桥让人们关注双桥,进而关注周庄。C“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白天”错,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的是夜晚的周庄,略写白天的。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25、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B.“哲理色彩珍惜时光、享受生活”错,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类的散文,通过赞美周庄的夜景,表达的对本真、宁静的生活的追求。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段“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表现了周庄纯真素颜之美。第段“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
26、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表现的是周庄宁静柔和之美。第段“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表现的是周庄夜晚诗意朦胧之美。第段“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表现周庄古朴
27、空灵之美,写出周庄的水乡特色,点出周庄的历史悠久。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1)通过嗅觉“吮吸着湿润的空气”,视觉“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听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等感官描写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周庄夜晚清新、素淡、古朴、宁静等特征。(2)由仰视“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望“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看“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向下俯视“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
28、,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可见写景井然有序,是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先描写天空的月色再到地上的房子和石板;从远处的房子再到近处的老屋,条理清楚。(3)写景手法上运用了比喻、以动写静的手法。“月华如水”中使用明喻手法,本体为“月光”,喻体为“水”,连接词为“如”,化无形为有形,描写出月光之皎洁与街道之寂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也使用了比喻(明喻)修辞,把眼前所见周庄的房屋特色比喻成“水墨画”,连接词为“如”,相似点“明暗色彩比照”,生动形象地表明周庄景色之美,柔和静谧,安宁和谐。“四周
29、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衬托出夜晚街道的安静祥和。(4)运用“黯黯”“滑滑”“幽幽”“静静”等叠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晚周庄的宁静、素淡与古朴的特征,还表达了身处街道的自在闲适美好之感。(5)风格上,整段语言凝练、细腻、具有典雅之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学底蕴,能让人静下心来身临其境,感染力强。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
30、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
31、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
32、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
33、/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布衣出身”这些词语中的“布衣”均为此意。B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敬。C寡人,古代帝王的自称。表示帝王自称的词语还有“朕”“孤”“不谷”。秦王嬴政称帝前,普通人皆可自称“朕”,嬴政称帝后,“朕”成为皇帝一人的专称。D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列传是记述贵族王
34、侯的历史事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离开;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离开。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赏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2)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14韩信
35、认为汉王怎样才能一举平定三秦?【答案】10B11D12D13(1)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今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2)(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更厉害?”14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赢得民心: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发动军队向东挺进。【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
36、渡河,偷袭安邑。“益为”指增加设置,作句子的谓语。“疑兵”作“益为”的宾语,“信乃益为疑兵”是指“韩信就增设疑兵”,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从夏阳”和“以木罂缻”是介宾短语,“夏阳”是渡河的地点,“以木罂缻”是渡河的方式,共同作“渡”的状语,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列传是记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事迹”说法错误。世家记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
37、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所以韩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一向、向来;“此乃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2)“料”,估量、揣度、料想;“孰与”,固定结构,与相比,谁更。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韩信与汉王的谈话,韩信认为“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也就是汉王进入武关后,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此举已
38、经赢得了民心。现在只要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就可以打败项王。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贫穷且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下来做他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去投奔他,还是没什么名气。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很佩服他。队伍到达南郑时,在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有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
39、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他。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骂道:“跑掉的军官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最杰出的人。大王假如只想长期做汉中王,当然没什么事情给他做;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于是汉王打算召见韩信任用他。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礼仪完成仪式,那才
40、行啊!”汉王答应了。韩信的任命仪式结束后,坐在上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乘机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强大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我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但是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
41、可以被消灭的呢?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残酷苛刻的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做秦地大王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出兵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韩信又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在京县、索亭之间又摧垮楚军。因此楚军始终不能向西进军。六月,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
42、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释:此诗为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时,与来
43、访友人张祜同游酬唱之作。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的登岳阳楼与本诗相比,一写登楼,一写登山,都是登高临远写景抒怀的诗歌。但本诗没有登岳阳楼中包含的忧国忧民。B首联“江涵秋影”四字精妙地传达出江水之清,“翠微”代指秋山,有山有水,置酒会友,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C颔联写诗人希望尽兴地过重阳,并要折下菊花插满头,表现出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颈联中“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尾联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牛山坠泪,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16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
44、观而意含抑郁”,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5C16诗人重阳佳节与友人登高,认为“须插”菊花满头归,“但将”酩酊大醉来酬答佳节,不用在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更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这些词句都可见作者的达观。但作者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句又流露出人生多忧苦的感叹、生命易逝的悲伤、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表现出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错误。“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表
45、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躲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颔联夹叙夹议,“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颔联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尾联,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
46、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达观。“尘世难逢开口笑”,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恨落晖”,叹恨落日余晖,落晖就在眼前,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都如此的。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结合注释“此诗为杜牧被贬任池州”分析可知,包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结之情。根据尾联及注释内容分析,人生无常多忧苦,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流露出生命易逝的悲伤等。五、情景默写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47、部分。(1)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答案】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重点字有:谬、滥、锱铢、衰、凝。六、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8、小题。随着震彻长空的一声轰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_,三名航天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奔向太空,光芒照亮西部大漠的苍穹。这一刻,注定让中国全体民众热血沸腾。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信仰,是最亮的星。短短百年,中华民族从近代沉沦中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华民族是最有信仰、最有信念、最有信心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主义为信念,中华民族有了曙光和指南。_的中共党史,光彩夺目的新中国史,_的改革开放史,犹如神舟出征的征途一样,星光璀璨、熠熠生挥。历史必将见证,时代必将铭记
4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成为_的万古奇迹。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问鼎九天波谲云诡翻天覆地青史流芳B直上云霄波澜壮阔沧海桑田青史流芳C直上云霄波谲云诡沧海桑田彪炳史册D问鼎九天波澜壮阔翻天覆地彪炳史册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短短百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近代沉沦中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伟大飞跃。B短短百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近代沉沦中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C短短百年,中华民族从近代沉沦中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D短短百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近代沉沦中富起来、站起来、
50、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8D19B20比喻手法,将浩瀚星空比喻为“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生动表现出太空探索之路的漫长与艰辛,表明航天事业征途漫漫、任重道远;将航空人对太空的探索比喻为作答,形象地表现出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开拓进取的精神。【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处,“问鼎九天”,意为称雄太空。“直上云霄”,指迅速的冲向天空。“问鼎九天”运用拟人手法,更能体现出中国航天人的豪情壮志,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问鼎九天”。第二空处,“波谲云诡”,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
51、莫测。“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波谲云诡”形容党史不恰当,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波澜壮阔”。第三空处,“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沧海桑田”,原义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比喻世事变化很大。“翻天覆地”一般形容短时间的变化,“沧海桑田”一般寓意时间过去很久世事变化很大。“翻天覆地”更符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翻天覆地”。第四空处,“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青史流芳”,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彪炳史册”更能表现礼赞和自豪的感情,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彪炳史册”。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
52、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谓语残缺,应该是“实现了飞跃”,应补充谓语动词“实现了”;二是定语语序不当,“历史性伟大飞跃”应改为“伟大历史性飞跃”。据此排除A、C两项,而D项将“站起来”“富起来”的顺序颠倒了,故排除。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句子“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浩瀚星空”比喻为“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说明考试时间之长,生动表现出太空探索之路的漫长与艰辛,表明航天事业征途漫漫、任重道远;句子“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将航空人对太空的探索比喻为作答,需要一代又
53、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形象地表现出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开拓进取的精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相当耐人寻味的一节。占花名儿抽签时,黛玉抽得一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签,芙蓉花也即莲花。宝钗掣得的是牡丹花签,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_?我们可以从宋代周敦颐所写的影响深远的爱莲说中找到答案:“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宝钗代表着那个时代备受推崇的“美德”,她的广受好评,正如_。但作者对此却是不屑的,他独爱芙蓉花的真性情。所以,作者撇开了众多称
54、颂牡丹的诗句,单挑了全唐诗中唯一说牡丹无情的诗来配宝钗,_。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正契合了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B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正契合了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C作者将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契合在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中。D莲花与牡丹的这种对比与作者对世俗理想的叛逆之心正好契合。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答案】21A22(1)作者为何这样比喻两人?(2)牡丹受到众人的喜爱。/人们对牡丹的爱,是“宜乎众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无疑暗含了褒贬之意。/无疑是饶有深意的。/应该是别具匠心的。【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前面将莲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7334:2025 EN Earth-moving machinery - Vocabulary and taxonomy for automation and autonomy
- 【正版授权】 ISO 16123:2025 EN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Marine cranes - Slewing bearings
- 【正版授权】 IEC 61000-4-41:2024 EN-F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4-41: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Broadband radiated immunity tests
- 【正版授权】 IEC 61035-1:1990 EN-D Specification for conduit fitting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权】 IEC 60884-2-2:2006 EN-D Plugs and socket-outlet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purposes - Part 2-2: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socket-outlets for appliance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66:2025 EXV-RL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66: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water-bed heaters
- 【正版授权】 CISPR 14-1:2005 FR-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Requirements for household appliances,electric tools and similar apparatus - Part 1: Emission
- 以客户运营为中心
- 2025年化妆品营销策划方案经典
- 2025年乡村幼儿园工作方案
- 公司备用金管理制度备用金管理制度大全
- 游泳场所、沐浴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试题
- 新编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及岗位规范管理手册汇编(版)
- 07J902-3 医疗建筑(卫生间、淋浴间、洗池)
- 推荐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书分享会模板
- 【课件】高考英语试卷讲评之七选五课件
-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化妆品的副作用
- 体育-足球脚背内侧传球教学设计
- 地下室抗浮锚杆施工方案
- GB/T 41530-2022玩具及儿童用品术语和定义
- JJF 1485-2014圆度定标块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