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老子四章目标导航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4.理解老子“专说对待之理”的辩证哲学。准确把握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并直接论说道理的特点。知识精讲【作者简介】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相传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因此被人称为老子。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我国 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知识】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
3、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毂(g) 埏埴(shn zh) 户牖(yu)矜(jn)赘(zhu) 强行者(qing)泮(pn) 累土(li) 几成而败之(j)2.弄懂词义。企者(踮起脚的人)不立 自见者(自我显露的人)不明自是者不彰(彰显) 自伐(夸耀)者无功曰余食赘行(同“形”) 其安易持(
4、持守 ) 其脆易泮(同“判”,分离) 起于累(同“蔂”,土筐)土是以圣人无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常于几(接近)成而败之重点梳理【重点01】研读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释义: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活动二:问题探究1.怎样理解“有”和“无”?对我
5、们有何启示?明确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启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过于狭隘,要兼顾双方。2.试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明确 从世俗的经验展开思辨,用“车毂”等生活实例,直接论说道理。使用偶句,增强韵味和气势,富有韵律美。【重点02】研读第二十四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释义: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
6、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活动二:问题探究1.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去面对,方可长久。2.这一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将自以为是的做法比作是“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点明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
7、懂。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重点03】研读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释义: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活动二:问题探究1.在这一章里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明确: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
8、胜”更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2.概括这一章的特点。明确:运用偶句和排比,增强气势,层层递进。【重点04】研读第六十四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9、,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释义: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
10、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活动二:问题探究1.概括这一章蕴含的道理?明确: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2.概括这一章的特点。明确:运用排比造势,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重点05】本文的艺术特色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11、 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相依相生。善用逆向思维。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知识拓展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
12、。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见者不明 明:明察B物或恶之 恶:凶恶C其未兆易谋 谋:解决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项,“恶:凶恶”错误,“物或恶之”的意思是:谁都厌恶它们。所以“恶”的意思是“厌恶”。故选B。2下列
13、对老子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答案】C【详解】本题考
14、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进行对比”说法错误。这里不是对比,而是比喻论证。故选C。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老子整天读着政府档案馆中保存的文献。看多了,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 ,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时,他已 人生的厚壁。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经 ,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九州幅裂,山河将崩,“金玉满堂,莫
15、之能守”。A改头换面 看穿 了如指掌B脱胎换骨 看穿 如数家珍C改头换面 洞穿 如数家珍D脱胎换骨 洞穿 了如指掌【答案】D【解析】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脱胎换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
16、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真水无香,大音希声。老子道德经中所说“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不争之争,知足之足”等,都告诫我们,不要刻意去获取功德, ,刻意地去树碑立言。人生在世,岁月短暂,如果整天满脑子想着去立大德、建伟功、撰巨言, ,或者总是感叹命运不济,怨天尤人, 。答: 【答案】刻意地去追求功名 而不屑于做小事 也许最终一事无成【解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
17、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答案】有之以为利
18、 无之以为用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矜”“毫”“知”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题组B 能力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
19、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倾:依靠B当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作C埏埴以为器 埏:揉和D自矜者不长 矜:夸耀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为:动词,是
20、B前后相随,恒也 也:语气词,表判断C跨者不行 者:代词,的人D不失其所者久 其:指示代词,那些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21、之,故有道者不处。(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答案】6B7D8D9(1)(“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事情)。(2)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分析】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项,“当其无,有车之用”是说“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
22、”,当:当中。故选B。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D项,“不失其所者久”是说“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其:人称代词,代指自己的。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应为“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原文是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23、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在道”应理解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曰”应理解为“叫作”;“余食”应理解为“剩饭”;“赘行”应理解为“赘瘤”;“物”,应理解为“人们”,“处”应理解为“做”。第二句中,“明”应理解为“圣明”;“强”应理解为“刚强”;“强行者”应理解为“强劲奋进的人”;“志”应理解为“意志”。【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24、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显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显露出不善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成就,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老子第二章)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方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
25、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使万物产生效果,“无”使“有”发挥作用。(老子第十一章)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老子第二十四章)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老子第三十三章)题组C 培优拔尖
26、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善,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27、,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修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然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 修
28、:修饰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C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绌:排斥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29、。B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即此意。C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D老莱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道教认为老莱子是老子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化身。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就像是一条龙,自己不能了解他,钦佩之情溢于言表。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
30、都。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2)“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15选文中,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答案】10A11C12B13D14(1)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2)“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
31、正”。15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老子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分析】10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老子修道德,意思是“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修”的意思是“研究”。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
32、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根据文意,“问礼于老子”一句点明问礼的对象,是状语后置句,“于老子”是后置状语,不宜断开,故排除B、D两项;“曰”后引出所说的话,后面应当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C。1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
33、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罔”并非“天网、法网、结网”等意,应当为“迷惑”的意思。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
34、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文中“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故选D。1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良贾”,译为“善于经商的人”;“若虚”,译为“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盛德”,译为“高尚的品德”。(2)固定句式“岂谓是邪”,译为“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无为”,译为“无为而治”;“自化”译为“自然趋于化”;“清静”译为“清静不扰”。15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分析概括文本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文体,文体不同阐述主张的方式不同。如果是议论文,只需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分析是否是作者主张即可。如果是散文或小说,则需要借助文中人物的言行以及议论抒情的句子来概括。本文筛选老子的主张,可结合第二段中“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概括出“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结合第三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楼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4燃料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协议3篇
- 2024样板房样板间智能化改造升级合同3篇
- 2024数码相机产品研发与全球市场推广合同3篇
- 2024架子工班组项目承包协议样本版B版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微生物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投资与融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肿瘤登记知识培训课件
- 教育培训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钟表设计师职位概述
- 《胃癌靶向治疗》课件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物理(四川)-【八省联考】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八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联考试题和答案
- 《少儿主持人》课件
- 2025年西藏拉萨市柳梧新区城市投资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51T 1069-2010 四川泡菜生产规范
- 断绝关系协议书
- 2023-建筑施工技02课件讲解
- 2025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练习)(学生版+解析)
- 地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