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叶集区三元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六安市叶集区三元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六安市叶集区三元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六安市叶集区三元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六安市叶集区三元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考试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物质的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

2、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硬度B熔点C可燃性D导电性2氧元素和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空气比等质量的液态空气体积大的原因是空气中分子体积比液态空气中分子体积大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5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变化,变化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

3、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6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ABBCCDD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冰块融化C动物的呼吸作用D酒精挥发8硒元素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是34C质子数是45D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9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加入固体C检查气密性D收集氧气102012年我国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

4、护大气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B燃放烟花爆竹C植树造林D提倡绿色出行11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危机,部分民众曾抢购碘盐,其实,正常食用量不能预防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2价 B3价 C5价 D1价12在实验室收集某气体时,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推断此气体:是无色无味气体;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一定是氧气。以上推断正确的是ABCD1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检查装置气密性C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D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14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搜救犬搜索到幸存者分子是运动的B双

5、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体温计能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BBCCDD15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_;(2)小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温度

6、最高;(3)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现象是_,将烧杯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4)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看到了_,主要成分是_,用燃着的火柴接触它,看到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来牙音中主要活性成分是单氟磷酸钠,其化学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2)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18(8分)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结果精确

7、到0.1%);(4)16.4g丁香油酚中含_g氧元素(结果精确到0.1g)。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其原因是_。(2)实验二中,观察到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甲同学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小洪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理由是_。为了探究D中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钠,乙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

8、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_二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_有碳酸钠生成:_丙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来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除生成物碳酸钠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液,静置后,取上部清液加入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存在小军评价实验操作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答案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题目详解】

9、A、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选项中的性质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故选C。【答案点睛】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2、B【答案解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3、D【答案解析】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使用

10、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4、B【答案解析】空气中物质的成分以及液态空气的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分离液态空气是依据各成分沸点的不同。【题目详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A正确;B、空气比等质量的液态空气体积大的原因是空气中分子间隔比液态分子间隔大的缘故,故B不正确;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C正确;D、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故D正确。故选B。5、C【答案解析】A、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11、3:1,选项错误;B、该反应后只有一种新分子生成,即生成物只有一种,选项错误;C、由图知,反应中两种分子参加反应生成了一种新分子,即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是不同的,选项错误,故选C。6、C【答案解析】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故选C。7、C【答案解析】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故选

12、:D【答案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8、B【答案解析】A、由硒元素的名称带石字旁可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4,选项正确;C、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由图可知硒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34,不是45,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不是78.96 g,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质量之比,书写时不需写单位,且它的单位符号也不是g。9、D【答案解析】A、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底部要垫一张石棉网,错误;B、取用大颗粒的固体药品的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即要先

13、将试管横放,然后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的竖立起试管,使药品滑落到试管的底部,错误;C、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看长颈漏斗内能否形成一段水柱,若能,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错误;D、氧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正确。故选D。10、B【答案解析】A、 使用清洁能源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故A不符合题意;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故B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D、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开私家车,减少有害汽车尾气的排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C【答案解析】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根据化

14、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1x-230,x5.。故选C。12、B【答案解析】该气体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故选B。13、A【答案解析】A、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不能使瓶内压强改变,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利用加热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能达到实验目的;C、利用该装置可以发现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所以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能达到实验目的;D、充满氢气的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14、C【答案解析】A、搜救犬搜索到

15、幸存者,分子是运动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体温计装有水银,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体温计能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5、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食物腐烂是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酒精挥发是分子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

16、、火柴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铁器生锈是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石蜡的硬度较小,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a 外焰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一缕白烟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蜡烛重新被点燃 【答案解析】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2)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

17、,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将烧杯倒转,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4)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看到一缕白烟,经检验白烟可以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用燃着的火柴接触它,看到蜡烛重新被点燃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23:24 氧元素(或) 【答案解析】解:(1)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63)=23:24;(2)中钠、磷、氧和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1:(163):1

18、9=46:31:48:19;所以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元素。18、164 3038 73.2% 3.2 【答案解析】(1)根据丁香油酚的化学式C10H12O2,丁香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2+162=164;(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2)(162)=1201232=3038;(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16.4g丁香油酚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 产生蓝色沉淀 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 变量不唯一 产生气泡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有氢氧化钠生成,会影响对反应后溶液的检验 【答案解析】(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