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_第1页
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_第2页
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_第3页
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_第4页
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张元智1马鸣萧2(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2.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9)摘要企业规模问题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和主张,造成冲突的原因在于“企业规模”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含混的概念。具有经济学意义的企业规模应该从两个相互正交的维度上企业的横向规模和纵向规模来度量。规模经济来自于横向规模的扩张,而纵向规模的扩张可能会带来规模不经济。产业集群是观察企业横向、纵向规模一个好的样本。区分企业规模的不同性质,将会使与规模经济相关的理论研究出现明晰的路径。关键词企业规模;纵向一体化;规模经济;产业集群一、问题的提出企业规模问题一直是

2、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企业规模的扩张或收缩是否与经济效率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到底是企业规模大有效率,还是企业规模小有效率?围绕企业规模问题,前人的研究结果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企业的经济效率要比小企业的效率高。有的观点却与此相反,认为在许多方面大企业不如小企业灵活有效率,因为大企业存在着“大公司病”等问题。另有一些观点似乎超脱于前两类,认为企业规模与经济效率无关,企业规模大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产业集群现象引发我们对企业规模概念的进一步思考。以往,人们所理解的大企业,就是一个资产规模大、年销售量也大、企业内部部门多机构庞大、并且雇员数量也多的大型企业,企

3、业在这几方面的规模大体上一致。然而,我们在对产业集群的分工以及企业特征的观察中发现,上述几个方面的规模特征在集群企业出现了不一致。比如,生产规模大的企业,不一定内部部门多机构庞大。原本属于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在产业集群中变成了企业间的分工。比如,在浙江苍南县金乡镇徽章产业集群,一枚小小徽章的生产环节包括设计、熔化金属、写字、刻模、晒版、打锤、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配、包装等十几道工序。这些本可在一家企业内部完成的活动,却在独立的加工企业或加工专业户之间分工完成。我们在陕西省户县果品纸箱产业集群中同样发现,纸箱厂专做纸箱,而纸箱内的衬垫纸板、隔档纸板这些本可以在纸箱厂生产的配套产品,

4、却由当地其它企业生产。各家企业内部所包含的生产环节数相对较少,为数不少的企业甚至只完成产业链条中一个环节的生产,它们在单个环节上的加工数量却很大。如何解释集群企业的这种分工与企业规模特征?集群产业的竞争优势与集群企业规模的这些特征有无必然的联系?界定这些企业的规模大小,应该以什么作为标尺?集群的产业环境对集群企业的规模大小有何影响?许多常识也告诉我们,经营资产规模大小与雇员数量、产值规模也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相关的,因为不同行业存在着不同的生产函数。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组织,其规模大小就不应该仅从某一个尺度上来衡量。那么,企业规模大小到底应该是指什么数量的大小?在诸多度量标尺中真正具有本质属性

5、的标尺应该是什么?作者简介张元智(1958-),男,陕西扶风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马鸣萧(1973-),男,甘肃礼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二、企业规模的度量同一问题的理论见解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其中可能隐藏着方法论方面的缺陷。首先,各家所使用的“企业规模”概念本身有明显的不同,研究对象不同一,必然会“各唱各的调”;其次,度量企业规模的大小,各人并非在使用同一把尺子,有的以企业的年销售金额或年产值作为度量尺度,有的则用企业经营资产规模或股本金额,还有的是以企业内部所包含的分支机构的多少,或者以企业员工数量作为衡量大小的标尺。研究规模问题的

6、意义在于探讨规模所带来的某种属性及其变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组织,企业的规模大小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各个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雇员数量的多少可能具有组织理论以及社会学等范畴的意义,股本数量或资产规模可能与财务理论有关;我们认为,具有经济学意义的企业规模特征有两个:其一是企业重复生产同种产品的数量大小(企业的横向规模);其二是企业内部包含的生产环节的数量,即内部一体化程度的高低(企业的纵向规模)1。这两种规模属性相互正交,共同决定着一家企业的规模特征。一家横向规模大的企业有可能也是一家纵向规模小的企业。在产业集群的环境中,企业的一体化程度就与生产数量发生了明显的分离,这为我们研究企业规模

7、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观察样本。1纵向规模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数目一家企业内部应该包含多少个生产环节?是无所不包的全能型企业,还是只做一个生产环节的企业?企业的边界能够伸展到哪里?纵向规模与交易费用有关。按照科斯的观点,企业的性质是出于降低交易费用的考虑。企业边界大小,即某一生产环节是否应保留在企业内部,取决于交易费用的算计。如果扩张边界所降低的交易费用与因此增加的企业内部组织成本相当,企业的边界就稳定下来了。张五常认为,企业的性质不是管理对市场的替代,而是在使用投入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之间的选择。不同市场交易费用的差异,不仅仅决定了企业的存在,同时也决定了企业边界的扩张与收缩。如果劳动等要素市场的交易费

8、用高于产品市场的交易费用,就会出现以产品市场合约代替劳动要素市场合约以降低交易费用的趋势。这时的企业边界趋于缩小,一体化程度降低;反之,企业就会扩张边界,提高一体化程度。2交易费用的观点能够比较容易地解释集群企业与集群外孤独企业之间在纵向规模上的差异。如果一家企业离群索居,这意味着它在投入品供应市场及产品销售市场上的交易效率相当低,厂商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跑很多路来获得市场信息,耗费很多成本取得所需要的东西。为了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厂商就有动机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所需的某些半成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程度就因此升高。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在当地孤独生存,生产所需的许多半成品难以保障正常供给。企

9、业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的风险,一是增加存货储备经济资源,其二就是自己制造实现自我供给。这种环境下的企业就只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产业集群有效地降低了投入品市场的交易费用。同行业企业在一个地区的聚集,同时驱动了这一行业相关投入品市场的形成,企业为取得所需的各种投入品所耗费的取得成本大大降低;集群所在地往往就是行业的信息中心,企业能够很容易地从当地获取行业的最新市场动态,搜寻成本大为降低。此外,同居一地,频繁的交往建立起了“快速信任”3;频繁的商业往来也容易产生本行业约定俗成的商业惯例;长期的协作关系,在市场细分过程中专用的资产服务于众多的厂家,大大降低了因资产专用性而产生的要挟

10、成本等内生交易费用。集群企业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将更多地利用产品市场组织分工,内部一体化程度低是其一个主要特征。交易费用的观点也解释了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随着产业集群的成长而降低的过程。在集群尚未形成的初期阶段,一个产业刚刚落脚在一个地区时,创业者要在多项业务上耗费大量的管理资源。当地缺乏专业化的供应市场,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零配件难以在当地取得,企业不得不去外地采购,否则就只能自己制造。同样的,企业还要自己搭建销售机构解决市场问题,自己培训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所以,在产业集群的萌芽期,一个个企业内部包含了许多生产环节。随着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投入品市场越来越发达,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配件、技术工

11、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专门服务,都可以在当地取得,这就为企业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效率带来了可能。同时,由于当地分工经济下市场规模与分工之间的互动作用,原本属于一家企业内部的许多生产环节、服务环节就可以从企业内部分离出去,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企业。分离的结果是集群企业的内部一体化程度降低了。比如,在户县纸箱产业集群内,专事制胶、专为模切机设计制作模板的环节就是从纸箱厂分离出来的。各家纸箱厂所包含的生产环节在不断减少。企业承担的成本,是外部的交易费用、内部的组织成本与生产成本之总和。交易费用与组织成本在不同的分工形式下一般具有此消彼长的特点。某一生产环节是留在企业内部还是外包出去?除了交易费用的考虑之外,生

12、产成本也是一个决定因素。交易费用理论只关注不同分工形式下的协调成本,而没有考虑到生产成本。事实上,一个生产环节是放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生产成本有明显的差别。比如,在浙江诸暨市大唐袜业集群中,电脑绣花需用专门的生产设备,在当地,即使一些资产规模较大的制袜企业也不投资购买这种设备,因为并非每一双袜子都需要绣花,然而当地却有多家专事电脑绣花的企业。这些企业从当地数以千计的制袜企业中接受绣花订单,按照加工数量及难易程度计算加工费用,绣一朵花的加工费用只有几分钱。有如此低的加工成本和如此简便的交易过程,各家制袜厂就没有必要将绣花业务留在内部。2横向规模重复生产的数量一家企业重复生产同一产品的数量大小,简

13、单地看,似乎仅仅是由一个厂商的投资决策来决定,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深刻的产业分工的原因。首先,由于分工与市场规模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整个产业对某一环节的需求数量与整个产业分工的深度相关。如果市场需求数量增大,就会有厂商在产业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运用专门技术,使用专用生产工具来实现大规模专门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反过来,分工深化,又会增加市场对这一生产环节的需求量。电脑绣花之所以能够在大唐袜业集群存在,就是由于当地产业分工的原因。虽然各家袜厂对绣花的需求不大,但将整个集群许多家袜厂的需求量集结起来,就足以支持在这一环节上采用专门技术设备生产。这种专业化生产的环节越多,整个行业的效率越高,产出量就越大

14、。其次,市场对某一生产环节需求数量还与其在产业链条上所处的位置有关。处于上游的生产环节,由于其产品将成为下游多家企业的原材料,所以需求数量就大。而处在下游,尤其是处于生产链条末端的环节,直接面对市场日益个性化以及不断变化的需求,同一规格下的产出量相对就小。所以,某一生产环节的生产数量,受制于该生产是一种面向个别用户的定制生产还是面向普通用户的大规模生产。以上分析表明,企业的横向规模(生产规模大小)与企业纵向规模(一体化程度高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前者涉及到交易费用,后者涉及到分工水平及规模经济,是决定企业分工及生产重要特征的两个本质属性。这两方面规模的大小可以组合出关于企业规模的4种不同类

15、型:生产规模大并且内部一体化程度高的“大而全”企业、生产规模小而一体化程度高的“小而全”企业、生产规模大但一体化程度低的“大而专”企业和生产规模小并且一体化程度也低的“小而专”企业(见图1)。这里的“大”、“小”是指重复生产的数量“全”与“专”是指企业内部一体化的程度。高纵向规模:一体化程度低横向规模:大重复生产数量孤独环境集群环境图1:企业规模的4种类型三、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在现有的许多经济理论尤其是企业经济学文献中,企业规模被赋予了多方面的规模经济的含义。首先,认为大企业存在着技术经济效应,也就是大企业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实现劳动分工在更深层次的展开,从

16、而产生经济效率,而小企业则不然;其次,大企业可以采用大型的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小企业则不能;还有,大企业可以雇请各种专家来从事管理或技术工作,而小企业的员工只能是“多面手”、“万金油”;最后,大企业能够在研究与开发上投放巨额资本,小企业却不能,由此说明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于小企业。相反的观点也是不绝于耳,在企业不断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小的总是美好的”之类观点也常常出现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文献中。这一类观点主要有:厂商如果试图扩大规模,增设分厂,很可能被迫增加新的管理层级,而层级的增大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大企业存在着员工激励上的难题,激励问题在小企业却要简单得

17、多,因为大企业中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上员工的工作绩效很难与公司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大企业机构庞大,管理层级多,导致决策和控制信息失真,管理组织官僚化,大企业普遍患有“大公司病”。除了关于企业规模大了好还是小的好的争论之外,还有一种企业规模无关的观点。张五常沿着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继续推演,认为企业的性质在于合约安排,正是由于交易过程中不同交易成本的特点,决定了有不同的合约安排,企业就是这种合约安排的一种形式。在张五常看来,企业、企业的规模都是模糊的概念,企业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易合约是如何安排的。2在杨小凯等新兴古典经济学那里,规模经济被认为是一个不恰当的概念,对规模经济的解释被转化成了对分工

18、的解释。他们认为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而不是由于规模,规模经济是一个容易引起错觉的命题。4张永生在厂商规模无关论中,以企业员工数量度量企业规模,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试图说明,厂商规模大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紧要的是生产分工的水平。5如果不将企业规模区分为不同维度的规模,以上关于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的观点,就很难得到验证和统一。现在,我们运用企业横向规模纵向规模的分析工具来审视企业规模问题,就会自然地将问题分成企业横向规模与规模经济、纵向规模与规模经济两个问题去研究。1企业横向规模与规模经济重新审视已有的关于规模经济的解释,我们发现,规模经济大多是与企业横向规模相关,有些规模经济产生的

19、原因甚至只是由于横向规模的扩张。资本设备的不可分割性以及固定成本的分摊。资本设备的不可分割性意味着某一投入不能按比例缩小到某一最小的水平,比如机器设备、某些研究开发的投入等,不能再拆分成一个更小的投入单位。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就取决于生产数量的大小。这种规模经济就是由于横向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专业化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按照亚当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促进劳动的不断分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分工这一内生的过程既可以发生在企业内部,导致企业内部新工种、新的生产部门的产生,也可以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某一新的生产环节会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化的

20、企业。我们在户县纸箱产业集群中就观察到,本来属于一家纸箱厂内部的熬胶、制作模板等业务,由于当地纸箱厂数量多,对这些业务需求量的增多而从纸箱厂分离出去成为专门的企业。由此可见,劳动分工的深化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分工经济的一条普遍原理,它不仅仅与企业的纵向规模无关,而且与企业的横向规模也可以相分离,所以,它与企业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3)由于集中存货而降低成本。排队论解释了企业集中存货相对于分散存货,单位存货成本要低,因为集中存货(到达比例rivalrate高)相对于分散存货可以降低超额存货比例,从而节约存货成本。由此似乎可以推断出大企业比小企业能够集中存货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实则并不如此简单

21、。从企业横向规模来看,存货成本表现出的规模经济效应无疑是存在的,但从纵向来看,可能恰恰相反,纵向规模的扩张意味着一家企业内部生产的复杂性,由此带来存货品种的急剧增长以及相应的存货处理成本大幅度上升。存货的集中与分散相对于存货品种简单与复杂而言,后者对存货成本的影响要大于前者。产业集群地的企业相对来说都保留很低的存货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当地供货市场发达便利,另一方面集群企业内部生产环节少,所需要的存货品种只有有限的几种。容积体积的规模效应。容积扩大一倍,容器的制作材料并不需要扩大一倍,同一系列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或价格、生产设备投资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下,都存在着一个近似的0.6指数曲线。这一规模经济

22、效应与企业的横向规模有关,横向规模大,单位产出上所投入的资本额降低。学习曲线。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学习曲线效应,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与累积的生产数量有关。生产效率随着累积的生产规模的增大而提高,这是规模经济的另一种特殊的表现,它与企业的横向规模发生着特殊的联系。关于资产规模与规模经济,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规模经济含有速度经济的内容,因为规模经济既依靠规模额定生产能力,又依赖速度利用生产能力的强度”。6规模的扩大并不能保证一定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潜在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保持材料通过车间或工厂的不断流动以确保有效生产能力的利用,就不能充分实现。如果所实现的流量下降,并且低于生产

23、能力,那么实际单位成本就迅速上升”。钱德勒列举了大量的产业的案例来说明速度的规模经济意义67。速度的意义在于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规模经济与其说源于大规模的资产,不如说源于同一资产规模下大规模的生产数量,基于生产数量的规模经济总是同时与固定资产和产出数量相联系。比方说,1台织布机在一单位时间正常运转最多能织出100米布,100米布对1台机器来说就是规模数量。而一家企业如果拥有100台织布机,其规模数量就是1万米。资产规模如果不与产量大小相联系,就无法评价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效益。2,企业纵向规模与规模经济企业纵向规模的扩展能否带来规模经济?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所包含的生产环节越多越经济还是越少越经济?我

24、们至今还未见到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文献,但与之相关的许多研究结果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依据,帮助我们窥测这一问题可能的结论。(1)多样化经营。企业多样化经营以及相应的跨行业兼并行为意味着企业内部生产环节增多,纵向规模增大。理查德鲁姆特(Rumelt,R.)根据经营活动的相关性,把公司分为单一业务公司、主导业务公司、相关业务公司和不相关业务公司四种类型,目的是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多样化经营企业数目比例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1949-1969年,单一业务公司的数量比例一直在下降,而不相关业务公司和相关业务公司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由此说明公司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经营。厲杰拉尔德戴维斯(Davi

25、s,G.F.)等人利用80年代的数据修正了鲁姆特的结论。他们利用熵来衡量多样化。如果公司的所有收入都来自于某一四位数的SIC分类行业,则熵为零,来自于越多的业务领域熵值越大。在财富500家大公司中,熵的平均值从1980年1.00下降到1990年的0.67。就是说,这些公司的多样化程度总体上下降了。9从长期来看,多样化经营企业的业绩很差。这是前人研究多样化经营业绩得出的基本结论。迈克尔波特在研究了33个主要的多样化经营公司的组合后发现,在1950年到1986年间的兼并和收购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兼并和收购在最后都被剥离。大约有一半的进入新领域的收购最后也被剥离。10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并购与重

26、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说明了这一点。企业购并由单一地通过并购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转向企业并购与企业分拆并存,表现出了企业重组的一些特点。(2)企业业务外包。业务外包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外包导致企业内部所完成的生产或服务活动减少了,企业边界由此而缩小。在生产经营决策层面,只要外购的成本低于自制的生产成本,外包就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进一步地,外包涉及到交易费用层面,在生产成本相同的假定前提下,是否外包取决于外包带来的交易费用与企业内部生产的组织成本之比较。更进一层,外包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关,涉及到企业的战略资源应该首先投放于哪些业务、企业应该进入什么领域等战略问题。业务外包、缩小企业

27、边界最极端的一个例子就是特许权经营方式。特许权经营方式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特许权所有人只出让一种许可权,而不做实体性的投资以及运营过程中的管理,实际上它只是将自己最具有优势的“核心技术”保留在企业内部,只做自己最特长的事情。(3)知识及能力。生物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存在着极大的有待开发的资源,但从知识学习与创新的观点来看,学无涯而生有涯,每个人在其有限生命中不可能样样精通,只能在某一行业或某一知识领域之内实现创新,知识创新不可能发生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内。企业纵向边界的扩张,意味着企业内部生产的复杂性增加,管理者所管理的领域增大了,决策及控制中所遇到问题的数量及复杂性也随之增加,超过一定限度

28、,一个管理者能够做出正确决策及控制的比例就会随之降低。(4)激励及业绩评价。企业内部包含的生产环节越多,实现对各个生产环节(部门)的有效激励越是困难。首先因为企业内各个部门很难将自己的努力程度与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其次,由于内部缺乏像市场上同行竞争那样的压力,内部的业绩评价就不如外部市场评价具有客观可比性,内部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争夺企业资源以及获取对自己更有利的业绩评价,往往通过游说活动影响其上级管理者,这就产生一种影响成本,即影响活动消耗的资源以及影响活动造成企业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损失;还有,在多环节企业内部,存在着一种被称作“被俘获的市场”,即上一个环节的产出自然被下一个环节所接受

29、,这就缺少一种创新的激励,激励各个环节去面对市场提供更有效率的生产活动;最后,企业对生产活动消耗资源(成本)的预测与控制取决于生产活动的确定性程度,相对来说,完全重复的生产活动,其确定性程度最高,具有横向可比的生产环节最难隐藏生产的成本信息,在这样的环节上最容易建立较为合理的业绩评价的标准。而在一个多生产环节的企业,生产作业各不相同,缺乏客观可比的基础,要有效控制各个环节的资源耗费及评价部门业绩,必然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从产业集群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企业边界普遍较小,这类企业的生产活动单一,同类企业间具有横向可比性,各个生产活动确定性程度高,因而“件工合同”形式的计件工资制非常普遍。件工合同不

30、仅仅意味着企业主对生产活动监督的简化,企业内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度量成本和谈判成本)降低,2也意味着这些环节中有效的成本控制,员工容易将自己的产出与其收入联系起来,因而这种激励方式较为有效。从以上几点大致可以窥测出一条有待进一步验证的命题:企业纵向规模具有规模不经济的特性,它与经济效率负相关。纵向规模越大,即企业内部包含的生产环节越多,经济效率越差。3,产业集群的企业规模及竞争优势前已述及,纵向一体化程度低是集群企业的一般特征。如果将集群企业与孤独企业作比较,就会发现集群企业在横向规模上扩张了,而在纵向规模上却收缩了。扩张横向规模以获取规模经济,收缩纵向规模以避免规模不经济,正是这种规模特征为

31、集群产业赢得了竞争优势。集群的产业环境决定了集群企业具有较低的一体化程度,一些企业甚至只完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成为一体化程度低最极端的例子。各家企业从当地众多企业取得订单,在企业内部实现这一环节上的大批量专门化生产,专门化导致专门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此外,处在同一生产环节上的同行企业有许多家,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各家企业只能以最低的生产成本提供产品,否则就会出现亏损。还有,从知识学习与创新的角度看,各家企业只专注于某一生产环节的技术进步,容易实现这一环节上的技术创新,再加上当地集聚着众多的同行业的技术人员,人们对这一行业的知识具有共同的认知结构,容易

32、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所以,在集群产业的生产链条上,不是只有几个主要环节实现了有效率的生产,而是整个链条上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有效率的生产。这正是集群产业具有竞争力的基本原因。四、最后的结论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学关注企业规模大小已有很长久的时间了,遗憾的是许多学者使用企业规模这一概念,却没有对这一概念做出界定,方法论上的缺陷导致关于企业规模的争论长久难以平息。认为大企业有效率的真实理由在于企业横向规模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指责大企业缺乏效率的真实理由却可能是由于企业纵向规模大所带来的规模不经济;提出企业规模无关论的原因在于使用了一个含混的企业规模概念,无法看出规模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工具的模糊性导

33、致了结论的模糊性。至此,关于企业规模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被转化成了一些更有意义且目标路径更为清晰的问题:到底是企业一体化程度高有效率还是一体化程度低有效率?技术创新与企业横向规模纵向规模具有什么联系?不同的产业环境或不同的产业特点对企业规模有何影响?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检验。本文的意义可能仅在于对企业规模的性质做出了区分,然而一旦运用了明晰的概念工具,与企业规模、规模经济有关的一些理论研究将会出现转机,这些问题的解决似乎也已经是水到渠成了。致谢我们在实地考察产业集群期间,得到陕西省户县乡镇企业局、浙江嵊州市领带行业协会、诸暨市大唐镇政府、温州市眼镜商会以及相关集群企业的热心帮助,在本文形成

34、过程中,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及同行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思想。我们谨致谢意。参考文献法J.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张维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张五常企业的合约性质A.张五常经济解释C.易宪容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美约翰布朗和保罗杜吉德.地区之谜:硅谷的知识能动性.李锺文、威廉米勒等.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澳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张永生厂商规模无关论一一理论与经验证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美A.钱德勒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M.张逸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美A.钱德勒看得见的手M.重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美戴维贝赞可等公司战略经济学M.武亚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原文:Rumelt,R.,“Strategy,Structure,andEconomicPerformance”,Boston:DivisionofResearch,HarvardBusinessSchool,1974.美戴维贝赞可等公司战略经济学M.武亚军译北京: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