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1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2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3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4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事诉讼法差不多原则重新构想内 容 提 要 本文是以民事诉讼法差不多原则的内涵为基点,对现行民事诉讼法中被指称为差不多原则的诸项法律规范作了逐一的初步反思,并提出了关于民事诉讼法差不多原则体系的构想。民事诉讼法的差不多原则反映了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和立法指导思想,正确把握差不多原则不仅有助于弥补立法的局限性,而且对民事诉讼的具体规定和审判实践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但我国现行规定内容庞杂、排序不科学、划分标准不统一,不管从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民事司法救济程序的内在要求,依旧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国际通行诉讼理念相吻合都存在问题。在民事诉讼法的完善已提上日程时,差不多原则的重构首当其冲。民事诉讼法的差不多原

2、则反映了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和立法指导思想,正确把握差不多原则不仅有助于弥补立法的局限性,而且对民事诉讼的具体规定和审判实践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但我国现行规定内容庞杂、排序不科学、划分标准不统一,不管从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民事司法救济程序的内在要求,依旧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国际通行诉讼理念相吻合都存在问题。在民事诉讼法的完善已提上日程时,差不多原则的重构首当其冲。所谓民事诉讼法的差不多原则,是指能够指导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差不多原理和差不多规则。民事诉讼法的差不多原则不同于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基础性;二是导向性;三是抽象性。民事诉讼法的差不多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有着十分重要

3、的地位和作用: 1.差不多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学差不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是民事诉讼法学差不多理论的条文化、法律化。 2.差不多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中具体条文的统帅,是制定各项程序制度的依据。 3.差不多原则具有概括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弥补立法的不足。 一、民事诉讼法差不多原则内涵的重新界定按照布莱克法律词典,原则的含义有三:其一,法的差不多真理和原理;其二,一般规则或原理的基础和来源;其三,诉讼程序和法律判决的确定规则。那么作为法律专业术语的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第一,它是一般规则或原理的基础和来源,是法的最为全然基础的真理和原理;第二,作为事物本体和结构的本质,是诉讼程序和判决及其机制

4、运行过程中具有普遍约束的行为标准的规则。其中第一方面是指原则中的原理性和真理性,第二方面是讲原则中的行为标准,任何原则差不多上这两方面的统一。 为准确界定差不多原则的内涵,必须首先明确它的特征: 第一,效力的始终性。 关于差不多原则的效力,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他应贯穿民事诉讼的始终,另一种认为它只对某个诉讼时期或要紧诉讼时期其指导作用。分析可知,第一种观点是站在实然角度客观反映立法的实际情况,第二种观点是从应然角度即差不多原则的词义动身。本人认为第一种观点的依据只能是现行民诉法有关差不多原则的规定,有十分明显的注释特点,力图从理论给予立法有关差不多原则以科学性、合理性,这不是正面现实、正

5、视问题.因此有的原则对某个时期或某几个时期有重要作用,而对民事诉讼全过程没有指导意义,如此的原则不应称其为差不多原则,只有那些为保证整个诉讼法动态运作而起指导作用的才能称为差不多原则,以区不于诸多诉讼制度或具体原则。 第二,地位的全然性。 表现在他是制定民事诉讼中各项具体程序、制度、规则的基础,在整个民事诉讼法的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其不可动摇的全然地位决定着他以其渊源功用在整个诉讼程序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事诉讼各项具体程序、制度、规则是差不多原则的具体化,体现了差不多原则的要求,从不同侧面保障差不多原则的实现。全然性还体现在差不多原则在诸多原则、规则中居于上位层次,其它下位原则、规则都不能

6、与事实上质内容相背离和抵触。 第三,表述的抽象性。 民事诉讼法的差不多原则是一种抽象的规范,他并不具体的规定民事审判主体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也不是具体规定进行民事诉讼的某项具体制度。假如一项规范是涉及诉讼主体如何实施某一个体诉讼行为的操作性规范,那么这一规范就不可能是具体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民事诉讼法差不多原则的含义已明晰,它是指贯穿于民事诉讼始终的能够体现全然性诉讼原理并对整个诉讼活动及各诉讼主体均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的规则。 二民事诉讼法差不多原则的反思 (一)立法体例杂而无序。 首先,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差不多原则的规定是与民事诉讼的任务、适用范围等合在一块,以第

7、一章的篇幅共17个条文加以规定的。假如没有理解错,立法企图突出该章有关内容与一般原则的区不,否则差不多原则的标题失去意义。那么第5条至17条大概都可归于差不多原则,结果造成内容杂乱以至到底有多少差不多原则众讲纷纭、莫衷一是,出现17种讲、13种讲、9种讲、7种讲。这种混乱状态不可排除与学者自身认识角度不同有关,但与立法规定的不科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排序不科学。一般条文的规定都应依照法律体系结构的内在逻辑、内容重要程度排列,更况且是差不多原则的法条规定,立法应讲求技术不能以立法者自己主观意愿任意规定。第12条“辩论原则”和第13条“处分原则”贯穿整个诉讼过程。而且是诉讼模式为当事人主义依旧职权

8、主义的要紧衡量尺度,其重要程度明显大于第9条“法院调解原则”第10条“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第11条“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先不讲他们是否能称为差不多原则)。历史的看那个立法体系的法条排序与当时职权主义、国家主义有紧密关系。 (二)标准不统一、差不多原则范围宽泛。 将一些不符合差不多原则的内容纳入第一章中,实际上降低了差不多原则的地位、有堆砌之嫌,不能发挥差不多原则的积极功能。表现在差不多原则与差不多制度的混淆。单抽象就内容而言两者专门难区分,但制度是体系化,系统化的行为规则,以规范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为特点,他的功能重点在于规制诉讼主体的行为。而差不多原则的特点正如前文所述具有抽象

9、概括性,而不具操作性,因此二者有质的区不。再者,一般原则与差不多原则的混淆.尽管都称为原则,但二者有不同的效力和意义,一般原则只能适用与某个时期,对该时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专门多但真正的差不多原则却只能是几个。 (三)差不多原则缺乏应有的内容和适用性。 差不多原则是其它制度、规则的基础,决定着其他制度、规则,同时差不多原则也需要其他制度原则的支持和丰富,以保障差不多原则的真正实现。但由于内容的局限性又缺乏具体制度规范的足够支持,造成差不多原则空洞化,使差不多原则名不副实,也与世界各国通行原则相差甚远。许多法律规范之间还存在冲突,不符合差不多原则的实质,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辩论原

10、则和处分原则上。 (四)一些重要原则的缺失。 民事诉讼法尽管规定了诸多差不多原则,但有关公平、效益、信用的重要原则我们还没有确立为差不多原则,例如老实信用原则。这些原则是世界民事诉讼领域已被实践证明的有益成果,我国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是在打算经济体制下确立的,有着深深的国家干预的烙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个人权利爱护的加强,差不多原则体系在剔除不适格的成员时,也要加入符合差不多原则内涵的新原则,以回应经济体制和诉讼理念的转变。三民事诉讼法差不多原则的重新设计 (一)对差不多原则内容加以充实、完善 第一,辩论原则 我国辩论原则直接来源于原苏联的立法经验,强调法院的职权干预。尽管现行民事诉讼

11、法相关于82年的规定差不多弱化了干预,但与英美、大陆法系的辩论主义还有专门大不同。辩论主义的核心是当事人对法官的约束力,而我国法官可依职权调查取证而不受当事人约束。辩论原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化的抽象原则,没有系统化为诉讼法上的差不多原则,它只是规定当事人有辩论权,未就当事人辩论对法院判决的约束力作规定,因此法官的判决能够超出当事人的辩论范围,辩论又有何意义。我们要进行诉讼模式的转变就必须对辩论原则进行改造,使之反祖于辩论主义。 第二,处分原则 处分权对法院审判权制约是现代法治国家民事诉讼普遍遵循的差不多原则。我国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但立法者和司法解

12、释又为权利的行使设置重重障碍,体现处分原则与国家干预的联系。能够看出我国立法仅从当事人权利角度动身,此种规定的结果使法官是否遵循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变成不重要,而英美法系的处分主义不仅从当事人权利角度,而且从权利的行使效果予以解读。能够讲在我国当事人虽有处分权但未必对法院有约束力,因此我们的处分原则也能够称为非约束性的处分原则。 第三,检察监督原则 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要紧是权力制约论,审判权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具有易腐性,必须以其他权力监督其运行,监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自然要承担起对审判权的监督任务,但实践中检察监督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司法改革正在确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要求使民事诉讼

13、成为审判权和诉权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自足系统而排拒外来干预,因而民事检察监督失去了存在依据。然而针对目前的司法现状,法官素养不高民众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尚未建立起来,职权主义仍较浓的情况下,民事检察监督依旧有存在的必要,能够讲是一种司法的无奈。因此我们不但要保留还应具体落实监察监督的权利,以真正能够对强大的法院加以制约以实现诉讼平衡。 第四,支持起诉原则 建立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事法律关系是公法关系而非私法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支持起诉原则,是国家干预当事人民事诉讼的重要补充。由于此原则只适用于起诉这一环节,实质上是一个具体、微观的诉讼行为,何谈具有抽象性宏观指导意义?差不多原则在诉讼过程中应有许多

14、具体体现,而该原则在受理审判执行程序中无任何体现,无其他可与之衔接配套后续的法律规定,现行法律也没规定支持者的权利义务,除了形式主义宣言作用外无实际意义.从诉讼法理来看,起诉权是当事人的一项诉权,基于不告不理原则,当事人放弃诉权即不告是处分自己的权利,那么支持起诉的理论基础在哪里呢? 第五,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 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制度”。这四项规定差不多上关于审级和审判组织、形式的规定,适用于审判时期。它们反映的差不多上民事诉讼的秩序公正、效益等价值的要求,不是民事诉讼法的全然问题,不可能成为差不多原则。立法者是将

15、差不多原则与差不多制度混同了,而这四项制度正是民事诉讼法的四个差不多制度。 第六,平等、对等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给予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与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但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加以限制时,人民法院将采取相应措施。关于外国人在民事诉讼法律地位享有国民待遇那个问题的两个相因相成之规范,未涉及民诉程序的动态运作过程,其只适用于涉外诉讼当中,而且是诉讼平等原则在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体现和要求。 第七,人民调解原则 在诸多论文和教材中或回避解释或全然不提及该原则以躲避理论上的尴尬。首先,调解是在诉讼开始前展开的,处于非诉讼时期,案件

16、尚不存在只是纠纷,如何为诉讼法的差不多原则,更不用讲对诉讼全过程的指导意义,构成其他时期原则的来源和基础.其次,人民调解是诉前一个可选择性程序,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进行。共同指导意味着行政权和司法权同时介入.法院没有通过诉讼程序就提早介入当事人民事纠纷的调解中,有悖不告不理原则,导致司法权的非程序扩张,不管调解是否成功已渗透法院的意志。假如调解失败进入诉讼程序,法官专门容易形成倾向性,有碍居中公正裁判。最后,人民调解程序具有独立性,国家制定相应法律规定,设立一套调解机构、程序,实际上人民调解是脱离与基层法院联系而运作。 (三)补充老实信用原则 老实信用原则是民事实体法上的原则,

17、但已被许多国家适用到民事诉讼领域。它是程序公正实现的条件之一,法官只有兼听和尊重当事人各方意见,保障各方能够充分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程序公正才有实现的基础。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以损害他方当事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来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在一个平等的诉讼环境中赢得胜诉才是公正的。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可能使用违反良心的技巧投机取胜,甚至为达到诉讼目的进行欺诈制造谎言,倘若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作虚假陈诉,有意实施证据突袭等不正当诉讼行为,就会破坏诉讼秩序,当事人之间均衡对抗的格局也会被打破,这就需要采纳老实信用原则对过度行为进行适当操纵。 老实信用原则符合差不多原则的内涵。既然当事人、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等

18、在民事诉讼中都有滥用诉讼权利的可能,因此该原则适用所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且贯穿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具有效力的始终性和地位的全然性。 关于权利不得滥用,我国法律是有规定的。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自由权利”,这就从国家全然大法的高度确立了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要求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但在实际诉讼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滥用权利的现象不无存在,不仅仅是当事人滥用起诉权反诉权上诉权等,而且当事人证人作虚假陈述,违反真实义务,甚至有的法官不当的利用职权,有意规避法律,从而违背老实信用原则。因此不管是从完

19、善我国民事诉讼法依旧与国际接轨我国都有必要确立老实信用原则。依照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老实信用原则能够确立如下内容: 1.禁止恶意轻率地请求回避。为了保证审判的公正,作为诉讼当事人的一项权利,请求回避必须基于合法的怀疑,否则即有恶意地行使回避请求权的嫌疑,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如法国民事诉讼法第340条规定,在存在合法怀疑的情形,有数名法官自行回避将造成受案法院不能裁决诉讼,现在可按规定将案件移交其他法院审理.假如不存在合法怀疑的情形,便构成恶意轻率地请求回避,是要负责任的。 2禁止翻悔及矛盾举动。当事人在诉讼中或诉讼外的行为应该具有前后一致性,即当事人在诉讼中或诉讼外的

20、行为尽管在时刻上具有先后的特点,但行为的内容不应作出实质的改变。假如该矛盾行为会侵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法院能够否定后来的矛盾行为。 3权利的失效。假如一方当事人在专门长时刻内没有行使诉讼权利,其权利就随着时刻的流逝而消灭。对方当事人有充分理由认为他差不多没有行使其权能的意思,假如当事人后来因行使其权利而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就违反了老实信用原则。 4禁止阻碍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首先,禁止阻碍证明。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317条当事人以妨害对方当事人使用为目的,毁灭有提出义务的文书或以其他方法使之不能使用时,法院能够认为对方当事人关于该文书的主张为真实。其次,禁止胁迫行为。各国法律均规定由于受他人胁迫所为的行为是无效的,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再次,禁止欺诈行为。在英美民事诉讼法,一方当事人利用欺诈的方式,对相对方做虚假陈述,如对方能证明前者有欺诈行为,法院将给予处罚。 5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