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非遗保护_第1页
阜阳非遗保护_第2页
阜阳非遗保护_第3页
阜阳非遗保护_第4页
阜阳非遗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阜阳阜阳素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有着极其丰富 的文化底蕴,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阜阳剪纸、苗湖书会等就发源于阜阳。据福客民俗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记载显示: 阜阳市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两处,分别是: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和颍上花鼓灯。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界首苗湖书会、阜阳 民间剪纸、界首市的曲艺渔鼓、太和县的曲艺清音、阜南县的传统戏 剧嗨子戏等。阜阳市普查登记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15大类208项,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剧和曲艺、民间杂技等。目前, 已有阜阳剪纸等8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太和清音等 16项

2、入 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临泉木雕制作技艺等21项入选市级保护名录; 农民书画等82项入选县级保护名录。共有普查登记的非遗传承人 23510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29人。阜阳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步较晚,有些文化遗产已经被 人们所淡忘,很多老年人都已经不再关注这些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更不要说年轻人。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阜阳市越来越重视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今共有普查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3510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29人。作为皖北重镇,阜阳的民间文 化非常繁荣,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支撑整个民间文化发展的骨 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一览表姓名(艺名)代表遗产项目

3、名称命名机关命名时间1刘继成阜阳剪纸省文化厅2李玉英阜南嗨子戏省文化厅2008 年3孙利霞阜南嗨子戏省文化厅2008 年4谢学芳阜南嗨子戏省文化厅2008 年5曹树芝颍上推剧省文化厅2008 年6张洪奎太和清音省文化厅2008 年7苗清臣界首渔鼓省文化厅2008 年8侯德山临泉马戏杂技省文化厅2008 年9尹燕春临泉马戏杂技省文化厅2008 年10卢莉华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省文化厅2008 年11程兴红阜阳男纸省文化厅2010 年12吴青平阜阳男纸省文化厅2010 年13杜平杜氏刻铜技艺省文化厅2010 年14蒋祥林淮北梆子戏省文化厅2010 年15王永兰淮北梆子戏省文化厅2010 年16卢华界首

4、彩陶烧纸技艺省文化厅2010 年17刘兰英阜阳(界首)刺绣省文化厅2010 年18朱允德扁担戏省文化厅2010 年19王文忠柳编省文化厅2010 年20朱占用淮河锣鼓省文化厅2010 年21冯传礼管仲的传说省文化厅2010 年22张修尧临泉毛笔制作技艺省文化厅2010 年23曹如章临泉毛笔制作技艺省文化厅2010 年24何顺礼鱼同城火鞭火叉省文化厅2010 年25李德明颍州肘阁省文化厅2010 年26陈玉华颍上花鼓灯省文化厅2010 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览表姓名(艺名)代表遗产项目名称命名机关命名时间卢群山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文化部2007 年土京胜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文化部2007

5、年王传先颍上花鼓灯文化部2008 年刘文昌临泉肘阁、抬阁文化部2009 年另外,从阜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网站和一些民间网站上也 能看到近年来政府及一些民间非物质文化爱好者对阜阳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所做出的贡献,各种传承活动让我们应接不暇:“文艺下乡”演出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培训等都 给阜阳非遗的传承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 发展”,我们阜阳人民在不断丰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式,不 断培养着新的优秀的传承人。F面我稍微介绍几样为人们所熟悉的阜阳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阜阳剪纸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是最为人们所熟知,也是应用范围很广 的。

6、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 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 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 鸟、虫等。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融合 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 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阜阳很早即有剪纸出现和应用。 从现存资料看,阜阳博物馆收藏 的“兰桥会”、“牧笛”、“祭塔”等,都是清代的阜阳剪纸,作鞋花、 袜底花之用。作品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剪口清晰,想象丰富。阜阳剪纸多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鱼(余)等民 间题材为主。情趣

7、丰富,装饰味重,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 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具作品有单 色、填色和染色等。阜阳剪纸的大部分作者都是土生土长, 他们以自己的作品来表达 生活情趣,美化周围环境。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祝寿送礼,人们习 惯用剪纸装饰物品。妇女们在鞋帮、衣帽、枕套、手帕、围裙上绣的 花样,也欢喜用剪纸作底稿。朴素的审美观,形成了艺人剪纸风格和 作品内容。作为“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大型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一一”和 谐中华迎奥运全国大型书画展”在中国大陆一度非常火爆。 2008平 方尺的阜阳剪纸长卷代表安徽阜阳市参展, 并捐赠给了奥组委。而且 还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

8、、嗨子戏阜南文化底蕴深厚,被万里同志誉为“天下独一戏”的嗨子戏, 就是在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一朵绚丽艺术奇葩。一百多年来,嗨子戏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嗨子戏以其起腔多用“嗨”字而得名,大概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 间,主要活跃在淮河中上游一带。在嗨子戏形成初期,艺人采取“围 鼓坐唱”形式,演唱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花腔小调”。表演简单朴 实。解放后,嗨子戏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58年阜南嗨剧团成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平均演出 280余场。1978-1981年,年演 出场次高达300余场,极大的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3、太和清音太和清音,历史悠久。据清音筝谱记载:元初明末

9、,颖州泉 河南岸有一玄坛法师,学识渊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 筝为长,终日研习,寒暑不辍,吟唱出一种旋律作为曲歌,日与众徒 弹唱自娱。因其曲调清雅悠扬,故名“清音”。清代中叶,清音流传到太和,民间出现了自发性组织“清音会”, 平时约定十天半月一会,每逢婚寿、开业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多 在客厅或庭院中,演唱者围桌而坐,各执乐器,各任一角,边弹边唱, 自娱自乐。1954年,太和县文化馆组织清音老艺人成立了业余剧团,率先 把清音弹唱改为戏曲上演。1958年,太和清音传统曲目追舟参 加安徽省首届曲艺汇演并获奖,同年8月,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太和县 清音戏剧团,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广受欢迎。曾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汇演并获奖。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清音戏选场、选段播放60年代初期,太和县清音戏剧团被撤消。80年代,太和县文化 馆恢复业余清音组活动。如今清音老艺人已全部去世,原清音戏剧团 培养的青年演员也都年过花甲。由于没有相应的培训措施,太和清音 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