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最新知识点_第1页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最新知识点_第2页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最新知识点_第3页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最新知识点_第4页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最新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6 页 共 NUMPAGES16 页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最新知识点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的】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引发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绘,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童谣导入,提醒课题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

2、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2、提醒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局部。(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3、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局部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学生合作学习,老师巡视理解情况。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局部,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表达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比照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应评分。解决第二个问题: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应评分。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1、快速阅读,找出描绘小

4、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2、启发学生谈谈如今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老师巡视。指名交流,老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知识点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

5、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多音字:铺:p店铺p铺张看:kn看见kn看守近义词:规矩规那么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纯熟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连续连续娴熟陌生高潮低谷淘气乖巧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相貌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除夕】农历

6、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连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万不得已】实在没有方法;不得不这样。【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光景】境况;状况;情景。【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清楚,完全不一样。【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娴熟】纯熟。【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完毕了。残灯,快要熄灭的灯。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分外】超过平常;特别。【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词语扩展:“各各”式:各形各色各种各样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有有”式

7、:有声有光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有理有据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头有脑有始有终课内词语:腊月展览风筝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连续除非必定光景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一律彩绘广告分外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句子解析:1、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似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

8、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在构造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构造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3、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

9、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统统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款式的新颖有趣。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段落大意:第一局部(16):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风俗。第二局部(712):写过年时热闹的情景。第三局部(13):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问题归纳: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热闹的?答:作者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聚饭、放鞭炮、守岁,来写新年的热闹。从“味、色、声”的角度进展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透过“万不

10、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聚饭”,这里饱含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局部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答:课文第3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基建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欢喜和对春节的期盼。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练习题一、联络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色味双美:_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妙姿态与娴熟技能。娴熟

11、:_二、重点段落品析。(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场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

12、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1.这个片段主要写_。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这个谚语说明了_。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_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_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详细指什么?_8.找出一个过渡句。_9.哪

13、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紧张”?_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二)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连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聚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场风光起来

14、。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妙姿态和娴熟技能。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_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和()、放()、吃(),还要()。4.

15、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如今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展什么活动?_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展描写,说明了什么?_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_9.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风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的特点。_三、小练笔。过年就是贴对子,红红火火的,把祝福和桔祥带回家。过年就是吃饺子,白白胖胖的,把温馨和团聚带回家。过年就是放鞭炮,花花绿绿的,把喜庆和欢乐带回家。过年就是_,_的,把_带回家。参考答案:一、1.样子和味道都很好。2.老练或灵敏,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纯熟。二、(一)1.腊八到二十三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3.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4.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5.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7.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8.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9.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10.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