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建昌县联考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建昌县联考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建昌县联考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葫芦岛建昌县联考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葫芦岛建昌县联考2022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B乙图

2、: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2将音叉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这样可以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竹的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镜中花4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密度,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所示的图象,量筒质量和液体密度是A60g 0.8g/cm3 B20g 1g/cm3 C60g 1g/cm3D20g 0.8g/cm352019年2月16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室内赛男子60米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力挫美日欧几大高手,以

3、6秒47夺冠,创造了赛季世界最佳成绩,如图所示,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B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C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D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C“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7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ABCD8如图,敲响右边的音叉,

4、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该现象表明空气能传播声音C该现象表明声能传递能量D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也会弹起9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水温不断升高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时温度不升高,所以不需要吸热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寒冷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也会干是发生了升华现象C一定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D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11如图所示,F1、F

5、2是凸透镜的焦点,AB 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AB是 AB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图中,其中关于 AB 所的成像情况正确图是( )ABCD12关于测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必须先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B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方法减少测量误差C误差是由测量错误造成的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不可消除二、填空题13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经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选填“正立”或“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且便于观察的像,来访者的距离

6、应大于_cm;如图的透镜与该摄像镜头_(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类透镜14冬天同学们早上常常看到大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形成的,当太阳出来,大雾又渐渐散去,这是大雾发生了_的缘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15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经常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_(填“实”或“虚”)像。16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_。三、实验题17(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

7、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2)实验探究时,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3)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与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实验时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移动;方案二: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移动适当距离;(均选填“右”、“左”);(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小明的眼睛应该在_(选填“蜡

8、烛”或“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进行观察。18(8分)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并且该实验最好在较_(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进行;(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个现象说明_;(5)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

9、重合,此时A与B间的距离为_cm。19(8分)小华同学在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BCD(2)小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红线;(3)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g;由图丙和丁

10、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cm,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_kg/m3;(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四、作图题20(8分)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21(8分)作图与读数:(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_。(2)如图所示,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_。(3)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cm。五、计算题22(10分)渔船向为了测一处海底的深度,用声呐系统垂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声,问此处海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的速度是1500 m/s)23(12分)如图所示,一位修路工人在长为4

11、80m的大桥上正中间维修路面,突然一辆小汽车在离左边桥头720m处,以15m/s的速度匀速向大桥驶来,此时为了使修路工人恰好能够匀速跑到安全的桥头上。则:(1)汽车匀速行驶到左桥头的时间为多少?(2)修路工人匀速奔跑的最小速度为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望

12、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A【解析】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其音调、音色、传播速度都不会改变。故选A。3、C【详解】A水中倒影响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杯中的折

13、枝,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C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D镜中花,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4、B【解析】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量筒中没有装液体时,质量20g,这就是量筒的质量;读图可知,当体积为60cm1时,液体质量为:m=80g20g=60g,则液体的密度:=1g/cm1故选B5、D【详解】A运动员同时起跑,观众观察运动员的位置即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终点裁判记录运动员全程所用的时间,是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物理学中用物体单位之间内走过的路程,即通过

14、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6、C【详解】A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正确不符合题意;C“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错误符合题意;D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详解】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编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A不符合题意;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不符合题意;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C符合题意

15、;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据此判断A;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据此分析B;光照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判断CD。8、D【详解】A泡沫塑料球弹起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意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通过空气由右边的音叉传播到左边音叉,引起振动而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小球跳起

16、也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若做这个实验,则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也不会弹起,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B【详解】A B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正确;C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C错误;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故D错误。故选B。10、B【详解】A由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若垂直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错误;B寒冷的冬天,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B正确;C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

17、;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故选B。11、D【详解】A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A。同理B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B。连接AB就是AB的像。故选D。12、C【详解】A为了方便读数,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误

18、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二、填空题13、倒立 缩小 20 是 【详解】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即大于20cm由图知道,此时通过透镜观察到的字是正立、放大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说明图示透镜与该摄像镜头是同一类透镜14、液化 汽化 【解析】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当太阳出来

19、,大雾(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大雾又渐渐散去。15、折射 反射 虚 【详解】123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16、1045【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左右相反,按照逆时针读数法或者背面透视读数法,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1045。三、实验题17、会聚 同一高度 照相机 右 左 光屏 【详解】(1)1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的成像的原理: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2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0、3)3如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大一些的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5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可使像变大。(4)6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18、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薄 暗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16 【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并且能够成像,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

21、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3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3)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4)5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5)6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3cm,此时蜡烛A距离玻璃板8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B距离玻璃板也是8cm,所以A与B的间距为16cm。19、A 左 64 20 3.2103 不变 【详解】(1)1为减小实验的误差,测量鹅卵石密度的实验步骤为: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将鹅卵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