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国际金融讲义第九章_第1页
交大国际金融讲义第九章_第2页
交大国际金融讲义第九章_第3页
交大国际金融讲义第九章_第4页
交大国际金融讲义第九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其中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同时,还包括在实践中各国共同遵守的一些规则和做法,以及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监督、协调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 1、早期: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和做法。 2、现代:国际法,国际货币制度 3、监督、协调的国际金融机构。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用以满足国际支付和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必要时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2、汇率制度的确定。即各国货币间汇率的确定、变化

2、和维持机制;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确保世界经济稳定和各国经济平衡发展。4、确定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涉及内容:一是汇率机制;二是对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三、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它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用以满足国际支付和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必要时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2)汇率制度的确定。即各国货币间汇率的确定、变化和维持机制;(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各国应安排适当的银行制度、金

3、融市场,以及遵守一定的政策运行规则,以保证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间顺利循环周转、平衡国际收支并实现储备货币在各国间的分配。国际货币制度演变1、金本位制2、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3、纸币本位制: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的分类1、根据储备货币或本位货币的形式,可分为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和信用本位制度;2、根据汇率制度分类,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调整盯住汇率制度、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等。3、在实际中,往往是同时以国际储备和汇率制度来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分类标准,例如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以不兑现的纸币(如美元)为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以黄金和外汇为储备的可调整的固

4、定汇率制度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以及完全不需保有国际储备资产的纯粹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等等。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度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特征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2、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的波动自动维持在由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因此,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3、本国的货币供应量受本国黄金储备的制约,因此也与其国际收支状况相联系,即逆差时黄金流出货币供应下降,顺差时黄金流入货币供应增加。(大卫休莫的铸币价格流动机制)二、国际金本位制的演变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

5、汇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各国都规定金币的法定含金量,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对比来决定。例如:19251931年期间,1英镑的含金量为7.3224克,1美元所含纯金为1.504665克,1英镑 7.3224/ 1.504665=4.8665美元(铸币平价mint parity、金平价gold parity)实际汇率波动幅度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货币汇率由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决定,成为法定平价,是金平价的一种表现形式,汇率波动幅度不再受制于黄金输送点,政府通过外汇平准基金来维护汇率稳定,汇率稳定性程度已经降低了。三、

6、对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评价国际金本位制盛行之时,正值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全盛时期。金本位制度所带来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 但金本位制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第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自动调节机制受许多因素制约,它要求各国政府对经济不加干预,或者干预的目标是以维持对外均衡为前提的。然而在金本位制度末期,各国政府经常设法抵消黄金流动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使自动调节机制难以实现。第二、金本位制下的价格稳定只有当黄金与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较为稳定时才能实现。经验研究表明,国际金本位时期,价格并不是长期稳定的,其波动与世界黄金产量的波动直接相关。第三、金本位制下,黄金是

7、最重要的储备资产和最后的结算手段。该制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货币黄金的增加能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满足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时,金本位制就显得非常虚弱,难以经受各种冲击。第四、在国际金本位条件下,根据“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国际收支失衡使盈余国出现通货膨胀,赤字国出现通货紧缩,从而引起国内生产和就业水平的变化,进而恢复收支平衡。这种机制虽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却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 四、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暂时停止实行。在战争期间,各参战国为筹措战争经费而发行了大量不能兑换的纸币,这些纸

8、币在战后大幅贬值,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汇率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战后各国先后着手恢复金本位制,但各国面临的世界黄金存量绝对不足与相对不均的局面更加严重了,此时恢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与战前已大不相同。只有美国实行的是完整的金币本位制,英法两国实行金块本位制,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丹麦等三十几个国家实行以美元、英镑和法郎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将本国货币与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美国、英国或法国)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大量外汇或黄金,以便随时干预外汇市场。因此,此时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同时,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各国越来越重视国内均衡目标,不愿遵守金本位

9、的规则,阻断黄金流入与流出同国内货币供应间的联系,使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受到限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可信性也大大下降了。而可信性的下降使国际资本流动也日益成为破坏金本位制稳定的威胁。一战后勉强恢复的金汇兑本位制,终于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年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引起的金融危机中彻底崩溃。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44个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宗旨: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2、促进汇率稳定,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建立多边支付制度,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各国

10、生产资源的开发;3、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减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以美元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可用美元向美国按官价(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兑换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双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IMF规定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如果发生波动,范围不得超过平价的1%。超过时除美国外,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本国货币同

11、美元汇率的稳定。但是在出现国际收支的基本不平衡时,经IMF批准可以进行汇率调整。 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成员国在需要贷款时,可用本国货币向IMF按规定程序购买一定数额的外汇,将来在规定期限内,以用黄金或外汇购回本币的方式偿还借用的外汇资金。 双挂钩黄金美元N国货币A国货币B国货币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及崩溃过程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内在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黄金一美元基础之上的,美元既是一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货币,作为一国的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元的供应又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

12、。特里芬难题 :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地增长;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首先预见到的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和性质。这个危机的性质就是美元的可兑换性危机,即美元无法按固定比价维持同黄金的兑换性。随着流出美国的美元日益增加,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性(按固定价格)必将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美元的可兑换性信誉必将受到日益严重的削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制度,由此导致的体系危机是美元的可兑换性危机,或可称为人们对美元可兑换性的信心危机。美元

13、危机的程度同流出美国的美元数额有关。流出的美元超过美国黄金储备的余额,被称为“悬突额”(Overhang)。悬突额是预测美元危机的一个很好的指标也是以后许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议所力图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进一步分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相互对立、进行外汇倾销、货币战、汇率战的局面,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混乱的动荡局势,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 其确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不能反映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刚开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随着日、德、法等其他工业国实力的增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世界上对

14、这些国际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却强行把其他货币排除在储备货币之外,这必然会遭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信心和清偿力同时实现是有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危险,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则不能满足国际经济发展对清偿力的需求,发生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即“特里芬难题”。这是任何以一种货币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弱点;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效率不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的多边性增加了调整平价的困难,且汇价的波动只允许在平价上下各1%,显得过于刚性。一国发生逆差时,往往不得不采用牺牲国内经济目标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进行调节,而且调节也是不对称的。若逆差国是

15、美国,它只需通过输出美元即可弥补逆差,如此美国还能获得大量铸币税;但若逆差国是其他国家,为了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卖出美元购进本国货币,从而缩减了国内货币供给,往往导致衰退和失业。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1) 1960年第一次美元危机及其拯救。1962年美国与14个国家签订“互惠信贷协议”,基金组组织内建立“借款总安排”(十国集团)。美国还与8个国家达成协议建立“黄金总库”,1968年解体。(2)1968年第二次美元危机即期拯救。黄金双价制:官方黄金市场仍实行35美元1盎司黄金,私人市场由供求关系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特别提款权。(3)1971年第三次美元危机,

16、尼克松支付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限制美国进口,对进口征收10进口附加税。史密森协议:1971年十国集团达成一致:第一、美元对黄金贬值7.89;第二、一些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第三、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平价1到2.25)第四、美国取消10进口附加税。该协议勉强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但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性从此中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部分已经瓦解。1973年再次爆发美元危机,这个协议便中止,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随之彻底崩溃。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一、牙买加体系简介1976年4月1日生效的牙买加协议:主要特点:1、黄金非货币化2、储备货币多样化。3、汇率制度多样化二、牙买加体系运行

17、效率分析1、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特征 A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在各国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已经减少,但仍是主导货币,以前美元一枝独秀的局面被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取代,黄金的储备地位继续下降。 B多种形式的汇率制度安排。根据1978年IMF协议修正案,IMF成员国可以自行安排汇率。从目前各国实际汇率安排情况看,发达工业化国家多数采取浮动汇率(单独或联合),但绝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发展中国家多数是钉住某种单一货币或SDRs等合成货币的汇率制度,实行单独浮动的很少。在钉住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之间,发展中国家还有多种弹性程度不同的汇率制度,如:宽波幅浮动、滑动平价或爬行钉住。 C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

18、方式。 总需求调节逆差国家会形成国内货币紧缩的压力,利率会趋于上升,总需求会有所紧缩,通货膨胀会受到压制。这些都有助于纠正国际收支失衡,利率上升能够吸引外部资金流入,总需求的下降和物价上涨率的降低能够促进出口、压缩进口。对发达国家而言,他们仍然必须依靠总需求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但用总需求调节来平衡国际收支,会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对总需求调节国际收支的依靠,目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减弱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对总需求调节手段的依赖程度,要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汇率机制调节汇率调节作为平衡国家收支的手段,目前对任何国家都比以往重要。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来自国家之间价格水平或生产成本

19、变化的差异,汇率的调整可以使价格变动的差异抵消。然而利用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也是有代价的,汇率的波动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形成不确定的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偏离潜在均衡汇率水平的剧烈波动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利的冲击。发达国家有相对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也都比较充分。同时它们又采用浮动汇率安排,市场汇率相对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因而对汇率机制的依赖更重些。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采取了弹性程度不同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调节几乎不起作用。 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管制。 当今进口关税仍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控制贸易支付的手段。不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直接控制更有特殊作用。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基础

20、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完善,市场机制也不够发达。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和贸易直接控制,以保证其国内产业政策的顺利执行。但依靠直接控制的办法会干扰和破坏市场机制的调节机能,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低效率。还可能形成国内外价格体系的长期脱节,对正常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2、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 牙买加协议后的国际货币制度运行20多年来,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与依附国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以主要货币汇率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

21、况;自由的汇率安排能使各国充分考虑本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并使宏观经济政策更具独立性和有效性。 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存,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比较能适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各国发展模式、政策目标和客观经济环境都不相同的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 汇率纪律荡然无存。浮动汇率加剧了世界性通货膨胀,汇率的频繁波动不仅影响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而且使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外债问题都变得复杂化; 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多种储备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储备货币的汇率经常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利;储备多样化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奉贤,致使短期资金移动频繁;且多样化本质上并没有解决储备货币同

22、时担负世界货币和本币的双重身份所造成的两难; 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牙买加体系寄希望于通过汇率的浮动来形成一个有效的和灵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但实践结果表明,这一机制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汇率的过度浮动只是增加了市场上的不稳定性,甚至恶化了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机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其三,目前的国际收支调节任务仍然大部分落在逆差国家身上,由于近年来发生经常项目逆差的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的问题本来就很严重,如果不发生债务危机就只能紧缩国内经济,但这样一来就会使刚刚起步的经济陷于停滞,所以又只得依靠外债来应付局面,从而沦落为重债国。 三

2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张1、在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上进行调整和改造2、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一、成立新的更有约束力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第二、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三、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制。第五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代表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会议及其所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greement),在1 946年3月正式成立,并于1947年3月开始营业的,总部设在华盛顿。 一、组织机构 到1994年年底,IMF共有178个会员国。会员国分为两类:凡参加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24、并于1945年12月31日前在协定上签字正式参加IMF的国家为创始会员国,在这之后参加的国家为其他会员国。IMF的组织机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总裁和若干业务职能机构组成。 理事会是IMF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各会员国委派理事和副理事各1人组成。理事、副理事任期5年,可以连任。副理事只有在理事缺席时才有投票权。理事会的主要职权是:批准接纳新会员国,批准修改份额,批准会员国货币平价的普遍变动,决定会员国退出IMF,以及讨论其他有关国际货币制度的重大问题。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即IMF年会),必要时可举行特别会议。鉴于理事会的庞大,1974年10月设立了由20个会员国部长级代表组成的附属机构“临时委

25、员会”,每年举行34次会议。临时委员会的决议在大多数情况下等于理事会的决议,因而成为事实上的常设决策机构。 会员国的投票权,主要取决于它们的份额:(1)每个会员国都有基本票数250票;(2)每lO万美元的份额,在基本票数上增加1票,份额越多,增加的票数也越多。根据以上两项计算出的票数,还要作以下调整:到投票日为止,IMF贷出的会员国的货币,每达40万美元,则给该货币发行国增加一票;会员国从IMF借款,每借40万美元,则将该会员国的投票权减少1票。IMF的一切重大问题要有80的票数,有些特别重大的问题要有85的多数票,才能通过。 二、宗旨根据协定规定,IMF作为永久性机构的宗旨是:为国际货币问题

26、的商讨与协作提供便利,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衡发展,以提高和维持高水平就业和实际收入,以及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汇率的稳定,维持会员国正常的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协助建立会员国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在有充分保障的条件下,对会员国提供资金,使其增强信心纠正国际收支失衡,而不致采取有损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根据以上目标,缩短会员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时间,并减轻其程度。 IMF的基本职能是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调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维持汇率的稳定。协定强调,消除“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与“消除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其本意在于,通过I

27、MF来消除会员国的外汇管制,为美国的对外扩张扫清障碍,因为由战时延续下来的英国与其他国家实行的外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三、资金来源 (一)份额 IMF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份额目前以基金组织创立的记帐单位SDRs来表示,它相当于股东加入股份公司的股金。会员国应缴份额的大小,要综合考虑会员国的国民收入、黄金、外汇储备、平均进口额、出口变化率和出口额占GNP的比例等因素,最后由基金组织同会员国磋商确定。 1 9 8 O年4月,我国在IMF的合法席位恢复以后,认缴份额2391亿SDRs,占总份额的266。第9次份额调整实现后,我国的份额将增加到3385亿SDR

28、s,但占总份额的比重将降至25。 (二)借款IMF的另一个资金来源是借款。IMF通过与会员国协议,向会员国借入资金,作为对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的一个来源。(三)信托基金 IMF在1976年决定,将它持有的16的黄金分4年按市价出售,所得之利润(即市价超过原黄金官价1盎司黄金一35美元的部分,共46亿美元)作为信托基金(Trust Fund),向低收入会员国提供优惠贷款。 四、业务活动(一)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 (二)创造储备资产 (三)贷款业务 1贷款的特点 (1)贷款的对象,限于会员国政府。它只与会员国的财政部、中央银行、外汇平准基金组织或其他类似的财政机构往来。(2)贷款原来主要用于会员国进行

29、国际收支的调整,但近几年也增设了一些用于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改革的贷款。(3)贷款的规模,同会员国向IMF缴纳的份额成正比例关系。(4)贷款的方式。会员国向IMF借款和还款分别采用所谓“购买”(Purchase)和“购回”(Repurchase)的方式。 2贷款的种类 (1)普通贷款(Normal Credit Tranches),也称基本信用贷款(Basic Credit Facility),是IMF最基本的一种贷款。这是IMF为解决会员国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而设立的,也是IMF最早设立的一种贷款。借取普通贷款的最高额度为会员国所缴份额的125,贷款期限为35年。IMF对普通贷款实行分档政策,即

30、把会员国可借用的贷款分为以下不同部分: 储备部分贷款(Reserve Tranche),即会员国申请不高于本国份额的25的贷款,亦称黄金份额(Gold Tranche)贷款。会员国提用这种贷款是无条件的,可自动提用,无需经特殊批准,也不付利息 信贷部分贷款(Credit Tranche),即会员国申请贷款的额度在其所缴份额的25125之间。信贷部分贷款分为4档,每档均占份额的25。 (2)补偿与应急贷款(Compensatory& Contingencing Facility,CCFF),即1989年1月以前的出口波动补偿贷款(Compensatory Financing Facility,CFF或Compensatory Fina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