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的民间传说_第1页
冼夫人的民间传说_第2页
冼夫人的民间传说_第3页
冼夫人的民间传说_第4页
冼夫人的民间传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间传说冼夫人的民间传说张均绍整理高州地区的广大农村中,到处流传着许多关于冼夫 人的传说,特别在其家乡故里的雷洞村和冼冯定居的旧 城和良德一带,当地群众对冼夫人的熟悉程度,几乎可以 说是家喻户晓,其中有故事,有歌谣,也有神话传说。这些 故事许多是真实可信的,有些则是神化了的,但不管可信 程度如何,听说起来都十分优美动人。作为史学研究来 说,民间歌谣及神话传说等虽然不是历史考证的主要依 据,但仍可作为旁证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因为很多有价值 的历史线索,往往都可以从歌谣传说中得到启发或证 实。这些口碑传奇材料,也是从历史的真实中演变过来 的,后来经过历代人们的转辗相传后,不断给予取舍而逐 渐定型。因

2、此,收集民间的歌谣等口碑材料,同样值得重 视。现把冼夫人几个有代表性的民间传说整理如下。一、智分鸭群在冼夫人故里雷洞村,流传着冼夫人少年时代聪敏 机智的故事。冼夫人故居旁边,有一条小河,河宽十余米,水深没 膝,清澈可鉴。小河两岸,各有一大草坪,绿草茵茵。有 一天,两位牧鸭人,分别在两边草坪上牧鸭,每群鸭均有 百余只。两群鸭各自从东西两边向着中间的小河慢慢靠 拢。不一会,两群鸭都觅食到河边。忽然,“哇啦啦”一 阵嘈杂声,两群鸭均跳下小河戏水,混成一群,难分难解。 两个牧鸭人急忙下去驱赶,但因两群鸭大小相当,颜色相 似,分辨不清,急得两个牧鸭人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其中一位牧鸭人抬头远望,

3、无意中看到草坪后 面的冼氏大院时,突然眼睛一亮,高兴地对另一牧鸭人 说:“快去找冼女,请她来帮忙解决。”冼女来到小河 边,分别询间清楚两位牧鸭人平时召鸭喂食时的习惯,请 他们把鸭群全部赶到一边的草地上,两位牧鸭人分别站 在草地两头,让两群鸭混在中间。这时,冼女请两位牧鸭 人同时按照平常各自喂鸭的习惯,发出召鸭讯号。只见 他们一位敲响糠槽,另一位吹响口哨。中间混在一起的 鸭群听到各自主人的喂食呼唤后,立即走近各自的主人 身边。不到五分钟,两群鸭分得一清二楚,各不欠缺。两 位牧鸭人欢天喜地的多谢冼女,然后高兴地赶着鸭群离 去。二、巧判耕牛冼夫人故居背后有一座山,名叫鼓丁山。此山山势 虽不算高,但背

4、面较陡峭。山上长满山油茶、野柠檬等 较低矮的灌木丛,山坡上处处山花烂漫,绿草如茵。附 近村民们都喜欢结伴到此山放牛,这是因为此山青草特 别嫩绿,牛很爱吃,但这里也充满危险,如果让牛走进 山背面的陡坡,则会有摔倒的危险。这天早晨,天气特别好,几个小伙伴又相约来到鼓 丁山上放牛。中午时分,牛儿们个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 大都到树下躺着休息了,但这时却有一头小母牛刚好进 入发情期,两头公牛为争得这头小母牛的欢心而互不相 让,直至发展为角斗。两头公牛角斗得难分难解,放牛 小伙伴们想尽办法也无法让其停止。不一会,两头牛身 上均有伤损,其中一头牛伤得较严重,但它们仍然不肯 放弃角斗。只见它们一会儿你来我往,

5、一会儿你进我退, 斗得十分惨烈,惊心动魄。它们在角斗时一进一退间不 觉到达了山坡背面的崎岖地带。突然“砰”的一声闷响, 一头牛踩踏不稳,被角倒地;然后再被一角顶来,一骨辘地滚下山去,摔到一块大石上,待伙伴们去抢救时, 它已经被跌死了。另一头牛也伤得不轻。牛是农家宝,没有牛怎么耕作?两头牛的主人为此 争执不休,失牛者认为自家的牛被对方的牛角死,对方 主人理应照价赔偿;伤牛者则认为是牛打架与人无关, 况且自己也无力赔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但眼前春 耕将至,农事已近,牛工已不能等待,必须紧急解决。他们怀着焦虑的心情来到冼女家中请求调解。冼女 耐心听了他们各自的申述,然后劝导说;“两牛损伤, 主人有

6、责;生者同耕,死者同宰。”两位牛主听从冼女劝导,都觉得有理。他们马上回 去共同把已死的牛宰杀掉,把牛肉卖给村民作菜食,将 卖牛肉的钱对半分配。又共同将受伤的牛医治好,待到 农事需牛耕时,再将牛工按两家农事先后轮流耕作,这 样既减少了单方的损失,又解决了两方的耕作问题。此事获得了完满解决。村民们一致认为冼女调解合 理。三、凿井救民南方天气湿热,蚊虫鼠蚁多,容易感染疾病。有一 年,天逢大旱,瘴疠流行,周围村中许多人得病,不用 多少天,此病迅速传播至雷洞村。冼首领为了控制此病 的扩散,必须想办法在医治病患的同时,对健康者进行-167 -预防处理。为此,冼首领召集各洞都老会议,商讨对策。 会上,有一位

7、年过九旬的都老说,他年轻时村里也曾出 现过此病,后来人们到西山上挖开冰洞,取出冰水,水 中溶解有一种特殊药物,可以让大家饮用;同时又要用 此冰水淋浴,可以降低体温,病即可除。西山位于雷垌村西南约1.5公里处,是一座非常陡 峭的高山,人迹罕至。山中有个洞穴,相传就是冰洞。 但年深月久,冰洞崩塞。冼首领带领一批年轻人上山凿 井,经过七天七月夜的苦战,终于开出冰洞,并从岩中 深处抽出冰水。沁人心肺的冰水取出来给大家饮用后, 果然收到奇效。很快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此取水。冼首 领见井水不够用,又命人在离此300米远的地方打第二 口井;后来再在距此1000米远的地方打第三口井。据 说此三口井是连心井,沿着

8、第一口井井底的石壁可爬到 第二口井和第三口井。第一井和第三井内都有流水声, 水从第一口井吐出,水质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由于水 源充足,附近几条村出现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防治。西 山因被凿了三口井,也改名为大天井。四、智判竹帽在良德一带,流传着一个冼夫人智判竹帽的故事。冼夫人的丈夫在良德任高凉太守,冼夫人也在良德 太守府协助冯宝处理政事。因此,冼夫人家乡的人来良 德趁墟时,都喜欢到太守府找冼夫人聊天。这天,适逢良 德墟日,群众依期趁墟,并且又来到太守府后院找到冼夫 人,把买到的东西寄放在冼夫人住所,散墟时才各自取 归。这时,有甲、乙两位趁墟人为一顶新竹帽争执不下, 都认为是自己刚买来的,但俱无凭证

9、,因此各不相让。他 们到太守府找冼夫人来处理。冼夫人听取了甲、乙双方 的陈述后,并不表态,但将竹帽留下,并叫他俩立即离开 太守府回家。甲、乙二人刚出门,冼夫人立即叫一人暗 中跟随,偷听他们路上的对话。甲、乙二人走后不久,又被召回太守府后院。冼夫 人问:“你们俩谁骂我?”乙抢着回答:“是甲骂你。 他骂你贪了他的竹帽,不还他。还骂你处事不公道。” 甲低着头,不作声,表示默认。冼夫人笑着说:“甲因为 花了钱买帽,但又得不到帽,当然心中不平,所以骂人。竹 帽应该是甲的。”说完,使把竹帽断定归甲。乙自知理 亏,羞傀无言。他受到了冼夫人的批评教育。五、降服恶魔在高凉岭一带,流传着冼夫人勇斗大榭王,为民除

10、害的故事。高凉山是高州地区的战略要地,也是冼夫人长期屯 军之所。与高凉岭遥相呼应处,也有一峻岭,称为大榭 岭。占据此岭的是一个大魔王,名叫大榭王。大榭王早 出晚归,残害人民。各洞人民深受其害,恐惶不安。这天,大榭王又出来抢劫了。大榭岭下一带的群众, 纷纷跑到高凉山,找到冼夫人,声泪俱下,-哭诉大榭王的 罪行,请求冼夫人帮助除掉这个害人魔王。冼夫人听了 大榭岭下群众的哭诉后,义愤填庸,激馈地说,“不制服大 榭王,誓不罢休!”说完,拔出宝剑,往前面的一块巨石一剑 劈去。顿时,“嘛啦”一声巨响,金光四射,离她还有数十 米远的一块数百吨重的巨石,立即整齐地裂成两段。后 人称这一巨石为冼夫人试剑石。大榭

11、王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凶神恶煞地赶过来,要与 冼夫人一比高低,以其显示自己魔力的威严。他走近高 凉山下,举起了把巨型大铲,朝着高凉山大吼一声,先发 制人地往高凉山狠命一铲,想把高凉山连同冼夫人一起 铲掉。这时,只见冼夫人侧身一闪,右手用剑往大榭王的 铲柄上轻轻一按,大谢王的大铲立即移了位,铲口正对着 旧城冼太庙门口的大广场,结果把大广场铲出了一个十 余亩宽的大口。后来变成了一张大鱼塘,这鱼塘至今还 存在。冼夫人用左手拨转大榭王大铲的瞬间,右手又同 时举起纸扇,朝大榭王肩上用力一拍,大榭王慌忙往左一 躲,躲过了冼夫人的拍击。冼夫人的纸扇打不 中大榭王,但却把大榭岭下方圆数十公里的地方,打出了 二十

12、四条山坑,每条坑长宽数公里,即谓东坑、西坑、金 坑、银坑等。现在,这二十四条坑已变成了二十四条村落,居住着数千人。大榭王见状,大惊失色,自知不是冼夫人的对手, 便当场伏倒在地,甘拜下风,并表示服从冼夫人调遣, 不再残害百姓。从此,大榭岭下一带人民安居乐业。他们无不感谢 为民除害的冼夫人。六、驱鬼烧窑在长坡、东岸一带,流传着冼夫人驱鬼烧窑的故事。 南朝梁代建高州(旧城),开始筑砌城墙,需要大量砖 瓦,民工们日夜苦干,还是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建筑需要, 除了民工们加班赶制外,冼夫人也使出了上可调动天兵 天将,下可驱使鬼怪妖魔的本领。他驱使了旧城周围一 带的鬼神,为建城赶制砖瓦。那些鬼神们都紧张地忙碌

13、 起来,搞得天昏地暗,-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在地下挖出 了一大批砖瓦窑,烧制了大批砖瓦,满足了旧城建筑的需 要。后人称这些砖瓦窑为“鬼窑”。至今,这些“鬼窑”还历历在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 保存至现在的“鬼窑”共达150多座。这些“鬼窑”都 以群体形式出现,如长坡镇木马河旁,一连排列“鬼窑”-171 -25座;旧城旁的砧板地,也一连排列“鬼窑” 10多座。在 这些“鬼窑”内,还残留有不少砖瓦残件和陶瓷碎片。 据考古证实,这些“鬼窑”都是过去烧制砖瓦或陶瓷的 古窑,时代从汉至宋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现在雷垌村山兜坑发现的那座古窑,也属于“鬼窑” 的类型。七、月下老人高州冼太庙正殿背后的后

14、殿是冯公庙,庙内塑有冯 宝及冼夫人座像,人们称冯冼二像为“和合神”。青年 男女们遏到不顺心的事,都喜欢到“和合神”面前低声 细语地倾诉,祈求冼夫人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共结和好。 在当地群众中间,流行着几首歌谣:结伴来登冼庙堂,士女虔心来烧香;夫人想是慈悲甚,尽诉痴情也无妨。这是渴求幸福美满爱情的年轻人,在“和合神”面 前的大胆倾诉。又曰:冼庙座前拜神灵,种种痴情仔细陈;愿乞先锋双脚急,替依捉回负心郎。这是失恋的姑娘希望冼夫人替她作主,找到离她而 去的薄情郎。对善良人民的满怀同情,对邪恶势力的勇敢斗争,这就是 群众心目中的冼夫人。八、义务保姆在雷垌和旧城村一带,同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雷垌村的村民

15、称冼夫人为“姑太”,姑太者即祖父 的先辈姐妹也。冼夫人诞生于雷垌村,也即是雷垌村民 祖父的姐妹,故称姑太。雷垌冼太庙也称姑太庙。旧城村的村民则称冼夫人为“阿太”,阿太者即祖 母的先辈也。旧城村,过去冼夫人与丈夫冯宝在此建居 定居的村落,故又称冯家村,村里的居民,都是冼夫人的 后裔。他们称呼冼夫人为“阿太”,冼太庙也称“阿太 庙”。这两村的农妇们,每当早上出工时,便抱着自己的幼 儿到冼太庙中,安置在冼太神像前,说:“请阿太帮我睇 好细侬。”说完,便掩门而去。这些幼儿在庙内终日不 饥不啼,十分快乐。傍晚,农妇收工回来后,又到庙内携带 各自的幼儿,愉快地归去。这样一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也 不觉奇怪。有个好奇的人偏要寻根问底,总想弄清楚为什么村 中的幼儿一到阿太庙内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