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率法的串联分析法校正3个例题详细步骤_第1页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分析法校正3个例题详细步骤_第2页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分析法校正3个例题详细步骤_第3页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分析法校正3个例题详细步骤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k = L c0 L 1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分析法校正lg c0 lg 1即可求得c0 。具体采用画图法近似或者如下所示。二、基于频率法的串联超前校正L( )(dB)37dB0dB20dB/dec例 1:设某控制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G (s) 1000 0s(0.001s 1)(0.1s 1)0 1101001 40dB / dec要求: 1响应 r(t) Rt 的稳态误差不大于 0.001R(R为常数)60dB/ dec2截至频率c 165s1例如,取 10 ,代入G0 ( j) , 则3相角 4510001,所以, L0 (10) 37dB| G ( j10) |04幅值20

2、lg h 15dB试设计超前校正装置。解:1) 低频段: 响应 r(t) Rt 的稳态误差是一个常数,可以判断校正后系统是几型? 1 。可见原来待校正系统的型别已经满足10 (0 00110)2 1 (0 110)2 1 37 0 = -40 ,所以, c0 84.14 。lg10 lg c1因此, c c0 ,判断采用超前校正。3)取c 165s ,代入G ( j) 求G ( j ),100cG ( j ) 90 arctg0.001 arctg0.1 1860RR0ccc由 ess K K 0.001R ,则 K Kv 1000 。这里取 K Kv 1000 满足 要求 0 (c ) 18

3、0 G0 ( jc ) 6vv则2) 求c0 ,并判断用超前校正。(【注】如果题目已经要求用超前校正装置,则跳过此步骤)。- 求c0 -则最大超前角m 0 (c ) (5 10 ) 51 5 56 (取5 )。设计中m 60 ,当需要增加的相角大于 60o 时,可采用多级超前校正。【注】a)定义法:| G ( jKK4)取 ,则此时最大超前相角 出现在 处 。) |1j ( j0 001 1)( j0 1mcmc0c01)c0 (0 001 )2 1 (0 1)2 1c0c0可见比较复杂,怎么办?c0c0c0则 1 sin m ,可求 10.7 。1sin m根据 求出参数T b)斜率法(【注

4、】此法):只要知道了 所在斜线上的任何一点(除那点c0c01 0.0019 。外)坐标,根据斜率,就可以求出 。这一点如何取?c0m从而求得G (s) Ts 1 0.0198s 1 (对应的 51 , 540 )。只要在系统剪切频率 所在的中频带中任意找到一个横坐标 (前提知道c01cTs 10.0019s 1235)高频段:待校正系统高频段就是-60dB/dec,因此满足的要求。所以校这点在这条斜线上),代入原系统方程中,总可以求出 L ( ) 。虽然系统复杂了,0 1正后系统仍然沿用待校正系统高频段,不增加多余装置。(【注】:此不可略)由此可见,加Gc (s) 主要加在中频区。求 L0 (

5、1) 也和复杂,但是这是正向计算,代数计算比解方程容易的多。求出横坐标1 对应的 L0 (1) ,利用如下公式:6)验算G(s) 的指标:Kj(0.1 j 1)(0.2 j 1)(【注】:验算是评价设计指标的重要依据,是必须的,而且必须是校正后的系统的全部指标)1)求 : G (s) ,因此,转折频率 10 , 5 ,按 照c0012例 1 由斜率法画图可知, c0 8.9 。因为c0 c 2.5 ,原系统截止频率远大 于要求值,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因此必须采用滞后校正。2)把c 2.5 代入G0 ( jc ) ,1000(0.0198s 1)G(s) G0 (s)Gc (s) s(0.

6、1s 1)(0.0019s 1)(0.001s 1)可见, 1 10 ,2 52 ,3 520 , 4 1000 -校正在中频带。验算:1): K Kv 1000 ,则 ess R / Kv 0.001R 满足2): c 165s 满足13) 代入G( j) ,求 。 ( ) 180 G ( j ) 90 arctg(0.1 ) arctg(0.2 ) 49.4 40000,动态性能0 c0ccc满足。综上,只需要用滞后校正。求 :根据 311 ) | 20 lg ,则或者20 lg | G ( j 1)1000( j0.0192 ) |0c ) G (s)G (s) | G ( jG( jc

7、 0cc0cj ( j0.1 1)( j0.00192 1)( j0.001 1)1cccc18.8 20 lg | G0 ( jc ) | 20 lg ,则 0.11 ; 1800 arctg0.0192 900 arctg 0.1 arctg0.00192 arctg 0.001 1800 1310求T :cccc11111因为 ( ) ,这里取,则 0.1 0.25 ,所以T 36 。( G( j ) 131 ),因此 49 45 ,满足要求。000T5 10c10Tcc4验算4): 20 lg h 15dB ,4s 125(4s 1)Gc (s) 36s 1 ,则G(s) s(36s

8、1)(0.1s 1)(0.2s 1) 。) 先求G( j ) ( ) 180 ,求出对应的 680 ,应该根据G( j01) 1 满足xxx2) K 25s1 满足v3) c 2.5rad / s ,满足4)(具体把c 2.5rad / s ,代入校正后的系统中)1111则 h ,所以 20 lg h 20 lg 20 lg 16.9 15 dB。0.142 ) | 0.142 ) | G( j| G( jxx结论: 设计的超前校正装置G (s) Ts 1 0.0198s 1(【注】:一定要有结论)。 180 G( j ) 90 arctg(4 )arctg(36 )arctg(0.1 )ar

9、ctg(0 2 ) 443 400000ccccccTs 10.0019s 1结论:以参数 0.11 ,T 36 确定的滞后校正装置符合设计要求。三、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滞后校正四、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滞后超前校正K例 2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0 (s) s(0.1s 1)(0.2s 1) 。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得设计指标:1) 112) Kv 25s3) 40K s(0.2s 1)(0.02s 1)例 3 已知待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s) ,试设计串联校正环0节,满足下列指标: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Kv 250s1)剪切频率c 15(rad / s)4) c 2.5rad / s

10、 (具体解:1根据 1 满足要求。要求 Kv 25s ,则直接取 K Kv 25s 。112。(【注】如果题目已经要求用滞后校正装置,则跳过此步骤)。2)给你什么就标什么,一般不涉及换算)。 4503)相角250(0.183s 1)(0.5s 1)解:1。原系统是I 型系统,满足型的要求,取 K 250s1 。G(s) G (s)G (s)G (s) v0ccczs(0.2s 1)(0.02s 1)(0.0243s 1)(7s 1)5验证:2 (【注】如果题目已经要求用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则跳过此步骤)。1)求c0 :按照例 1 由斜率法画图,可知c0 30 。因为c c0 ,因此需要串 联滞

11、后校正;1) K 250s1 满足。v2)设计过程中c 15 满足。3) ,则 180 G( j ) 90 arctg0.183 arctg0.5 0cccarctg0.2 c arctg0.02 c arctg0.243c arctg7 c 44.8 45 , 不符合要求。重新选择。【分析原因:因为超前中已经加了 7 度,不用重选。只需要修改滞后(一般都是修改之后,2)又因为当联超前校正。 15 时, G ( j ) 178 ,因此 ( j ) 2 ,因此还需要 串00c0c0c0.5s 1综上,因此滞后超前校正。3确定超前校正装置参数:因为超前动态性能已经满足了)分析:滞后环节中 Gcz

12、(s) ,分子提供的相角7s 1arctg0.515 82.40 ,分母提供的相角 arctg7 15 89.450 ,上下角度差 7,实际上我们说滞后一般都小于 5 度。因此,动态性能不满足要求了。把它改小就好。如何改小?知道,滞后校正是利用校正装置的高频段把c 给拉下来的,而且要求滞后角度小 ( j ) (5 10 ) 45 2 7 50000000m0c则 1 sin m 7.55( 1) ; 1 1 1 1 ,如果越远离 ,则滞后角度越小,因此只需于 5 度,实际上, ( )11 sin 1 T5 10c Tcm2 22 2111往小修改 ( )c (取0.1)】 1 T5 10取m

13、c 15 ,则T1 0.02432 2 1111 m具体:往小修改 ( )c 1.5(取0.1),则2T2 0.67 ,则T2 9.3 T5 102 2 T s 1 0.183s 10.67s 1则超前校正为G (s) 1 1因此, Gcz (s) ccT s 10.0243s 19.3s 11则滞后-超前校正后系统为:此时,超前校正后的原系统为:250(0.183s 1)(0.67s 1)G(s) G0 (s)Gcc (s)Gcz (s) s(0.2s 1)(0.02s 1)(0.0243s 1)(9.3s 1)250(0.183s 1) s(0.2s 1)(0.02s 1)(0.0243s

14、 1)G (s) G (s)G (s) 0cc11要选择 。 T10 c【注】:一般的选择滞后超前校正2 24确定滞后校正装置参数:在G (s) 基础上确立滞后参数。也就是把在要求的 处的幅值通过滞后来往下拉,使得最c重新验证:1 K 250s1 满足。2. 15 满足。3 则vc终过 幅值=0,即 20 lg G | ( j ) | 0 。因此, 180 G( j ) 90 arctg0.183 arctg 0.67 0ccccc250 (0.18315)2 1)arctg0.2 arctg0.02 arctg0.243 arctg9.3 46.42 45 ,符合要| G ( jc ) | 13.86 。cccc15 (0.2 15)2 1)(0.02 15)2 1)(0.024315)2 1)求。0.183s 1 :滞后装置为G (s) 0.67s 1 。1结论:采用的超前装置为G (s) 0.072( 1)则cc0.0243s 1cz9.3s 1 ) |22| G ( jc取 (1 1 ) 2(取0.1333),则 T 0.5 ,所以T 7 。1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小结: T5 10c2 222 2如果 ,则需要采用串联超前校正;cc0(s) 2T2 s 1 0.5s 1如果c c0 ,且 0 (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