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_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_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_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_第4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拥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称为特定穴。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1、特定穴的类型(10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八脉交会穴;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149个(未计算交会穴),除掉重复的20个,共有129个,占整个经穴的1/3多。(一)五输穴60个十二经脉散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个特定腧穴,简称“五输”。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五输穴散布:比喻脉气状况腧穴地点所出为井水之经气所出,脉气浅手、足之初流小端水之经气流动,脉

2、气稍所溜为荥本节以前微流大所注为输水流经气渐盛,脉气较本节之后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浩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入海盛,集合脏腑邻近五输穴的特点:a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呈向心性散布。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生病者,取之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

3、治疗神志病症;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采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如咽干咽痒,声音沙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合主逆气而泄:主治肾之疾患,泄:二阴病变,如遗精、遗尿、大便失调等肾气失充的疾患。B、按五行生克关系采用-补母泻子法(选举例)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临床运用:本经子母补泻他经子母补泻(二)原穴

4、、络穴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多散布腕踝关节邻近。“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原穴的特点:a与脏腑之原气关系亲密。散布在腕踝关节邻近。阴经输原合一。临床应用:辅助诊疗有关脏腑的疾病。用于治疗有关脏腑的疾病。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散布: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特点:“一络通两经”;“一络治两经”。“络脉正在两经之间,若刺络穴,表里皆治。”临床应用:治疗本经病证。治疗其表里经的病证。治疗其络脉的病证。原

5、络配穴法。原络配穴法: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先病、病重者为主,取原穴;后病、病轻者为客,取络穴。大接经: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躯干部络穴:任脉之络鸠尾治疗胸腹部病症。督脉之络长强治疗腰背和头部疾患。脾之大络散布于胸胁,搜罗周身气血大包治疗全身疼痛。(三)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共16个。散布: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散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郄穴的特点:生理上:脏腑经络气血深聚之处。病理上:脏腑经脉病变的反响点。治疗上:主要用于治疗本经脉、本脏腑的急性、发生性、疼痛性病

6、症。“气血多”“地点深”“能救急”临床应用:有助于诊疗相应经脉及脏腑疾患。是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和相应脏腑严重或顽固性疾病,尤其是急症有独到的疗效。阴经郄穴常用来治血证;阳经郄穴常治气形两伤病证(痛证)(四)背俞穴、募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脏腑气机活动最活跃的部位。又称为“俞穴”。背俞穴共12个。以相应脏腑命名。散布: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大概依脏腑地点的高低而上下排列。临床应用:反应脏腑病候,辅助诊疗特点:更重视反应五脏疾病。(背俞穴临床上最能反应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当背俞穴局部出现各样异样反响,如结节、陷下、条索状物、压痛、过敏、出血点、丘疹及温度或电阻变化时,往往反应有关脏腑的功

7、能异样。)治疗相应的脏腑病,特别是五脏病症的重要用穴。治疗与五脏有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五官五体)等病症。“阴病治阳”常用配穴方法: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疾病。俞募配穴:是脏腑发病时,使用本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相配的方法,用于治疗脏腑疾病。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募穴共12个。散布:募穴多为脏腑在体表的投影区,故散布上大概与对应脏腑所在部位相靠近。(募穴散布有集中趋势,其中有6个散布于任脉上,为单穴,有6个在循行于胸腹部的经脉上(肺、肝、胆、胃),为双穴。)临床应用:辅助诊疗疾病特点是:重视反应六腑的疾病。治疗有关脏腑病特点是:偏重治疗六腑的疾病俞募配穴治疗有关脏腑病六

8、腑有病(阳)反应于胸腹部(阴)的募穴五脏有病(阴)反应于背腰部(阳)的俞穴“阳病行阴”“阳病治阴”;“阴病行阳”“阴病治阳”募穴与背俞穴互补,形成了古代配穴的经典理论。应用时,一般“先阳后阴”募合配穴治疗六腑病证。(五)下合穴合,集合。即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下合穴共有6个。散布:均位于下肢;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即是本经五腧穴的合穴;大肠、小肠、三焦除五输穴的合穴,在下肢又还有下合穴。临床应用:辅助诊疗六腑疾病。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募合配穴。(六)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散布:分别在躯干和四肢。脏、腑、气、血、

9、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脏会章门:章门,为肝经穴,又为脾之募穴。古有“五脏皆秉气于脾”之说,故令脏会于章门。拥有疏肝健脾的作用。腑会中脘中脘,为任脉穴,又为胃之募穴,“六腑皆秉着于胃”,胃为“太仓”,故令腑会于中脘。拥有通腑理气,调解肠胃的功能气会膻中膻中,为任脉穴,又为心包之募穴,位于胸中,为宗气所聚之处。内应于肺,肺主一身之气,故令气会于膻中。拥有调畅气机、宽胸降逆、益气补气之功能。血会膈俞膈俞,归属膀胱经,位于心俞、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故令血会于膈俞。拥有止血、养血之功能。治疗与血有关的各样病症。筋会阳陵泉阳陵泉,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故令筋会于阳陵泉。拥有濡养筋脉的作用,治疗由于筋脉失于濡养所致的筋脉挛急、筋脉迟缓等病症。脉会太渊太渊,为肺经原穴,位于寸口处,为脉之大会,故令脉会于太渊。拥有理气、通脉等作用,治疗与心肺两脏有关的病症。如无脉症、高血压等病证。骨会大杼杼骨,即椎骨,穴近第一胸椎骨,故名大杼,是柱骨之根,故令骨会于大杼。拥有强壮骨骼的作用,治疗骨骼和骨关节的病症。如项背痛等病症髓会绝骨绝骨,为胆经穴,“胆主骨所患病”,骨生髓,故令髓会于绝骨。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患病,其病“诸节皆痛”。如中风后期下肢的痿症、瘫痪等均可应用绝骨穴治疗。临床应用:主治与其所会八种脏器组织有关的病证。如:中脘、章门配合治疗脏腑病。阳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