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织金县联考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毕节织金县联考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毕节织金县联考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毕节织金县联考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毕节织金县联考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在常温下,声音传播速度最大的介质是()A玻璃B空气C水D真空2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上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则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发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镜面反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对面无车时

2、,驾驶员看干燥的路面更暗3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关于苹果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苹果的运动速度不变C苹果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D苹果在AB路程上比BC路程上运动慢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一个鸡蛋大约0.05kg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5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看上去航天员们静静地躺着不动,作出这种判断时所选的参照物是A空中白云B地面发射台C发射指挥中心D飞船的座舱6如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

3、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该现象表明空气能传播声音C该现象表明声能传递能量D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也会弹起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D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8为了研究摆锤的摆动,小明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A静止释放,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置(如右图),摆锤从A点到B点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 )A一直加速B先减速后加速C先加速后减速D先加速后匀速9鲁迅的

4、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谈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10甲金属的质量为3kg、密度为1,乙金属的质量为4kg、密度为2,如果把这两种金属合成一合金球(忽略体积变化),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为A(31+42)/7B712/(31+42)C712/(41+32)D(41+32)/711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行驶,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路边的房子()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12下列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露珠凝结C深秋,绿叶凝霜D严冬,冰棱倒挂二、填空题

5、13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质量和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甲_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_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F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图是早期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让唱片转动,当唱针划过唱片上不规则的沟槽时,因_而产生声音:当唱片转速变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将_;唱片播放的音乐对于正在看书的小琳来说,它属于_(选填“乐音”或“噪声”)。15滑动变阻器滑动头上有一个铭牌,铭牌上面标有“1002A”字样,其中100表示_;2A表示_。16声音的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_有关。如图所示,是两个发声体振动的波形图。由图可以判断甲、乙的_不相

6、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三、实验题17(8分)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实验它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作用,他应该是_透镜据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填“前方”或“后方”)(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

7、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带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_眼18(8分)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热量,温度_(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19(8分)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下来小伟通过如图所示

8、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1)实验过程中,小伟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_运动,这样做是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拉力_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选填“甲”、“乙”“丙”或“丁”)。(3)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他应该选择图中的甲和_两步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实验可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乙、丙两步实验,是为了探究猜想。(4)比较甲、丁两步实验,发现甲图中弹簧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伟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的结论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实验结束后,在老师

9、指导下小伟又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实验后发现效果更好,因为实验中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要匀速拉动长木板。四、作图题20(8分)请在图中完成反射光路,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_)21(8分)如图所示,作出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球的光路图。(_)五、计算题22(10分)暑假里,小明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前往北京的研学旅行,他们乘坐G128次列车从镇江南站出发前往北京南站,该列车经停车站的信息如图所示。(1)求该列车从镇江南站出发到达德州东站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2)己知镇江南站到南京南站的运行里程为69km,求列车此段行程经历多少小时,并求出列车该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10、(3)如下图所示,己知列车总长约为200m,途中以216km的速度匀速通过全长约2800米的“西渴马一号”隧道,求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秒。23(12分)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例,她首先用天平测出构件质量为m0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V0cm3,已知合金由铝与钢两种材料合成,且铝的密度为1103kg/m3,钢的密度为2103kg/m3,如果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两种金属体积之和,求:(1)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是多少kg/m3;(2)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11、速度较大,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故选A。2、C【详解】AB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射到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漫发射,故AB不符合题意;CD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3、D【详解】由频闪照片可知,苹果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根据可知,苹果的速度越来越大,即苹果做加速直线运动;苹果在AB路程上和BC路程上所用时间相等,但AB的路程小于BC的路程,所以苹果在AB路程上比BC路程上运动慢,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4、B

12、【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不是5m/s,A项不合题意;B一个鸡蛋大约重50g,即0.05kg,选项B符合题意;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应该是23,C项不合题意;D一张试卷厚度是小于1mm,D项不合题意。5、D【详解】(1)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航天员和飞船座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座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2)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和空中白云、地面发射台、发射指挥中心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分别以空中白云、地面发射台、发射指挥中心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

13、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6、D【详解】A泡沫塑料球弹起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题意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通过空气由右边的音叉传播到左边音叉,引起振动而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小球跳起也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若做这个实验,则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也不会弹起,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A远视眼是的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故应佩戴会

14、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A错误;B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C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B。8、C【详解】由题意,摆锤时间间隔相同,摆锤从A点到O点过程中摆锤间距越来越来大,可知摆锤的速度越来越大,摆锤从O点到B点过程中摆锤间距越来越来小,可知摆锤的速度越来越小,因此摆锤从A点到B点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先加速后减速。故选C。9、B【详解】A山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

15、,故A不符合题意;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符合题意;C以流水为参照物,山与流水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山是运动的,但是船不知道是顺流还逆流,所以以流水为参照物,无法判断山是向前还是向后,故C不符合题意;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详解】由可得,甲、乙金属的体积:,则合金球的体积:,合金球的质量:,则合金球的密度: ;故选C。11、B【详解】A汽车向西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假定汽车是不动的,房子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后即向东运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16、B汽车向西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假定汽车是不动的,房子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后即向东运动,故B选项符合题意;C若路边的房子静止不动,则车子和房子都是静止,而题意中车子是运动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汽车向西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假定汽车是不动的,房子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后即向东运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A【详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B露珠凝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绿叶凝霜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冰凌倒挂,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二、填空题13、大于 大于 等于

17、 【详解】第一空甲乙两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容器形状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由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甲乙;第二空两容器中两种液体深度相同,甲乙 , 由p=gh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乙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即p甲p乙;第三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完全相同的容器质量也相等,则甲乙容器与液体的总重力相等,故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14、振动 变高 噪声 【详解】1唱片的唱针在划过唱片时,因为唱片上的小沟凸凹不平,所以唱针会振动发出声音。2当唱片转速变快,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3用唱片机播放音乐,干扰了小琳的学习,对

18、于正在学习的人而言,属于噪声。15、最大阻值为100 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2A 【详解】1滑动变阻器铭牌上的100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00。2滑动变阻器铭牌上的2A表示此滑动变阻器能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16、频率 响度 【详解】1声音的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2甲图与乙图相比,物体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不同,所以甲的振幅与乙的振幅不同,故甲、乙的响度不相同。三、实验题17、发散 凹 前方 远视 【详解】(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

19、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2)取下近视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说明带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远视眼18、A 98 吸收 不变 液化 【详解】(1)从图中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当时的温度为96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

20、度保持不变(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19、匀速直线运动 等于 丁 乙 压力 错误 不一定 【详解】(1)12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是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2)3丁图中压力最小,粗糙程度最小,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摩擦力最小。(3)45要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必须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应该选择图中的甲和乙两步实验步骤来验证猜想。实验中,发现乙图弹簧测力计示数比较大,可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6甲、丁两步实验,除了接触面积不一样,压力大小也不一样,没有控制变量,无法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因此小伟的结论是错误的。(5)7改进后的实验不管长木板怎么拉,木块A相对于地面一直保持静止,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与拉力相等。所以实验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