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如图所示,户外温泉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有关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正确的是()A温泉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泉水吸收热量汽化形成的B人们在温泉池岸上看到池底的
2、小石头涉及光发生了折射C人们在温泉池岸上看到池面的白云的倒影涉及光发生了折射D温泉池边树枝上的“白霜”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凝固形成的2以你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经验估计,以下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C初中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100kg3下列实例中增大摩擦的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举重运动员手涂防滑粉B足球守门员戴防滑手套C长跑运动员的鞋底有花纹D自行车运动员捏闸刹车4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高度约为80cmB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C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D一份物理
3、试卷的质量约为80g5用刻度尺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结果分别是2.68cm、2.69cm、2.66cm、2.67cm,则物体的长度为( )A2.675cmB2.68cmC2.6750cmD2.680cm6下列四幅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因图,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D丁图: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7吉他手在演奏吉他前,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拧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调节吉他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8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色光的三原
4、色是红、绿、蓝B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无法进行反射和折射C医生利用B超来获得人体内部的图像,说明声波传递信息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9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B甲乙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10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1kg/m1一架用钢材(钢=7、9101kg/m1)制成的质量约160吨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相当
5、于( )A一片鸡毛的质量B一只鸡蛋的质量C一个成年人的质量D一台大卡车的质量11下列关于生活中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C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12已知铝、铁、铅的密度分别是铝2.7g/cm3、铁7.9g/cm3、铅11.3g/cm3,下列关于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铁球是空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C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铝球一定是空心的D三个球都可能是空
6、心的13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B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14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5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探究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探究电流时,用电流比作水流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A和B和C和D和16如右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如
7、果想通过配戴眼镜来矫正视力,应该配戴如下哪种镜片做成的眼镜A凸透镜B凸面镜C凹透镜D凹面镜1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过一会小水珠不见了,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熔化,放热 液化,吸热B液化,吸热 汽化,放热C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D凝华、放热 升华、放热18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的图象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乙B丙丁C乙丙D乙丁19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BCD20天气炎热,小明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棒冰以及吃棒冰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
8、霜,是液化现象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是凝固现象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升华吸热现象2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C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22下列情况中,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把铅笔芯削成碎粉B水凝固成冰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23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甲、乙和丙三个物体,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2kg。将三个物体的温度都升高1,吸收的热量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柱状图。则下列四个
9、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乙和丙的比热容相等B甲的比热容是乙的2倍C丙的比热容是乙的2倍D甲、乙和丙的比热容都相同24元旦文艺晚会结束后班主任组织照合影,摄影师发现最边上的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下列关于摄影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靠近同学,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靠近同学,镜头向后缩C照相机远离同学,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远离同学,镜头向后缩25位于中国科技馆一层的“华夏之光”展厅中展览了很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展品,让公众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宏观视角下感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如图给出的四展品中,用来计时的是()ABCD26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说法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
10、射定律B镜面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7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m=10cmB1h=10minC1min=10sD1m/s=3.6km/h28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家里冰箱中形成冰霜B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太阳出来,湖面上的水雾消失了C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D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家中衣箱内的樟脑球逐渐变小29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
11、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3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牛顿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行驶D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没有惯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用摄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 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水面上方出现了白雾缭绕的景象,内部气泡是_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
12、或“空气”),这“白雾”是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3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的存在,制药时为了在不超过80的温度下从溶液中除去水分而提取抗菌素,采用的方法是_(选填“升高”或“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33依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水银在-40时的状态是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在南极长城站测量室外气温时应选用_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熔点沸点酒精-11778.5水银-38.835734在物理学中时间测量仪器是_。35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_(填“升高”“降
13、低”或“不变”);若实验时不小心被沸水烫伤;水蒸气烫伤,_(填“ ”或“”)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36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该物体的长度为_。37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将试管水平置于白纸上方,并使平行光线竖直照射到试管上。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发现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说明试管充满水的部分相当于_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将该试管平放在报纸上,透过气泡部分观察到的字是_(放大/缩小)的像。38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云层,干冰迅速_成二氧化碳气体,从周围
14、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_成小冰晶或_成小水滴,下落而形成了雨(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39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 cm。40丽丽在阳光下吹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上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光的_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_反射。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兴趣小组观察发现,热水夏天冷却慢、冬天冷却快,这是什么原因呢?亦晨和童谣同学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液体的冷却快慢可能与气温(室温)有关;猜想二:液体的冷却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种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深思熟虑后,两个人向两只完全相同的_(敞口瓶子/带塞子的瓶子)中倒入质量、_相同的热水,分
15、别放置于通风的室内和通风的空调制冷的室内,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至水温不变,这样选取瓶子的依据是_;(2)如图所示,是亦晨同学根据其中一只容器测得的数据做出的图像,可以发现热水冷却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亦晨和童谣进一步分析得出,液体冷却快慢由_(液体的初温/低温环境的温度/液体和低温环境的温度差)决定。(3)根据亦晨和童谣的研究结果,请列举日常生活的应用:_。42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6、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_kg/m1往烧杯内倒入10cm1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1,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g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 s-t 图象如图 所示。跟据图象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是多少?(2)物体在46s内的速度是多少?44一个干净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恰好倒出一半
17、后,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450g,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3。请完成下列问题:(1)计算瓶子质量;(2)求出瓶子的容积;(3)若在空瓶内装满酱油,瓶和酱油的总质量为775g,求酱油的密度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详解】A温泉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人们在温泉池岸上看到池底的小石头,是光线从水折射到空气,说明该过程涉及光的折射,故B正确;C人们在温泉池岸上看到池面的白云的倒影成因是白云的光线通过水面反射到人的眼睛,该过程涉及光的反射,故C错误;D温泉池边树枝上的“白霜”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凝华
18、形成的,故D错误。2、C【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实际;C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左右。故C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3、D【分析】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要增大有益摩擦,可以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加粗糙要减小有害摩擦,可以减小压力,使接触更光滑,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离开接触面【详解】A、B、C项,举重运动员手涂防滑粉,足球守门员戴有
19、防滑手套,长跑运动员的鞋底有花纹都是使接触面更加粗糙的方法来增大摩擦D项,自行车运动员捏闸刹车,是在不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前提下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摩擦力大小综上所述,D选项符合题意【点睛】此题考查了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属于一道基础题型,但要注意理解题意,是要找出与其他三种不同方式的增大摩擦力的方法4、A【详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故A符合实际;B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0.4s,故B不符合实际;C考场内的气温约为30,故C不符合实际;D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8g,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5、B【详解】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20、故选B。6、C【详解】A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因此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D错误。故选C。7、B【详解】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拧松琴弦,改变材料
21、的松紧,从而影响振动的频率,进而影响声音的音调,故B选项正确。故选B。8、B【解析】A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类眼睛看不见的光,光都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故B错误,符合题意;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医生利用B超来获得人体内部的图像,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AB由图象可知,两物质体积V相同时,m甲m乙,由密度公式=可知:甲乙,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V甲=V乙时,m甲m乙,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m甲=m乙时,V甲V乙,故D错误
22、; 10、C【解析】已知胶 =1kg/m1 ,钢 =7.9101 kg/m1 ,m钢 =160t=1.6105 kg,V钢 =m钢/钢=1.6105kg/7.9101kg/m120.25m1 , V胶 =V钢 20.25m1 ,气凝胶飞机的质量m胶 =胶 V胶 =1kg/m1 20.25m1 =60.75kg,60.75kg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质量,故选C11、C【详解】A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电冰箱内侧壁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冰吸热从固态直
23、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12、D【详解】由题意可知,铝、铁、铅的密度关系为铅铁铝,由=的变形式V=可知,相同质量铝球、铁球和铅球的体积关系为V铝V铁V铅,又因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故选D。13、C【详解】A在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的交点代表相遇,所以由图可知在30s时相遇,所以相遇时乙的路程为100m,甲的路程为故A错误;B由图可知0到10s内乙路程为零,说明乙静止,故B错误;C甲的速度为故C正确;D由图可知0到10s内乙静止,从第10s开始以才运动,而甲从第0s开始运动,故D错误。故选C。14、D【详解】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晶
24、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观察图象可见,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A选项错误;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熔点是80,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该物质在15分钟中,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选填D15、D【详解】探究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时,用电流比作水流用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法;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D。16、C【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
25、透镜矫正【详解】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C17、C【详解】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凝结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过一段时间小水珠不见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18、C【详解】甲、乙两图为s-t图像,可知甲图表示静止,乙图表示匀速运动;丙、丁两图为v-t图像,可知丙图表示匀速运动,丁图表示加速运动。故乙、丙表示同一运动规律。故选C。19、C【详解】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
26、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归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选C。20、C【详解】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形成了固态冰,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吃棒冰时棒冰贴
27、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液态水凝固成了固态冰,故C正确;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由于固态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C。21、C【解析】A、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B错误;C、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等发出的是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故C正确;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故D错误;22、A【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则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
28、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详解】A把铅笔芯削成碎粉,形状变化了,但物质各类和状态没变,故密度不变,故A正确;B水冻成冰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会改变,但密度却变小了,故B错误;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质量减小,但体积不变,故密度减小,故C错误;D一般来说,把铁丝烧红时,铁丝的温度升高,铁丝的体积增大,铁丝的质量不变,所以铁丝的密度变小,故D错误。故选A。23、B【详解】由图可知,甲吸收的热量为,乙和丙吸收的热量为,根据,得甲的比热容为乙的比热容为丙的比热容为则,故选B。24、D【详解】A由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且物距在2倍的焦距外,呈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最边上的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
29、内,说明所成的像比较大,需要将像变小,故增大物距,故照相机应该远离同学,故A选项错误;B由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且物距在2倍的焦距外,呈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最边上的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所成的像比较大,需要将像变小,故增大物距,故照相机应该远离同学,故B选项错误;C由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且物距在2倍的焦距外,呈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最边上的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所成的像比较大,需要将像变小,故增大物距,故照相机应该远离同学,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镜头应该向后缩,C选项错误;D为了使像变小,照相机远离同学,物远像近像变小,故镜头应该向后缩,故D选项正
30、确。故选择D。25、B【解析】古诗计时工具有许多,常见的有:“日晷”、“漏”、“焚香”水转纺车、地动仪、水转石磨都不是来计时的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26、D【详解】平整光滑的反射面会发生镜面反射,粗糙的反射面使光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规律,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7、D【详解】A1m=10dm=100cm,故A错误;B1h=60min,故B错误;C1min=60s,故C错误;D,故D正确。故选D。28、C【详解】A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属于熔化,吸热;家里冰箱中形成冰霜属于凝华,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属于凝固,放热;湖面上的水雾消失属于汽化,吸热
31、,故B不符合题意;C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属于液化,放热;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D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属于汽化,吸热;家中衣箱内的樟脑球逐渐变小属于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9、C【分析】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根据题干中描述分析属于哪一种即可【详解】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
32、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重点30、C【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A错误;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同样有惯性,B错误;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能继续向前行驶,C正确;D惯性的大小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与所处的位置无关,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一样有惯性,D错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二氧化碳 小水珠 【分析】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详解】12干冰放入装
33、有常温水的烧杯中后,干冰吸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所以水里内部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方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32、大气压强 降低 【详解】1历史上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2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低于80。33、固体 酒精 【详解】1-40低于水银的熔点,所以水银是固态。2气温是-88.3时低于水银的熔点,水银变为固态,而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所以不能用水银;而究竟的熔点是-117,当气
34、温是-88.3时,酒精仍然是液体,故选酒精。34、秒表【详解】在物理学中时间测量仪器是秒表。35、升高 水蒸气液化放热 【详解】1水的沸点与液面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加纸盖减少加热时间,但会使杯内气压升高,致使水的沸点升高。23由于水蒸气烫伤时比水烫伤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所以水蒸气烫伤更严重。36、1mm 2.20 【详解】1由图像可知B尺刻度线未与待测物体起始端紧贴,因此是错误的,A尺最小一格为1mm,即分度值为1mm。2待测物体起始端对齐0刻度线,末端对齐2.20cm刻度线,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2.20cm。37、凸 会聚 缩小 【分析】考查水透镜有关知
35、识【详解】12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将该试管平放在报纸上,透过气泡部分观察到的字是缩小的。38、升华 凝华 液化 【详解】第一空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很容易直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第二空干冰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即发生凝华现象;第三空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变为液态的小液滴,即发生液化现象39、3.65【详解】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物体长度为3.65 cm。40、色散 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迁合同范本
- 海域出租合同范本
- 购买led合同范本
- 车站建设可行性报告
- 女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 供热管网及供热设施提升改造进度控制与考核
- 中国越野自行车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扬场机投资项目立项报告
- 企业需求调研报告5
- 农产品电商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 19522-200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 登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课件
-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白)课件
- 彩生活运营模式2016年
- 脂肪肝的科普课件
- 某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知识考试参考题库(500题)
- 片剂工艺流程图
- 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 信息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 新湘教(湖南美术)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PPT课件(精心整理汇编)
- 大智慧指标公式函数大全(完整可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