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借鉴_第1页
跨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借鉴_第2页
跨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借鉴_第3页
跨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借鉴_第4页
跨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借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借鉴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进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经营的高级形式 ,跨国经营是企业充分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需要 ,是实现国际资源转移的有效手段 ,也是企业充分挖掘并综合利用自身优势的必定结果。20世纪6070年代,跨国公司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出现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其治理结构不仅代表着最先进的方向,也具有其复杂性特不是跨国经营中母公司及子公司的治理结构。同时,今天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不仅面对的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存在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情况,这时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的治理机制无疑是专门好的借鉴。 目录: 1、 论文的差不多概念. 4 1

2、.1问题的提出. 4 1.2跨国公司的内涵和定义. 5 1.3公司治理结构的差不多概念. 6 1.3.1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 6 1.3.2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7 2有关国外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8 2.1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 8 2.2、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机制综述. 8 2.2.1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 9 2.2.2德日的内部监控模式. 10 2.3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11 3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及进展. 12 3.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12 3.2国内对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的借鉴. 13 3.3我国的实践. 14 4、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治理机制及我国公司

3、跨国经营案例. 17 4.1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治理机制. 17 4.2跨国公司在华三资子公司治理模式. 17 4.2.1母公司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 18 4.2.2公司治理的本土化. 20 4.3案例分析首钢. 21 结论. 23 1、论文的差不多概念 1.1问题的提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跨国公司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紧形式。跨国投资能够绕开市场障碍,充分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跨国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也大大超出在单一国家境内经营的企业。跨国投资差不多成为当今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到1999年底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总数

4、超过60000家,拥有30万个海外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70%以上,占全世界总产出的四分之一。在1999年世界出口总额为7万亿美元,而跨国公司海外附属机构的销售额差不多超过11万亿美元。世界上最大的100个经济体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其余49个是国家。也确实是讲,有些跨国公司的经济规模已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作为一个进展中国家,必定会发生资本短缺问题,应当尽量争取引入外资,尚且还谈不上资本输出。事实上,这是一个误解。资本输出并不一定是富国的专利。一般讲来,资本应当向那些能够实现最大增值的地点流淌。边际资本回报率决定了投资的走向。鉴于中国国内

5、市场差不多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相对过剩,海外投资差不多成为必定的选择。 统计数据表明,假如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左右就会在资本输入的同时出现资本输出。中国是一个经济进展专门不平衡的大国。尽管内地有些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停留在600美元上下,然而东南沿海差不多超过了5000美元。因此,在中国必定同时存在资本输入和输出。毫无疑问,入世以后,大量外资跨国公司将进入中国,中资公司也将逐步走向世界,跨国经营。 从商品直接出口到直接投资是一种传统的国际化进程,美国、日本、荷兰等国的企业差不多上沿着那个过程走向世界的。那个过程一般被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商品输出,企业通过扩大出口,逐步建

6、立世界范围的销售网;第二时期是境外生产,企业通过在国外直接投资,建立自己的生产单位,形成国内外统一的治理体系;第三时期是建立跨国公司,以世界市场为基准,追求全球性总体战略,从最经济的角度进行投资与生产决策.以求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对企业问题的讨论离不开企业经营商业化如此一个前提,即企业的经营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了那个前提之后,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实际就转变什么缘故决定跨国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及如何提高经营绩效的问题。什么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不管是国有企业依旧私有企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最终都将取决于治理机制是否完善,不管是增强市场竞争依旧产权变化差不多上要通过改变治理机制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刘

7、芍佳、李骥,1998)。 从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走势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正处于第一时期向第二时期转变的起始时期。在那个转变的过程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国内企业要开展跨国经营业务,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应当是如何改善治理机制,治理机制不改善,专门难与机制完善的其它国际跨国公司竞争。什么缘故治理机制比其它阻碍企业跨国经营的因素更重要?缘故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投资地优势都只是治理机制完善后的结果,一个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专门难拥有与保持这些优势。在近几年中,跨国公司收购与兼并日渐增多并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紧方式,1997年跨国购并额为2360亿美元,占当年直接投资总额的58%,年增

8、长45.2%。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并购额占并购总额的90%。因而研究跨国企业治理机制问题关于中国企业如何走向跨国经营的道路就格外重要. 1.2跨国公司的内涵和定义 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开始对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进行研究以来.如何给这种企业组织形态下一个合适的定义一直确实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几乎每一本论述跨国公司的专著都有作者依照自己的理解做出的解释,可谓见仁见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的要紧代表人物是英国跨国公司问题专家邓宁(John.H.DUnning),他在多国企业的背景一文中写到:“国际的(internati

9、onal)或多国的(multinational)生产企业的概念简单地讲确实是在一个以上的国家拥有或者操纵生产设施(例如工厂、矿山、炼油厂、分不有机构、办事处等的一个企业”2.持这种观点的另外几位专家中,科尔代认为:”多国企业确实是拥有许多同时在不同国家从事经营的子公司的企业组织3 第二种观点要紧从股权所有、治理权操纵等方面来规定跨国公司。帕尔马特(Palmet)把企业的经营方向分为三类:民族中心的(面向本国)、多中心的(面向东道国)和以环球为申心的(面向全世界).他认为后两者属于跨国公司4.而梅森劳基(Masonlocky)则认为”多国公司的第一个标准确实是在许多国家从事经营,第二个标准是它在

10、那些国家从事研究、进展和制造,.第三个标准是,治理必须是多国性的,第四个标准是,股票所有权必须是多国性的.”5 第三种观点把一个企业在国外经营部份的比重作为衡量是否可称做跨国公司的标准.持这种观点的最闻名人士是美国哈佛大学“多国企业研究中心”的维农(Vermon)救授.他在其要紧著作国家主权处于困境一书中如此描述“跨国公司是操纵着一大群在不同国家的公司的总公司.拥有一大群公司的这类公司能使用一个共同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而且大概是依照一个共同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而且也是十分重要的,二。最后,这些企业一般都有相当范围的地区分布,一个在本国基地以外只在一、两个国家拥有股权(子公司)的企业,往往也不被列入

11、跨国公司的行列. 6 联合国秘书处预备了一份题为世界进展中的多国公司的研究报告,那个报告对跨国公司做了如下规定.:凡是在两个或更多国家里操纵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的企业. 7 由以上对跨国公司的定义能够看出,不管何种观点跨国公司的首先要义确实是要跨国经营,因而对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研究也要分两方面:境内母公司和境外子公司。因此本文的研究着眼于国外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中母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以其子公司在华成功经验作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借鉴。 1.3公司治理结构的差不多概念 1.3.1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 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怀与研究的重点。有关研究认为,中外公司在市场竞争

12、力上的差距从全然上看是公司治理水平的差异造成的。Millstein和Macavoy(1998)对154家美国大型公司进行了五年的跟踪调查,发觉拥有健康、独立并有效行使董事会职权的公司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业绩明显好于董事会消极、不独立的公司。里昂亚洲商业银行曾用7大项、54小项的标准衡量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结果发觉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其股价表现相对优异。19992000年,依照麦肯锡公司的全球投资者观点调查,按5分制标准(1分为特不差,5分为特不行),对亚洲国家的公司治理质量进行了打分,结果发觉,从印度尼西亚的1.1分到日本的2.6分,亚洲国家与地区的公司治理平均值为3分,低于公司治理质

13、量一般的水平(美国则超4过分)。 尽管学术界对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还存有争论,但专家普遍认为,治理完善的公司的资本成本要低于治理不完善的公司。好的公司治理是公司良好业绩的驱动器,它能够有效地爱护或降低公司遭遇各种导致公司损失甚至破产的风险和失误。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企业进展越规范,企业价值也就越高。公司治理水平被投资者视作评判公司价值、爱护自身利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而言,关于因经营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也许投资者不得不承受,但他们绝不情愿同意由于公司治理结构扭曲而带来的风险。因此,公司治理机制越健全,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公司资本市场的溢价也就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企业的竞争

14、力也就越强,在投资者的推断与决策中, 显然拥有投资选择时的优先性,这是不争的事实。 1.3.2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亦称公司治理系统、公司治理机制,是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操纵关系、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和制衡机制。它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企业与所有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斯坦福大学的钞票颖一教授在他的论文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中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聪慧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操纵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

15、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8。 国内学者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9 从以上定义能够看出,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是公司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狭义上是指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与

16、操纵关系,具体指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上是关于公司组织方式、操纵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其包括的不仅仅是公司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公司与所有相关利益主体(如股东、贷款人、雇员、顾客、供应商等)之间的关系。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或者讲评价这种制度安排的标准,在于通过一定的治理结构,使得资产诸方面的权利在分离的状况下,能够保持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使诸方面资产权利的掌握及运用严格受到相应资产责任的制约,从而达到诸方面利益的均衡,以保证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也确实是讲,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使因两权分离产生的目标差异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17、或交易成本)尽可能降低,同时把这种损失操纵在最低限度。 具体而一言,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如何配置和行使操纵权;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的监控以及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评价;三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这三个方面,直观地讲,确实是对权责利的一种安排。权力是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前提,由于代理合约的不完善,对权利如何配置和使用不可能在合约中全面规定,因而合约以外的剩余操纵权的分配就成为权力安排的一个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剩余操纵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包括职工)之间进行分配的,企业操纵权的配置和行使取决于其产权性质。而在股份公司中,由于两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共享公司的

18、操纵权,其分享程度同股权分散程度成反比,即股权集中程度越高,所有者享有的操纵权就越大,反之就越少。利益的分配是激励的一个差不多手段,那个地点的利益不光是金钞票酬劳,它还包括除金钞票外的荣誉、地位、成就感等。由于所有者差不多从经营者的角色中慢慢退出,生产监督则完全由经营者来担任,为了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剩余权益的分享就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 2有关国外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2.1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 由前所述所有跨国公司的概念能够看出,不管是什么理论学派,跨国公司的第一要义确实是要是在多国从事生产经营。由此就能够明白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确信包括了对其母公司和其境外子公司的治理结构的

19、研究。而母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跨国公司整体运营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海外子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依靠于国内母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10我国的现状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前提条件是产权清晰。许多国有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国内都看不住的国有资产,出了国门就更看不住了。” 11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国内公司治理结构尚存在问题,又如何走出去跨国经营哪?因此对当今世界成功的跨国公司的母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践进行借鉴是本文的一个重点。 2.2、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机制综述 几种要紧的公司治理模式 划分公司治理模式的要紧标志是所有权和操纵权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将公司治理的要紧模式分

20、为英美的市场监控型和德日式的股东监控型模式。近年来,一些公司治理专家和学者在研究了东亚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公司治理后,又归纳出“家族操纵”与“内部人操纵”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实际上,东亚国家的家族操纵模式与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点均表现为大股东的直接监控,只只是在德国和日本,大股东要紧表现为银行或大财团,而在东亚国家,大股东要紧为控股家族。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操纵”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出现是由于在国家经济处于从打算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专门时期,由于市场机制发育滞后、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引起的. 2.2.1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 采纳英美法系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21、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要紧以公司外部的监控为主,其特点是公司的股权高度分散,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股东对公司经营治理的阻碍专门弱。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依靠于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所有权通过资本市场,经营权通过经理人才市场的选择来实施各自的要求。建议对经营者治理不善的惩处通常是股东卖掉股票(用脚投票)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意收购。在美国,政府规定禁止银行、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以保持资产多样化为理由持有公司操纵性权益。因此在这种模式中股东的利益在专门大程度上是靠产品市场、公司操纵权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有关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的操纵、小股东权益爱护的法规等来爱护的。通过

22、这些来自公司外部的力量,促使治理层遵纪守法、努力工作、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了讲明英美等国公司治理机制运行原理,让我们来看一看它究竟是如何样工作的。 法律上,董事会由股东选举产,董事会作为股东的信托人,负有信托责任,是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选择和任免公司的高层治理人员、审批重大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监督公司的高管人员,确保他们按股东的利益行事。然而,在实际当中,人们对董事们是否能有效地维护股东的利益提出疑问。新董事是由现任董事提名的,而现任董事通常包括公司的高级治理人员。新董事的候选人几乎总是在例行的股东大会投票中被批准。从理论上讲,不中意的股东能够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同时发起“代理之战”,以试图将他

23、们自己的候选人选入董事会,但这通常成本高昂同时难以成功。因此在实际当中他们专门少如此做,而代之与选择“用脚投票”,通过卖掉股份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不满。然而卖掉股份能够传递一个专门强烈的信息假如足够数量的股东卖掉股票,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这将损害高级治理人员的名声,并动摇他们的地位,阻碍他们的收入。一方面,董事会可能考虑重新聘用经理,因为活跃的经理人才市场的存在使得董事会几乎总是能够找到称职的经理人才:另一方面,由于高级治理人员收入的专门大一部份来自于奖金及股票期权,奖金通常和公司的净收益相联系,而股票期权则与股价挂钩,因此假如股价上升,那么股票期权将会给经理们带来专门大收益,而假如股价下降,期

24、权将一文不值。这就激励经理们尽量增加公司的收益和股票价格,因此符合股东的利益、对那些没有按股东利益行事的经理和董事们来讲,恶意收购的威胁总是存在的。假如公司的股价由于治理不善和决策错误而下降到其应有的价值以下,其它公司和投资者集团就可能通过收购其股票,取得公司的操纵权,然后川负责任的经理和董事取而代之,以实现公司的潜在价值。 因此,在英美等国,由于公司股东监督不足以及所有权和操纵权的分离而产生的托付一代理问题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得到了操纵和缓解: (1)董事和高管人员具有法定职责必须按公司的所有者一股东的利益行事; (2)对高级治理人员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将他们的收益与公司的业绩和股价挂 钩:

25、(3)产品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的压力(不称职将被更换); (4)公司操纵权市场的压力(公司被其他投资者收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完全依靠外部监控模式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英美等国开始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各种公司治理的原则、指引、章程、鼓舞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董事会内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等,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公司的内部监控力度,以弥补由于外部监控不足所造成的问题。 2.2.2德日的内部监控模式 与英美等国要依靠公司外部的力量对治理层监控不同,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要紧以公司大股东的内部监控为主,外部市场,尤其是公司操纵权市场的

26、监控作用专门小,有关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的操纵、小股东权益爱护的法规也不如英美等国完善。德国和日本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公司具有要紧投资者,他们拥有公司显著的利益或股份,治理层处于这些要紧投资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其它公司的严格监督之下的。所有权的集中使得投资者既有激励又有能力对治理层进行监督和操纵。在德国,三家最大的银行拥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专门大一部分,他们还代表其它股东投票。在日本,银行通常是公众仁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公司间交叉持股的比例也特不多. 2.3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公司操纵机制的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一般来讲,为了保证公司不要偏离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太远,有

27、许多机制能够使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操纵措施。闻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强调这些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利益持有权的集中:假如股权集中在少数几个投资者手中,那么他们就有足够的激励去猎取信自、和监督公司的治理。大的持股比例也使他们有能力操纵治理层。假如所有权的集中是不可能的,那就必须运用间接的监督和操纵手段,这包括活跃的企业收购市场,运行良好、充满竞争的经理人才市场,以及债权的集中(在这种情况下,监督的职能由债权人来完成)。 在英美模式中,间接的公司操纵手段被经常使用,这包括恶意收购、杠杆收购、“用脚投票”、代理之战、基于公司业绩的激励合同、内部交易及关联交易的法律禁止、对小股东权益的法律爱护等。而德日模

28、式偏重于直接操纵,董事会的权力与作用较大,大股东的直接监督力强。大股东可能是金融机构、其它非金融公司或个人。恶意收购在德国和日本差不多不存在。例如,在德国,自二战以来,到1992年为止,只有四起成功的恶意收购。以收购来更换无效的治理层的做法在日本也不普遍。相比之下,在美国,1980年财宝杂志评出的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10%后来均被恶意收购过。 20世纪80年代,由于德国和日本的公司后来居上,在全球市场上对英美的公司造成巨大威胁,引起了公司治理专家对英美的外部监控模式进行反思。一些专家认为,德国和日本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得益于其有效的内部监控模式,因此,在这一时期,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

29、倍受推崇。然而,90年代以后,随着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所发生的一系列损害股东利益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的不断曝光,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某种监控方式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都不是最佳的,只有综合两种模式的优点建立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最有效地爱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12 公司治理并不存在所谓最优的模式,不管哪种模式,差不多上作为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而出现的,都制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公司。近年来,由于美国经济进展的独特性,使得英美模式受到人们的较多推崇,认为由于有较高流淌性的资本市场的存在,尽管有公司治理层行为短期化的问题,但该模式依旧比较适合于分散化的投资者以托付代理方式监督公司。而德日模

30、式尽管强调银行等法人投资者的作用,短期分红压力小,有利于公司的长远进展,但中小投资者的微小地位却特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和贸易的全球化、竞争化的加剧,在强调效益与效率的前提下,公司治理模式呈现出明现的趋同现象:英美模式中的机构法人股东持股比例日益上升,对银行持有公司股票的限制也大为减少,股东“用手投票”机制进一步加强;同时,德日模式中的股权结构集中趋势开始放缓,银行对企业的操纵逐步弱化,交叉持股的数额也不断减少,股东“用脚投票”的现象也日益增加。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现象,是生产力进展和企业竞争的有效反映。它表明,阻碍甚至决定企业进展的诸多要素,通过博弈之后,形成了新的格局。其中最明显

31、的特征确实是公司人力资本作用的增强与地位的提高。围绕人力资本,形成了公司治理新的模式与机制。因此,对治理模式的探讨与借鉴并不能简单地加以评判与套用,而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理性的分析,并借鉴性地加以汲取。 3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及进展 3.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我国经济界和经济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问题的研究始于世纪年代初。尤其是年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以后,经济学家们在引进、介绍和借鉴国外有关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

32、见和建议,从中找到了当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问题讨论得以兴起的差不多背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命题的提出和产权理论问题研究的深化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得以从国外引进并逐步走向深入的条件和契机。同时,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消除了股份制试点改革由于观念缘故而人为造成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的差不和隔阂。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的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革,并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明晰的产权制度则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得以建立的必要前提,能够认为这确实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问题讨论当时得以兴起的差不多背景。通过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制度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企业经营机制也逐

33、步转换,但深层次的问题仍未得到全然解决,改革的难度加大。然而,面对日益接近的国际市场以及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加快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其竞争力,尤为重要。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要紧问题国有股占的比重仍较大、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不明确、企业经营者由上级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股权过分集中政企难以分开公司治理结构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代理成本过高代理效率低下西方典型的托付代理关系中,要紧体现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阶层与一般雇员等代理阶层,而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公司却与传统的国有企业一样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央政府、国有资产治理部门、股东在会

34、、董事会、监事会与一般职工等代理阶层,增加了利益分享的主体,扩大了信息不对称,导致最初托付人的目标得不到贯彻实现,代理效率随代理级层的增加而下降。 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内部人”操纵严峻豆建民认为,我国企业的内部人操纵问题产生的缘故首先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的缺陷。有相当多的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几乎是由原企业的原班治理人员组成,由于缺乏对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成员的考核、奖惩、任免等具体规定,董事会往往滑向内部人一方而难以起到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缺乏真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人格化代表的专职部门。另外,股东又不能“用脚投票”和转让股权行使退出机制。由此看来,我国企业的内部人操纵问题要紧是出在托付人方

35、面。 难以形成有效的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机制目前,我国在经营者选择机制上,差不多上与传统的国有企业没有什么区不,仍掌握在党的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手中,这些官员不仅激励不足而且缺乏信息来发觉和任命有能力的企业家。 3.2国内对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的借鉴 就我国国情而言,公司治理结构既不能完全采纳英美“股东至上”模式,也不能照搬德日“共同治理”模式。因为假如完全采纳英美模式,我国尚无成熟的经理市场,控股股东也没有选择和监督代理人的经验,也专门难找到合格的人选以组成有效的董事会;假如采纳德日模式,我国的金融体系尚待完善,还缺少大批适应市场竞争机制要求的金融人员。依照我国的国情,宜将多种治理

36、模式结合起来,对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形式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而言,非国有企业采纳英美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取消政府行政干预;国有企业分政府操纵企业、专门法人企业和股份公司企业三种组织形式区不对待。政府操纵企业是指国防、公共教育、基础研究等提供公用品的行业,这类企业因其性质比较专门,治理结构采纳类似于政府机构内部的治理机构,带有浓厚的行政治理色彩;专门法人企业是指水、电、气、通信、邮政等垄断性和具有显著外部效应的行业,这类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应由政府提名或任免,董事通常由地位较高的现任或前任的政府官员以及有相关企业治理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经理由董事会任命或从经理市场聘请;股份公司企业是指自由竞争行

37、业,这类企业的治理结构采取英美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实施行政干预,仅仅是以一般投资人的身份控股和参股而已。 从实施效果来看,应该讲这种多元化的公司治理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企业产权主体缺位,“内部人操纵现象严峻,企业治理层的渎职以及治理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代理人缺位(缺少高素养代理人),常常出现决策失误、白费企业资源行为。所有这些都讲明企业效益的提高受诸多因素的阻碍,其中包括资金来源、治理能力、市场机会、技术改造以及职员努力程度等方面。这就要求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目前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第一,塑造多元化的产权主体,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督效率。许多国有企业所有

38、者和经营者身份重合,缺少能尽心尽力地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的所有权主体,出现了内部人操纵及其他弊病。这就要求引入除国家以外的其他投资主体,同时要真正发挥企业中监督部门(如监事会、纪检部门、职代会)的作用。监督部门中不仅要有股东代表,而且要有利益相关方的代表,形成一种利益制衡机制,逐步向“共同治理”模式过渡。第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是确保该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该董事必须做到:从未是该公司或其任何一家子公司的雇员;并非公司任何雇员的亲戚;不向公司提供任何服务;未受雇于向该公司提供要紧服务的任何企业;除董事劳务费以外,不从公司猎取任何酬劳等等。第三,逐步培

39、育成熟的“经理”市场,通过公平的竞争环境选拔合格的企业家。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选择、培养企业家的前提条件,经理市场的存在会对那些不努力工作或损害公司利益而谋取私利的经理构成威胁。假如一个经理因行为不当而造成公司效益下降,他就有可能被来自经理市场的经理候选人替代。在经理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能够考虑在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引进竞争机制,尽可能给职工提供表现其治理能力的机会,通过竞争发觉治理人才. 3.3我国的实践 本文的第二部分引出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操纵和市场操纵两种模式,接下来我们试图运用两种模式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1、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式

40、中国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和实践起步于90年代初。作为一种微观制度安排,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进展具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首先,它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从打算体制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转化为一个公司制的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实体。由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诞生和进展必定受到客观制度环境和传统打算模式的阻碍和制约。其次,它是一个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制度创新和突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的进展应运而生的自发演变过程。前文曾专门讨论过制度变迁中的设计论和自发论,如何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研究、认识中国的实际,把握制度创新的机遇,幸免和减少人为设计、干预中可能产生的负面

41、阻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所有者到位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操纵权和剩余索取权。而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从产权上讲国有企业是国家(包括各级政府)所有,这在法律上讲应该是明确的。问题表现在:(1)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体现那个所有权。(2)那个所有权的分割、流淌在法律、政策上和实践中都有较大的障碍。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实行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深圳、上海建立的国有资产治理公司、国有资产控股公司能够看作是一种专门的安排或是尝试。但从整体上讲这仍是一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与企业脱钩,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更加明确了,

42、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角色却未能做出相应的安排。在目前的体制下,财政部负责资产和税收;人行、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等负责监管;企业工委和金融工委负责党的工作、人事、纪检、审计;经贸委、计委负责政策和协调。但企业的进展战略、股权变更、资产处置、收购、兼并活动、上市、清盘这些重大问题已超出经理班子和董事会的职权,应由股东批准、决定。企业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找不到股东或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在目前这种格局下,国有企业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其结果可能导致两个极端,即内部人操纵或政府部门的多头干预。 3、股权单一化及解决的途径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股权单一化,即多是国

43、有独资公司。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一个多元、分散、可流淌的股权结构上的组织形态。单一化的股权难以形成制衡,会导致内部人操纵。针对这一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提出股份制改造和股权多元化的政策和思路。 股权单一化产生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打算体制的遗产。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看,除少部分私有企业外,多数大型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是通过上市实现的。在家族操纵的私有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大众持有的上市公司之间几乎是一个空档,专门难找到我们所讲的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是资本主义早期为了筹集资金以满足经济规模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现在这一形态在法律上仍存在,但在实际中一般都不再被大公司所采纳。

44、其缘故:一是由于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出现能够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集资方式和投资工具。二是不上市的股份制公司缺乏有效的市场操纵。从组织操纵讲,几家股东共同持股,相互之间特不是大小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就会削弱组织操纵的功能。三是股权流淌性差,小股东或被动投资者既不可能控股,又不能流淌,权益难以保障。四是对大股东来讲,汲取小股东进入企业,在猎取了资金的同时,也削弱了自身对企业的操纵力,增加了企业运行的组织成本,相比之下他们会选择其它的融资方式。 在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育,机构投资者也未成长起来,股权多元化的问题不能要紧依靠上市来实现。作为一种过渡,股份制是否是一个途径呢?我以为关于中小

45、型企业、私营企业是可行的,关于大型国有企业却存在诸多问题,盲目提倡、硬性要求还会产生负面阻碍。股份制的产生要紧是在银行、资本市场不发育的条件下融资方和投资方供求双方的一种结合,解决股权单一化并不是双方的动因。因此,为了实现股权多元化而规定企业必须通过股份制改造分散股权,这本身就违背了市场规律。从实际情况看,在市场上真正有能力购买大型公司股份的机构投资者还没有成长起来,银行持股受到法律限制,企业作为一个投资主体应要紧侧重基于内部一体化、生产规模扩张的兼并与收购,脱离那个背景形成类似日本那种跨行业的企业间环形持股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从商业性动因考虑,股权的受让和购买双方必定会综合考虑权益保障、组织

46、操纵成本、流淌性等差不多因素,并与其它融资、投资方式相比较。从法律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有限责任公司都要求有一定数额的股东,但实际上在公司注册时,能够使用一些名义股东并要求这些名义股东签署法律文件,保证其名义上拥有的权益属于托付人,即要紧股东。因此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多元化从法律上讲不是一个硬约束13。 4、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治理机制及我国公司跨国经营案例 4.1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治理机制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治理机制的特点:1、海外子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依靠于国内母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2、海外子公司在初创时期其治理机制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精,能产生高效率。但一旦进展到较大规模,则必须要有比较完

47、整的治理机制。3。海外子公司的竞争力最重要依仗其本身的治理机制是否完善。4、企业文化和本地化战略是海外子公司内部治理的要紧内容。董事会与资本财务机制是海外子公司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结合点。14 目前,有关企业治理机制的内涵问题理论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赞成把企业治理机制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治理机制的观点,即狭义的治理机制仅包含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董事长或经理权利及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的企业治理机制还应包括公司的各项收益分配激励制度、经理聘任与人事治理制度、财务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战略进展决策治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控有关的其他制度(Keasey Thcrnpso

48、n & W right 1997)假如从广义的企业治理机制概念动身,境外企业治理机制能够细化,三资企业为经理激励机制、经理聘任机制、董事会、资本财务机制、企业文化、本地化等;中国企业集团境外企业治理机制与三资企业相差无几,但其程度、具体的运行模式和绩效是不一样的。从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来看,经理激励、经理聘任差不多上母公司的制度安排,子公司无权决定,子公司董事会只是起到认可本公司经理的作用,经理的实际操纵权掌握在母公司手中,因而属于外部治理;董事会不是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是要紧由母公司选聘的总经理“组阁”而成,其成员包括子公司的部分高层治理人员。有时也有来自母公司直接听命于母公司的人员担

49、任子公司非执行董事。资本财务机制由外部的财务审计与内部财务治理构成。经理激励及聘任纯属公司的外部治理,董事会和资本的财务机制既具有外部治理的特征,又具有内部治理的特征,能够看成是公司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结合点;而企业文化与本地化战略则属于公司的内部治理。15 4.2跨国公司在华三资子公司治理模式 “中国目前拥有二十多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全球最大的五百家企业中,已有四百多家在中国落户,其业务范围涉及高科技、电信、电子、零售、制造、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多个项目。而且,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大幅提高了其在中国市场投入的科技含量,以强化其产品的竞争力。世纪年代中期,跨国公司带给中国的技术仅有为当时的最新技术,年

50、这一比例达到了,而年则更是达到了。今天,中国差不多成为跨国企业领先提供最先进和最尖端的技术的市场之一。”在月日于北京进行的首届跨国公司高层论坛上,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的总裁符标榜如此讲。 世界五百强在华投资的一些企业,使用其母公司最先进技术的比重已接近80,这些客观条件特不有利于培育和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2002年中国500强的营业收入差不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差不多赶上或者接近世界500强企业,企业的成长方式也逐渐由粗放的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在国际经营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外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制造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许多跨国公司把在华的

51、投资性公司升级为亚太地区的总部,设立他们地区的研发中心和治理营运中心。 跨国公司在华的成功不仅仅是靠其母公司的治理机制,其在华的子公司的治理结构的贡献也功不可没,以下就以国外跨国公司在华的治理模式为例作为中国跨国公司的境外治理模式的一个借鉴. 4.2.1母公司为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 李维安通过对天津开发区近千家三资企业实地调研和数据整理,总结出跨国公司在华三资企业公司治理模式以母公司为主导的治理模式。所谓以母公司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即母公司不仅通过股权结构,而且通过技术支持、销售渠道、机构的设置和操纵,使三资企业成为其海外加工厂,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以达到满足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竞争的需要。具体的讲

52、,母公司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母公司主导模式,即股权结构操纵、董事会的权利操纵和非股权结构因素(指销售渠道、研发操纵等)。 股权结构及特点 外方对股权结构的安排是指合资企业中跨国公司在三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通过对天津开发区三企业投资规模及外资比例的考察(见表),我们现,在华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在股权安排上倾向于采取控股的形式。 从上表可见,合资企业中外方投资占%,讲明外方母公司在总体上处于控股地位。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三资企业成立后,外方单方面增资扩股的行为极为普遍。以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初建时中韩双方各持一半,但到目前为止,韩方出资占到%,中方占%,韩方占绝对的优势。 董事会设置及权利配置

53、 我国的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合资企业中不设股东大会,其组织机构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是合资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因而合资各方均十分关注对董事会的操纵。同时又规定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合营各方协商确定,董事会的名额分配由合营各方参照出资比例协商确定。因此,在合营企业中董事会人员的比例分配将取决于公司的股权结构。绝对控股一方的董事人数占多数,在权利结构中占有主动地位。由前述调查知,由于三资企业外方控股,因此外方操纵着董事会,董事会权利的行使, 体现的是母公司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 销售网络及技术支持 合资企业的外方不仅重视股权的安排,而且特不重视通过非股权的手段达到操纵合资企业的目的。一般来

54、讲,外方母公司通过资金、核心技术、关键的治理技能和营销网络要素的投入,使合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日常运营严峻依靠外方公司。这种非股权操纵,在外方拥有操纵权的情况下,巩固了操纵地位,而在外方拥有少数股权时则使其获得实质的操纵权。16 在监督机制方面 中外合资企业普遍未设立监事会。调查表明,只有10.1%的企业建立了监事会,20.1%的企业建立了相当于监事会的机构,其他企业均未建立监事会制度。在中德合资企业的典型调查中我们发觉,16家企业均未设立监事会或监事,在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方面,有62.5%的企业依靠来自外方母公司的财务审计,只有37.5%的企业要紧依靠合资企业董事会的监督。这一点与德国企业的治理

55、模式有显著的不同。 从南开的调查中还发觉,有60.1%的企业“由母公司制定政策,考核、评价董事及经理人员的业绩”,只有10.1%的企业实行内部层层考核;另有9.3%的企业未建立业绩评价制度。例如,对天津16家中德合资企业的典型调查表明,有56.25%的企业由各自母公司制定不同的经理人员考核标准,37.5%的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考核标准,只有6.25%的企业由董事会制定考核标准。可见,中外合资企业对经理人员的考核以母公司的考核为主。 4.2.2公司治理的本土化 从比较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强调股东主权,以股东财宝的最大化作为衡量公司治理效率的标准。它以发达的金融市场,广泛分散的股份

56、所有权以及活跃的公司操纵权市场为基础,利用市场手段间接操纵公司,形成对经理人员强有力的激励和持续性约束,从而保证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拥有双层董事会结构,即完全由企业经营者构成的经理理事会和由职员代表与股东代表组成的监事会。监事会的规模由法律规定,股东无权改变,而且监事会中必须包括职员代表。监事会能够委派和解散经理理事会,认可重要的治理决策,以及向经理理事会提出建议。银行在德国企业中拥有长期利益,银行代表长期存在于公司的监事会中。特不是德国的三大全能银行,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些地区,地点性银行也成为企业的关键股东。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

57、法人相互持股现象比较普遍,公司治理建立在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公司股权集中持有,集团成员起重要作用,银行在融资和公司监控方面有实质性参与;公司治理效率的衡量标准是社会资本回报的最大化。 以激励机制为例。中日合资企业就深受日方母公司事业型激励的阻碍,强调终身雇佣、年功序利和缓慢提升。许多日方高层治理者依旧认为在合资企业中继承母公司的做法是可行的。而中美合资企业则强调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和工作业绩考核体系,拉开薪酬之间的档次,依照职员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激励,特不是对经理人员,倾向于采取高薪激励。这与美国母公司的做法差不多相似。调查发觉,中日合资与中美合资企业的治理人员薪酬差不较大,许多在中日合资企业

58、中工作的中方人员纷纷跳槽进入欧美企业,以致一些日方高层治理人员感叹“日资企业成了欧美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这使得日资企业在传统的日本激励模式中不得不逐渐引入欧美企业的观念,开始提倡成果主义的经营哲学。如中日合资天富软管有限公司总经理小掘龙夫认为:“工作就应该有成果,然后依照成果推断功绩,而不是强调其他东西”。但他同时认为,日本传统的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有其自身的优点,它能使职员拥有安定的工作环境,感到事业和生活有保障,因此,企业内部关系和谐,因晋升提级引起的仇视和内耗小,职工具有较强的献身精神。该公司导入的年功制是成果、效率加进入公司的年数。 然而,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当地化也十分明显。由于中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证券市场和公司操纵权市场普遍缺乏效率,以及经理人员市场尚未形成,类似于美国企业的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因此难以建立;关于德国模式而言,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离制度,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日本企业建立在企业集团和大银行之间的法人相互持股的关系型公司治理模式由于在中国难以找到适合的土壤也不可能生成。在天津开发区的调查中我们发觉,不管中美合资,中德合资,中日合资,依旧中韩合资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带有普遍的共性,同时还能针对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作出适应性调整。 4.3案例分析首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