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_第1页
东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_第2页
东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_第3页
东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_第4页
东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东亚经济周期(EABC)W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趋凸现,本文选取10 个代表性国家( 地区 ) ,以实证方法对 1970-2004年东亚经济周期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和聚类分析;得出东亚经济周期存在, NIEs、ASEAN葬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地区性大国经济周期独立性较明显,中国与东亚经济周期关联度逐渐加强等结论,分析结果为东亚经济合作进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关键词: 东亚经济周期,次区域经济周期,聚类分析近年来,东亚各国 ( 地区 ) 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不断加强,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亚洲货币联盟等问题的探讨逐渐升温,日益密切的东亚经济合作催生了

2、许多复杂的议题,诸如“ 10+1”抑或“10+3”的选择,东亚货币联盟的币种选择等,众多现实议题的解决急待理论支持,这使得东亚经济周期研究的紧迫性更趋凸现。区域经济周期研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这是因为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无时无刻不受到区域经济周期,亦即区域内各个国家( 地区 ) 经济波动协同性表现的影响。经济周期同步性越强的区域,其国家( 地区 )相互间经济合作的政策协调成本越低,一体化收益越高。正因如此,近二十多年来,区域经济周期研究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越快的地区,其相应的区域经济周期研究也更加深入,以欧盟为例,早在20 世纪

3、 90 年代,欧洲中央银行等机构就发起设立了欧洲经济周期网(EABCN, Euro Area Business Cycle Network) ,该网现已成为欧洲经济周期研究的重要平台, Robetrt,I(2000) 、 Artis,M J (2004) 等数百名欧洲学者基于此网开展的欧洲经济周期研究更深刻地影响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比较而言,东亚经济周期的研究较为滞后,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东亚经济一体化向前推进的理论障碍。目前,国外研究该问题的主要是韩国学者,如Jong n Choe(2002)、Kwanho Shin& Yunjong Wang(2004)、Soyung Kim(2004)

4、等。他们的研究方法较为相近,都是在假定东亚经济周期存在的基础上开展经验检验,分析东亚各国 ( 地区 ) 间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此外,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2003) 从汇率安排角度对东亚经济周期传导进行了分析,与韩国学者一样,他们共同的缺陷在于未能证实东亚经济周期存在这一基本假定,也未能分析东亚经济周期的整体特征,这与欧洲学者大量关于欧洲经济周期存在性和特征事实的研究相比,差距较大。国内学者对东亚经济周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仅有薛敬孝、张兵(2001) 测算了东亚10 国 1965-1999 年的经济增长率波动,据此分析东亚各国 (地区 ) 经济周期的同期性与非同期性,其缺陷在于未能从整体

5、上分析东亚经济周期及特征。笔者针对国内外现存研究空白,借鉴欧洲学者主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东 亚经济周期的存在性与形成时间、次区域经济周期的存在性,东亚经济周期的 特征等问题。数据本文用国家和国民收入变动周期因子的相关性来表示两国经济周期的同步 波动,如东亚各国(地区)问的经济周期表现出较显著的两两同步,则可说明东 亚经济周期存在,更进一步还可以分析东亚次区域经济周期的存在性。国民收入的测度采用实际GDP数据来源是IMF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增广 的ADF检验,在5%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含有单位根的检验,说明数据是平稳的, 可采用Hodrick-Prescott 方法进行滤波,以提取实际 GDP勺周期因

6、子,剔除国 民收入变动中的增长因素。运用Matlab软件对各国实际GD嗷据进行HP滤波,取平滑参数 入=100; 给定GDPt据的时间序列yt可分解为增长因子gt和周期因子Ct,即yt=R+G, 在T期,增长因子可通过样本空间包括中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泰国、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10个国家(地区)从1970年到2004年的实际 GD呦据。样本涵盖东亚的地区性大国(中国、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 NIEs)、东南亚联盟国家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

7、ns , ASEANs)能反映东亚经济的主体特征。、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的相关性通过计算10个样本国家(地区)实际GDM期因子5相互间的皮尔逊相关 系数Corr(c),就可以对东亚经济周期的存在性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表1) , 1970-2004年期间,东亚10国总计45组相关系数, 在5%K平上显著相关的有29组,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的有21组。其中,新加 坡与8个东亚国家(地区)存在经济周期的显著相关关系,我国香港、台湾及泰 国,印尼,马来西亚为7国,韩国为6国,日本和菲律宾分别是5国和3国。 该结果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波动表现出较强的同步性,由此,可以判断东 亚经济周期确实存

8、在。东亚经济周期的存在性得以证明,那么,这一周期在何时形成,东亚区域 经济合作发展是否对东亚经济周期的形成产生着决定性影响?为解决这一疑问,我们根据标志性事件,将样本时期进一步划分为1970-1991 , 1992-2004两个时段,分别计算这两个时段东亚10国(地区)经济周期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1970-1991年间东亚各国(地区)45组相关系数,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的仅为13组(表略);1992-2004年间,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的迅速增加到 26组(表2)。由此 可以看出,东亚经济周期的真正形成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与东亚经济合 作在九十年代真正进入加速阶段有着紧密关系。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

9、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周期均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 是因为地区性大国对本区域经济依赖程度较低,受本区域其他国家经济波动影 响较小。从1970-2004年整体来看,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不存在经济周期相关性,这是由于1970年以来,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与大部 分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人为割裂。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 断提高,其融入东亚经济周期的步伐也会迅速加快,1992-2004年的检验结果 表明,中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周期的关联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加强,中 国与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的经济波动开始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东亚经济周期的分层聚类分析为进一步揭示东亚经济周期的

10、特征,反映出哪些国家的经济周期相关性更强,即分析东亚是否存在次区域经济周期,我们用 SPS欹件对东亚各国经济周 期进行分层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最近相邻法 (Nearest Neighbor),距离测 度方法采用欧氏距离的平方(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聚类树型图(图1)表明,1970-2004年期间,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 坡四国的经济周期相关性最强,其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周期 也具很强相关性,日本、菲律宾相互间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性,中国的经济周期 较为独立。聚类分析结果说明东亚经济周期除表现出整体特征外,还呈现出两大次区 域经济周期,即NIE

11、s和ASEANSg济周期。我们以实际GDZ曾长率图谱分别将 聚类结果以三组图表示。图2为NIEs经济周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图3为ASEAN经济 周期(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图 4为中国、日本、菲律宾的经济周 期。从图2,图3中可以看到,无论是 NIEs经济周期还是ASEAN经济周期, 其次区域内各国(地区)经济周期表现出很强的同步性,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轨迹 基本保持同样的形态,数次经济波动的波峰、波谷都在相近时间发生。增长率 图谱验证了我们用实际 GDP周期因子所做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菲律宾在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与其他东盟国家经济相关度 不高,同时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日本,故经济波动与日本更为相关,聚类分析 表明两国同属一族。中国的经济周期则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从增长率图谱 上也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逐渐向其他国家收敛。(图4)四、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本文通过对1970-2004年东亚经济周期的数量分析,得出以下四方面结论: (1)东亚经济周期存在,其整体形成始于 20世纪90年代,并随着亚洲区域经济 合作进展而加强;(2)东亚存在次区域经济周期,主要表现为 NIEs国家经济周 期、ASEANS1家经济周期;(3)东亚地区性大国(中国、日本)与其他国家经济 周期相关性相对较弱;(4)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