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_第1页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_第2页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_第3页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_第4页
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代中期画家周臣二十五幅绘画赏析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周臣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周臣是个丰产画家,流存至今的作品件件结构精整,幅幅见功力,下笔不苟。主要传世作品

2、有柴门送客图、春山游骑图、桃花源图、山斋客至图、画閒看儿童捉柳花句意、渔乐图卷、辟纑图、春泉小隐图卷、水亭清兴图、香山九老图轴、沧浪濯足图、毛诗图、村社图、长夏山村图、山水中堂、雪山渔父图、北溟图、燕子矶图、观潮图、山间行旅图、松下高士图、寒鸦月夜图、流氓图、雪村访友图、林亭论古图等。明代中期周臣柴门送客图赏析柴门送客图轴,纸本设色,纵121厘米,横5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图以杜甫南鄰诗中“相送柴门月色新”句意入画,描绘了杜甫和锦里先生真挚的友情。二位知心好友谈兴极浓乃至“竟日淹留”,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直到月上东山方才告别,船工也已在船头熟睡,直至客人快要上船了,他还未酲来,说明主客

3、送别时间之长,友谊之深。树石皴法将披麻、钉头、斧劈巧妙结合,用笔苍劲爽利,人物形象质朴传神,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浓淡相宜,是其精心之作。明代中期周臣春山游骑图赏析春山游骑图,纵185.1厘米,横64厘米,绢本,浅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所描绘的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中,游骑行旅的景致。春山叠翠,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近景山溪岸边,春花几树,山溪湍流有声,山崖巨石用小斧劈加渲染,多用于阴面,山石呈一定的亮度,使山川雄中寓秀。山上苍松浓郁,遒劲多姿。舍后绿树成荫,一派春机昂然的景象。整幅作品,构图清旷周密,自然得体。画家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突出前景,着意表现春山、游骑、桃花、虬松,以用来点明题

4、意。其他衬景则比较简略。周臣此作品系传统的春游、山行题材。图绘春山、旅店、游骑和行旅者的活动情景。构图清旷周密,笔法清秀,融合了北宋李成、郭熙及南宋李唐、刘松年画法,山石用小斧劈皴,人物用细线淡色,别具新意。该图为周臣山水画的代表之作。款署“东村周臣”,钤“东村”一印。明代中期周臣桃花源图赏析桃花源图绢本设色,纵162.1厘米、横102.3厘米藏于苏州博物馆。“此画面款署:嘉靖癸巳岁夏仲,姑苏周臣写。”癸巳”即明嘉靖十二年(1533),此时周臣的作品已具成熟风貌。此作依据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情景所绘,也含有画家想象的成分。画面展现出桃花源溪水绵长、山洞幽邃、花树丰茂、奇石崚嶒之奇境。画中泊

5、舟无人,引导观者视线向中景探寻。豁然开朗之处透露出渔夫与避秦隐居于此的山民惊异相见、寒暄的场面。画中屋舍俨然,人们衣饰古朴,显得温和坦诚。画面右上部高峰峻立,给人气势峥嵘、险峻之感。作品左上部远方是平旷的田畴,有耕牛劳作,显现出一派自力更生、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之意境。画作以墨笔勾皴打底,薄染浅绛,桃花、松叶、山石阴暗面、田园及服饰点染粉红、花青、朱砂等。画家在和谐古朴的色调中增加对比变化,使画面充盈春天的气息。此作突出了北宋大山水构图格局,显得幽远险峻。画面层次丰富且直斜交错,线的交叠既苍劲又富于张弛分明的节奏。画家用笔既采用大刀阔斧的刮铁皴、斧劈皴绘山石,又以工整细秀的笔法绘人物、树木、瀑流

6、、舟舍、田亩、耕牛等,颇具宋人苍劲精严的风骨气质,使线面的爽健曲折与细密舒缓相映成趣。画中用墨厚重与清润兼济,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递进与深远的美感,构成奇绝高古的意境。此作敷色淡雅古朴,绝无市井艳俗之气,人物神情也蔼然可亲。渔人放下船桨受邀入各家做客的那一瞬间,也暗示了之后的故事发展。明代中期周臣山斋客至图赏析山斋客至图绢本设色,纵136.4厘米,横7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从船工坐在船头,伏膝熟睡,等待主人会友归返的细节,可以看出画家创作艺术构思的精妙。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

7、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柴门送客图可以体现这种风格。明代中期画家周臣画閒看儿童捉柳花句意赏析画閒看儿童捉柳花句意绢本设色116.663.5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白居易别柳枝: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与杨万里的閒居初夏午睡起:日常睡起无情思,閒看儿童捉柳花。画幅构图採边角式,虽与浙派同样传承自马、夏传统,但却了无浙派刚劲的笔调,处处洋溢著南宋院体绘画抒情的风致。周臣弟子仇英的工笔人物画,殆种源于此。明代中期画家周臣山水画渔乐图卷赏析渔乐图卷纸本设色32239cm故宫博物院藏图绘江南水乡渔民的生活场景。作者细腻地捕捉渔民

8、们的各种动作,如扣鱼、撒网、垂钓、捞虾、织网等,刻画出渔民率真自然的神态,表现出他们淳朴的性情以及于生计中寻找乐趣的生活态度,刻画入微,生动明快。绘画技法上,人物勾写敷色,衣纹用钉头鼠尾描,水画波纹,山石施以湿墨渲染,笔法灵动纯熟,出自宋人写实的绘画风格。本幅作者款署:“东村周臣。”钤“继”白文方印。王昶题跋:“清浦王昶藏于珠街里第晴翠楼,楼名盖钱塘山舟侍讲所书。”钤“述”“庵”联珠朱文印。引首文彭隶书“江乡渔乐”,钤“文彭之印”朱文方印、且快斋”白文方印。尾纸文彭草书录五代李珣渔歌子词,并跋:“右渔歌子四首,不知何人所客命书,漫录一道。三桥文彭。”钤“文寿承氏”白文方印、“文彭之印”朱文方印

9、。鉴藏印有“阳邑曹步郇鉴定印”白文长方印、“雨楼珍玩”白文方印、“贞和堂珍玩”朱文方印、“史西眉鉴赏图书”白文方印、“古香阁印”白文方印等。明代中期画家周臣山水画辟纑图赏析辟纑图绢本设色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卷尾画家自书:辟纑图。姑苏周臣写。”款下钤印一方。此图用笔纯熟,于严谨中尽现宽和安闲之势,应为周臣中期所作。是时,画家画艺成熟,有心得于胸,故所作如明王穉登所评:“古面奇妆,有苍苍之色。”明代画家周臣山水画春泉小隐图卷赏析春泉小隐图卷纸本设色26.38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款署:“东村周臣为春泉裴居写意”。钤“静远斋”印。此图为别号图,是周臣为一位裴姓,号春泉的文人所作。画面起首以裴君

10、的草堂为中心展开,草堂轩敞明亮,陈设简洁,堂外古松盘曲。主人正伏案假寐,堂外一童子持帚清扫,体现出闲雅出尘之趣。其后,板桥连岸,春水潺湲,远处青山逶迤,平湖无涯。中国画中往往绘文人隐士昼眠以示对外界的漠不关心,暗示他们与作官者有不同的享受,宣扬自我解脱、自我慰籍的处世哲学。画家巧妙地突出近景的板桥流水,以示“春泉”之意,又以假寐表示“小隐”点明主题。此件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南宋的“院体”画传统,构图洗练紧凑,状物准确生动,人物线条细劲流畅,情态传神。树石用笔刚劲峭利,多为小斧劈皴,墨色浓重而清润,显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明代中期画家周臣山水画水亭清兴图赏析水亭清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周臣善画山

11、水人物。山水师陈暹,间传宋人画法,得力于刘松年、李唐、马远,夏珪最多。用笔纯熟缜密,风骨峭劲雅健,尝传授画法於唐寅,仇英。该幅画河边柳岸,一亭一舟,中各一人。或凭榻而坐,或横笛濯足。一书僮挟琴而至,树梢柔枝轻摇,水面波纹如动,令人有凉生心底之感。江面水波荡漾,茅亭中有位士人敞衣闲坐,岸边坡石下,有人坐於船头吹笛,双脚则浸放在水中,极清凉闲适,写出夏日在水滨徜徉、悠游的乐趣。用笔缜密稳健,画风近似南宋马远、夏圭。明代中期周臣香山九老图轴赏析香山九老图轴绢本设色,尺寸:画芯177106厘米,外围28410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唐中期,古都洛阳闻名九州的“香山九老会”,被人称颂至今百世永流芳。“香山

12、九老”指的是:洛中遗老李元爽136岁;禅僧如满95岁;胡臬89岁;吉皎88岁;刘真87岁;郑据85岁;卢真83岁;张浑77岁;白居易74岁。九位老人在洛阳龙门的香山结成“九老会”。周臣香山九老图就是以绘画述此盛事。明代中期周臣沧浪濯足图赏析沧浪濯足图图轴,绢本设色,纵165厘米,横82厘米。山东省博物馆收藏。款识:东村周臣。此图描绘高耸突兀的山峰上,溪水从山顶上的密林间跌宕而出,山腰和山谷之间,云雾笼罩。山下两位高士临溪对坐于石上,正陶醉于山水之间。溪水旁有一小桥,书童携一似琴之物,不时回头欣赏浸透着湿润空气的自然风光。作品布景繁密,树枝精细,画面左下方为苍古之树,屹立于巨石之间,近景山石以水

13、墨为主,树用笔刚劲峭利,墨色浓重而清润,生动有力,树叶欹侧虬曲。远山叠翠,轻披薄雾,用淡墨写出,近浓远淡,使作品层次富有深度。远处树木用水墨点叶,树头倾斜,作风吹之状。泉水从山涧飞流直下,汇成淙淙小溪,在低洼处形成一汪潭水。点景人物虽小但精,衣纹细劲又具粗心顿挫。此画自然景色秀丽清幽,人物情态恬静,墨色清淡,赋彩妍雅,笔力稳重而显空灵。画家在这幅画中着意渲染的野逸意蕴,表现的既是那种摆脱尘嚣缰索、陶然世外的高人雅境,也是画家本人思想、爱好的流露,他的思想带有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的心理特征向往隐逸环境和高士情操。明代中期周臣毛诗图赏析毛诗图水墨设色癸巳(1473年)作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在汉代

14、,尊儒学,诗也被尊为经典,所以也被称作诗经。在当时,诗经的传世版本有齐、鲁、韩、毛四家。后来只有毛家的版本流传最为完整,最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后世又把诗经称为毛诗。魏晋以后毛诗成为许多画家的作画题材,周臣这件作品便是取材于诗经中人民的生活场景。该图质朴古拙,把山村乡民生活情景描绘得极为切近现实,这也许是源于周臣对下层人民生活劳作的深刻体认。明代中期周臣村社图赏析村社图立轴设色纸本纵102厘米横42厘米题识:东村周臣钤印:周臣之印,保利拍卖成交48300元。题跋:(一)齐俗从来好斗鸡,紫门相望在溪西。稻堆尽有余粮在,角腾还夸喔喔啼。彭城钱榖。钤印:彭城钱榖(二)秋作田家已办租,登场割拔乐徐徐。抱鸡

15、邻老来相约,引得儿童拍手呼。俞允文题。钤印:允文。明代中期周臣长夏山村图赏析明周臣长夏山村图轴纸本设色113.5x59.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图绘峰峦高耸、长松挺立、烟岚浮动、水阔清幽之景。一高士凭栏赏景。全图布局平稳,笔墨技法谨严。皴法兼用披麻、钉头、斧劈,用笔松爽劲健。画面处处显示出周臣作为职业画家所具备的精湛笔墨造型技能,从中也可看出唐寅、仇英画风的来历。明代中期周臣山水中堂赏析明周臣山水中堂立轴设色纸本纵185厘米横100厘米江苏嘉恒2005秋拍成交价36.3万元,1513年作款识:隆庆改元七月既望,东邨周臣。钤印:东邨(朱)此幅山水描绘的是一只木舟于险山急水中顺流而下。画面构图诡异奇巧

16、,山势凌厉如鬼斧神工,俯瞰的视角令湍流中的舟楫越显轻灵,其飞流直下处似有更多船只相汇,令人不胜担忧。该画采用了高远的布局法,在景物的描绘上,无论近景、远景皆坚实明晰。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岗和远峰运用方硬的小斧劈皴和刮铁皴勾勒,表达出嶙峋坚致的石骨。古松干枝虬曲和倒挂的形态,颇近马远的松树法。周臣的山水虽脱胎于李唐和马夏,但他并没有囿于宋院体画的程式,而善于摄取文人画家某些布景和笔墨的优长,形成结构严谨有法而气脉流动、造型真实生动、笔力刚劲峭利、墨韵充足的风格。明代中期周臣雪山渔父图赏析雪山渔父图轴绢本纵118厘米横60厘米镜心绢本钤印:周臣题跋:云树埋踪高绝飞,空江蓑笠弄寒丝。良工妙得此中

17、趣,故写愚溪独钓诗。偶见东村雪山渔父图,清润可爱,漫录一诗,观者不免佛头着污也。徵明。钤印:文徵明印、衡山。嘉德拍卖行134400元成交。明代中期周臣北溟图赏析明周臣北溟图绢本长135.9高28.3cm美国纳尔逊-埃特金斯美术馆藏“北溟图,描绘古代北海的波澜壮阔。庄子开篇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冥,北冥亦作北溟。明代中期周臣燕子矶图赏析明周臣燕子矶图立轴设色纸本纵90厘米横33厘米保利2013秋拍估价280万元此图写清旷的湖山胜境,远山迷离,水阔天高,几叶扁舟徜徉其间,使画面增添了深邃的意蕴;近处波涛涌动,雄伟壮阔,气脉悠长,水天一色虚白,清

18、澈明透令人襟怀澄澈,尘虑顿释。在画中少了些他作品中常见的南宋院体画法,而是暗示出更为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意境,颇有元代画家吴镇的遗风。画面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结合成为典型的阔远构图。近处土坡,远处山峦起伏,中间留出宽阔水面,这种一水二岸式的构图,恰好契合了文人平淡、与世无争的心境。画面中留白的智慧是最能代表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那种放达于山林,不拘于形式的艺术追求及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的集中表现,也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的审美感动。明代中期周臣观潮图赏析观潮图设色绢本纵181.5厘米横99厘米题识:姑苏周臣。钤印:东邨、舜卿此图绘士子临轩遥观江潮情景。对角线的构图,高峻的山势,坚致的石骨,斧劈兼刮铁的皴

19、法及欹侧的树姿,都取自马远画法。然造型趋于工谨,物象更见清朗,整体洗练劲健的笔墨中又时见精细流润之迹,如翻滚的波涛,繁密的叶丛,潇洒的人物等,显然融入了刘松年和北宋画家之法。严谨雄劲而又流利清逸的风格,反映了他山水画的典型画貌。明代中期周臣山间行旅图赏析明周臣山间行旅图立轴设色绢本纵170厘米横90厘米。北京荣宝2010秋拍成交价224万元。此幅作品从构图、笔墨到点景人物、景致意趣,均吻合周臣山水画的典型风格。画面作对角线布局,左下实,右上虚,取法南宋马远的“马一角”。松枝欹侧虬曲,也类似马远的“拖枝松”。树石轮廓线劲健,多运小斧劈皴,宗法于南宋李唐,较长的皴笔勾矸结合,则融合了元人之披麻皴和

20、宋人之斧劈皴。水墨渲染山石比较浓重,强调凹凸明暗,使石质更显坚峻。点景人物虽小而精,造型准确,用笔洗练,衣纹细劲又具粗心顿挫,从南宋“院体”扦芦描、撅头描衍化而来。景致严整又虚灵,意境雄峻又清旷。画风脱胎于南宋“院体”,又融入元人之法,反映了周臣成熟的面貌。明代中期周臣松下高士图赏析明周臣松下高士图设色绢本纵131厘米横49厘米北京海士德2010秋拍成交价448万元款识:密荫参差透夕阳,层崖飞瀑泻山梁。抚松日暮溪山静。一壑香风满鬓凉。东邨周臣。钤印:周臣、舜卿、胸中丘壑松下高士图描绘了向江层崖斜欹背抱之处,一片平谷之中,古松三株俯仰生姿之貌。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文人墨士常借松之

21、岁老而青,象征高洁人格的柔韧之久。画中皴染松树、刻画的枝干粗犷,尽显古拙,其针叶则攒点染秀,温秀如翠,如此松树之下,凭立二人,一裹头巾微倚松干,一戴幞头貌肘拄松干而坐。二人皆仰面眺望,所望处,松枝盘旋伸展于搓牙峭壁之前,间有山艳点缀,松萝缠绕。四周崖壁层加皴染,精细不苟,石青石绿色彩粲然,与古秀松树相辉映。崖半腰处,有茅亭一座,亭外便临着浩淼江水,远处陂岸汀渚,意境冲远。整幅画作设色明艳典雅,讲究细节呼应,颇有宋院画风采,而古松润秀,与人物相映照之意,则饱含着浓郁的文人情怀。明代中期周臣寒鸦月夜图赏析寒鸦月夜图绢本水墨绢本,水墨,纵24.6厘米,横21.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周臣传世的花鸟画不多

22、,但水平之高令人赞叹。寒鸦月夜图,用笔劲健,与明代林良画风相仿,但比林良用笔更精练、浑厚;用墨清润、画风洒脱、格调秀逸,受徐渭绘画影响很大,但又与徐渭狂躁、恣肆的画风不同。自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后,画之意韵的高下皆由此评判。从“气韵生动”上看,此画绘枯木与寒鸦,意境凄凉,用墨浓厚,张力十足。寒鸦在浓重的笔墨下显得饱满、真实;极尽沧桑的古木描绘得精致传神,给观者以强烈的感染力,“气韵”不可谓不生动。从“经营位置”上看,构图极具匠心,“S”形的枯树形成优美的曲线。光秃秃的枝头上稀疏地停着几只寒鸦,有的在枝头休憩,有的回首看从远处飞来的同伴,姿态各异。画面左侧的一轮寒月,与右侧那只飞来的寒鸦形成一条对角线。寒月、寒鸦为画面增添了凄楚感。作品意境深远,绝妙至极。从“骨法用笔”上看,枯木以枯笔、浓墨画出,干粗枝繁,苍老挺拔;树木由左下方向上弯曲伸展,盘根错节,不着一叶;树梢呈蟹爪状,用笔古朴、苍劲,给人以沧桑之感。此作用笔干练爽利,墨迹酣畅淋漓,皴擦苍劲有力,正得“骨法用笔”之神韵。周臣对枯木、寒鸦、夜月的刻画独具匠心,烘托出强烈的寒意,一种凄冷、孤独、失意、无望、悲凉的气氛从画中溢出。这也许是作者对现实环境的感受,也许是他孤独、忐忑不安心情的写照。在流派、名家纷立的明代画坛,周臣是个相对沉默的人物。从画院的复兴到浙派的确立,再到吴门诸家的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