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与地坛(节选)学案【学习指引】我与地坛(节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5篇课文,作者史铁生在20岁时不幸双腿残废,这篇散文凝聚了他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作者通过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读者,用苦难提高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文中除了对生命的思考,还有一条线索是对母亲的怀念,作者以母亲去世后几年的思考,用诚挚的语言表达了痛彻心扉的悔恨和对母亲深深的歉意。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特殊经历,把握住文章行文线索,思考史铁生是如何在清明如静水般的行文里,表达诚挚感情的。还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读我与地坛全文,把握节选部分与全文主
2、旨的关系。【素养目标】1.了解史铁生的生平经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2.把握文章的线索,理解作者思想的变化经过以及选文两部分之间的关系。3.品味文章沉静、深沉、细腻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4.感悟作者由“生”到“死”的复杂情感,形成健康的生命观。体会“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形成正确的亲情观。【学习重难点】把握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概括“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方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史铁生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初中。18岁去延安插队,因腿疾住进了
3、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拿起笔走上了中国文坛,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了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一举成名,从残疾临时工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景点作品”。2.人物轶事话剧人生铁生喜欢
4、北京人艺的话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都会满心欢喜地前往剧场。有几次,我在剧场内见到他,他都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的样子,首先是要保证当日中午睡上好觉,下午坚决拒绝朋友来访或再三说明,尽力减短交谈时间,以储备晚间看戏的精力。看戏时,轮椅车旁挂着一个水壶,着装也是少有的利落整齐。未等开演,他就焦急地摇着车开到第一排侧边,恭恭敬敬地守候着铃声响起。3.了解写作背景我与地坛发表于1991年上海文学第一期。此时史铁生40岁,四十是一个充满迷惑与智慧的人生阶段。史铁生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写下这篇寓哲理与诗情为一体的散文。4.解题“我”是作者自己,即史铁生。地坛,即方泽坛。5.了解“地坛”地坛又称方泽坛,在中国北
5、京安定门外,是明世宗以后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形,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剥蚀( ) 坍圮( ) 亘古不变( ) 撅( )肆意( ) 譬如( ) 熨帖( ) 猝然( )步履( ) 倔强( ) 隽永( ) 恪守(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亘古不变: 窸窸窣窣: 急于求成: 心神不定: 坐卧难宁:
6、声名狼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划分层次。明确 第一部分: ( - 段), ( - 段), 第二部分: ( - 段), ( - 段), 三、文本研究【思考1】分析第一部分1.“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为何要强调这种区别? 2.分析作者为何“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识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3阅读第5段的景物描写,完成下表。景物特点生命启示(1)蜂儿:(2)蚂蚁:(3)瓢虫:(4)蝉蜕:(5)露水:4.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5.怎样理解“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思考2】分析第二部分1.在作者的心目中,
7、“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2.你是怎样理解“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3.作者最终理解了母亲吗?请简要分析。 4.找出令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5.“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有何含义。 【思考3】品读语言,赏析手法1“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连用三个“找不到”有何表达效果? 2“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
8、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请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几句的语句特点、表达效果。 3“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试对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加以赏析。 4在第一部分第7段中,作者连用了六个“譬如”,分析其意图及表达效果。 5“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试分析“不幸”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考4】“我”、地坛、母亲三者是怎样的一种联系? 【思考5】对比阅读我的母亲老舍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服。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
9、行,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10、。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
11、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
12、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有删改)母亲肖复兴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
13、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
14、”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
15、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
16、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
17、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这一年,爸爸生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拆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拆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
18、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有删改)问题:这两篇文章和我与地坛都写到了母亲,都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但其中的母亲又有着不同的特点。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三篇文章中的母亲的不同特点。 四、技巧点拨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任务引导】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特殊经历,把握住文章行文线索,品味文章沉静、深沉、细腻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写法分析】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五、明晰主旨 六、拓展阅读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节选)黄敏兰史铁生曾经对我说,他
19、一生中的一大遗憾就是没能上大学,要不是因为那场倒霉的病,他肯定会像我一样在1977年考上大学。虽然农村生活也给我带来不少疾病,例如淋巴结核、风温热等等,但是毕竟没有像史铁生的病那样可怕。我等到了恢复高考那一天,所以后来的生活道路也要比他顺利得多。史铁生还说,他若参加高考,一定会报考英语专业,因为他在学校时英语成绩很好,本人也喜欢英语。我想,那不是太屈才了吗?如果史铁生不成为文学大师,而是从事其他行业,哪怕是很好的职业,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中国文学都将是一大遗憾。史铁生初回北京后的几年,几乎就是在痛苦中挣扎。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抉择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人们一般喜欢引用我与地坛中的那句名言“死是
20、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似乎史铁生有着超然于生死的天性。但人们未必知道,他这份迎接死亡的宣言看似洒脱,却是经历了多少痛苦思考才做出的。我不知道史铁生有多少次试图赴死,但我知道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史铁生从陕北回京后马上住进友谊医院,是在他父亲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进医院的。当时他曾暗中发誓“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没想到一年之后却是被人抬着出院。为什么没治好病也没去死呢?其中原因很多,一是天使般的大夫的挽救。一位王主任和一名护士长两次将他从死神那里“抢下来”,王主任后来劝他看书,说:“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这句话给他指出一条活的路,让他慢慢地做
21、些事,于是慢慢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还有就是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史铁生说“我没死,全靠了友谊。”朋友们鼓励他,不时给他带来欢乐和对新生活的期待。出院后的史铁生成了“待业青年”,前途无望;他母亲不甘心放弃,多次尝试治疗均以失败告终,也引起他的烦恼。于是他经常失魂落魄地摇着轮椅到家附近的地坛公园,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地坛的苍凉与宁谧让史铁生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暂别外界的纷扰,沉迷于精神的畅想、与大自然的交流。静下心来的他,也能通过观察地坛的人与事思考尘世生活。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洁净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灵魂的支柱上帝(这个概念并非狭义的、具体的“上帝”)。他不停地与上帝对话,终于在上帝的感召下,使
22、精神得到升华。不幸的史铁生因幸运地走进地坛而选择了生路。“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若换作人潮密集的北海、颐和园等名胜景区,即使有动人的美景,也不能符合史铁生的需要。“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问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七、素材积累史铁生名句1、难以捉摸、微妙难测和不肯定性,这便是黑夜。2、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是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
23、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就意味着恐惧。上帝用这三种东西来折磨我们。不过有可能我们理解错了,上帝原是要给我们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3、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人度化了佛祖。4、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5、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6、以生不逢时的一类的大话
24、来开脱自己和折磨自己。7、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亘古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8、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9、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八、作业完成配套同步习题。答案二、(一)1.明确字音剥蚀(b sh) 坍圮(tn p) 亘古不变(gn) 撅(ju)肆意(s) 譬如(p) 熨帖(y ti) 猝然(c)步履(l) 倔强(ju) 隽永(jun) 恪守(k)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急于求成:形容急着要取得成功。心神不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坐卧难宁:指
25、人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又表示翻来覆去去难以入眠。声名狼藉: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二)【思考1】明确 第一部分,写地坛给“我”的启迪。(1-4段),写“我”与地坛的缘分。(5-7段),写“我”在地坛的人生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1-3段),写“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4-10段),写“我”的创作取得了成功,母亲却不能分享“我”的快乐。三、【思考1】1.明确 “地坛离我家很近”:以“我家”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我家离地坛很近”: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我家”。前二十年,作者的生命按常态进行,
26、自然是以家为中心。20岁时突至的疾病使作者的人生道路急转直下,作者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困惑,来到地坛,又在地坛的启示下完成了对生命的新认识,地坛已经成为作者精神的家园,灵魂栖息的所在。作者这样写二者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他的心路历程。2.明确 地坛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神圣场所,曾有过怎样的繁华与辉煌,不难想象。可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却冷落如一片野地,由盛到衰;史铁生在风华正茂的20岁忽然残废了双腿,由健全到残缺。相同的命运轨迹,令他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只有在地坛沧桑、宁静的怀抱里,他那颗颓废绝望的心才能找到心灵的抚慰。3明确 景物特点生命启示(1)蜂儿:“稳稳地”
27、生活得优雅、淡定、从容(2)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转身”“疾行”生活得快乐、悠闲、自在;说明它充满活力,充满信心,有目标(3)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最后是“升空”按自己的方式,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靠自己的力量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4)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要获得重生、新生,需要耐得住寂寞,必须像蝉一样经历蜕壳的煎熬(5)露水:“摔开万道金光”虽微小、短暂,但即使面临死亡也精彩度过,而不是消极等死4. 明确 说明地坛是破败、荒芜、古旧的,同时又宁静,充满活力、生气。 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
28、开对生命的思考。地坛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也是作者的解读,让作者获得新生。5.明确 作者在生命最美好的年华瘫痪了,内心备受折磨,在“生”于“死”的矛盾中苦苦针扎。在来到地坛之后,看到了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景象,获得了对生命的重新思考,知道了“死”的必然之后,决定坦然面对不幸,思考“生”的问题。【思考2】1.明确 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而且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2.明确 母亲不仅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3.明确 理解了。如:设想母亲的心理;写小说回报母亲;整日怀念母亲;痛悔自己的倔强和羞涩。4.明确
29、 示例: “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作者成熟之后,冷静地回想母亲当时的话,幡然醒悟其真正的含义,在解读之中充满了自己深深的忏悔。5.明确 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我”的每一寸进步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的心。母亲的关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不知不觉它就埋入了土地,然后潜滋暗长。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灵才突然发现,母亲的爱原来已经长成了一棵苍翠的松柏,一直为“我”遮风挡雨。“我”在此时的顿悟与这一部分的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母爱的
30、诠释。充分传达出“我”的懂得与后悔。【思考3】1明确 反复手法,连用三个“找不到”,强调作者生命突然被逸出轨道的不知所措和迷茫。2.明确 把“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散落了”这些谓语动词提前,更强化了动作,更有了力度。同时,构成排比,强烈地表达出“时间的无情与自然风雨的力量”。与上文“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句子结构是一致的。接着写它剥蚀了什么淡褪了什么,句型上就构成了一种呼应关系。同时也让残缺不全的“我”和残败不堪的地坛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3.明确 这句话将环境、时间和个人的遭遇紧紧联系在一起,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逃避、不懦弱、勇敢面对现实的坚强意志。4明确 六个“譬如”句中所选意象都表现了生活中种种不屈服于命运,充满生命活力、恒久、坦然的生命存在。这段文字从“不屈”到“活力”,再到“恒久”,最后是“坦然”。用六个“譬如”领起,把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细节组织起来,给人一种绵绵不绝的感性冲击,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5明确 这句话先说自己“不幸”,后说母亲“不幸”。前者是说肢体的残疾,后者是说心灵的苦难。它将两个人两种不同的不幸联系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报架制作合同范例
- 电动窗帘电机采购合同范例
- 毛巾面料采购合同范例
- 木材材料合同模板
- 测绘相关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北京市广告墙绘投放代理合同
- 汽车洗车合同范例
- 玻璃安装合同模板
- 物业修理雨棚合同范例
- 是利差协议合同模板
- 《春江花月夜》课件24张
- 目标管理与执行计划课件
- 第九章-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检测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优秀课件
- DB44-T 1661-202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规程》-(高清现行)
- 四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汇总
- 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
- 项目奖金分配方案-
- 上海8年级星级阅读训练Test1
- 校园突发事件及危机应对课件
- 悬吊治疗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