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1页
2022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2页
2022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3页
2022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4页
2022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一 百家争鸣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明白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奉献;3熟识百家争鸣形成的缘由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4提高同学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才能;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同学的动画片,明白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明白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 感性熟识;3实行比较和启示式教学等方法来懂得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4让同学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同学积极参与整个摸索 过程,用“ 争

2、鸣” 来懂得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杰出奉献,体会人 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 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 处世和立国的聪明;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熟识和懂得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引入 图片出现诸子百家:师生互动: 从同学的答案人手, 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学问;让同学回 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 页,共 195 页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

3、 出的时代, 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进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 需 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 人的本性是什么 环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 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殊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摸索即所得出的答 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取,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 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老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显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师生互动】肯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 是肯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

4、出说明;根本缘由: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老师提问】当时显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师生互动】(一)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二)道家 老子、庄子(三)法家 韩非子(四)墨家 墨子【呈现材料】材料一 1. 子曰:“ 仁者爱人;”2.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 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 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 子曰:“ 有教无类;”4. 子曰:“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5. 子曰 : “ 务民之义 , 敬鬼神而远之 , 可谓知矣;”材料二:“ 苛政猛于虎”【老师提问】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总结孔子的思想学说?(1)仁

5、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关于仁,大家要把握四个命题: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 页,共 195 页仁者爱人; 简言之, 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我们今日提倡的和 谐理念,实际上可以从孔子思想里找到它的痕迹;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可说明为: 你要自己站得住也要让 别人站得住,你要想自己事事通达,也要让别人事事通达;举个例子,雪中送炭 的成语大家都知道, 别人有了困难, 你伸出暖和的双手帮忙他们,等你遇到了困难,也会得到来自八方的支援; 这是做人的很高的境域; 用今日的话来说就是 “ 助 人自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言之,就是要换位摸索,自己不想

6、要的也不要强 加于别人,这是做人的底线; 以邻为壑的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克己复礼为仁; 这句话讲的是实现和谐的方法:德和礼; 德指的是道德克制,礼有两个含义:礼仪和社会规范,这里主要指社会规范,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地运用道德约束自己,会和谐;并且遵守社会规范, 就能实现社【老师提问】孔子思想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国内 :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师生互动】国外 : 孔子的思想飘洋过海,影响深远;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应当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加以批判的继承,特殊是对当今社会的

7、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师生互动】懂得孟子思想;【呈现材料】孟子曰: “ 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孙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孟子 滕文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下仁政:统治者要善待老百姓,民贵君轻;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把人民 的位置抬得比较高,目的就在于引起统治者高度重视,实施仁政,善待老百姓;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3 页,共 195 页主要思想:【师生互动】提出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大丈夫应当“ 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动,威猛不能屈; ”

8、仁政:提出“ 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民本:提出“ 民贵君轻”;伦理观:主见“ 性本善”孔孟思想的关系:孔子的“ 仁” 主要指人际关系的和谐,孟子的“ 仁政” 主 要指阶级关系的和谐;孟子的“ 仁政” 是孔子“ 仁” 的观念的继承和进展;【师生互动】懂得荀子思想;【呈现材料】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就载舟,水就覆舟;荀子【师生互动( 1)主要思想 哲学:“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等唯物思想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民本思想

9、:君舟民水 人性论:性恶论 主见“ 礼法并施” ,治国应以礼教为主(2)奉献:广泛吸取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师生互动】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同同仁的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4 页,共 195 页异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老师提问】懂得老子思想;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最终的结果)?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 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三: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10、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师生互动】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见领域哲学思想主要内容思 想“ 道” 是万物的本源朴实辨证法思想学说 政治主见“ 无为而治” 、“ 小国寡民”论”庄子继承并进一步进展了老子的思想,他主见天道与自然无为, 提出“ 齐物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影响:老庄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主见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后列表说明法家和墨家的学说;【老师提问】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 有用”的思想?【师生互动】 法家思想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 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老师

11、提问】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1.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2. 此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进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5 页,共 195 页4、具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提倡的“ 以德治国”、“ 以民为本” 、“ 和谐社会” 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表达;本课小结板书设计1儒家(一)政治观2道家3法家4墨家1儒家(一)哲学观2道家3法家4墨家1孔子(三)民生观 2孟子3墨子(四)学问升华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

12、,学习有成第 6 页,共 195 页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 二 汉代儒学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通过对“ 焚书坑儒”批判的学习, 同学能熟识和懂得儒学在汉代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学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和科举制等重要史实,同学能懂得儒学在汉朝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以及后世对儒学正统位置的巩固;通过本 课学习把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进展所造成的影响;通过本课探究式、 合作式学习培育同学活跃的思维, 较强的自学才能, 分析、归纳、推理才能以及口头表达才能; 过程与方法 同学依据教科书与老师供应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学问,从不同的角度发 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13、,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学会用独立摸索与同他人 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的内涵以及进展历程 的熟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学习历史学问的过程中, 通过对历史现象 的恰当评判,培育健康的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导入 战国时期儒家 师: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过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学派为“ 诸子百家”之一,成蔚然大宗; 那么,到了秦朝, 儒家思想的命运如何?引用唐朝诗人章碣焚书坑 (情形导入、调动同学爱好)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

14、不读书;请摸索:诗人在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大事?为什么当时会显现这种历史 局面?追问秦始皇为什么要“ 焚书坑儒” ?你怎样评判“ 焚书坑儒” ?一、“ 焚书坑儒” 批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7 页,共 195 页投影秦始皇“ 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打击同学争论、组织答案,解答二个问题后,老师通过投影参考性小结;A为什么要“ 焚书坑儒”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的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判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B对“ 焚

15、书坑儒” 的评判 实质:是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影响: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有利于加强思想掌握, 在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爱护统治;消极影响: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进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b、儒学的进展因此进入低潮; c、自汉代以来,“ 焚书坑儒” 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有人称之为“ 灭学之祸”;在同学回答的过程中敏捷穿插提问“ 学习摸索”卜筮、种树之书?:为什么秦王朝不焚医药、同学回答: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学问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有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逼;过渡 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学思想, 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主流思

16、想;在其漫长的进展演化过程中, 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对其作出了不行磨灭的 奉献,他们是孔子、董仲舒和朱熹;而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 议,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位置,并对其做出了重大进展;二、“ 罢黜百家”(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主要是帮忙同学解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缘由;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如何评判;)“ 学习摸索”汉武帝是以“ 雄才大略” 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学问中,你能 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吗?学问链接 留意学问的回忆迁移;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8 页,共 195 页同学争论、沟通,组织

17、答案后回答;老师通过投影小结:政治方面:存在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问题实行“ 推恩令” 和设立中朝;民族关系方面: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抗击匈奴和设立三郡;经济方面:土地兼并,阶级冲突激化盐铁官营,铸“ 五铢钱”,统一 货币;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师:通过上述措施,汉武帝达到了政治、经济上的“ 大一统”;缘由:投影 1汉武帝时期,国家“ 大一统” 成为现实的需要;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见与实现国家“ 大一统” 有什么关系?老师引导同学通过原始材料来分析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投影、同学阅读和 摸索)投影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一 材料二 与天同

18、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 莫明于在身之与天 同者而用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汉书 .董仲舒传要点点拨 老师:上述材料中包含董仲舒的哪些主要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 的主见?同学先解析材料,后摸索、争论、组织答案后回答;老师投影小结:观点: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9 页,共 195 页针对中心集权的需要,提出“ 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观点;(材料三)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 君权神授,

19、 ,与“ 天人感应” 的观点;(材料 一和二)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 仁政” 提倡轻徭薄赋的观点;针对统治秩序问题,提出“ 三纲五常” 的观点;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董仲舒的儒 学继承、进展并改造了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缘由:投影 2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新儒学(正统位置确立);师:从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改造了的儒家思想从理论上满意了汉武帝时期“ 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需要,所以被汉武帝接受,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和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本质上相同,都是

20、文 化专制政策,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这是他们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性;问题探究(投影问题)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缘由分别 是什么?对儒学的进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同学比较归纳,个别班级同学解答困难,就用投影显示让同学浏览一遍)不同点:政策:秦排斥、 打击;汉尊崇; 缘由:秦刚刚统一, 需要巩固君主专制;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汉国力强大,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董仲舒进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影响:秦儒学进展进入低潮,汉确立儒学的正统位置;相同点 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实质:文化专制适应了当时国家统一的需要,但钳制了人

21、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进展;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推 行了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确立了儒学的正统位置;三、太学的显现 同学回答:(同学得出以下答案不难,关键是老师帮忙同学整理归纳)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0 页,共 195 页汉武帝对训练体制进行改革:1在中心:创办了太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显现的国家培育政治治理人才 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训练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在地方: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训练系统;3影响:(1)对训练:太学的建立,是儒学训练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

22、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4)对政坛:东汉太同学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听收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师: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心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 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 推举儒生做官,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儒学的位置;【老师提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师生互动】主要有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种;世官制:始于夏商,盛 于周,最终战国; 周世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担任王室或诸 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

23、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就世代垄断官职,占有封地;春秋战国时, 社会开头大变革; 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 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 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终止;察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它肇基于高祖刘邦, 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而无法推行;此制选官, 先经官吏察访, 然后举荐给中心予以任用; 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 行和才能, 即“ 选贤使能” ;考核才能的方法是 “ 计策” :皇帝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问, 被逐级举荐到朝廷的人把答案也写在竹简上,策来判定一个人才能的高下;叫做计策; 皇帝依据对董仲舒就是通过“ 计策” 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东汉时期,豪强地

24、主把持乡举里选,使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的政治、经济进展起了肯定的作用;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1 页,共 195 页【老师提问】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选官制度?【归纳总结】科举制:一种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起迄: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进展于北宋,极盛而衰于明清,1905 年废止;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连续时间最长、影响范畴最广的选士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以考试成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生的位置得以提升, 儒学

25、因科举制而显荣, 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在同学回答过程中敏捷穿插“ 学习摸索”;投影 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 “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将相 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日我们应当怎样来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同学回答,老师小结】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学问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 学问分子以仕途为唯独抱负归宿,人人追求功名利禄, 使得特地从事科学技术争论的学问分子稀有;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点、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后

26、的主要缘由之一;,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概括和对“ 学习摸索” 的懂得,我们可以看出,通过 汉武帝的种种措施, 西汉把读儒家书、 考试儒学内容和人仕三者结合在一起,上 至皇帝,下至民间都特别重视儒学,儒学的正统位置得到巩固;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为西汉时期儒学的兴起;详细表现为以下几点: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学训练官方化和制度化;“ 贤良之士” 的儒生大量进 入国家政权机构, 担任职务; 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 儒学的统治位置; 板书设计 一、秦朝儒家的历史命运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

27、学习有成第 12 页,共 195 页三、太学和郡学儒学训练官方化和制度化 四、察举制、科举制度儒学的正统位置进一步强化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三 宋明理学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明白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进展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育同学懂得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才能;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 加深对宋明儒学进展 过程的熟识; 主动参与课堂争论, 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留意同他 人合作学习和沟通;学会用观看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学问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

28、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懂得,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骄傲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 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奉献的 人生抱负;重点和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 懂得;导入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产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 天 理”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 现与走向成熟, 表达了儒学的新进展; 在本课学习中, 要求同学们摸索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7它的进展过程

29、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显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人;讲授新课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3 页,共 195 页一、理学显现的背景 1儒学面临的困境: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位置不断遭到挑战和削 弱;缘由:社会动荡, 军事割据和混战, 冲击儒家构建的一套政治和伦理方面 的统治秩序;特殊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同时又显现三教合一的趋势)2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见,成为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 先声;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 道统” 思想;问题:何谓“ 道统” ?“ 道统” 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

30、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摸索儒家与佛、 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始终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 道统就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进展起着阻碍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进展的一李翱:必需从“ 性命之源” 的高度来懂得孔子之道;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 的创立奠定基础;(1)主见:推崇“ 尊王攘夷” ,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敬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把政 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迷乱;主见要巩固中心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需以唐为鉴,复兴儒学;(2)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 氛围逐步形成;理学应运而生;

31、二、理学的产生进展(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思想来源:儒学十佛教思想十道教思想;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4 页,共 195 页2基本思想特点: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 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见: (1)周敦颐 周敦颐结合周易说明太极图 ,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 理” 生万物的理论供应了依据;(2)邵雍 邵雍重新排列 周易的六十四卦,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 进而说明人类命运;周敦颐和邵雍领先运用系统的思辨, 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查找其统一的本

32、原,为理学的建立开创了道路;(3)张载 张载对理学的创立奉献巨大; 有人认为他开创了理学中的 “ 气学” 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 概念,精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状;天理的核心就是“ 仁”,修养的最高境域也是“ 仁”;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意,这就是“ 孔颜之乐”;(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朱熹;2理论来源:二程 +张载;3主见和成就:(1)理气关系论: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唯心论)(2)理学的修

33、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区分训练的两个阶段:“ 学校” 和“ 高校” ,强调学习积存、 循序渐进;强调“ 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域不仅是追求精神的自足和自由,仍应有猛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5 页,共 195 页(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4影响:(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位置仅次于孔孟;(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对爱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三)理学的进展心学 1心学的基本特点(1)强调做学问

34、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2)主见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2陆九渊“ 创造本心”(1)陆九渊,号象山居士,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2)思想:核心命题是“ 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规律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 陆九渊批判朱熹的理学过于 “ 支离” ,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决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见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 创造本心” ,以作为自己安家立命的准就,这叫“ 先立乎其大者”o 他认为“ 物欲” 和“ 看法” 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3)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

35、起了猛烈的反响并 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3王守仁“ 致良知”(1)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 的集大成者;(2)思想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主观唯 心论的宇宙观)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了遏止伪善流 行,他特殊强调“ 知行合一”;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6 页,共 195 页4意义(1)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2)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课堂活动 1 比较

3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相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爱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不同点:程朱理学强调“ 理” 是世界的本原,主见通过“ 格物致知” 的方法,体验“ 天理” 的存在,最终贯穿明“ 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主见“ 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课堂活动 2 评判宋明理学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朱熹:“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就人欲亡,人欲胜就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

37、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 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伴侣有信;”材料三 程颐:“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四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锄页炎武: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见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日对 宋明理学应实行什么态度?参考答案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7 页,共 195 页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点;重视主观意志力气;留意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8、凸显人性的庄重;(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对 宋明理学 的学习, 我们更进一步明白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位置后的进展演化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峻挑战,照旧有所进展; 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的时期;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明朝理学发 展新阶段“ 心学” 的产生;特殊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 理学与“ 心学 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进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想活跃局面;板书设计儒学的困境 历史背景 儒学复兴宋内容北宋五子明朱熹的理学理理学的成熟学理学的进展:陆王心学位置:宋明时期

39、儒学的主流我们将学习 明末清初的思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学问与技能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8 页,共 195 页通过学习,把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 当时时代特点,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依据教科书与老师供应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觉问 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骄傲感,

40、培育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 培育健全的意志, 增强经受挫折、 适应生存环境的才能;重点和难点 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见; 难点分析明清之际儒学进展的特点及其受到的冲击,现的根本缘由;导入并指出这一思想活跃局面出明清两朝, 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 不断缓慢地进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 第一在思想界被敏锐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显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

41、朽统治的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气;讲授新课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课件呈现李贽的有关材料:李贽是号称“ 离经叛道” 的思想家;他一生正直清廉,做过一任太守,去任时“ 俸禄之外,了无长物”,以至于在灾荒之年,两个女儿饿死在福建老家; 平日他郁郁寡欢, 厌恶与假充圣贤的道学家来往;据说与人接触时,“ 其观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19 页,共 195 页问题:李贽是号称“ 离经叛道” 的思想家,其“ 离经叛道” 的表现有哪些呢?表达李贽思想的著作有哪些?你怎样看待李贽的思想?1个人经受祖、父两辈都

42、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 (家庭影响);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2思想主见(1)认为“ 理” 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提出挑战;反对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定是非标准;儒家经典不是“ 万世之至论”;(2)提出“ 绝假纯真” 的“ 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3)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公平的思想;(4)诗文写作主见“ 真心”探究,反对摹古之风,对晚清文学产生重要影响;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如无私,就无心 矣;如服田者, 私有秋之获, 而后治田必力; 居家者私积仓之获, 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

43、,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 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 架空而臆说也;”材料二“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问题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答案材料一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 自然之性”,反对“ 存天理,灭人欲” 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进展;材料二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位置,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确定权威;3代表作品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多种著作;4思想评判(1)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颜色 和战争精神;(2)他的思想在肯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 的颜色;二、黄宗羲的“

44、天下为主,君为客” 说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0 页,共 195 页课件呈现黄宗羲的简历和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然就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 .原君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什么政治思想?除此之外:黄宗羲仍有什么政治 主见?(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反 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如何说明该思潮?传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简要评述这种经济思

45、想的作用;争论后,归纳;1思想主见批判君主专制(“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君民公平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见 (学校是打算是非的最高机构) 反对重农抑商, 主见工商皆本;2评判 他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供应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与顾 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最闻名的思想家;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课件 呈现顾炎武的简历和以下材料“ 人君之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材料一 独治之就刑繁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6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目,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耳矣;问题结合材料和教

46、材归纳顾炎武有那些主见?你认为什么是“ 亡国”,什么是“ 亡天下” ?争论后,归纳: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1 页,共 195 页1思想主见批判“ 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揭露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提出“ 众治” 主见(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提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清末民初演变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著作);主见耕者有其田;主见经世致用,留意实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四、王夫之的“ 孤秦陋宋” 批判 课件 呈现王夫之的简历和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材料二“ 如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

47、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读通鉴论争论后,归纳:1思想主见政治思想:主旨是“ 循天下之公”,抨击“ 孤秦” “ 陋宋” ,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他从以下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第一,帝 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其次,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丢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哲学思想: 发挥了古代“ 气一元论”的唯物思想,提出敬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评判 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进展的顶 峰;五、唐甄论“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过渡 (1630-1704 )字铸万,达县人;

48、明末清初闻名进步思想家;清顺治十四年中举,任山西长治知县,与上司看法不合,上任10 月即被革职;以后流离数省,生活极为清苦,晚年流寓江南卖文糊口;他对封建统治极为不满,反对 封建君主专制,用 30 年时间写成潜书;唐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具有 早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性质,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相当影响;问题 唐甄怎样论证“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2 页,共 195 页归纳 1思想主见(1)提倡“ 经世致用” ,著有潜书 o (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 帝王皆贼”;(思想最大特点)(3)对“ 官” 的猛烈抨击,认为天下难治非民

49、难治,而是大多数官吏“ 为盗臣” “ 为民贼”o 2思想评判(1)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对君主专制和官吏腐败行为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3)把期望寄托于明君,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探究 1 李贽提出“ 更不言一,亦不言理”;顾炎武呼吁“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黄宗羲就说“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就此概括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上述言论反映的时代特点答案( 1)主要内容:批判程朱理学死读经书、重农抑商、君主

50、专制(或回答:提倡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民主思想)济蓬勃进展,君主专制日益腐败;影响:启发近代民主革命;(2)时代特点:商品经熟识:肯定时期的思想是肯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探究 2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参考答案(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进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3 页,共 195 页 课堂小结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特别活跃的

51、时期;“ 天崩地裂” 的社会大变革,明朝覆亡的惨痛事实,对士大夫形成巨大的冲击;相伴政治风云的激荡,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产生,传统儒学的正统思 想遭到质疑;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批判地继承,对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起到肯定的作用; 板书设计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个人经受 2思想主见 3代表作品 4思想评判 二、黄宗羲的“ 天下为主,君为客” 说 1主要经受 2思想主见 3思想评判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主要经受 2思想主见3代表作品 4思想评判 四、王夫之的“ 孤秦陋宋” 批判 1主要经受 2思想主见 3代表作品 4思想评判 五、唐甄论“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主见

52、 2思想评判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4 页,共 195 页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本课概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通过学习本课, 让同学熟识中国科技创造对世界文明进展的奉献;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 科学技术进展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进展,呈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进展的情况,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位置和作用;课文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 文献资料等概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进展变化的历程;在学习时,要把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学问,明白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进展和演化的过程;明白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

53、创造史;明白、熟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学问;明白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进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 博物馆、 互联网等资源, 进展同学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 新学问的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同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及沟通与合作的能 力;培育和训练同学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 高同学科学素养,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老师应当留意启示式教学,向同学呈现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同学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留意引导同学积极参与,深化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摸索; 能运用已学的学问和把握的材料说明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 的想

54、法和自己的观点; 老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判;通过本课学习, 明白和熟识到中华民族的宏大聪明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奉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骄傲感,逐步形成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 和社会责任感, 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 人类和平与进步事 业作奉献的人生抱负;通过对科技学问的明白,积极主动的观看、感受、体验,学习到顽强刻苦的精神, 踏实细致的作风, 培育崇尚科学的精神, 坚决科学的思 想;学情分析 同学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不生疏,很多创造和发觉,在学校的常识课、中学的各门学科学习中都有所明白和学习,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

55、有成同学已经有了肯定的学问基础; 中学第 25 页,共 195 页生对制造创造是很感爱好的,心理学争论说明,每个同学都有制造的欲望,要引导同学树立创新观念,学习创造家的首创精神和刻苦钻研精神;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 课前引导同学利用图书馆、 网络等分组收集、 整理中国古代 以四大创造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等各方面科学技术发 展进步的资料, 并在课堂上相互沟通, 从而使同学先从感性上明白中国古代科学 技术杰出的成就; 由于四大创造是本课的重点, 建议老师在教学中环绕四大创造 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位置以及兴衰缘由等;以问题教学法为主,接受谈话法、 阅读指导法、 直

56、观演示法进行教学; 通过这些教法引导同学分析理 解把握课文内容,也有助于培育同学的阅读和自学才能;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明白纸、指南针、 火药和印刷术的创造史, 分析其给人类社会进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对比中国四大创造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摸索其不同的缘由, 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 16 世纪后逐步滞后的缘由;训练同学留意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 从而培育和训练同学的科学态度、法; 过程与方法科学精神、 科学价值观及科学的方同学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 分组收集、 整理中国 古代科技进展的相关材料, 并在课堂上相互沟通, 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 成初步的熟识; 结合同学收

57、集整理的资料, 引导同学主动探究摸索: 中国古代科 技进展的缘由、位置、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缘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和熟识到中华民族的宏大聪明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奉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骄傲感,逐步形成对国家、 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 人类和平 与进步事业作奉献的人生抱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育同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决科学的思想;重点和难点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6 页,共 195 页 重点 古代科技进展主要成就; 难点 分析科技进展的缘由;图片导入提问同学对北京奥运会开

58、幕式的印象,引出开幕式中对 “ 四大创造”的文艺表演;“ 四大创造” 是国人始终引以为骄傲,并口口相传的;它们到底指的是什 么?它们产生的社会条件、进展过程以及作用和影响又是什么?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科技进展的表现:四大创造为代表(一)造纸术 课件呈现 西汉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议,就用竹简写奏章,由于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一下子就用了3000 来根竹简;东方朔面对这 3000 根竹简发了愁,由于他手无缚鸡之力,无法拿动这么巨大的奏章,最后只好请了两位大力士抬进宫里去;据史记 月的时间才看完那一大堆竹简;.滑稽列传说,汉武帝花了两个问题 你知道在纸创造之前人们曾经使用过哪些

59、材料来记录信息,书写文 字?这些材料有什么样的缺点?龟甲、兽骨、竹简、木牍、陶器、青铜器、铁器 缺点:书写比较麻烦,而且不易携带、保藏和流传;布、帛 缺点:书写、携带都便利,但是价格昂贵,不适合广泛使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我国目前发觉的最早的纸是哪一时期的?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 大改进?造纸术的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1纸的创造(1)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2)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问题 造纸术的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2造纸术的改进意义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27 页,共 195 页位置:在古代四大创造中, 纸的创造影响最为久远, 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 积极作用也最

60、为显著;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课件呈现 司南、指南鱼、指南龟、罗盘问题 你知道以上指南仪器是怎样显现的吗?指南针是怎样外传的?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战国:“ 司南”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 就可以指向南方; 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事林广记中,仍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 南鱼和指南龟;清代:罗盘 2指南针的传播 指南针在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争论你们知道指南针有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