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_第1页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_第2页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_第3页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_第4页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 面描写、侧面描写(5)远、近、高、低相结合(6)色彩搭配(7) 白描手法(1)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

2、,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 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一一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2)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 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 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 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 翁”属于点的描

3、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 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 孤寂,并在“山” “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 “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 的铺垫作用。(3)远近高低相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 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 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 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 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雨后池上刘效(全国田卷)一雨池塘水

4、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鉴赏: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 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 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4)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

5、“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 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 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 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 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6、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 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中云:“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 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 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 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 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

7、送别中崔莺莺 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 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 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 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 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

8、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 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 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葬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 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 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 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 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 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

9、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5)白描手法: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乍一见 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醇酒,回味无穷。(二)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景 结情)。借景(借物)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 微

10、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 抗拒。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烛泪如人泪,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托物言志(感物伤怀):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i 体。如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冕的“不 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如李商隐的蝉。情景相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 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如王昌龄的“撩 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秋月高照下的长城壮阔而悲凉, 此景

11、撩动人心,此情难以言传,故“以不尽尽之”。寓情于景(或物):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 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 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

12、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泸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鉴赏: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解题指导】“怎样融情于景”,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查 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首先要滤出其中的“景”一一“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再体悟其中的情。诗题告诉 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其中蕴含的“友情”自不必说;末句借宫 前流水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则需认真体味。【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

13、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2005年高考全国卷(2)古诗鉴赏题,材料是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 行人。鉴赏: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 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关于第问,考生一般能够感知作者羁旅思家的孤寂之情,却未必 能看出其中的细节描写和衬托笔法;第问,考生答出“语言通俗 质朴”的特点也不难,而用说家里人想念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家” 之情,在质朴平直之中增添了几分曲折,却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够解 读得出来的。再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古诗鉴赏题,材料是陶渊明的诗移居(

14、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 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鉴赏: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 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陶渊明表现田园生活之乐的诗歌很多,陶渊明的诗,有的表现弃官 归隐的山水自然之趣,有的表现邀人共饮的率真旷达之趣,有的表现山野采菊的悠然闲适之趣, 有的表现稼嵇劳作的愉快满足之趣,等等。那么,这首诗表现的是 哪方面的乐趣呢?仔细分析“过门更相呼”以下六句可以看出,诗 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 朴的友情。这就是本诗所表

15、达的内蕴。如果笼而统之地回答表现了 归隐田园之后的悠闲愉悦之类,就还没有真正懂得这首诗的内涵。至于第二问,我们都知道,陶诗多用白描手法,平平地叙述,淡淡 地描写,明白如话,很少奇突警句和华丽词藻,却显得精炼省净而 富于形象性,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首诗正是通过对具体生活 情景的白描来表达情感的。因此,写出“白描”才算理解了本诗的 艺术特色,才符合题目的要求。(三)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四)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 象征、寄寓、寄托、用典等,用典:即在诗歌中

16、援引史实,使用典 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 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 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 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 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就用了 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就 因为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这首词的思想情紧 密联系的,所以,辛弃疾来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这些典故,并借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半缕轻烟柳影中。披襟拦得一西风。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一时回首背西风。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