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同义词研究1_第1页
诗经同义词研究1_第2页
诗经同义词研究1_第3页
诗经同义词研究1_第4页
诗经同义词研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一、诗经同义词研究的缘起 1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二、同义词的界定 1(一)“一义相同”说 2(二)”意义相同、相近”说 2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三、同义词的判定 2(一)根据词在古代文献中的用例进行判定 2(二)根据古人对词义的训释进行判定 3(三)根据修辞方法进行判定 3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四、

2、辨析同义词 3(一)同义连用的例子 4(二)对文的例子 4(三)互训的例子 6(四)同训的例子 6(五)互文的例子 7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五、同义词辨析的结论 9诗经同义词研究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以后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它作为先 秦时期的语言资料,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语言上,都有十分珍贵的研究价值, 是 考察春秋以前汉语面貌的一部最珍贵的文献。 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在诗经中,以民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民歌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由于民歌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的形式,修辞上主要用比、兴的手法,所以

3、在 文本中形成并积累了大量的同义词。本文以诗经中同义词为研究对象,以王 力先生的“一义相同”说为理论依据,结合古代文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参照现 代汉语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对诗经国风部分的同义词进行辨析。关键词:同义词,对文,训释,互训,同训I,互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 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是汉语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里程碑, 汉代以后成为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是研究先秦时期汉语面貌的一部珍贵的语言资料, 对研究当时的语 言面貌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一、诗经同义词研究的缘起纵观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前人多从注释、赏析、考据等方面进行研究, 而诗经中大量出现的同义词,却

4、没有专门的著作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只是 在对诗经进行注释、考据的过程中顺笔带过。对于专业的诗经研究者来 说,对浅显的同义词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其中的同义词的把握可是入门的一大难题。 由于民歌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 回 环复沓的形式,修辞上主要用比兴的手法,在文中形成并积累了大量的同义词, 于是就有了系统研究的必要。本文的写作目只是想给刚刚接触诗经的同学们 提供一点便利,希望有借鉴的价值。二、同义词的界定想要对诗经同义词进行研究,必须明确同义词的概念,即什么是同义词 关于同义词的定义,有好几种说法,主流的说法大致有两种:、“一义相同”说“一义相同”说,即:“所谓同

5、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并不是所有的意义相同。”大学普遍使用的黄、廖版的现代汉语 是这样定义的:”意义相近或相同的一组词叫做同义词。两者说法基本相同。”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是极少的,多数同义词是意义有同有异的“近义词”。古代汉语词语多为单音节词,复音节词很少出现,如果有复杂的概念需用复音词来 解释,这时多用临时搭配,此用法只适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所以古代汉语中每一 个词所承载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常常是一词多义,它运用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意义。王力的“一义相同”说被现代人们广泛接受,而本文也采用的是这 种学说。、“意义相同、相近”说周祖谟语言学常识:“凡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

6、相近的词叫做同义词”。张永言语言学简论:“所谓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但是有一个或几个意 义相同或很相近的词。这些意义表达同一个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 情色彩以及用法(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上则可能有所不同。”他们与王力观点最大的区别是在语音方面,王力的“一义相同”说并没有语 音方面的限制,周祖谟和张永言的观点限定了同义词必须是语音不同的一组词。 他们的观点也被学术界接受和认可。但我个人认为一个词的某一意义和另一个词 的某一意义相同,它们就是一对同义词。对同义词的界定不应该由读音来限定, 所以本文采用王力的观点。三、同义词的判定同义词的判定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义词进行判

7、定, 下面 将判定同义词的方法归纳为两个大类,并进行简单的介绍:、根据词在古代文献中的用例进行判定这是进行同义词判定的根本方法,因为词所表达的某一意义是在句中具体体 现出来的,和上下文联系密切,不同的语境、语法搭配等都会影响着词义。所以, 结合语境和修辞对词在文献中的用例进行判定是同义词判定时的必要步骤。1、同义连用所谓同义连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类似的词并列连用 的语言现象,诗经中同义连用的现象非常广泛。2、对文所谓对文,就是指处在结构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字和词,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 同义对文是对文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包括同 句对文和偶句对文。诗经

8、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的形式,修辞 上主要用比、兴的手法,由此,对文广泛的出现在诗经中。王力,同源字典同源字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周祖谟,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9期,第25页 张永言,语言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第105页、根据古人对词义的训释进行判定辨析古汉语同义词的时候可以参考现代汉语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但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语用与古代相去甚远,所以我们在此方面只做参考。相反, 古人相 对于我们现代的人来说去古未远,在某些方面的体会可能比现代人更接近古代社 会的实际,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古人

9、辨析同义词的成果。古人常常以具有同义关系的词互相为注或转相为训。说到训释,不得不提到尔雅和说文。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大致按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 纂的词典。它对许多汉字进行了字义的注释与考证,也进行了音义关系的探讨。说文是东汉许慎所著,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古代字书。它用部首对汉字进行分 类,用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原则进行字形分析,对许 多汉字进行了训释。研究诗经的著作中, 毛诗诂训传是现存的最早、最 完整的一部传注,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和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对诗经的 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朱熹的诗集传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丰富了人们对诗 经的研究,这些训诂书籍中对诗经中的大多词义进行了训释。

10、于是,根据 古人对词义的训释判定同义词也是一大捷径。1、互训互训是指同义词互相训释。如果两个词可以互相解释,这两个词一般是同义 词。如:“饥,饿也。饿,饥也。”“更,改也。改,更也。”“恐,惧也。惧,恐 也”等。诗经中有大量的互训例子。2、同训同训是指用同一个词来训释不同的词。即两个词可以用同一个词来解释,这 两个词是一组同义词。如说文:“省,视也。”尔雅释诂下:“相,视也。“省” “相”同训为“视”,则“省,相”为同义词。、根据修辞方法进行判定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 列的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隐含的修辞方法。这些词可

11、以互相训释、互相通用,在行文时交替使用。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手法,产生了大量的同义词。四、辨析同义词对同义词进行判定只是本文创作的前提, 将以不同方法、从不同渠道获取的 同义词,按判定方法进行分类,从判定的角度对这些同义词进行辨析, 从而得出 如何判定和辨析此类同义词的结论,使我们不仅仅在研读诗经时,更是在学 习其他古代文献时能对词义进行准确把握, 为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提供便利,才是 我们进行同义词研究的目的。对于同义词来说,掌握其相同的义素并不困难,难的是同中求异,寻找那些 相同义素中的细微的差别。这也是辨析同义词的一大目的。下面我们详细分析几 组诗经国风部分的同义词。、同义连用的例子 翱、

12、翔出自诗经郑风清人诗经齐风载驱诗经桧风羔裘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二者都作飞解,是一对同义词。但“翱”指展开翅膀回旋地飞,翅膀不扇动。“翔” 指盘旋地飞,是扇动翅膀的飞。它们的动作不同。骐、聊 出自诗经秦风小戎:“骐聊是中,酬骊是骏”“骐”、“聊”、谓摩、“骊”都指马,所以它们是一组同义词。“骐”是指有青黑 色纹理的马,“聊”指赤身黑鬃的马,谓厚指黑嘴的黄马,“骊”指黑色的马。 它们的颜色不同。斧、所出自诗经豳风七月:“取彼斧所,以伐远扬”“斧”、斤”都是斧子的意思,是一对同义词。装柄的孔是圆的叫做“斧”,装柄的孔是方的叫做“新”。它们的形状不同。透、豆

13、出自诗经豳风伐柯:“我觑之子,透豆有践”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造。”“透”、“豆”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形似高足盘,后多用于祭祀。由于它们都指盛食物的器皿,所以“透、豆”是一 组同义词。不同的是“豆”是木制,“透”是竹制。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对文的例子对文又分同句对文和偶句对文,我们将对之分别进行叙述。1、同句对文的例子余希、绍出自诗经周南葛覃:“是刈是获,为余希为绍”“余希、绍”都指葛布。说文:“绍,粗葛布。” 希,细葛布。”毛传:“精曰余希, 粗曰绍。两者有精粗之别。“余希”是细葛布,属精织。“绍”是粗葛布,属粗织。 它们的质地不同。叔、伯出自诗经邺风旄丘: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14、“叔”、“伯”都是父亲的兄弟。尔雅:“父之昆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此处“世父”就指“伯”,叔父就指“叔”,是从出生的时间上区分的,只是称呼 不同。驰、驱出自诗经邮风载驰:“载驱载驰,归唁卫侯”两者都有马快跑和使马快跑的意思, 是一对同义词。但是后来他们的发展方向不 同,“驰”主要沿着“快跑”这个意思发展下去,所以引申出“急行”(风驰电掣)、“流布”(名驰宇宙)等意义。“驱”则着重“使快跑”的意思方面发展,所以逐 渐引申出“策驱”、“驱使”和“驱除”等用法来。二者有了明显的区别。它们的 发展方向不同。切、磋琢、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尔雅:“金谓之镂,木谓

15、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切”、“磋”是把骨类磨制成器物,引中为在学习上共同商讨研究。“切”、“磋”在此意义上同义,所以“切、磋”是一对同义词。不同的是: “切”的对象是骨,“磋”的对象是象牙。“琢”、“磨”是雕刻美玉宝石。也用来比喻品德或文字的磨砺修饰。“琢”、“磨”在此意义上同义,所以“琢、磨”是一对同义词。不同的是:琢的对象是玉,磨 的对象是石。它们的对象不同。卜、筮出自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在占卜的意义上二者同义,是一对同义词。但占卜方式不同,毛传:“龟曰卜,蓍曰筮。 “卜”是用龟甲来占卜,即用火灼龟甲,根据龟甲的裂纹来预测事情的 吉凶。“筮”是用

16、蓍草来占卜事情的吉凶。它们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同。2、偶句对文的例子污、擀私、衣出自诗经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擀我衣”“污”、“擀”都是洗的意思,故为一对同义词。“污”本是污秽、不干净的意思, 此处用作动词,意为去掉污秽、洗干净的意思。“擀”通“浣”,洗涤的意思。“私”、“衣”都是衣服的意思,所以“私、衣”是一对同义词。但“私”指平时 穿的衣服,“衣”指的是见客人的礼服。二者穿的场合不同。厉、揭出自诗经邺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尔雅:“揭者,揭衣也。以衣涉水谓厉。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下为涉,繇带 以上为厉。”“厉”、“揭”都有涉水的意思,所以“厉、揭”是一组同义词。不同 的是,“厉”指连

17、衣涉水,“揭”指提起衣服步行渡水。由于水的深浅不同,造成 涉水的方式不同。执、秉出自诗经邺风简兮:“左手执蓊,右手秉翟”此句中“执”和“秉”都使“拿着”的意思,是一对同义词。“执”除了 “拿着”的意思外,还有“捉拿”、“拘捕”、“擒获”的意思,如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 灭之,执虞公。”而“秉”除了 “拿着”的意思外,它还是古代容量单位。十六 斛为一秉。礼记礼仪:“十斗曰斛,十六斗曰蔽,十蔽曰秉。”在这些意义上不能相通。、互训的例子墙、垣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墙”诗经卫风氓:“乘彼塘垣,以望复关”毛传:”墙,垣也。” “垣,墙也。” “墙”与“垣”互训,都是对墙壁的称呼, 所以

18、“墙、垣”是一对同义词。“墙”的古义是用蓑藜或荆棘围成的用以保护人 或谷物的屏障。“垣”的本义是指环绕于宅院四周的围墙,侧重在环绕四周,范 围较大,而一般较墙低矮。同义的还有“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经召 南行露)中的“墉”。“墉”的本义是城墙,可泛指高大的墙。从视角的角度 可以加以区分。、同训的例子之、适、徂、如出自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经卫风氓:“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邺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尔雅:“适、徂,如,往也。”说文解字注:“之,引中之义为往。”毛传: “适,往也。”说文:“徂,往也。”“之”“适”“徂”“如”同训

19、“往”,都表示 到某处去,所以“之、适、徂、如”是一组同义词。但从用法上看,”之、适、徂”是着眼于所到达的地方,意在到达,所以后面都有表示目的地的宾语。“往”是从开始出发而言,意在始发,所以后面不带表示处所的宾语。它们的用法不同。逑、仪、特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邮风柏舟:“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尔雅:“仇、仪、特,匹也。” “仇”、“仪”、“特”同训“匹”,都是配偶的意 思,所以“仇、仪、特”是一组同义词。“逑”通“仇”,表配偶。“仇”除配偶 的意思外,还有同伴的意思。“仪”通“偶”,除配偶的意思外,还有匹配的意思。 这些意思是不能共通的。虺st玄

20、黄、猪、痛出自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BT“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矶矣,我马猪矣,我仆痛矣”尔雅:“虺St玄黄、猪、痛,病也。” “虺BT、“玄黄”、环、痛”同训 为“病”,都是病的意思,所以“虺St玄黄、猪、痛”是一组同义词。 “虺BT 指因乏力而成病,“玄黄”指因病而变成了黄色,“猪”是因劳累致病,“痛”指 人病不能行路。致病原因不同,病的表现特征也不同。陟、跻出自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儿觥”尔雅:“陟、跻,陞也。” “陞,同升。登,上升,提升。”“陟”、“跻”同训为 “陞”,都有登的意思,所以“陟、跻”是一组同义词。意为登时二者同义

21、,可以互换。但“跻”只有登、开之意,而“陟”除登意之外,还有提升、提拔的意 思。浒、唉、澹、滨、湄出自诗经王风葛篇:“绵绵葛蔚,在河之浒”“绵绵葛篇,在河之唉” “绵绵葛慕,在河之游”诗经秦风兼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召南采11:“于以采1(,南涧之滨”毛传:”唉,厘也。” “滔,厘也。” “滨,厘也。” “浒,水厘也。“游、游” “滨”、”浒”同训“厘”,都指水的边岸,是一组同义词。“唉”是上古水的边岸 的通称。“湄”指水草交杂的边岸。尔雅:“水草交为湄。湄,眉也。临水如眉 临目也。”“游”指上平坦而下水深的河边之岸。尔雅。释丘:“夷上洒下,不 滔。”郭璞注:“厘上平坦而下水深者为游。

22、”“滨”指离河岸近的地域。“浒”指 沿河岸之地域,但范围小于“滨”。尔雅。释丘:“岸上浒。”毛传:“水鹿日 浒。”它们的范围和位置有细微的差别。、立文的例子流、采、苇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苻菜,左右流之”“参差苻菜,左右采之”“参差苻菜,左右苇之”“流”、“采”、“岩 三字都有摘的意思,是一组同义词。毛传:“流,求也。集传:“顺水流而取之也。” “流”是顺水流而取,含有寻找的意思。“采”是 摘取的意思。“苇”是一边摘取一边选择的意思,三者有细微的差别。它们的方 式不同。崔嵬、高冈、矶出自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BT“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矶矣,我马猪矣”它们都指山,是一组同义词。

23、“崔嵬”是指有石块的土山,或解作高大不平的山 势。山的背脊叫做冈,高冈是指高的山岭。 “矶”是指有泥土的石山。它们的构 造不同。秸、襁出自诗经周南茉苜:“采采茉苜,薄言秸之”“采采米苜,薄言襁之”尔雅:“执衽谓之秸,圾衽谓之襁都有用衣襟兜取东西的意思,所以“秸、襁”是一对同义词。“秸”指提起衣襟兜取东西,“襁”指将衣襟掖在腰带上盛物 同是用衣襟盛物,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把、皴出自诗经召南骆虞:“彼茁者葭,壹发五把”“彼茁者蓬,壹发五皴”“把”、“皴”都是猪的意思,所以它们是一对同义词。“把”作牝猪解,或作两岁的猪解。“皴”是指一岁的小猪。它们都作猪解,只是大小不同。暴、霾、噎出自诗经邺风终风:“

24、终风且暴,顾我则笑”“终风且霾,惠然肯来”“终风且噎,不日有噎”“暴”、“霾”、邙r 都有风的意思,所以“暴、霾、噎”是一组同义词。尔雅: “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噎。”不同的是:“暴”指日出时急猛 的大风。孔疏:“孙炎曰阴云不兴而大风暴起。“霾”指夹着尘土的风,毛传:“霾,雨土也。”孔疏:“孙炎曰:大风扬尘土,从上下也。“噎”指天色阴沉 而多风。孔疏:“孙炎曰:云风噎日光。罗、学、量出自诗经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有兔爰爰,雉离于学”“有兔爰爰,雉离于量”“罗、学、量”都指网,是一组同义词。尔雅:“鸟罟谓之罗。鬃谓之量,量, 婴也;婴谓之学,学,覆车也。”不同的是:“

25、罗”指捕鸟的网,“量”指捕鱼的 网,“学”指指捕鸟兽的网,鸟兽触动后即自行覆盖。它们的对象不同。帖、山己出自诗经魏风陟帖:“陟彼帖兮,瞻望父兮”“陟彼配兮,瞻望母兮”尔雅:“多草木,帖。无草木,山己。”者怖山,所以“帖、山己”是一组同义词 不同的是“帖”指山上有草木,“配”指山上没有草木。它们的面貌不同。百、语出自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以晤语”“彼美淑姬,可以晤言”“言”、“语”都是说话的意思,所以“言、语”是一对同义词。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明显。从用法上看,“言” 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如果指人,也 只能

26、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又能带指人的宾语, 还可以指谈话的对方,还可带双宾语。在先秦, “语”字的告诉一义是“言”字 所不具备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同义词,并没有按照上面的方式出现,它们虽然杂乱的 出现在诗经的篇章里,但意义相同,是纯粹的词汇同义词,。这样的例子有: 洲、渚、垠、扯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渚,之子归”诗经秦风兼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扯”它们都指水中的陆地,是一组同义词。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日洲,小洲 日陪(渚),小陪日扯,小扯日垠。”“洲”是水中陆地的泛称。“渚”指水中小块 的陆地,是小“洲”。毛传:“渚,小洲也,水歧成者。” “扯”是水中小于渚的 小块陆地。说文:“扯,小渚日扯。”“垠”是小于扯的小块陆地。说文:“垠, 小渚也,从土氐声。”段玉裁注:“垠者,水中可居最小者也。”它们的范围大小 不同。歌、谣出自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歌”、“谣”都有歌唱的意思,是一对同义词。毛传:“曲和乐日歌,徒歌日 谣。”“歌”指歌唱时有乐器伴奏。“谣”指歌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唱的方式不同。皮、肤、革出自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条它”“羔羊之革,素丝五诗经卫风硕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