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非选择题完整版)_第1页
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非选择题完整版)_第2页
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非选择题完整版)_第3页
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非选择题完整版)_第4页
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非选择题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本资料由 HYPERLINK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从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全国各地100套优秀历史试题,按高考二轮复习各专题顺序分解而成,去除各地重复考试试题,包括235个选择题和78个材料题,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博客和QQ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汇总分解、整理:张秋鸿 专题十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附:非选择题完整版1(2014福建泉州

2、高中毕业班单科质检26)(12分)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材料

3、二 双方声明: 中关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4、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6分)(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6分)【考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中美敌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1)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签订是在1950年,根据材料“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并结合当时国际背景以及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回答。(2)共同点从维护和平,加强交流合作角度回答;不同点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强调的是结盟以及从材料一“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说明强调经济合作;从材料二

5、“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说明不结盟,从材料“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说明强调科技文化交流。【答案】(1)原因:吸取历史教训,防止日本等国重演侵略战争;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扶持日本,敌视新中国;中国实行边倒外交政策。(任答三点给6分)(2)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双方互利交流。(2分) 不同:材料一:结盟,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经济相互援助。 材料二:不结盟,不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科技文化交流。(4分,围绕材料概括,言之有理即可)2(2014安徽黄山一模23)(20分

6、)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罗马法有别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自然法不是实在的或具体的法律而是一种带有理想和规范色彩的正义论与价值观,其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或正义等。 浙江师范大学 谭建华试论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后来又通过宪法修正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材料三 改革开

7、放后的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个立法高峰时期,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1)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的自然法体现了什么重要的主张?(3分)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

8、一个立法高峰的特点和背景。(8分)【考点】(1)罗马法;启蒙运动(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1)自然法的基本的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或正义等。选取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观点来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体现上述主张的。(2)政治上最终战胜了君主派,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结束了长期的动荡;经济上有利于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3)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始形成。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立法高峰的背景,从文革对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

9、需要、对国外的借鉴等方面回答。【答案】(1)主张:正义和公正的理性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3分)体现: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伏尔泰等人主张天赋人权;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政府专制;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学说。(3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有关启蒙运动的主张,符合本题要求亦可得分,但本问得分不得超过三分。)(2)影响: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治权利,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6分) (3)特点: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开始形成。(2分)背景:“文革”后被破坏的法律体系亟待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法制建设;为了

10、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生命财产;为了避免社会动乱和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吸取中外民主建设的教训,顺应世界民主化建设的潮流。(答出三点即可,6分)3(2014山东济宁高三期末33)(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

11、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一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6分)(

12、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6分)(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结果。(6分)(4)综合以上认识,谈谈亚当斯密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价值。(4分)【考点】(1)启蒙运动;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

13、)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 ,材料二信息“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经济自由被提到日一程上来” ,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的拓展。(2)根据材料信息“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 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国际关系方面进一步补充。(3)根据材料信息“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政府干预、管制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归纳概括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的核心,结

14、合所学知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一方面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随着后来生产社会化趋势的加强,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4)综合以上认识,亚当斯密理论实际上是涉及市场和计划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方面要充分强调市场的作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国家也要注意宏观调控,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康发展。【答案】(1)拓展:先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追求;进而到法律和政治层面的民主自由;再到经济上的自由竞争。(6分)(2)分析:政治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障了公民的自由民主的权利;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发展,资产阶级

15、的竞争力空前增强,迫切要求经济自由;国际关系上,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在世界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6分)(3)核心: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2分) 结果: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也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4分)(4)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强调市场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国家也要注意宏观调控,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健康发展。(4分)4(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34)(20分)近代以来上海经历了沧桑历程,发生了巨大变迁。请阅读下列材料。李鸿章建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首家机器棉纺

16、织工厂。当时洋布进口不断增长,(1872年的1224万匹增到1890年的1556万匹)郑观应为此提出:“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李鸿章指派他筹建织布局,郑提请“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限内另自纺织后患庶几可免矣”。结果李鸿章给予了十年专利权。上海机器织布局历经十余年几次筹资失败,最终在1889年开工,年产24万匹布。其优厚的利润,吸引了许多华商酝酿建厂,由于织布局十年专利,在上海也仅有少数以织布局分局等形式建立。1893年织布局毁于火灾,第二年李鸿章下令在原址建立华盛纺织总厂,但不久上海“洋厂林立,华厂独受其挤”,1900年变卖他人。(1)结合

17、历史背景,解读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到华盛纺织总厂的变化历程。(8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1)此类题目,不仅要从材料归纳出变化的历程,而且要根据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结合所学可知此类企业实际上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民用企业,应从洋务企业民办企业兴办的背景描述,然后根据材料归纳兴办状况及发展变化,分析最后衰败的原因。【答案】(1)本题8分。示例:洋务运动时期,为与外国商品竞争,李鸿章创办机器纺织厂,并设置十年的垄断权以增强竞争力。但甲午战争后列强获得了投资办厂的权利,失

18、去垄断地位的纺织厂在外商企业冲击下失败。纺织厂的历程表明: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建立,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近代化,对民族资本主义棉纺织业的兴起发挥了一定的诱导作用。但其垄断权又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企业也很难抵御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上海之最1862年,上海建立了第一所外语学校“广方言馆”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0977051 t _blank 发昌机器厂,一般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00年,上海城市人口超过100万,跃居全国第一1903年,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建立,印行的黄帝魂一书,收罗了当

19、时上海各报刊发表的革命论著,成为当时全国流传最为广泛的革命宣传品1919年6月3日,上海爆发了中国工人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罢工1923年,奥斯邦广播电台开播,这不仅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2)以“上海变迁与近代化”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6分)【考点】(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解析】(2)此类题目,重在史论结合,观点可以理解为“上海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也可理解为“中国近代化推动了上海变迁”,相应的史实论据应该从材料中去寻找和分析。【答案】(2)本题6分。示例:上海的新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例1:上

20、海第一所外语学校广方言馆的建立,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 例2:上海出现广播电台这新的传媒工具,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例3:以 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0977051 t _blank 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建立,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近代化推动了上海的变迁 例1:书局、报刊等近代传媒工具的出现,推动上海成为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中心之一。例2:五四运动期间的上海大罢工,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推动了上海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例3:上海近代企业的兴起,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城

21、市。建国以来上海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在这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外交活动: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3)从上述三个外交活动,说明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6分)【考点】(3)新中国的外交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解析】(3)结合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中国外交由改善与西方关系到新时期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变化。说清楚变化的同时,同时重点要讲清楚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背景。【答案】(3)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苏联的严重威胁,扭转外交僵局,改善中美关系提上了日程。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2、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推动了西方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到来。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和平环境,以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促进了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往来。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了睦邻友好,为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6分)5(2014广东肇庆高三期末38)(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

23、,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4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6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

24、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4分)【考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2)“文化大革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辛亥革命(4)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解析】(1)关键信息:溢美之词居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

25、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从关键信息可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至文革后三个阶段的变化,即肯定、否定和肯定;第二小问则依据“国民党”、“共产党”、“唯物史观”、“文革”、“拨乱反正”等信息,从阶级立场、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归纳原因。(2)关键信息: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思想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归纳。(3)关键信息: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本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阐述辛亥革命反封建、政治民主化等意义。(4)本问考查历史认识论。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客观、全面和辩证,因此,应

26、运用唯物史观和发展的观点,因不同时期的政治意识等各方面都会变化,而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具有主观,为现实服务的。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变化:肯定否定肯定;(答出一种变化给1分,满分2分)原因: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4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双百”方针遭到破坏;(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2分)(2)原因: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损害;(2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干扰。(2分,答到一个史实即可,答经济建设上“左”倾错误的发展也可)(3)评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

27、入人心。(6分,答对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备注: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如笼统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易风俗等,则不给分。)(4)评价:唯物史观;发展的观点(或从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去评价)。(2分)看法:评分角度分两点:一是对历史的看法(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对历史认识或评价的看法(人们出于各种立场、动机,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考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答对任一点给2分)6(2014重庆万州一模13)(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

28、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圆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

29、削“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的职

30、责。(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4分)(4)结合以上材料拟一主题加以说明。(4分)【考点】(1)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雅典民主政治(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4)中外政治制度演变【解析】(1)第一问从中西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中国方面抓住材料关键词“统一”、“疆土”、“人口”、“农业国”,希腊方面抓住关键词“城市”、“人口”等,

31、并结合书本知识来进行回答。第二问结合书本知识回答即可。(2)第一问抓住关键句“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削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从两方面概括作者观点。第二问政体演变趋势结合书本知识回答即可,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回答。(3)第一问局限性根据材料信息“对内自己打架造成麻烦”概括即可,进步性结合书本知识回答。第二问注意时间限制“改革开放以来”,结合书本知识,从三大民主制度重建与完善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两方面来概述成就。(4)首先要归纳材料蕴含的主题,比如国情和时代条件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再结合史实进行论证,论证时要做到史论结合。【答案】(1

32、)原因:中国是大一统国家,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以农立国;雅典是城邦国家,小国寡民,岛屿众多,工商业发达。(4分)职责: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2分)(2)观点:反对人民自行起来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革命;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4分)趋势: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共和制逐步取代了君主制及帝制)。(2分)原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和派与其它政治派别之间斗争及妥协。(4分)(第一点必答,剩下的任一点)(3)局限性及进步性: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33、三者之间相互争斗,意见难以统一,影响行政效率;但三者之间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4分)成就: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依据宪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4分)(4)主题:国情和时代条件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2分)说明:政治体制和国情及时代条件要交代清楚。(2分)7(2014广东茂名一模39)(27分)美国柯达公司130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 1879年,

34、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 1883年,伊士曼发明胶卷。 1888年,第一台可拍摄100张相片的柯达相机问世,伊士曼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 1898年,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1919年,伊士曼设立了分红,每位员工都可获得高于工资的奖金。他还将其拥有的三分之一公司股票赠与其员工,再后来他开始履行建立退休金、人寿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计划。 1929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3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

35、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 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嚣,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 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与厦门、汕头等6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2012年,由于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转向数码市场的步伐缓慢,巨额亏损使柯达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6分)(2)伊士曼在企业管理方面十分重视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对此你如何评价?(4分)从19

36、30年的统计数据看,柯达公司在该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3)请概括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合资计划”的背景。(6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6分)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考点】(1)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4)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1)概括材料1898年以前的内容,“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 发明胶卷”可知重视发明专利;“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

37、晓”可知重之视广告;“成为跨国集团公司”,可知实行跨国经营。(2)要回答评价方面的内容,要指出其性质,所以要指出是生产关系调整,然后指出对员工的作用及对以后产生的深远影响。其地位则从“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结合时间,此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则指出其垄断地位即可。(3)从时间上分析,我国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一内容要答出,材料是“国有胶卷企业”,因此国企改革要答出。(4)第一问,“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可总结出为史学研究提供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可

38、总结出推动影视摄影艺术的发展;“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可知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第二问,要分别指出其成败之处。【答案】(1)原因:重视发明专利;注重广告宣传;实行跨国经营。(6分)(2)评价:这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调整;缓和劳资矛盾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企业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共4分,答出2点即可)地位:垄断。(2分)(3)背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止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6分)(4)贡献:推动影视摄影艺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为史学研究提供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6分) 理解:柯达在第二次

39、工业革命时因为胶卷方面的多项发明而全球领先,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因为在胶卷的巨额投资而耽误了向数码市场的转型。(3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8(2014广东茂名一模38)(25分)妇女从政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由于临时约法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1912年4月,一批知识女性成立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曾留学日本的唐群英被举为会长。唐随即与议长吴景濂辩论,声言如不赞成女子参政,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唐群英痛斥

40、反对女子参政的宋教仁,并打了宋一记耳光。1913年唐群英发表文章批评袁世凯政府,女子参政运动遭到镇压。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1907年,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冲击国会,大约60多名妇女被捕。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任然上世纪初英国女权主叉者争取参政权不惜暴力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时间会议会女性比例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1954年第一届全

41、国人民代表大会119%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4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初中英两国妇女争取参政权斗争的共同点。(4分)结合史实分析两国斗争结果不同的原因。(9分)(3)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辛亥革命;工业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启蒙运动;维新思想(3)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

42、制度;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解析】(1)分析材料,材料中有“因而缺乏参政意识”这句话,因此,这句话前面的,就是其原因,“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说的是文化原因,材料只是说价值取向,没有具体的说出什么价值,因此要将之具体化,就是其原因了;“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是经济原因,也要将具体表现答出。(2)第一问材料一有“知识女性”、材料二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英国妇女”,可知都是由有知识的女性领导的;材料一有“妇女们便要用武力解决问题”,材料二有“全体绝食”,可知方式上比较激烈。第二问,则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分析中英两国的不同,政治

43、上可分析中国北洋军阀依然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而英国是实行民主政治了;经济上分析中英两国的妇女经济地位不同,从工业发达对妇女就业的影响来分析;文化上分析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来及民主思想传播不同来分析。(3)第一问由材料总结可知是上升的;第二问,政治上要答出保护妇女权益的制度,经济上要反映经济地位的提高的表现。【答案】(1)原因:妇女深受男尊女卑的封建纲常毒害;妇女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4分)(2)共同:都由先进的知识女性领导;都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斗争方式。(4分) 原因:民主化程度不同: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民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妇女参政;中国受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北洋军阀甚至不少革命派

44、都反对妇女参政。工业化程度不同:英国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妇女人量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提高;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近代工业发展,妇女外出工作较少,经济地位不高。民主思想传播程度和妇女受教育程度不同:英国的启蒙思想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妇女受教育较为普及:中国受封建思想影响,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不够广泛,妇女受教育人数较少。(9分)(3)趋势:妇女参政比例逐步上升。(2分) 原因:政治:1954年宪法的颁布和人民代表人会制度的建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保障。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妇女走上上作岗位,经济地位提高。(6分)9(2014河北保定高三期末40)(2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第一

45、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90万人之多。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能向更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

46、西、福建,甚至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材料二 到了中国近代,最明显的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山西、陕西人为主,目的地是蒙古草原;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这三个方向的近代移民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不仅如此,一开始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比如闯关东。材料三 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海外移民潮流,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精英出走”,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

47、波是在21世纪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及影响。(10分)(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及原因。(9分)(3)结合材料三及有关知识,分析促使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群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2)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1)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从方向上看,自北向南,直到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从原因上看,受国内政局及民族关系,诸如安史之乱、宋金交战的影响,属于民众为生

48、存再发的迁移。三次移民从经济上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从民族关系上看促进各民族的交流融合。(2)近代中国人口迁移有南迁,也有北迁,还有向海外迁移,方向多元化;迁移原因从国内看,中国政局动荡,民众生存的需要;从外部看,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3)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精英出走”和富人外迁移民都受到国外优厚条件的吸引,以及经济全球化下人口自由流动的影响。【答案】(1)特点:从北向南移动(或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移动);受国内政局及民族关系影响;具有自发性。(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4分)影响:人口分布渐趋合理;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6分)

49、(2)特点:迁移方向多元化;海外迁徙增多。(4分)原因:伴随外国资本主义主义的入侵,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政局动荡。(5分)(3)原因: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提高;改革开放,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联系加强。(6分)10(2014四川南充一模13)(22分)古往今来,看似“另类”的人和事往往代表着新事物的产生,有利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异域碑文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有一方用汉语刻写的碑文,献碑者是中国宁波知府毕永绍,撰文是另一官员徐继畬,碑文写到:“华盛顿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竹笋,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泰西古今

50、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首哉!”1867年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曾对献碑者专致谢意。可清政府对地方官称颂夷人、献媚夷酋十分恼火,遂将徐继畬、毕永绍罢官。据张建伟近代化细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徐继畬等人举动“十分恼火”的原因?(6分)【考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解析】(1)徐继畬等人举动是对对美国民主思想的推崇,结合清政府政治制度以及清政府盲目自大的心态来分析。【答案】(1)原因: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保持天朝上国心态,盲目自大。徐、毕对美国民主思想的推崇威胁其统治。新思想的萌发,“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任答三点,6分)材料二 状元办厂经商状元经商,估

51、计是唐朝开科以来最大的笑话清末状元张謇于1895年(发出“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了结于此”的感叹后)宣布弃官经商,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筹办大生纱厂,后来发展为“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张謇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今日看来就像金石掷地,铿锵响亮。摘自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世人皆言外洋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 张謇(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张謇下海经商是“唐朝开科以来最大的笑话”?(4分)促使他弃官经商的因素有哪些?(6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科举制;晚清

52、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实业救国思潮)【解析】(2)第一问抓住材料“张謇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分析。张謇是状元又下海经商,结合古代科举制以及重农抑商政策来分析“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第二问因素从民族危机、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以及张骞自身强烈的爱国情怀等角度来分析。【答案】(2)原因:读书做官是古代读书人的价值取向;长期的抑商政策使商人地位低下;张骞弃官经商的行为挑战了当时社会价值观。(任答两点,4分)因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危机严重;清朝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实业救国潮流的兴起;张骞自身强烈的爱国情怀(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任答三点,6分)材料三 公务员下海19

53、84年10月,广东顺德人潘宁辞去容奇镇工业与交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成立了一家乡镇集体企业“珠江冰箱厂”,生产“容声”牌冰箱。五年后全国冰箱市场形成“北海尔、南容声”的双雄格局。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中专程到厂视察,发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邓氏格言。1996年更名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摘自新浪网(3)据材料指出潘宁所办企业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考点】(3)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3)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一家乡镇集体企业珠江冰箱厂”到“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来分析。说明问题从正确的政策、科技创

54、新、改革的角度来分析。【答案】(3)变化:由乡镇集体企业逐步发展为现代化的股份制上市公司。(2分)说明: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乡镇企业发展前途远大。经济实体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发展应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发展要立足于科技创新。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任答两点,4分)11(2014四川南充一模14)(30分)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摘自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55、(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对北宋的差役制度作了哪些调整?其目的是什么?(6分)【考点】(1)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王安石变法【解析】(1)调整根据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来说明。目的从对政府、农民两方面来谈。【答案】(1)调整: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雇人服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征收分摊,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也要交纳役钱。(4分)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分)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

56、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2)“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开始挪动脚步”是指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谈谈你对该事件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4分)【考点】(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开端是洋务运动。第二问回答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答案】(2)事件:洋务运动。(2分)理解:洋务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提出改变封建制度的主张(停留在学器物层面)。(4分)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

57、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进程来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回顾历史、重温戊戌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梁启超康有为传(3)材料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2分)按照这一视角,说明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的主要理由。(6分)【考点】(3)戊戌变法【解析】(3)第一问从材料“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来回答。第二问回答戊戌变法影响。【答案】(3)视角:现代化史观。(2分)理由:倡导“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触动了传统的封建政治体制(政治民主化的初步尝试);宣扬了民权平等思想,起了

58、思想启蒙作用(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对后来民主革命产生重大影响。(6分)材料四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4分)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这个“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什么重大理论?(2分)【考点】(4)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4)第一问从材料“

59、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结合美国罗斯福新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来理解。第二问重大理论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4)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一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2分)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材料五 1984年深圳队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深圳放开价格的

60、商品比例达915%,成功地闯过了价格关。(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发现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衡过渡的有利条件。(4分)【考点】(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5)从材料“由于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可以归纳其中一点原因,即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之所以未发生,与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有关。【答案】(5)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4分)12(2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38)(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