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 HYPERLINK http:/www.DearEDU.com http:/www.DearEDU.com永嘉中学【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作为高中历史课的第一模块第一专题,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专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第一个知识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应当看成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序幕。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周政治时期。秦汉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与发展,不过是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延续。针对
2、本课内容,课标提出的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我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一步阐述为学习要求知道夏朝与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说明夏朝建立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商朝的政治文化”、“西周的礼乐文化”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学情分析】初中教材介绍了“夏商国家的形成、王权神圣、社会分化、青铜文化”等知识点,对“西
3、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秩序”,则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但就一般学生而言,这段历史比较遥远,与现实联系相对较少,所以兴趣普遍不会太高,知识基础也就不扎实,至于历史学习能力更有待加强。【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知道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4、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重点难点】本课重点: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本课难点: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尤其是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理念】1、摈弃原来的以教材为中心,教教材的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以课标为依据,参照教学指导意见,用教材教,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这是课程改革后使用新教材的第一课,树立新的教材观尤其显得重要。2、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
5、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编写,各版本教材都有所差异,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教学流程】创设情境了解理解回归情境见解练习拓展 一、创设情境 出示家谱、宗祠图片,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导入新课二、了解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勾画结构师:列出要点,指导学生结合所列要点看书1、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2、夏朝政治制度的新变化3、商朝政治文化的突出特点4、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5、西周礼乐的内容生:看书,概括解决以上要点师:补充,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早期国家的形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的政治文化 西
6、周的政治制度 三、理解补充材料,设计研讨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请思考:(1)材料一、二
7、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你认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
8、特点?从书本中找到依据或者根据你的积累证明你的观点。四、见解设计问题,学生探讨,进行评价;总结;认识;看法等。 1、请学生根据第四目第一段内容,画出“西周宗法制结构示意图”,讲解他所理解的宗法制是什么内容? 2、如果你是周天子,你选择分封制是因为分封制有哪些有利因素?你考虑过实行分封制在以后会有什么弊端吗?3、下列是某同学在模拟西周前期的政治生活中的一段独白。指出独白中的错误之处,说明你的理由。我是家里的老大,被父亲分封到东方。前几天,我用我的武装力量帮助弟弟教训了想打听“鼎”下落的楚王。弟弟因此免除了我的贡赋,并允许我在自己的封国内收取赋税,设置官员。过几天,我的孩子们将要来汇报他们治理自己
9、封国的情况。他们之间整天勾心斗角,打个不停,我心里很恼火。 4、联系现实,回归情境,谈谈学习本课内容的体会,点明历史遥远而又亲近,渗透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五、练习拓展 (1)课堂练习1.人类迈入早期国家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有金属器具的使用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 礼制的形成 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A. B. C. D.2.仰韶文化时期不同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出现的差别,表明A.贫富分化现象的出现 B.阶级矛盾的尖锐C.国家的诞生 D.“王”的出现3.商代政治的特点不包括A.实行王位世袭制 B.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C.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D.大规模实行分封制4.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
10、点是A.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B.对异姓功臣进行分封C.无条件遵从周天子命令 D.带有血缘和部族色彩5.与分封制不同,宗法制主要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A.分配问题 B.继承问题 C.履行职责 D.范围权限6.西周推行的分封制A.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B.规定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C.诸侯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D.实施范围仅限于王族内部7.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扩大了统治范围 加强了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周天子地位 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A. B. C. D.(2)课外拓展:宗祠探究查阅族谱或访问本族中的长者,并参考社会上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现象,了解宗法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与你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参观、调查当
11、地的宗祠,就其建造的情况、建筑特点及现今宗族的发展等等,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教学建议】1.专题教学时空跳跃太大,学生不一定能马上适应,教师向学生提供 “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为政治史的学习打下一点基础。2.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运用多媒体、影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3.本单元内容与现实的联系相对较弱,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绵延不断,在现实中依然打下了烙印,要善于挖掘现实社会的传统因素进行剖析,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兴趣。4.教师可适当并引导学生通过收集
12、材料,社会调查等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对政治文明的认识。【教学资料 】1、要点分析(1)什么叫“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目前许多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专家,对这一问题各有界定。有的学者这样解释说:“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阶级社会的国体与政体”,“必须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另一本中国政治制度史则明确提出:“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从夏朝至1949年中国历代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显然,专家门认为作为“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史”,前提是已有作为阶级对立或阶级斗争的工具的国家存在。而我国最早的政治制度史不能早于夏朝。按照这一观
13、点,我们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应当是指夏商西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代,实行的是奴隶制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还保留了一些原始氏族制的遗存,但其主导形式则是奴隶制的政治制度。从政体形式上看,它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不同,是一种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的等级君主制。这种等级君主制,萌芽于夏代,形成于商朝,确立于西周。这一时代国体和政体的主要特征是课程标准所述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这是我国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什么叫“宗法”“宗法制”从何开始?古书上对“宗”字有具体形象的解释。段玉裁说文解字说“宗尊双声,按当云尊也,祖庙也”,并引礼
14、记.大传说,宗就是尊,是尊敬先祖的地方,还从字形上解释,“宗从门从示”,示是祖先,是神,“门谓屋也”,意思是在有门的屋内供奉着祖先。所以,“宗字最原始的意思是祖庙”。宗最早起源与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有关。宗法是远古时代父权家长制大家庭形态一种表现。发展到夏商周时期,便形成为宗法制。有学者认为:“在夏、商、周三代,这种宗法制家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组织”,也就是说形成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应当说宗法制是自夏朝便已经开始了,但由于史料缺失,很难具体描绘。目前一般重点叙述的是西周时的宗法制,因为那时宗法制发展得比较完备,文献资料也比较充分。(3)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点在新课标各版教科书中有各种
15、表述。比较权威的中国百科全书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宗法制度是“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组织蜕变发展而来的宗族关系”,“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工具”。张传玺先生在给江泽民同志讲课时,对宗法制度是这样表述的:“宗法制度是由氏族公社制中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的。其主要作用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以确定并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此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以始祖的嫡长子一系的嫡系世代相承为大宗,其余各代庶子为小宗。庶子各在本支为大宗,其嫡子、庶子又分别为
16、本支的大宗、小宗。如此推衍传继,嫡永为大宗,庶永为小宗,构成一个庞大的宗支网,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嫡长子继承制。这里需要给学生讲明白:什么叫“嫡”?什么叫“庶”?应说清古代宗室实际上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王或贵族通常娶许多妻子,而其中一个是正妻,王的正妻就是王后,其他妻子都是偏妃或称妾。正妻、王后为嫡,其他妃妾为庶;她们所生之子分别被称为嫡子和庶子。嫡长子只有一个,他是当然的王位继承人,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当时遵循“立嫡夫人之子应选取其长者,如果嫡夫人无子而要立其他儿子,应选取其贵者”。举例来说,周文王的嫡长子武王是大宗,所以是王位继承人;被封为诸侯的文王的其他儿子如周公就是
17、小宗。但在鲁国,周公是鲁国始祖,他的长子伯禽是大宗;被分封为卿大夫的周公的其他儿子,即伯禽的诸弟,对于伯禽来说,又变成小宗。因此实行宗法制,首先就要严格区别嫡庶关系。这种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是为了把宗子继承的制度固定下来,防止发生争夺和内乱从而巩固宗族组织其统治力量。”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中国历史 先秦卷总结宗法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是非常严格的,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来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白钢先生也
18、指出:“宗法制度按血缘关系的亲疏,把奴隶主贵族分为不同等级,大大加强了嫡长子的地位,保障了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大使,当时贵族之间争权夺利,改立太子、宗子和争立国君、卿大夫的事不断发生,贵族内部不断因此发生内乱。春秋时代“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情形很多,在内乱中“杀嫡立庶”的事也屡见不鲜。另外一点,教师也应该清楚,就是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钱宗范先生认为:“当时社会上最突出的形态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也就是说当时的统治关系由宗法关系来决定的,贵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是合一的。周族统治者利用氏族宗法组织扩大成国
19、家统治机构,实行逐级的宗法分封,形成了贵族的等级制和土地的世袭占有制。宗法制决定分封制、等级制和对土地的占有制,而分封制、等级制和对土地的占有则又巩固了贵族的宗法统治。”张传玺先生则将这两种制度合称为“宗法贵族分封制度”,他认为,这两种制度“结合而形成的主要政治统治制度”,既包含了国体的性质,又包含了政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1)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实行宗法贵族专政;(2)受封疆域都是中央(王室)之下的一级地方政区,是直接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白寿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指出:“周初的封诸侯、建国性,就是把氏族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也就是氏族组织变成国家机关,奴隶主贵族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
20、周密的统治网。”白钢先生认为:“西周在商朝大、小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血缘宗法等级制度,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性为 甥舅关系的以西周王族贵族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阶级。特别是周成王以后,王位嫡长子世袭制确立,保障了奴隶主统治阶级核心力量王族内部稳定,使王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对后世统治阶级有很大影响。”至于我国宗法制的性质,是奴隶社会制度还是封建政治制度,学术界观点分歧较大,讲课时不必多加分析。只要讲清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地位,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就够了。(4)什么叫分封制?具体内容是什么?教师们在讲分封制时,一定要和宗法制结合起来。具体结合西周的
21、分封制度,就能十分鲜明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西周所封诸侯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王室是姬室同姓亲属,如封于鲁的伯禽(武王弟周公之子,代周公受封),封于卫的康叔(武王弟)。这是分封的主体,正如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果,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另一类是功臣,如封于齐的姜太公(吕尚)。第三类是边远地区较为强大的异性氏族或部落首领,分封他们是为了实行政策。这种分封制在宗法上的关系是:那个作为嫡长子族系的大宗,就是周王或称周天子;其余的庶子,被封为诸侯;在各诸侯国内,诸侯为大宗,他们对自己的庶子进行分
22、封,称为卿大夫,卿大夫是小宗;卿大夫在采邑内为大宗,其庶子为士,是小宗;士的家族也有嫡庶之分,为了家族内的大宗、小宗。诸侯、卿大夫对各自的王、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和交纳供奉、朝觐的义务;但在自己的领域内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己的官员和武装。因此,当时的政体结构,是严格按等级划分的。即所谓“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答复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周天子以宗法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尚书、洪范),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关于分封制的定义,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西周的分封制称
23、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周灭商后,为了有效地统治被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以拱卫王室。”张传玺先生指出:“分封制度在中国古代原叫作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发展 史称中世纪为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 建藩卫为分士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这也是教师应该了解的。分封制立当是本分专题的重点。这种分封制从西周初年开始到春秋战国,一直待续了800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结束,即从公元前1046年至前221年。从地域概念上说,周文王克商建立周朝后,即进行分封,在原
24、来商的王畿内分封邶、庸、卫而设置三监,同时分封给同姓亲属、身居要职的如召公、毕公、容伯等人的封邑,也都在王畿之内。大规模的分封是在周成王时,由周公推行的。通过分封,西周的疆域、统治地区大大扩大了。杨宽先生在西周史一书中说“西周初期分封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是有计划的,就是要扩大以姬姓贵族为主、联合异姓贵族对东、北、南三方面的统治。当时周朝对异姓诸侯的分封,一方面是为了安抚这些有功的、或是有亲戚关系的、或是有传统势力的异姓贵族,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用作姬姓贵族的屏障,控制东、北、南三方的夷狄部落,从而巩固和扩大周朝的统治地区”。杨先生还在书中举出了一些实例,如“汉阳诸姬的如随、唐等国到过了汉水以
25、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是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候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他指出:“西周初期这样把旁系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分封到比校落后的地方,深入到原来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无疑的,会扩大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对此后这些地区的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辽宁喀左、北京房山都发现了一批西周初期的燕国铜墙铁壁器,江苏丹徒发现了西周初期的宜国铜器,就证明了这点。”从历史作用上说,西周初年推行的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又通过对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建立了从西方伸向东、北、南三方的统治基地,深入到原来经
26、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助于广大地区进一步开发。从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周朝能成为幅员辽阔的强大国家,同样和分封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周公东征胜利后实行的大规模分封,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而是贯彻周公政治意图,扩大和加强周朝统治的一种手段。它采用了分给封君以殷和方国贵族的办法,消除了殷和方国在原地顽强反抗的势力,同时又利用来作为封君在其封国的统治力量。它通过分封办法在封国确立和推广了乡遂制度,即“国”和“野”对立的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各个地区的生产关系,有利于生产
27、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各个封国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也在一定范围内缓和了封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其和周围部落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中国历史先秦卷一书中也指出:“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织成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比较密切。”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商代的分封制,通过分封,西周王朝扩大了统治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诸侯国的关系,比商朝
28、对方国诸侯的控制不甚严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形象具体化,在讲授时,教师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对比:商纣时作为属国的周文王和西周时姜太公的齐国或周公的鲁国,二者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密切程度大不一样的。以此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重要历史作用。当然,分封制发展到后来,并不像原先构想的那样上下一体,由于诸侯多数与京师相距遥远,交通不便;又由于自然经济关系,各地互不来往,各自为政,自由发展,都成为半独立或独立王国。又因为这种制度的宗法原则“诸侯与正而不与贤”(谷梁传隐公四年),从而成为后公族不断争位乱国的原因之一。 至于西周分封制的性质是奴隶社会的分封还是封建制度的分封,与其宗法制一样,是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
29、不休、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中学历史课上,教师可以不涉及这一问题。一般说来,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学术观点,即战国封建论的说法。也就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阶段划分是公元前475年,此前为奴隶社会,此后进入封建社会。所以,一般认为西周分封制仍为奴隶社会的分封制,仅仅是奴隶王朝的“封邦建国”,如此而已,而不是像西周封建论那些专家们所言西周分封制标志着西周已进入封建社会。(5)西周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嫡长制
30、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并且,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因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可以在自己领地里进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和征派赋税,同时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对周天子定期进行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因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礼乐制是西周文化的主构架,周礼强调要
31、尊崇上天和先祖,同时规定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上下的尊卑关系,不得有所逾越,周礼有吉礼(祭祀礼)、凶礼(丧葬礼)、宾礼(交际礼)、军礼(征战礼)、嘉礼(吉庆礼)。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人事到祭祀,从日常生活到政治活动,都有与其身份相合适的礼仪规范。乐是辅从于礼的,乐以音乐节奏的艺术美,让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西周礼乐制作为一种通过礼仪和艺术表现出来的外在文化,本身就体现了分封制、宗法制的内涵。本质上说,西周的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礼记中的所谓“礼不下庶人”,荀子中的所谓“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就指出了礼乐制在维系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
32、重大作用。(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点是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们应着重述清楚。根据以上所述和目前我国学术界大部分学者的意见。可以认为,所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即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其表现形式就是宗法制和分封制。这种政治制度为以后的秦始皇开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第一阶段。但是,它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即这是一种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在当时历史形态下是一种进步。但是,教师们还应当了解。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而言,内容不仅仅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还有其他许多重要内容,比如“国王家天下制度”、“萌
33、芽状态的多民族国家”等。具体来说,国王“家天下”制度是国王把“天下”(国家)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的制度。这一制度是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父系家长的权利不仅未受到削弱,相反却由于这一制度的政治化而更得到加强。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有三:王权至上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神话王权,宣扬王权神授说;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王位世袭制度。把“王位看作是一家一姓的私产,是从夏朝开始。不过夏、商两带还没有完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嫡长子继承和“兄终弟及”并行。至西周时期,宗法制进一步完备,与政治结合得更紧密,嫡长子继承制实行得也更严格。“王土”与“王臣”制度。“王土”与
34、“王臣”是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度与政治统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国王最高所有制度。是西周时期一切主要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基础。此制度见于诗小雅北山。诗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商两代也行这样的制度。这样的王地所有制在今天的史学界称之为“国有制”,也就是“王有制”。不过这样的国有制与后代的国有制不同,它是由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直接转变而来的原生形态的国有制。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利用暴力将原来的公有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又把国有土地转到国王的名下。所谓“王臣”,就是疆域内的居民都是国王的农奴或奴隶。广大农奴或奴隶都要为国王耕种或服劳役。至于“萌芽状态的多民族国家”,是说西周王朝虽不是
35、“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但已是“多民族”与“大一统”国家的基础,因此,也是西周不可忽视的国家特征之一。周人是征服者,是胜利者,但在那样古老的年代,能承认其他民族的存在,又制定出“因其俗,用其法”的“民族政策”,开创了我国后代王朝的优良的民族政策的先例。西周时,社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在那样一个大国中要实现像秦汉以后的统一,并建立中央集权,是不可能的。但它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这就是为什么公羊传和西汉时期不少学者和政治家说西周为“大一统”的原因。两周的统治者重视国内多民族现状,并将其载入法律、文诰之中,我们应当承认西周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尚属萌芽状态的多民族国家
36、。此外,像人民出版社的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讲述的“礼乐秩序”制度等,也很重要。在西周奴隶社会中,依照血缘的远近亲疏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则是礼制。“礼”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是强加给被统治阶级的责任,被统治阶级如果触犯了“礼”中所体现的阶级统治原则,就会受到非自由的对待。周代奴隶贵族阶级把从过去习惯传统一切有利于他们的东西都固定下来,变成不可侵犯的“礼”,它自然就成了维护和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左传桓公二年说“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这就是说:“礼”的作用,一方面规定统治阶级内部依据身份不同的“礼”以维护其等级关系
37、以及他们某种程度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又在于加强统治者对于平民和奴隶的统治。礼记乐记所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当然,由于课时所限,一般像“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只有一课时的讲授时间。这样就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讲课时应首先把握课标要求掌握的重点,其他内容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2、学术动态(1)对西周分封制的不同观点我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一直是长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学术争论问题。西周封建论者认为,西周初年的分封制是中国封建领主制形成的重要标志,从此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而主张战国封建说的大部分学者则认为,西周的分封制,所谓“封邦建国”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大相径庭
38、”,应是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度,郭沫若说:西周分封,“封”实指“封疆”,“建”则是“建立社稷”。林甘泉认为:在西周奴隶社会分封制度下,“直接生产者是被剥夺了任何资料的奴隶”。(2)对宗法制的不同看法“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西周的宗法制度。西周封建论者一般都认为,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把宗法制度看作是中国封建制的特点”。而西周奴隶社会论者则对宗法制度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认为宗法制度“实际上是关系家长制的产物,是氏族社会的残迹,因此它并不是封建社会的特征,更不能把它归结为封建制度,相反,它倒是与奴隶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关于中国宗法制的消亡,史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传统看法认为,真正
39、的宗法制只存在于夏商周奴隶社会。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世卿世禄不存在了,嫡长子继承制行不通了,至迟到秦汉时期,宗法制已经消亡。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族制度仍旧是宗法制,到了唐朝后期王巢起义扫荡士族的势力,宗法制消亡。还有人认为整个中国社会都是宗法制社会,在各地建立家族的祠堂,编写家谱,表彰忠孝节义,使宗法制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直到新中国成立,宗法制才退出历史舞台。(3)学术界关于我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不同看法可以参考专著中国古史分期问题50年,以及编外史谈一书。编外史谈一书概括说:“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的争论,溯其源可以说始自20世纪30年代,那时候,一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
40、沫若、翦伯赞、吕振羽、范文澜等为了与托派及国民党御用文人的反动谬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提出我国确实经过奴隶制,并且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解释什么叫奴隶制,什么叫封建制,并开始提出了奴隶制起讫年代的见解。以后,在建国初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及70年代末,又先后四次对此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问题讨论的面越来越广,涉及的问题越来越深。尤其是打倒四人帮以后的一次讨论,本着双百方针,各抒己见,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新的发展。至今为止,关于古史分期问题,大体上右分为五种、六种或八种意见:1、西周封建论,2、春秋封建论3、战国封建论4、秦汉封建论(包括秦统一封建论、西汉封建论和东汉封建论)5、魏晋封建论(包括
41、魏封建论和东晋封建论)。这些各家各派的意见,各自角度不同,有的以土地所有制关系的转移,有的以生产者的身份变化,有的以国家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依据。”“现行中学历史课本关于古史分期问题,采用战国封建说。这一说法是郭沫若1952年在奴隶制时代一书中首先提出的。1959年又作了补充。为什么课本以此作为古史分期的标准呢?因为考虑到:第一,郭说观点较为全面,从土地关系的变化、劳动者身份的演变、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现象等各方面都能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第二,此说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经各派史学家协商,认为在大中小学尤其是中小学历史教材中总应当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才能方便于教学,当时史学家们认为,在统一教
42、材中采用战国封建一说较为妥当,以免引起教学中的混乱。”(4)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最新意见21世纪,关于我国早期国家是否起源于夏朝的问题,学术界又有新说。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王冠英在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讨论会纪要一文中指出,有学者认为我国文明和早期国家开始于距今六千年前,即大溪文化早中期和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公元前2600年前后龙山文化城址更足以证明当时即有中国家。他们认为,中国早期国家是“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形成的建立在众邦之上的权力组织”,“很少发现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具有较厚的仁慈性质”,更“具有重要的管理和团结广大部众”的功能,所以古书尧舜时代讲“大道之行”、“选贤与能
43、,讲信修睦”,和纯粹阶级压迫工具有较大区别。但另有一些外国学者意见,却认为中国古代夏朝、商朝作为王朝并不存在,“中国早期国家可信历史可确认的绝对年代较之中国学者所认同的要晚得多。”一本1999年由当代西方最方最主要汉学家联手完成的剑桥中国上古史,就持这一意见。全书不设夏朝一章,把商朝称为“安阳王朝”,“也就是不把它看成是具有中央权力性质的政权”。3、参考资料(1)关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也就是最早的国家出现的时间,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第一个出现的国家是夏朝(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总的说来,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为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早期阶段张传玺:
44、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载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第336337页。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时建立起来的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四千多年间,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次出现过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封建的政治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制的政治等四种形态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即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实行的是奴隶制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还保留了一些原始民主制的遗存,但其主导形式是奴隶制的政治制度。从政体形式上看,它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不同,是一种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的等级君王制。这种等级君王制,萌芽于夏代,形成于商朝,确立于
45、西周。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2)宗法制度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形。西周时期,宗法发展成为系统制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88页。在宗法制度支配下,宗子有保护和帮助宗族成员的责任,而宗族成员有支持和听命于宗子的义务。大宗有维护小宗的责任,而小宗有支持和听命于大宗的义务。惟其如此,大宗和宗子对宗族组织起着支柱的作用。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0页。(西周)分封制在宗法关系上是:天子国王为大宗,诸侯(包括邦畿的卿大夫)为小宗;在封国内,诸王为大宗,其卿大夫为小宗;卿大夫在采邑内为大宗,其下之士为小宗。士之家族亦有嫡庶之分,为宗族内的大宗、小宗。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所有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所以我们称此制为“宗法贵族分封制”。这种制度是西周的主要地方行政制度,也是主要的国家制度。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第350页。天子建国,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哀,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水产养殖产品溯源体系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长期雇佣合同范本
- 2024担保合作协议书
- 2024新型气象观测站设备供应商采购与培训合同3篇
- 2024房地产联合开发合作的协议书范本
- 2024年退休企业高管返聘企业战略咨询合同
- 2024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四氟丙烯合作协议书
- 2025版建筑劳务纠纷解决合同示范文本2篇
- 2025版建筑垃圾清运与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19T2篇
- 广西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行业收费参考标准
- 对于成立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通知
- 医院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演练脚本
- 雨雪天气安全教育PPT
-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咬合桩)
- 劳务派遣服务外包技术方案
- 极致物业管理系统收费管理业务操作
- GB∕T 29639-202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贵州省工伤保险待遇申领授权委托书
- 媒介融合(ppt)课件
- 液压系统中油管尺寸的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