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_第1页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_第2页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_第3页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_第4页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国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49 年至 80 年的计划经济时期: 从建国后到 80 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80 年代和 90 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 80 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

2、炭供应紧张。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 1983 年 4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 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 , 倡导 大中小煤矿并举 的政策。随后的 1984 年和 1985 年,政府分别提出 有水快流 和 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 的方针。 其结果是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 产业集中度极低。截至到 1997 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 万处,其中 6.1 万处为小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94% 。1998 年至 2007 年

3、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在80 年代和90 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相当低下。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 1996 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 2000 年。在这种混乱的行业秩序下, 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举步维艰。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 1998 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煤炭产业政策对行业未来的影响最近 3 年颁布的主要产业政策有2005 年 6 月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

4、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06 年 4 月的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 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 , 2006年 9 月的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 2007 年 1 月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2007 年 11 月的煤炭产业政策 。以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在规模、技术、安全、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对未来煤炭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行业进入门槛大幅提高: 煤炭产业政策 在产业准入上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核准审批年产能 30 万吨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在安全、环保、资源节约等一系列标准得到严格规范。这将抑制小煤矿的发展,同时鼓励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

5、。.企业规模大型化: 煤炭行业十一五规划 明确提出 改小建大 ,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限制小煤矿建设,发展大中型煤矿。 煤炭产业政策要求,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在大型整装煤田和资源富集地区优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煤矿。随着产业政策的落实,一些大型的规模化企业除了可以得到优先发展的机遇之外,并购地区性中小型煤炭企业将成为未来几年煤炭行业的趋势。.煤炭企业产业综合化:随着煤炭企业向大型化发展,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形成煤炭、运输一体化经营巨型煤炭公司,同时这些公司将向下游延展产业链,拓展电力和以煤炭为基础原料的化工业务,发展成为具

6、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议价能力增强:由于产业准入门槛的提升,小型煤炭企业发展受到抑制,大型煤炭企业得到优先发展机会,整个煤炭行业发展呈现大型化、集中化,产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开工大中型煤矿将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 大型煤矿产量将达到 14.5 亿吨; 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将达到 22.4 亿吨, 煤炭产量占全国的 56% ; 将形成6 8 个亿吨级和 8 10 个 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 50% 以上。这一结果将改善煤炭市场秩序, 煤炭企业议价能力得以提升, 成本向下游转嫁能力增强。煤炭供给分析: 08 年产量

7、约增至27.3 亿吨.产量稳步增长最近 6、 7 年,我国煤炭产量稳步增长, “十五”期间,在市场的强劲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煤炭产量年均增速达 11% , 2005 年, 煤炭产量 22 亿吨, 比 2000 年增长 69.7%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预测, 2007 年我国煤炭生产可以达到 25.5 亿吨,比上年增长7.06%,到 2010 年时,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将接近30 亿吨。我们预计2008 年全国原煤产量的增幅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全年的产量将达到 27.3 亿吨左右。.固定投资在爆发式增长后趋缓煤炭行业的固定投资在经历了 九五 期间的严重萎缩后,在进入十五 期间后出现爆发式增长。 2

8、000 年到 2005年期间,煤炭行业的固定投资达到 2,762 亿元,超过了前九个五年计划 的投资总额; 2005 年在建规模4.4 亿吨年,是“九五”末期的 10 倍。 2004 年和 2005 年的投资增幅都超过了 60%这种爆发式增长主要基于几个因素:首先是当时大的社会背景, 十五 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固定投资猛增,总额达到 294,957 亿元,超过了前9 个 五年计划 的总和,与煤炭行业情况一致;其次,由于 九五 期间煤炭投资严重不足,导致社会煤炭供给偏紧、煤炭价格上升,逐利资本在这一时期内迅速聚集到煤炭行业; 最后一点, 也是由于 九五期间煤炭行业固定投资严重萎缩后,九五

9、 末期时的煤炭固定投资基数很低。进入 十一五 期间,在大的产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煤炭行业固定投资增长已经明显趋缓,这将有助于有效控制煤炭供给量的合理增长, 进一步改善煤炭市场秩序。 预计 2008年煤炭固定投资增幅基本与上年持平,煤炭增长相对平稳。.煤炭社会库存保持较低水平2007 前 10 个月, 我国社会煤炭库存稳定, 始终在 23-24天左右,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基本和 2006 年底的库存状况一致。 2007 年的社会煤炭库存不会对下年煤炭供需关系产生影响,造成大的供需关系波动。.煤炭进出口基本平衡2007 年,我国一改以前煤炭出口显著大于进口的格局,在净进口和净出口间徘徊。根据海

10、关总署的统计数据, 2007年我国全年累计出口煤炭 5,317 万吨,全年累计进口煤炭5,102 万吨,净出口煤炭约 215 万吨。2007 年上半年, 除了 2 月份, 各月我国煤炭进口量均超过出口量,呈现净进口格局。随后 3 个月,煤炭出口量开始超过进口量,但是当年累计仍未煤炭净出口国。直到 10 月份,我国出口煤炭 525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8% ;全国进口煤炭 372 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5.2% ,我国连续四个月煤炭出口量超过进口量,重回净出口格局。 2007 年前 11个月,我国煤炭贸易保持着进口增速较快,而出口下降的格局。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我国煤炭工业在1996 年之前

11、长期处于既供不应求又长期亏损的矛盾情形, 1996 年下半年开始又一度陷入供过于求的境地,直到 2000 年下半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才开始走出低谷。除了企业负担重、经济效益差、管理与开发秩序混乱等因素外,产业集中度低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1998 年全国生产原煤 12.33 亿吨,各类煤炭生产企业超过 5 万家,平均每个企业生产煤炭只有2.5 万吨左右;全国煤矿数量约 7.21 万处, 平均每处煤矿生产原煤仅有1.7万吨;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数111 个,每个企业平均销售煤炭 422 万吨, 平均每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全国的 0.4% , 产业集中度的低下可见一斑。虽然当时也有关井压产的整

12、治活动,但到1999 年底我国仍有矿井4.11 万处,平均每处煤矿生产原煤仅为 2.55 万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整顿, 到十五 末的 2005 年, 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全国共有小型煤矿2 万家,千万吨级的煤炭企业 31 家, 3000 万吨以上的企业10 家, 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5 家,亿吨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只有 2个;但大中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比例仅为 54% ,仍远低于其他煤炭生产大国。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十一五 期间全国新开工大中型煤矿将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 大型煤矿产量将达到 14.5 亿吨; 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将达到 22.4亿

13、吨,煤炭产量占全国的 56%;同时形成68个亿吨级和 8 10 个 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 50% 以上。这一结果将改善煤炭市场秩序,煤炭企业议价能力得以提升,成本向下游转嫁能力增强。煤炭需求保持快速增长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品种,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总量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炭需求的增长, 通常我国 GDP 增长1%会拉动煤炭需求增长0.5%至 0.6%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的预测,我国明年GDP 增幅在 11.2%左右,据此推算,明年我国的煤炭需求增长将达到 5.5%至 6.5%左右。我国煤炭行业最重要的下游行业依

14、次为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 四大行业的煤炭总消耗量占煤炭总需求的近8 成。预计 2008 年我国电力行业耗煤增长约 11,800 万吨,钢铁行业耗煤增长2,900 万吨,建材行业耗煤增长2,000 万吨,化工行业耗煤增长近1,000 万吨,社会煤炭需求达到 27.28 亿吨。电力行业:我国电力行业以火电为主,是我国最大的煤炭消费行业,其煤炭消费量一直占我国社会煤炭总消费的 50% 以上。2001 年,我国电力行业耗煤6.46 亿吨,占当时煤炭总产量的 46.78%。 2002年到 2005 年期间,煤电行业每年耗煤量增长都在 1 亿吨左右。 2006 年, 电力行业耗煤达到了 12.02 吨

15、,比上一年增加1.48 亿吨, 占煤炭年产量的 50.47%。 6 年间电力行业消耗煤炭数量增长86% 。由于与其他发电形式比较, 火电技术成熟、 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在新增发电能力上,火电的绝对增长仍高于其他发电种类。 2007 年 1-9 月份,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6544.15 万千瓦,其中水电 804.24 万千瓦,火电 5422.19 万千瓦,核电 212 万千瓦。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以火电为仍最重要发电形式的我国电力产业格局不会改变,火电的发展是带动煤炭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电力行业分析师的预测,2008 年火电行业将增长12% , 相应的对煤炭需求的增长将在

16、9%左右,即1.18 亿吨。钢铁行业:钢铁行业是我国煤炭消费的第二大行业,近年来也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6 年我国粗钢产量4.19亿吨, 2007 年预计产量将达到 4.9 亿吨,增长超过16%。钢铁行业2007年耗煤增长缓于钢铁产量增长, 预计全年增幅为 13.8%左右,耗煤4.2 亿吨。 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钢铁行业分析师的预测,2008 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增幅在8%左右。考虑到单位能耗的产出水平有所提高,2008 年钢铁行业的耗煤增长将在 6.7%左右,即2900 万吨。建材行业:建材行业对煤炭消费主要发生在水泥的加工中。近年来受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带动,建材行业发展迅

17、猛,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保持高位增长。 2006 年,我国水泥产量在达到12.37 亿吨,较 2005 年增长 15.71%;预计 2007 年全国水泥产量可以达到 13 亿吨。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建材行业分析师判断, 2008 年水泥行业的产量增长将达到10%,即1.3 亿吨。 目前国内水泥行业平均耗煤水平为 130 公斤 / 吨, 据此推算,明年水泥行业的耗煤增长将达到 1,700 万吨,再考虑到建材其他子行业的耗煤增长,预计 2008 年建材行业整体耗煤增长超过2,000 万吨。化工行业:四大耗煤行业中,化工行业的煤炭消费量最低。但是十一五 期间化工行业对煤炭需求的增长稳定。 在未来, 煤化

18、工行业将成为煤炭需求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由于目前原油价格暴涨,一些可以马上进行调整的化工项目改为使用煤炭作为替代原料。比如近年来煤制甲醇、 二甲醚等项目纷纷上马, 煤制油项目也有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也向煤化工倾斜。国家发改委可能在近期公布我国首个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国内企业以煤代替石油作为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该政策将鼓励化工企业在新疆和内蒙的新探明煤炭储量地区发展煤化工项目,主要方向是将煤转化为甲醇,以便生产乙烯和丙烯。预计08 年煤化工行业对煤炭需求增长7% ,即 920 万吨。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地位稳固,下游四大行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煤炭需

19、求的增长。煤炭市场供需将总体平衡,个别地区和煤种略微偏紧。价格形成机制走向市场化我国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终于走向完全市场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煤炭行业完全在国家计划下运行,煤炭生产、销售中完全遵从政府计划,煤炭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对煤炭需求的迅猛增长,出现了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国家放宽了煤炭产业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 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 提出了 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 的方针, 。在这一时期,煤炭价格开始分化,国家仍然控制大部分煤炭的销售价格,但是中小型煤矿开始根据市场状况制定产品的

20、销售价格。煤炭价格政策开始松动,形成双轨制。煤炭价格的改革始于 1993 年。政府从1993 年开始逐步放开煤价,让煤价走向市场。首先得到解放的是除电煤以外的其它煤炭销售价格, 而占煤炭消费50%左右的电煤却一直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在每年的 煤炭订货会 上交易的国家计划内重点煤炭合同,其价格由国家计委(后为国家发改委)确定 政府指导价 ,之后由企业协商,政府出面协调。从2001 年 1 月 1 日起,国家原则上不再实行电煤定价,取消了 政府指导价 ,放开重点电煤价格。理论上电煤价格在政府协调下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形成。但是为保证国家电力改革在敏感时期平稳过渡,政府对煤价

21、实际上仍实行指导。在这一时期,全国电煤价格远低于市场煤价格。2004 年,国家坚定了放开电煤价格的决心,提出 煤电联动 方案, 在电价调整后, 电煤价格不在进行重点合同内外的区分,完全由市场供求双方协商决定。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电煤价格并没有马上走向市场化,电煤与市场煤、计划内与计划外的格局已然存在。尽管如此,长期存在的双轨价格正逐渐收拢。2007 年底, 煤炭供需见面会将取代此前每年由国家发改委主持的煤炭订货会。这一形成于 1965 年并延续至今的计划经济产物将彻底退出我国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在煤炭供需见面会上,煤炭供需双方将完全通过自主协商来确定煤炭交易价格,最后由行业协会收集、

22、汇总煤炭买卖合同。这标志着我国煤炭价格走向完全市场化。煤炭价格:全球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煤价提升 15%近几年, 煤炭在国内、 国际市场的价格都有大幅提升。2007 年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成为大家对煤炭行业关注的焦点。2007 年澳大利亚BJ 现货煤价在1 月 4 日时为 51.2 美元/吨,随后便几乎不停顿的上涨, 12 月 30 日达到了 98.6 美元/吨,上涨了 47.4 美元, 涨幅达到 92.5% 。 其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在高位徘徊,作为替代能源的煤炭的行情也必然走强;其次,由于中国煤炭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导致中国煤炭出口大幅减少,日、韩、台湾等国家、地区转向澳大利亚市场进

23、口煤炭产品。2007 年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上涨也相当频繁, 且幅度相当大。在中转地秦皇岛,动力煤价格上半年略微波动,在年初微长后便开始小幅下跌,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第三季度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大同优混 1 月 5日的价格为 510 元/ 吨, 一月底开始小幅下跌, 最低时价格为465 元/吨, 7 月底反弹至470 元/吨,9 月份以后价格增速加快, 12 月 3 日达到了 520 元/吨。秦皇岛其他动力煤种类的价格变化也大致如此, 12 月 3 日山西优混、 山西大混和普通混煤的价格分别达到480/吨、 425 元/吨和340 元/吨。从中国煤炭资源网的煤炭商品平均交易价格图

24、表上我们不难看到,进入2006 年以后,全国煤炭的平均价格上涨幅度很大。 精配煤 2006 年 1 月份的平均市场交易价格在 610元左右,到了 2006 年底开始快速上涨,尤其是进入2007 年5 月份以后, 行情变化速度非常快, 几乎每个月都有10 元左右的涨幅, 2007 年 11 月底价格已经达到 670 元附近。肥焦煤的平均交易价格走势与精配煤完全一致,但是涨幅更猛,2007 年 11 月底的平均交易价格已经达到 767.6 , 比年初上涨了 51 元多。经过分析,中国煤炭市场 2008 年供需情况仍将保持基本平衡,同时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煤炭企业的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大幅提升,预

25、计动力煤炭价格将持续上涨,涨幅达到 10%-15% , 而资源相对稀缺的炼焦煤品种价格涨幅会高于普通动力煤,达到 15%-20% 。新资源税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据悉,新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在2008 年上半年获得审批通过并得以实施。 新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内容可能涉及扩大税基、提高税额标准、改变征收方式和减免税政策等。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资源税暂行条例 ,规定对于煤炭的资源税征收标准为 0.3 元-5 元/吨。随后,在2004 年、2005 年和 2006 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逐年对各省发布了煤炭资源税税额的通知 ,修改了对各省征收的资源税额度。今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26、再次发布通知,自 2007 年12 月 1 日起,全国焦煤资源税统一由 3.2 元/吨上调为 8 元/ 吨。新资源税改革方案最引人注目内容是征税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简单的说,就是以产品价格为基数,乘以一定的税率来计算税额,即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在目前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这种做法将累进增加资源价格上涨的幅度。 “从价计征”的具体税率可能是固定比例也可能是超率累进,即根据资源的优劣分级计征。新资源税的“从价计征”方案将直接反映在煤炭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在公司其他生产成本完全不变的情况,公司毛利率水平将被拉低。最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企业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以新

27、上市的国投新集为例,该2006 年公司共出售商品煤 733.72 万吨,平均价格360.28 元/吨,实现销售收入264,341.02 万元;所售商品煤的平均单位销售成本为 249.17元/吨, 总销售成本为 182,821.01 万元; 销售利润为81.520.01万元,毛利率30.84% 。 依照公司所在地区的资源税标准, 目前公司的资源税费是 2 元/吨。 在公司销售数量、 销售价格和其他生产成本完全不变的情况,公司毛利率下降幅度与资源税征收比例呈同等幅度变化。当资源税为煤炭产品销售收入的 5% 时,资源税增加11,749.61 万元,销售利润下降13,217.05 万元,毛利率降为25

28、.84% ;当资源税征收比例为10%时,销售利润下降26,434.10 万元, 毛利率为 20.84%; 当资源税征收幅度为 15%时,销售利润下降39,651.15 万元,毛利率为 15.84%。2008 年煤炭行业盈利预测07 年第三季,公布三季报的 24 家 A 股煤炭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为 30% 。 我们假设总销量上涨5.5% , 同时价格普遍提升 15% 时,这些公司的营业收入将提高21% ,如果生产成本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各项成本成比例增长的话,则这些企业的平均毛利率水平将升至40% 。我们同时考虑了资源税改革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设想了计价征收 5%和 10%两个比例。 当资源税为5

29、%时,行业利润增长幅度将超过63% ,当资源税率为10%时,行业利润提升幅度为 27.74%.当然,以上的计算是基于 2008 年全国整体煤炭需求上升 5.5%、 平均价格上涨15%的假设, 也就是说, 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同生产量成比例上升。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设备材料的采购、能源、设备维修和各项税费。预计 2008 年全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主要发生在员工工资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上;山西省的各项税费改革已经在2007 年实现,而其他省份有可能推广这种作法。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我们认为 2008 年煤炭全行业的盈利增长将超过40% ,给予煤炭行业增持评

30、级。2008 年煤炭行业投资策略对于包括煤炭行业公司在内的资源类公司的估值,我们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除了公司主营业务和利润的增长速度以外,我们还考虑公司的现有矿产资源储备价值以及未来资源储备的扩充能力。 2008 年, 母公司资产注入等方式的产能外延式增长必然是煤炭板块值得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从业绩上看, 2006 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长并不让人满意,当时上市的 23 家公司中只有7 家的每股收益为同比正增长,而其余26 家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业绩萎缩。进入到 2007 年,煤炭类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都相当好,业绩有长足提升,有 11 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同比增长都超过100%。除了公司自身内在业

31、务的发展,资产注入的外延式发展也是未来煤炭类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受 煤炭十一五规划 的影响, 大型煤炭产业集团将通过整合收购和新建等方式实现规模的扩张, 并逐步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在 2008年,这种外延式的增长必然是煤炭板块值得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建议重点关注存在资产注入预期的大同煤业、 盘江股份、国阳新能和潞安环能。重点上市公司中国神华( 601088 行情 ,资料 ,评论 ,搜索)中国神华是世界领先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也是我国煤炭企业无可争议的龙头公司,业务涵盖煤炭生产、销售,电力生产、 热力生产和供应, 以及相关的铁路、 港口等运输服务。以煤炭产量为衡量标准, 中国神华 在世界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销售企业, 2006年公司煤炭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 1.366 亿吨和 1.71 亿吨。截至到去年底,中国神华控制、运营 11 座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和销售电量分别达到 11,960 兆瓦和 517.1 亿千瓦时。 2004 年到 2006 年期间 ,总装机容量和销售电量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41.7%和 20.7%。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公司运营并控制的 27 台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