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_第1页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_第2页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_第3页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_第4页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摘 要: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可说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界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规范充实了 “君子”的内涵 ,形成一个完 整的“君子”理论体系,即:“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从而反映出孔子 思想体系中的“君子”观。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观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这部儒家的经典以 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孔门师徒对于社会各个现象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构成了统领中 国两千多年的道德行为规范,也成为中国文人世世代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行动纲领。在论语中多次论及了 “君子”,并从各个角度加以阐明,大到安邦 治国,小到

2、修身养性,可以说对“君子”这个概念做到了全方位的诠释。然而君子一 词发展到今天仅仅保留了它最初含义的一部分。下面就以论语文本为中心,以“君子” 一词为切入点,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孔子对“君子”的 界定等方面来探析孔子思想体系中至为重要的“君子”观的来阐述孔子的“君子” 观。在论语20篇中,“君子” 一词共出现107次,从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到末篇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日),可谓是首尾呼应, 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不断深化的君子修养体系。“君子” 一词虽非孔子首创,但论语中的“君子”是孔子对周代贵族所崇尚的君子人格 的重新阐释和再次

3、规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品质充实了 “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 整的“君子”理论体系。一、“君子”的修进之道在论语先进篇,子日:“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被后世誉为孔氏四 门,孔子认为君子应尽可能地修身砺己,在这四科中求得精进。二、“君子”的特质对于君子之道,孔子在论语中屡有提及。子日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这是对君子人格系统多方面、多层次的界定。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 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孔子在评 论子产时说他有四种德行:“行为态度谦逊

4、、庄重;侍奉君长严肃、尊敬;抚养百姓 有恩惠;役使百姓合理而适当。”曾子言日:“君子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进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君子注重容貌,端正态度,注意谈吐。(泰 伯)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 智、仁、勇是所谓“三达德”,既是道德,又是传统的文化积淀。与孔子的一贯主张相同,为君子之道,依然注重自身的内在条件。在孔子看来, 君子应是仁、智、勇的统一体。“三戒”、“三畏”、“九思”、“三变” ,君子 时刻在自警;不忧、不惑、不惧,态度恭敬,对君主尊敬、对人民恩惠。这些对君子 道德修养的“定量”规定,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之德

5、的严格要求和多方赞美。为明确君子的特质,论语中一度将君子与小人并提。孔子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关键是道德。君子道德品质高尚,小人道德品质低劣。君子以义为先,见义忘利; 小人以利为本,见利忘义。君子为人处世以仁为本,依礼而动;小人为人处世弃仁忘 义,违礼而行。君子追求真理,寻求善道;小人追求享受,寻求私利。君子崇尚道德, 为政以德;小人推崇武力,为政以刑。君子和小人在性格、好恶、器量、作风、思想、 行为等方面都是相背的,在道德修养上彼此对立不同。然而,正是在这种比对中,二 者的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孔子界定的“君子”更加丰满。三、孔子对“君子”的界定据现有文献所记载“,君子” 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

6、虽然沿用至今,但其涵义却 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的本义源于“君”字。许慎说文解字注:“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上面表示手执笔,即“尹” 字,与“父”近形,有“父辈掌权”的意思,表示治理事务,是对做官者的通用称呼; 下面的“口”字表示发布命令。“君”主要是对社会地位高的贵族的称号,有时也指国家元首。“君子”合称,多是对贵族的专有称号。而论语中的“君子” 一 词已经突破身份、地位的高贵而增加了道德品质的内涵 ,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以 来“君子”与道德品行有关联这一点,第一次从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修身养性,全面 具体地阐释了 “君子”的内涵。论语通俗而多方面地阐

7、释了 “君子”的为人 处世之道及其道德评判标准,多视角、多层次地探讨了 “君子”应具有的内在人格 和外在表现。孔子从内、外两方面对君子作了界定,对内,即自身修养;对外,即立身行事。自身修 养方面“,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指人的内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仪表。 在立身行事方面,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合宜为原则,以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 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四、论语中的君子之行(一)君子在家如何侍奉父母和对待兄弟。孔子认为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就必须从治家开始,治家如治国,治国如治家,治国治家一体。孔子认为对待父 母要孝,不违背父母意愿,“父母在不远行对兄弟要悌,对兄要听其言,要

8、 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兄长;对弟要怜爱和关心,帮助其健康成长,要和兄弟和睦 相处。(二)君子为政。孔子认为君子应以德教化百姓,为政以德。统治者应该明白治 国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心所欲,不要乱开战事和滥用民力,要爱护老百姓, 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和徭役,使老百姓能休养生息。.治理老百姓不能只用政治和 刑法,用道德加礼法才是治国的根本之道。(三)君子在外如何交友1.孔子认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认为做人应该做到“温、良、恭、俭、让”。3.君子之交,重的是义气和情谊,有高尚德行和节操的人,才能赞扬人和批评人, 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什么不是我们该拥有的。另外 ,孔子认为君子应“敏 于行,讷于言

9、”。五、“君子”的现实意义。从孔子给的君子本体论出发,扩展到君子对父母兄弟、对为政之道和如何交 朋友,我们发现,孔子树立君子的模范形象和神圣使命,一是为君子树立崇高的 地位,把它放在遥不可及的彼岸,使它成为知识分子永恒追求的价值观,使他们 以国家栋梁和万世师自居,为他们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使君子成为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辅助力量,给 君子自己提出了一些从政必备的素质和技能。知识分子是先知先觉,有治国平天 下的志向和抱负,孔子提出的针对知识分子自己的道德规范和人格提升的方案自 然能被统治者采纳。再从个人的精神修养和道德品格的塑造来说,孔子从自己的

10、 学习总结说:十五岁开始学习,三十岁有自己的坚固的立场,四十岁能明辨是非, 五十岁知道天命的强大不能违背,六十岁是非荣辱不惊,七十岁才达到从心所欲 的境界。而那时候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比较底下,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要 想能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注定孔子所 说的精神修养,是不会为那些追求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的人所赞同的。 但孔子是个苦行僧式的求道者,他不会“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他会坚守下去, 虽然悲壮却不悲观,而且还乐观积极向上。孔子在他的当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但经过后世的改造和加工,孔子的学说还是得到了发扬光大,而且成为中国两千 多年的统治思想

11、,成为士大夫们追求伟大理想和崇高道德的精神导师,这些无论 如何是不能抹杀的,是值得称赞和重视的。我们不应一味的去批判和解构孔子, 因为积极建构是无论如何都要远远大于任何消极解构的。孔子树立的君子自我的高度的精神修养和道德情操,以及坚忍不拔的迎难而上的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积 极精神,还有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的乐观的和豁达的态度,我认为是值得当下 的我们深思和借鉴的。浅析孔子仁与礼思想及关系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的“仁”、“礼”思想渗透 到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领域,甚至影响到现代社会。那么,他的“仁”与“礼”的 关系究竟如何呢?本文仅就这一关系作如下论述。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12、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 政)所以,对孔子来说,礼是古已有之的。而仁,虽然是“古已有之”,但作为一 种系统的道德思想体系,却是孔子首先提出的。孔子是崇尚周礼的。他处在“礼崩 乐坏”的春秋晚期,对“天下无道”的局面痛心疾首,一生都在为恢复礼的权威而 努力。正是为了这个目的,他提出了仁的道德思想体系。那么,孔子怎样看仁与礼 的关系呢。“仁是儒学中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字,它在不同的范畴里有不同的含义。”在 论语中,它多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孔子回答其弟子的提问中,我们会见到孔子对 仁因人、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阐发。颜渊问仁 ,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13、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日“仁者, 其言也gh ”樊迟问仁,子日“爱人。”子贡问仁,子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于仁的解释是极其广泛的,在对弟子的 要求上也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而提出不同的要求。从一个简单的含义上来说 仁最通常的理解是通过对道德准则的学习及遵从,达到一个“修身” “爱人”的 目的,将仁作为是一种实现爱人、立人、达人的必然途径。但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论述,其中的深刻含义自然不是一句两句话所可以说清的。“礼”。对于礼,在我们现在这个日益现代化并处处要

14、求讲求礼仪的社会里 , 人们应该不会陌生。但是我想对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最主要的 礼仪倡导者一一孔子的礼学思想,我们就不见得了解的那么多了。虽然礼仪本身 是历史传统的产物,但礼敬意旨和礼敬心态的强调则是礼学的创造性的发挥。对 与礼的思想实质,我们可以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得知一二: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在这句话中孔子的意思是说,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 奏,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内涵。虽然孔子在这句话中没有明确点明礼的定义,但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解释,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就是要 约束自己,也可以广泛地理解为自我的净化与修养;“复礼”通常情况下认为是

15、恢复周朝的礼。在实现途径上,约束、培养、调整自我以使言行符合礼,就是克 己复礼”。同时,在具体方法上,“克己复礼追求的是“人欲”与“天理“、人与 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平衡协调与和谐统一。0但是,礼作为一种很高的德行,孔子的 礼也决不仅限于典章、制度、仪节、习俗,而是从人出发,在对当时社会文化、政 治、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的历史研究和实践观察中,运用简单的唯物辩证思想所 得出的一些朴素的哲学规律及其基本的运用。孔子的礼 ,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认 为是个人行为规范与社会规范的集合;从大的方面来看,礼就是哲学基本规律,就 是通过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实现从必然向自由的飞跃,最终实现“天人合”的理 想境界,也

16、就是孔子所展望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对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上,从仁的方面来说,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礼是外在 的道德规范;仁以礼为准则,礼以仁为根据,两者互相规定,互相补充。但这并不是 说两者的地位就是完全平等的,孔子有些时候会更重视对于仁的培植,以不断给礼 注入一种内在的新精神、新生命。他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就是说人要是 不讲求仁了,那还要礼干什么呢!在“修身”那一节里,“中庸”作为仁的一种修养 方法,讲究“不偏不倚” “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 融矛盾避免、冲击、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仁通过调整人们 的精神状态在维持社会稳定中发挥

17、了为礼所不能及的重要作用。所以孔子虽然以 周礼为本,但因为孔子”仁学的本质不是针对社会秩序维持本身的,而是针对人类 精神状态的。”因此仁仍代表着一种核心地位,礼须以仁为本,礼是实现仁的途径。 但这么说,并不是表明孔子不重视礼,相反,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之高甚至是可以 超过人们想象的,为了维护礼,孔子敢于不畏强权,对于违反礼的行为直言自己的 愤慨:”-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干三家之堂?”。孔子为何会为了礼而不怕触 怒权贵呢,原因就在与:孔子虽然提升了仁的思想,但它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仁依然 要受到礼的制约,与礼处在一种相维相异、相辅相成的关系之中。仁虽然超越礼而 对礼的生成和践履具有先决性的意义和价值,但它并未取代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位和价值。相反,当孔子把礼深深地植根于仁的基础上之后,礼作为人类生活和行 为的道德规范,其合理性、权威性、重要性,都被更加有力地确认下来。更为重要的是,属于心 性范畴的仁还为礼的永恒性奠定了基础。所以,很多人认为孔子重仁轻礼的想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