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_第1页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_第2页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_第3页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_第4页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目录第一篇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篇术语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篇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篇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与建设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公共服务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3住宅与建筑错误!未定义书签。4基础设施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5管线综合错误!未定义书签。6景观与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篇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本标准用词说明及其它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一: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基础资料收集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

2、二: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三: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与详细规划基础资料收集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四: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与详细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篇总则1.1编制目的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下,为加强对我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指导,特制订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建设)。城镇(不含乡政府驻地)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

3、围内的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建设应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规划和建设管理。目标是建设成为城市型居住社区或居住小区。1.3规划层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包含三个层次规划内容: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二是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三是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1.3.1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是村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村镇体系规划相关内容的深化和优化调整,应单独编制。1.3.2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是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规划,应同时编制。1.4一般管理规定1.4.1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编制,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

4、辖区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省市二级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评审,县(市)区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评审。1.4.2县(市)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市级人民政府审批,省直管县(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审批,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县(市)级人民政府审批。1.4.3参编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单位,应取得城乡规划乙级以上资质;参编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单位,必须取得城乡规划丙级以上资质。1.5规划依据1.5.2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主要是新型农村社区布

5、局规划或村镇体系规划以及乡镇总体规划。1.6规划范围,乡镇也可以在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但应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1.6.2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若是多个行政村合并的,宜以规划合并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1.6.3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范围应按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确定,参见。1.7规划原则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就业为本、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第二篇术语2.1新型农村社区指在农村区域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且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

6、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民聚居点。2.2新型城镇化是指不仅强调城镇化率,而且强调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强调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支点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3城乡统筹是指同时兼顾城市和乡村利益,综合统筹考虑的工作方法和思路。2.4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在城乡统筹工作方法及思路的引领下,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实现其均等化的发展模式。2.5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是指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布点规划,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位置、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设引导等,也包括支撑新型农

7、村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是村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村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优化。2.6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是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对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出安排的规划。2.7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是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进行的兼有控规管制要求的修建性详细规划。2.8平原农区指处于平原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地区。2.7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占用的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四类,不包括生产用地。2.9建筑线一般称为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2.10历史

8、文化名村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及河南省政府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3.1指导思想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指引下,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3.2规划期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3.3原则与要求3.3.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体现集中、集聚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进镇居住,科学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3.3.2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丘

9、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实施相对配套的现有村庄为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3.3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方便居民现代生活的要求,基本符合耕作半径。3.3.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选址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地段、避开生态敏感区,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3.3.5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避免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输油管线穿越,应避免沿公路展开布局,特别是沿公路两侧展开布局。3.3.6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符合县(市)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与特殊功

10、能区规划的要求。3.3.7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充分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应与县(市)区城镇发展规划相衔接。込主要内容3.4.1应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目标,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数量、平均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目标、人均收入目标、平均耕作半径等。3.4.2应依据编制的原则和目标要求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规划。应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的确定宜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M=p(1XB)M规划期末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P-整合村庄的人口总数,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整合的行政村或村庄的人口总数。X-期末城镇化转化率。按河南省2030年城镇化水平70%勺目标,河南省现

11、有农村人口的40%8转移到城镇。因此,河南省整体的期末城镇化转化率为40%B-转化率折减系数。虽然河南省规划期末的城镇化转化率为40%但却需要20年才能完成,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调查研究,并确定转化率折减系数。一般转化率折减系数应在0.250.75之间:,每个行政村原则上不超过1个,每个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000人,山区、丘陵区的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600人。2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均用地应不超过100m。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应充分考虑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应符合3.3条中的3.4.3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村庄的迁并与整合规划。村庄的迁并整合规划应注

12、明被迁并整合村庄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并应注明被迁并整合村庄的去向。在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村庄,不宜整合迁并,应就地改造,应逐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且有新型含义的农村社区,应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3.4.4新型农村社区的分类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一般型新型农村社区、城郊型新型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指位于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模式。城郊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一般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

13、的新型农村社区。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旧有村庄的整合情况,可分为多村合建型新型农村社区和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多村合建型农村社区指两个以上行政村或多个自然村共同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方式。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时应进一步编制以人口、土地、边界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村庄迁并整合规划。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一个行政村或一个行政村内部几个自然村庄单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时编制村庄迁并整合规划,主要是集体建设用地和人口的整合。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容纳人口的多少,可分为特大型农村社区、大型农村社区、中型农村社区和小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的规

14、模划分应参照表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划分表人口规模(人)社区类型600010000特大型社区40006000大型社区20004000中型社区105社区超市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101.5集贸市场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155餐饮店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82卫生站车位数/每百平米建筑面积152注: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其他类型的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527针对必设设施没有设,达不到要求增设的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作出具体的说明。3住宅与建筑5.3.1建筑,且相对集中;其他建筑的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各类建筑的建设应按照“先规划报审批、后实施

15、建设”的原则进行。建筑必须体现地方乡土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5.3.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密度、群体组合、空间环境、使用者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采用院落组合、街坊组团等多形式灵活布置。住宅应以科学设计为支撑,提高建筑质量。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需要,搞好单体设计,坚持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卫生的原则,对房屋位置、结构、走道、庭院、围墙、门户、卫生设施等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体现多样性和统一性,做到住宅套型合理,功能完善。此外,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和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建设,高度重视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重点技术和新材料、新技

16、术、新工艺、新产品(四新)的成果应用,全面普及利用太阳能。低层住宅建筑可参照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的河南省新型住宅设计图集所推荐的户型。深化设计应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应建设一定比例的老年人住宅,且宜靠近相关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按老年居住建筑规范实施。低层住宅屋顶需要设置考虑一定面积的平屋顶用以曝晒粮食,并考虑设置杠杆等机械装置上下运送农产品。住宅建筑要达到“安全用水、卫生用厕、清洁用能、房屋安全、风格协调”的基本要求。供电、光纤、供水应入户,每户应建水冲式卫生厕所,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处理或排入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住宅建筑层数新型农村社区以联排式低

17、层住宅、单元式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为主。联排式低层住宅控制在23层,单元式住宅不超过6层;高层住宅不超过22层。特大型、大型新型农村社区、低层住宅占地应不超过20%;中型、小型新型农村社区,低层住宅占地应不超过30%。山区、丘陵区的新型农村社区低层住宅占地可适当放宽,但最低不应超过50%。住宅建筑风格:整洁大方,建筑立面丰富,应配有必要的阳台、窗台、雨篷等构件。必须重视并体现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利用,且与当地环境和田园风光相协调。住宅建筑色彩:社区整体协调、局部统一。社区色彩应采用建筑效果图进行报批以确定色彩。色彩应与当地环境、特色建筑相呼应、协调。宜参照常用建筑色(02J503-1)、中

18、国建筑色卡确定。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应超过表住宅建筑净密度控制指标(%表住宅层数建设分区I类n类低层(23层)4045多层(46层)3540中高层(79层)3035高层(922)2530注:建设分区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划分。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宜超过表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控制指标(%表住宅层数建设分区I类n类低层(23层)0.80.7多层(46层)1.41.2中高层(79层)1.71.5高层(922)2.82.5注:若低多层混合,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限值;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建设分区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划分。_住宅建筑间距: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

19、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提倡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对局部小气候的利用、特色绿化(经济作物)的利用等。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和当地城镇住宅日照间距标准执行;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村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低层住宅之间侧面间距不宜小于4m;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

20、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5.3.3住宅建筑的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成果,必须报经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后才能实施修建。“统规统建”房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筑设计,并经过施工图审查后,严格按设计修建。“统规自建”房屋,应严格控制,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后修建。住宅空间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达到大寒日两小时的日照标准。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或预留位置。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餐厅的上层。卫生间地面

21、和局部墙面必须有防水构造。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在厨房内尊重农村习惯,住宅空间必须设置储藏室,储藏室的面积要根据具体社区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而定。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女儿墙净高不应低于1.05m。阳台栏杆应有防护措施。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尊重农村习惯,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7m,宜为2.82.9m,不应高于3.6米。局部净高小于2.7米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2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3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宜低于2.40m。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住宅应能自然通风,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阳台地面构造应有排水设施。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确定太阳能设施的安装位置,注意美观、协调。住宅结构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其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根据国家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住宅结构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住宅结构应能承受在正常建造

23、和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作用和环境影响。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住宅结构和结构构件必须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住宅结构不应产生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住宅结构材料应具有规定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应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因地制宜以当地材料为主,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建材资源优势,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材料、工艺和产品,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墙体与屋顶材料。住宅结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低于95%的保证率;抗震设防地区的住宅,其结构用钢材应符合抗震性能要求。住宅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用于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住宅结构用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

24、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钢结构用钢材,尚应具有碳含量、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住宅结构中承重砌体材料的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烧结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M5;非抗震设计时,对低于五层的住宅不应低于M2.5,对五层及五层以上的住宅不应低于M5。砌块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M7.5,非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M5。,地基变形应保证住宅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坑开挖及其支护应保证其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抗震设防地区的住宅不可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抗震设防地区的住宅

25、,应进行结构、结构构件的抗震验算,并应根据结构材料、结构体系、房屋高度、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采取可靠的抗震措施。住宅的砌体结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其整体性;在抗震设防地区应满足抗震性能要求。住宅中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配筋构造应满足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要求。住宅木结构构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潮、防腐、防虫措施。5.3.4社区居民住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一定的建筑节能措施,尽量采用环保材料、保温材料,并通过试点示范,力争达到或接近节能指标。5.3.5鼓励城市设计、施工、生产企业为居民建设住房提供技术指导、图纸深化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等,提高服务水平和建设质量。4

26、基础设施建设5.4.1道路交通系统新型农村社区道路在平原区及微丘区一般采用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对于特大型、大型的农村社区推广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在重丘区及山区可根据地形特点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开设置,自成系统。道路系统分级设置,一般分为三级:社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和宅间道路。其设置应符合表新型社区道路分级设置一览表表特大型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小型社区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社区级道102030m815m148-12m14810m14路20m21m18m16m组团级道812m14丿18m810m12610m1068m10路14m14m12m宅间道

27、路46m68m46m68m46m68m46m68m社区级道路:建筑物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组团级道路:建筑物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宅间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4.0m。新型农村社区道路路面必须硬化、绿化。道路基本类型:社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为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宅间路可因地制宜选取简易材料铺装,如卵石、或石板路面。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标高原则上应低于两侧建筑物基底标高,并结合各类工程管线建设要求统一考虑。新型农村社区道路与过境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平交时,应符合相关规定。新型农村社区主要道路平面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锐角应大于60。近期难以

28、满足上述要求的,应采取加大交叉口锐角一侧缘石半径,清除视距三角形范围内阻碍视线障碍物等方式保证车辆通行安全。新型农村社区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社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8.0,L0.33.0,L0.3w8.0注:L为坡长(m)。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横断面应设置横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坡度为1%3%之间,人行横道坡度为1%2%。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也应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消防通道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要求。在社区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

29、2.5%。社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最小距离(m)表与建、构筑物关系建、构筑物层数社区(级)路社区组团(级)路建筑物面向道路低层32多层43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低层1.51多层2.51.5围墙面向道路不限11社区场地停车系统采用地面停车场与组合式停车场(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相结合的形式。社区场地停车系统一般情况下采用地面停车场;在有条件的大型社区宜采用组合式(地下与地上相结合)停车场。,场地应平整、坚实、防滑、并满足排水要求,宜以植草砖铺设,坡度不应超过0.5%。停车场的停车方式主要有平行式、斜列式和垂直式三种。,设置应灵活,应与道路、建筑景观设计相结

30、合,因地制宜。自行车、摩托车停放,自行车停放按每个车位1.51.8m2,摩托车停放按每个车位2.52.7m2计算。靠近过境交通建设的新型社区,其退公路边沟的要求应符合公路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即退国道边沟外沿20m、退省道边沟外沿15m、退县乡道路边沟外沿10m。5.4.2给水工程,应优先考虑连接城镇供水管网供水到户,实行集中供水。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区域管网联村联片集中供水。;提高型:生活用水定额100200L/人?d(最高日)。,也可按居住建筑生活用水量的8%25%进行估算。原水水质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关于川类水域水质的规定或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

31、020)的规定。当原水水质不能满足规定时,应征得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方法。选择地表水为水源时,其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选择地下水为水源时,其取水量应低于允许开采的水量。利用屋顶有组织排水或建造人工集雨场及水窖收集雨水,经存贮净化处理后,可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或消防水源。地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取水点周围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等任何活动,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

32、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及施用有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应从事放养畜禽等活动。供生活饮用的水库和湖泊,应视具体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沿岸划为卫生防护地带或水源保护地,其防护措施与上述要求相同。水厂生产区或单独设立的泵房、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注意绿化。取水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确定。在防护地带及水厂生产区应设置固定的标志,在水厂生产区外围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禽畜

33、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水源周围含水层的防护,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性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壤的活动。粉砂含水层井的周围2530m,砾砂含水层井的周围400500m为防护区。分散式供水的水源井周围20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新型农村社区的给水管线应沿主要道路一侧布置,并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120米。给水管线与其它地下管线(或构筑物)水平和垂直的最小净应距应符合现行

34、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的有关规定。,单层建筑物可按1015m计算,建筑物每增加一层应增压3m。5.4.3排水工程排水体制:各社区应综合考虑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社区的污水量、水质、所接纳的水体以及原有的排水设施来选取适合的排水体制。新型农村社区排水工程建设,原则上采用“雨污分流”制。居住建筑生活排水系统排水定额宜为相应的生活给水系统用水定额的75%90%。公共建筑生活排水定额应与公共建筑生活给水用水定额相同。,一般可选用0.52.0年。地面径流系数应按照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取值。,以雨水及时排放与利用为

35、目标,或就近排入池塘、河流等水体,或集中存储净化利用。排水管线与其它地下管线(或构筑物)水平和垂直的最小净应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的有关规定。禁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根据各社区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优先考虑建设区域性污水处理厂。无条件建设区域性污水处理厂的社区鼓励采用先进的小型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建设独立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区域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应采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的先进工艺。;有条件进行污水再生利用的地区,再生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的要求。5.4.4供电工程供电工程主要

36、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变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等。供电工程规划应以(乡)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为指导,并依据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用电负荷用电负荷分类、用电负荷预测、用电指标等应符合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供电电源供电电源以(乡)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为指导,合理选择供电电源。电网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应按社区规划布局和道路综合管线的布置要求,统筹安排。合理预留社区变电所、配电所、电力线路等供

37、电设施用地及营业网点的位置(或建筑面积)。供电设施主要包括开闭所、变电所、高压电缆分界小室、低压电缆交接间、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强电竖井、电力管线通道等。10KV开闭所(1)10kV开闭所(站)是由供电部门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电气站房,是用来为公共建筑、社区等用户提供10kV电源的建筑空间。通常其电源进线和馈出线均为10kV。由供电部门管理的开闭所与用户自管的10kV配电所或高压配电室在属性、规模等方面均有所不同。(2)开闭所一般为单独建设,若要与其他建筑物合建,必须得到供电部门的正式批准。(3)开闭所的轴线尺寸一般可为15mx21m或16mX22m。建筑面积约为320350m2。通常为地下1

38、层、地上1层。地下1层为电缆夹层(不计建筑面积),梁底高2.1m;地上1层为开关设备及辅助用房层,要求梁底高3m,板底高3.5m。有时根据需要也设有地上2层,用做服务用房,按一般办公室设计,层高可为3m。(4)规划设计开闭所时应注意与市政电力线路的连接及进出线方便,需特别关注与其有关的市政电缆沟对小区其他室外管线通道的截堵等不利影响。(5)1座开闭所可带计算负荷一般为10000kVA15000kVA,即可带20000kVA26000kVA的用户变压器。通常40万m2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需建1座10kVA开闭所;1座10kVA开闭所可供约20万m2的商业建筑、办公建筑或其他公共建筑的用电。变电所(

39、1)变电所位置的选择选择变电所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大容量设备处(如冷冻机房、水泵房等)可单独设变电所;2)应方便进出线;3)应方便运输或吊装;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装有可燃油电气设备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口的两旁;5)变电所的正上方不应为居民住宅;有条件时宜适当拉开变电所与居民住宅的距离;6)不宜与有防电磁干扰要求的设备及机房贴邻或位于其正上方或正下方;7)不应设在有剧烈震动或高温的场所;8)应避开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等位置;9)高层、多层主体建筑内,严禁设置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

40、设备的变配电所;10)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毗连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11)变配电所可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层,但不宜设在最底层。(2)各类建筑用电负荷的估算1)用电负荷是选择供电方案和确定变配电所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方案设计阶段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来进行负荷估算,并根据估算结果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各类建筑物的单位面积用电指标见表各类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表建筑类别用电指标(W/m2)变压器装置指标2(VA/m2)建筑类别用电指标(W/m2)变压器装置指标(VA/m2)住宅15402050剧场508080

41、120公寓30504070医院407060100旅馆407060100高等院校20403060办公307050100中小学12202030商业一般:408060120展览馆508080120大中型:6012090180演播室250500500800体育407060100汽车库81512342)单位指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P=KN/1000式中:P有功计算负荷(KW);K单位指标(VA/m2);N建筑面积(m2);(3)社区变电所的设置要点1)社区的变电所分为低基(局管)变电所和高基(自管)变电所两类。每座变电所一般设有两台变压器。低基变电所每台变压器的容量不超过1000kVA。高基变电所变压器的

42、容量不受此限制。2)每座变电所内除设有高压开关柜(环网柜)、低压开关柜和2台变压器外,还酌情设置值班室和维修间,其总建筑面积约为150m2160m2(当柱距影响设备布置时,其建筑面积需适当加大)。3)根据规定,在低基变电所的下面应设置净高不低于1.9m的电缆夹层。高基变电所的下面是否设置电缆夹层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自行决定。高基变电所应在10kV高压电缆进户处设置约20m2的高压电缆分界室,且要求分界室的下面设置净高不小于1.9m的电缆夹层。分界室及其电缆夹层与相邻高基变电所之间均应设实体墙隔开。4)社区变电所可附设于建筑首层、设在地下一层(其正上方不应为居民住宅)、也可与地下汽车库同层建设以及采

43、用室外箱式变电站等方式。5)单台箱式变电站的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008版)规定户外箱变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800kVA。其位置宜设在安全、隐蔽的地方,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距人行道边的净距不应小于1m,距离主体建筑的净距不应小于3m。6)低压供电线路的供电半径一般不宜超过200m。变电所应设置在接近负荷中心且进出线方便的位置。7)在多层地下汽车库设置变电所时,宜设在地下一层,且应有一面贴近外墙,以方便进出线。8)变电所的位置选择除应满足本专业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小区室外管线综合的合理性和对景观设计的影响。(4)公共建筑变电所的设置要点1)大型商业、办公、宾馆等

44、多层或高层公共建筑的规模大、用电容量大、负荷级别高,通常都是高压自管户。公共建筑的变电所均为高基(自管)变电所。2)应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处设置不小于20m2的高压分界室,且分界室的下面应设净高不小于1.9m的电缆夹层。3)在进行用电负荷估算时,应根据建筑标准、要求档次和功能特性等合理选取表4)根据用电总容量和负荷分布情况,合理设置1个10kV高压配电室和1座或多座10/0.4kV变电所。10kV高压配电室宜贴近高压分界室,并应与主变电所合建。5)带有高压配电室的主变电所,设有2台变压器时,变电所的建筑面积宜为280320m2;4台变压器时宜为420450m2。不带高压配电室的其他变电所,设

45、有2台变压器时,变电所的建筑面积宜为160180m2;4台变压器时宜为300340m2。如建筑区域形状和柱网设置不利于设备布置,所需面积将有所增加。6)设在地下室的变电所,宜设不少于两个出口,至少应有一个是向室外、公共走廊或楼梯间的出口。7)选择变电所位置时,应注意“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的规范要求。8)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5)高层住宅的低压配电间1)高层住宅的低压配电间是放置高层住宅专用照明柜和动力柜的电气房间。低压配电间宜贴邻低压n接间。2)当设有两面照明柜和一面动力

46、柜时,低压配电间的净尺寸不宜少于3.2m(深)x3.6m(宽)。再加一面照明(或动力)柜则再加宽1m。(6)柴油发电机房1)宜设在地下一层,至少要有一面靠外墙,最好是在建筑物的非主入口面及背风面,以便处理设备的进出口,通风口和排烟。2)应靠近变电所的低压配电室,以便接线,减少线路损耗,便于运行管理。3)应便于设备运输、吊装和检修。4)应避开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及主要通道,以免机组定期运行保养时影响人员进出。5)不应设在厕所、浴池等潮湿场所的下方或相邻,以免渗水影响机组运行。6)在方案设计阶段,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可按全工程变压器总容量的1020%进行估算。7)作为应急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宜选用单台机组,且机组的额定容量不宜超过2000kVA。当需要多台机组为同一系统并联供电时,发电机组的总台数不宜超过3台,此时单台机组的额定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8)机房所需的建筑面积与机组的型式、容量和布置等因素有关。方案设计阶段,单台机组机房面积约为60100m2。(7)强电竖井1)多层和高层建筑内的电气竖井尺寸除应考虑敷设竖向电缆、封闭母线、穿线钢管和电线槽外,还应有配电箱、电度表箱、分线箱及接线箱等占用的空间及操作维护距离。2)竖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