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_第1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_第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_第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_第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总复习 12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目录 1.赵襄主学御6 2.老马识途6 3.穿井得人7 4.南辕北辙8 5.千里之马8 6.赵威后问齐使97.齐欲伐魏10 8.赵襄子饮酒11 9.沛公至咸阳1210四面楚歌12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13 12.孔子见罗雀者14 13.教子15 14.石崇与王桤争豪15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6 16.长安何如日远17 17.床头捉刀人18 18.雪夜访戴19 19.陈太丘与友期行19 20.未若柳絮因风起20 21.七步诗21 22.太宗罢朝21 23.永某氏之鼠22 24.临江之麋23 25.荔枝图序24

2、 26.三上25 27.名二子说26 28.读孟尝君传27 29.伤仲永28 30.盲人识日28 31.献曲求诗29 32.唐太宗论弓矢30 33.王猛为京兆尹31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32 35.三镜33 36.毛遂自荐34 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35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35 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7 40.请君入瓮37 41.虹38 42.陨石39 43.正午牡丹40 44.江淮之蜂蟹40 45.猫犬41 46.与长子受之42 47.说虎43 48.楚人养狙44 49.象虎45 50.李氏之鸠45 51.傅显迂缓46 52.祈梦决狱47 53.曹司农竹虚言48 54.题画二则49

3、 55.牧竖50 56.狼51 57.与四弟书51 58王冕求学52 59女娲补天53 60燧人钻木取火54 61精卫填海55 62夸父逐日55 63鲧禹治水56 64嫦娥奔月57 65鲲鹏之变58 66鲤鱼跳龙门59 67牛郎织女59 68姜太公遇文王60 69武王伐纣61 70武王克殷62 71伯夷、叔齐之死64 72老父告诫孙叔敖65 73大道之行65 74学者有四失66 75颜渊、季路言志67 76欲速则不达68 7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68 78吾日三省吾身69 7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69 80人不可以无耻70 81学弈71 82屈而不信72 83丹之治水72 84天长地久73 85以

4、柔克刚74 86为义孰为大务74 87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75 88万事莫贵于义75 89景公出猎76 90社鼠77 9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78 92晏子之御78 93景公闻命79 94运斤成风80 95丈人承蜩81 96庄周家贫82 97人之于文学83 98君子之学83 9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84 10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85 101见异思迁85 102列子学射86 103杨布打狗87 104鲍氏之子88 105莫众而迷88 106自知之明89 107献媚取宠90 108马价十倍91 109唐睢说信陵君91 110公仪休相鲁而嗜鱼92 111两虎相斗,必有一伤93 112鲁人曹沫94 113国

5、有宝乎95 114齐宣王好射96 115齐桓公好服紫97 116曲高和寡98 117西门豹为邺令98 11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99 119晋平公问于叔向100 120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101 原文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

6、,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调:谐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原文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7、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原文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

8、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

9、告诉我们的危害。 原文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0、。 三、成语出自本文,比喻。 原文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

11、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原文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

12、释: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意义是,形容。 原文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

13、士也。 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淳于髡(ku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

1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 原文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废酒:停止饮酒。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

15、是,一点也不。然则:(既然)如此,那么。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3今天下尽桀也()4.不亡何待()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我们还学过,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语意深长。 原文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6、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 注释:具:通“俱”,全,都。户口:人口。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2以何为丞相()()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 原文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楚歌: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