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散文教学课件_第1页
文学评论散文教学课件_第2页
文学评论散文教学课件_第3页
文学评论散文教学课件_第4页
文学评论散文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带给你快乐。”散文的文学评论 下面我们首先通过几篇散文来体验一下散文这种文体样式: 例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例2,梁实秋雅舍 “雅舍”之陈设

2、,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例3,英毛姆在中国的屏风上黎明 这不是晚上,客店里的院子到处被黑暗深沉地笼罩着。灯笼投出闪动不定的光照在为旅行忙于准备担子的苦力们的身上。他们吆喝笑闹,带气的互相争论,喊喊叫叫地喧吵。我来到街上,由一个孩子打着灯笼在前面引路沿街走着。居民家里的鸡鸣之声此起彼伏。但是不少铺店的板子都已经卸下来了,不辞劳苦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他们漫长的又一天。头脑笨的人,说出话来是蠢,写成散文

3、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 文调的羡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我们读者只有赞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之所以然 。 梁实秋论散文一、散文的特点 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在评价袁中道的诗文时这样说道: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

4、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习气之故也。”1、散文在抒发人生审美感受方面有自身的独特要求,这些要求构成了散文的重要特点:(1)感受的抒发出自“真性情” 例: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2)感受抒发的随意性 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5、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朱光潜先生很早前就说过,散文可分为三等,“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其次是向许多人说话。”(论小品文)而张爱玲却说,散文是读者的邻居这些,说的都是散文应面对个人,应把姿态放得很低,否则,散文可能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话语品质。(3)感受抒发的自然态 例,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几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送孟东野序)汪曾祺先生论述 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

6、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蒲桥集自序) 2、散文抒发感受或感悟与诗歌、小说的差异(1)诗歌表现的感受溶于情感之中,有情感化、情绪化的特点。(2)小说表达的感受寓于叙事中,很少直接显露。(3)表达人生感受则是散文的基本内容。感受的表现及其“寓意”,是衡量散文质量的

7、标记。散文所承担的,往往是对自我世界的塑造,它就不能像小说家那样,以虚构和想象为能事,相反,它需要向我们出示更多的真实和确信。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在伦理上确认了一个散文家所说的和他的内心有着某种一致性,我们才能开始一种有信任感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正是为了证实一个在俗世里活跃的心灵有着怎样的趣味、行动、困惑、理想和未来。就此而言,我非常重视散文的物质外壳,即重视一个散文家的感官和这个世界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一些浮泛、失败的散文,不仅在心灵上造假,更是在感觉上失真。要救治这种虚假写作,在我看来,首先是要重申感官(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 谢有顺散文是在人间的写作二、散文的历史和

8、散文的含义1、散文的历史(1)散文产生于文字记事,最初的散文概念仅在于强调与韵文有别。 【先秦】历史散文,诸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诸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汉】赋,代表作家作品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归田赋等。历史散文,诸如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等。论理散文,诸如董仲舒春秋繁露、王充论衡、贾谊过秦论等。【魏晋南北朝】说理言志散文,诸如曹植洛神赋、嵇康声无哀乐论 等。山水散文,诸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水经注等。 (2)从理论概括上来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散文作为诗歌的对立物而存在的时候,其范围领属了一切非韵文的文学体裁。(3)现代散文的演变 “文

9、学的散文”“美文”“小品散文”“抒情的小品文”狭义、广义的散文 回顾“散文”的历史 一直到现在,人们很难把文学意义上的散文与非文学性的散文截然分开,某些散文样式已然徘徊于文学和非文学之间,被人们视为“边缘文体”。2、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一种抒发人生审美感受的文学体裁。 以感受的审美性界定文学散文,语言形式不是规定散文的决定性因素。三、抒发感受与散文分类 根据感受的特点和抒发感受的方式,散文分为: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分类标准:散文在抒发感受上,借助的方式和表达的途径有区别。1、抒情散文:将感受抒发建立在对思想感情的梳理和分析上。例,陆游跋王右丞集: 余年十七八时,读摩诘诗最熟,后遂置之者几六

10、十年。今年七十七,永昼无事,再取读之,如见旧师友,恨间阔之久也。2、记叙散文:(1)通过记述来抒发感受。(2)感受的抒发是组织叙述的主线。(3)记述散文的叙事成分一般都不复杂。例,张爱玲夜营的喇叭: 晚上十点钟,我在灯下看书,离家不远的军营里的喇叭吹起了熟悉的调子。几个简单的音阶,缓缓的上去又下来,在这鼎沸的大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简单的心。 我说:“又吹喇叭了。姑姑可听见?”我姑姑说:“没留心。”我怕听每天晚上的喇叭,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听见。 我说:“啊,又吹起来了。”可是这一次不知为什么,声音极低,绝细的一丝,几次断 了又连上。这一次我也不问我姑姑听得见听不见了。我疑心根本就没有什么喇叭,只是我

11、自己听觉上的回忆罢了。于凄凉之外还感到恐惧。 可是这时候,外面有人响亮地吹起口哨,信手拾起喇叭的调子。我突然站起身,充满喜悦与同情,奔到窗口去,但也并不想知道那是谁,是公寓楼上或是楼下的住客,还是街上过路的。3、议论散文:(1)在议论的语境中,借助分析性的话语,来展开和深化感受的抒发。(2)议论中的引经据典,说古道今,有知识性的趣味和感悟性的智慧。例,英培根的论爱情: 过度的爱情,必然会夸张对象的性质和价值。例如,只有在爱情中,才总是需要那种浮夸谄媚的词令。而在其他场合,同样的词令只能招人耻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总是留给自己。”只有对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为甚至最骄傲的人,也甘愿

12、在情人面前自轻自贱。所以古人说得好:“恋爱者难保神智清明。”情人的这种弱点不仅在外人眼中是明显的,就是在被爱者的眼中也会很明显除非她(他)也在爱他(她)。四、散文自由和自然的形式1.散文的结构(1)由于感受抒发的需要,散文的表现形式(结构、语言、组织)具有自由和自然的特点。自由是对结构、形式的约束而言。(随便)自然是对语言、性情的表达而言。(随性)(2)散文结构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a.“形散”:散文结构的自由性b.“神不散”:散文感受的集中性c.散文感受的集中性(神)与引发、寄托、表现感受的材料、结构、形式的自由性(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d.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既形成了散文的特点,也是能否

13、写好散文的关键。2、散文的语言(1)与抒发感受相适应,散文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 娓语体、家常体 散文的语言需要自然、清新、简洁。(2)由于抒情的需要和篇幅的限制,散文对语言的精炼和形象性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凝练含蓄,注重修辞方式和语言技巧 与诗歌相比,诗歌更讲究章法格律,而散文更追求平易自然。试比较:杜牧泊秦淮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14、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现代散文的发展以现当代文学的比较为例,经过这三十年的文学革命,当代小说界也许还没有产生像鲁迅、张爱玲、老舍或沈从文这样的大家,但就文体、结构、形式、视角等叙事艺术而言,却要比现代小说丰富得多,崭新得多;比起现代诗歌,当代诗歌的变化和成就则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当代散文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远远落后于现代散文的成就。尽管多年来,散文界要求变革的声音也有不少,但收效甚微。 推荐散文家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沈从文、朱自清、鲁迅、丰子恺、张

15、爱玲季羡林、周晓枫、周涛、王小波、刘亮程、祝勇一九七七年,台北源成图书公司出版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十大名单为:张秀亚、思果、徐锺佩、琦君、萧白、王鼎钧、张晓风、颜元叔、子敏、张拓芜。 一九九四年,台北朱衣出版社出版台湾当代十二大家散文选集,入选名单为:王鼎钧、余光中、林文月、陈冠学、杨牧、张晓风、黄碧端、陈列、阿盛、刘克襄、庄裕安、简祯。 散文评论 散文评论 ,是对散文作品的理性认识与评价。其意义并不在于被评论、评价的客体自身 ,而是在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考察散文艺术的本质 ,对复杂纷纭的散文现象作出理论的说明与科学的解释,使对作品个性的研究上升到普遍的艺术规律的把握。散文评论的天地十分广

16、阔。既可从宏观着眼 ,对作品内容与艺术展开全面评析 ;也可从微观入手 ,就其一端生发为文。 既可对作家的创作成就作总体的评价 ,也可就作品的一部分作细微的探究。但要评出新意、评出特色 ,就不能不注重论题的选择。 选题的视角虽然尽可以宽泛 ,但所选论题却宜小不宜大 ,要在把握作品及其研究态势的基础上 ,明确选题的方向 ,进而可逐步缩小选题范围并使之具体化 ,所定的论题要具有评论的价值 ,论述的范围尽量要窄 ,这样写起来才易于把握 ,论述才易于拓展。 如题目过大 ,把握就有难度 ,论述也往往会流于空泛 ;所拟题目 ,要能够统摄全文 ,具有“点睛”之妙 ,能够引人入胜。另外 ,选择论题 ,也应从实际

17、出发 ,选择那些既有独创性而又具备研究条件的课题。 特别是有些作品 ,可供评论的方面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进行认真推敲 ,从中选取最易出新且易于拓展的角度切入 ,这样 ,评论才易于集中 ,文章也才会具有相应的力度。散文评论的质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论客体的客观规律性。因此 ,散文评论需要对以评论客体的系统把握为基础 ,要通过反复阅读 ,认识作品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总体倾向 ,而且要善于从微观上深入地考察作品的每一细节 ,尤其要注重最初感受的撷取。尽管这种感受还并非是对作品的“自觉”清醒的认识 ,但却往往是需要刻意寻求方能领悟到的作品所独具的神韵 ,这也常常是作品最值得评论的关节所。 当然

18、,评论作品只凭朦胧的、片断的直觉印象是很不够的 ,还应联系作品产生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等对作品作更深层次的考察。要通过反复思索、品味、联想、比较 ,并加以概括和归纳 ,使获得的印象得到进一步深化 ,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而达到对作品整体的、本质的认识 。在评论中 ,需要转述或引用作品的内容 ,但转述或引用本身不是目的 ,它要为议论服务 ,因而这种转述应概括精要 ,有利于读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不能随意截取泛泛铺叙 ,更不能以述代评。散文评论中的“评” ,包括评析和评价两个方面。 评析是对作品的深刻内蕴及创作艺术进行揭示的过程 ,评价则是通过评析得出的结论。 在一篇成功的评论文章

19、中 ,叙述与评析、评价这几个方面常常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 ,在写评论文章的过程中 ,只有当述则述 ,宜评则评 ,并将二者紧密结合 ,也才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内容 ,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文学色彩。评论散文作品 ,必须客观地评价作品的思想性 ,并要具体地创造性地评论作品的艺术性。 作品思想性的评论 ,关乎作品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效果的认定。它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不仅要注意“顾及全篇” ,把握总的倾向 ;而且要“知人论世” ,“顾及作者全人”。要从作品的实际内容出发 ,通过对作品构成要素的分析 ,正确地评价作品的思想性 ;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倾向及作品的时代背景评论作品的社会意义。对散文艺术性的评论

20、,应注意紧扣作品的特点 ,即抓住作品在艺术构思、题材选择、结构布局、语言风格方面的特色 ,深入地剖析作品在“文眼”设置、线索铺排、意境营造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艺术创造性 ,并要联系整个文学的发展以及产生这种文学现象的背影和作家独特的心理因素 ,作深入研究 ,以使评论能够得以向更深广的层面开拓。美妙脱俗的画 清静悲凉的诗谈故都的秋意境的创造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北国之秋何以“特别”?郁达夫故都的秋与作家生命情绪的映射沧桑时世话悲凉郁达夫故都的秋思想内涵探密文人趣味与自然神性故都的秋与瓦尔登湖中的文化意蕴平和舒淡的笔致 悠远隽永的情思也读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以淡写浓,别赋深情读周作人散文故乡的野菜

21、在沙漠里寻求润泽的心情读故乡的野菜革命岁月里的遗士情怀以周作人散文故乡的野菜为例谈平和舒淡的笔致 悠远隽永的情思也读周作人的 故乡的野菜一、 闲适冲淡的表现手法二、 不拘格套的选材谋篇三、 浓郁的民俗化色彩一、 闲适冲淡的表现手法 周作人自称是一个极缺少旺热的人, 在他的散文中,读者感受不到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作者在抒写自己的情感时, 似乎总经过了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从而将蕴藏于心的激情隐而不显、 含而不露、 从容舒缓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宁静、 质朴、 悠远的美感。 对于这样一种叙述方式,周作人曾经明白地表露过这种选择的个中缘由: “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

22、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子,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 在 故乡的野菜 的开篇,作者并没有正面叙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而是淡淡地说: “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作者用这种不带感情色彩的文词,极力淡化对于故乡的思念,甚至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屑之情。 表面看,作者似乎真的对浙东故乡没什么 “特别的情分” ,仅仅把它当作 “乡村里的邻居” 而已。其实,他是 “冷中有热” ,正话反说,这

23、是周作人散文惯用的手法。如他在津津乐道北京的茶食 时,却得出结论说 “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在极力渲染北平的春天时,却告诉我们 “北平几乎没有春天” , “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 等等,这种写法均属于从反面着笔。故乡的野菜 也是如此,反手入文,但全篇读完, “便会发现在作者对野菜的谈论中,无一处不掩藏着他眷恋故乡之深情” 。 正是在这种稍带贬抑的叙述中,才更加彰显出周作人对故乡感情的丰腴沉着。 接着作者用清丽的笔致,通过对故乡的几种野菜:荠菜、 黄花麦果、 紫云英的不经意描述,淡淡地、隐隐地流露出一种思乡的情怀。 正所谓用淡笔写情,不求工巧,而工巧自在。如周作人在雨天的书初

24、恋 的结尾处说到突然听到那个姑娘死于霍乱时,极力淡化与克制的情感更使人感到悲哀与无奈的力量,这比浓烈的感情抒发更持久。周作人还说过: “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个字曰简单。”二、 不拘格套的选材谋篇 周作人极力推崇作家“信腕信口,皆成律度”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的文学主张。他主张 “平民文学应以普遍的文体,写普遍的思想与事实”。阅读周氏散文,我们发现取材十分广泛:关于玩具、 爆竹、 谜语,关于恋爱、 友人,关于吃酒、 喝茶、 坐船、 听雨等随手拈来即成文章;就是苍蝇、 鸟声、 菱角、 野菜,也都可以拿来为文。所谓 “宇宙之大,苍蝇之微” ,皆可为文。但是,他对这些平凡的材料,并不是采取

25、 “自然主义” 的态度,而是经过一番剪裁润色,赋以新的含义,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因此,往往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不求新,在平凡中挖掘出深意,这正是周作人早期小品散文特色。 周作人的散文在行文结构上更是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看不到雕琢痕迹。亦似名士清淡,无所拘羁。 初读起来似乎构思不那么精到,结构也不那么严谨,细细品味却别有一番风韵。如 故乡的野菜 一文中那随意道来的语言,很自然地把人带回了遥远的故乡。文中提到的野菜及其典故都是大家熟悉的。文中提到的黄花麦果,在家乡也都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也用它来做黄花麦果糕。 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 平平常常的生活经周作人细细品味,其中便另有一番哲理与情趣。 周作人把妇女儿童采野菜说成是一种有趣味的工作。把乡间一种枯燥无味的劳动形容得如此趣味盎然,相信许多读者都有一股亲下田间采野菜的冲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呈现出一幅妇孺采菜图来,图中呈现的是一片生机盎然、 其乐融融的景象,给人一种和谐、 温馨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引起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三、 浓郁的民俗化色彩 周作人一生作了很多风俗散文,其中专门写民俗的,据初步统计,就有 80 余篇,民俗文化陶冶了周作人的性情,直接反应在其文学创作之中,成就了许多佳作。可以说,民谣是周作人一生的最爱之一。对于周作人而言,“民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