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 环评报告书_第1页
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 环评报告书_第2页
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 环评报告书_第3页
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 环评报告书_第4页
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 环评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本)项目名称: 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 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 建设单位: 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 陕西企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5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

2、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修改说明序号审查意见修改说明修改位置1本项目为平鲁区下水头二期工程,评价应补充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的空间位置图,针对一期工程进行回顾性评价,调查有无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说明一、二期衔

3、接关系,分析依托工程的保证性。补充了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的空间位置图,针对一期工程进行了回顾性评价,调查了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要求;说明了一、二期衔接关系,分析了依托工程的保证性。附图1P11-P122明确生态现状调查资料的出处与来源。分析现状生态调查资料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根据卫星影像图解译结果,核实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植被现状,核实工程占地类型、落实工程占地类型、落实是否占用林地,占用林地类型。明确了生态现状调查资料的出处和来源。分析了现状生态调查资料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根据卫星影像图解译结果,核实了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植被现状,核实了工程占地类型、落实了工程占地类型、落实了占用

4、林地类型为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生态专题(P2-P5)3明确风场与大林山、红娘墓及生态旅游规划地的空间位置,补充说明评价区内国家和省级野生重点保护动物分布情况,核实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细化生态保护目标,按生态要素明确生态保护要求;完善环境保护目标图。根据平鲁区文物旅游局最新文件,风场范围内文物为烽火台。评价区内没有国家和省级野生重点保护动物,核实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细化了生态保护目标,按生态要素明确了生态保护要求;完善了环境保护目标图。P16-P19P26-P27生态专题附图34结合占地类型与环境保护目标,优化风机点位、升压站等选址、选线,分析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完善项目总平面位置图,明确各段进站与

5、施工检修道路、铁塔建设位置;细化工程建设受影响范围与空间,提出工程控制建设地带要求。结合占地类型与环境保护目标,优化了风机点位、升压站等选址、选线,分析了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完善了项目总平面位置图,明确了各段进站与施工检修道路、铁塔建设位置;细化了工程建设受影响范围与空间,提出了工程控制建设地带要求。P23-P24附图2生态专题5核实风机、升压站、进站与施工检修道路、集电线路、铁塔及施工临时占地的土地利用性质及占地面积,补充各场地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核实了风机、升压站、进站与施工检修道路、集电线路、铁塔及施工临时占地的土地利用性质及占地面积,补充了各场地生态环境现场调查。生态专题6完善施工期环境影

6、响评价内容,细化施工方案介绍,明确取、弃土场、临时堆土场位置与相关防护措施;明确土石方来源、土石方产生量,核实土石方平衡分析;根据工程建设时序优化土石方调配方案。完善了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细化了施工方案介绍,明确了取、弃土场、临时堆土场位置与相关防护措施;明确了土石方来源、土石方产生量,核实了土石方平衡分析;根据工程建设时序优化了土石方调配方案。P37-P46P357核实厂界噪声执行标准,根据已建风机噪声实测结果,明确对近距离村庄的声环境影响,进一步完善对保护目标的污染防护措施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核实了厂界噪声执行标准,根据已建风机噪声实测结果,明确了对近距离村庄的声环境影响,进一步完善了

7、对保护目标的污染防护措施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P46-P47P51-P548细化生态恢复分区方案,结合一期生态恢复的经验与措施,提出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给出风机、升压站、进站与施工检修道路、集电线路、铁塔及施工临时占地生态恢复、废弃土方清理、水土流失防治等具体工程量,明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细化了生态恢复分区方案,结合一期生态恢复的经验与措施,提出了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给出了风机、升压站、进站与施工检修道路、集电线路、铁塔及施工临时占地生态恢复、废弃土方清理、水土流失防治等具体工程量,明确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指标。生态专题(P18-P20)P549补充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最新意见,核实环保投资估

8、算,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补充了朔州市文物局、朔州市林业局等单位对项目建设的最新意见,核实了环保投资估算,完善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附件6P55一期升压站内部升压站进场道路风机位置升压站办公生活楼及水处理设施项目区域生态植被风机位置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建设单位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晓燕联系人张佳通讯地址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平阳街北煤源路15排1号联系电真邮政编码036899建设地点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双碾乡、西水界乡等立项审批部门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朔发改

9、审办发201890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风力发电D4414永久占地面积(平方米)14283.0绿化面积(平方米)1600工程总投资(万元)7045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856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比例(%)1.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12月一、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建设背景目前,国际上以煤炭、石油作为主要燃料的国家,化石燃料储量减少及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日益加深。因此,开发和利用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特别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风能的开发利用已形成规模,特别是风力发电在许多国家得到大规模利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

10、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企业应当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定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山西水电资源贫乏,主要以燃煤发电为主,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煤炭资源消耗量大,燃煤排放的SO2、烟尘、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因燃煤发电需水量大,加剧了地区干旱缺水的紧张局面。风电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在山西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11、建设风电场,可减少对煤炭和水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山西省风电开发规划,山西省风电开发规划总装机容量为3000万kW,其中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间共规划风电装机容量为1200万kW,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间共规划风电装机容量为1800万kW。下水头风电场总体规划200MW,一期工程建设了WTG-2000型机组50台,单机容量2000kW的风力发电机机组,总装机容量100MW。2014年6月委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平鲁区下水头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4年10月20日取得晋环函2014 1

12、186号关于平鲁下水头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附件4)文件。2016年12月2日,朔州市环境保护局以朔环审2016132号对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予以批复(附件5)。一期工程于2016年12月并网发电。本项目为二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风机及其配套设施和扩建一期升压站。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8年9月19日以朔发改审办发201890号文“关于核准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的通知(附件2)”,2016年10月12日朔州市平鲁区发展和改革局以平发改发2016262号(附件3)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进行了批复,同意本项目建设。按照国家可再生

13、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工程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2017年11月24日朔州市水务局以朔水发2017323号对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批复。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是上海斯能投资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上海斯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专门从事风力发电、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的投资咨询及投资管理的公司。公司成立以来致力于向大型风电场项目开发核准、项目投资、项目融资、工程建设、风电场运行等提供系列解决方案及其他国家新型项目的投资、目前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本工程拟选场址位于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双碾乡、西水

14、界乡附近地区,建设100MW风力发电机组,拟布置34台2500kW和5台3000kW风力发电机组,每台机组配一台箱式变压器。箱式升压变压器升压至35kV后经4回集电线路,接入平鲁鹰鹞山(下水头一期)的1座220kV升压站,并入电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本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属于三十一、电力:34其他能源发电类(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100MW,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因此本次环评编制报告表。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委托我公司承担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

15、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附件1)。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持证参评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全面对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物理(质)环境、自然生物(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活质量、周围污染源、存在的敏感因素以及项目的工程内容、建设场地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积极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在项目所在地走访了有关管理部门和当地群众,在此基础上遵循有关环评规定,编制完成了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本)。朔州市生态环境局于2019年4月14日在朔州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技术审查会,形成了技术审查会专家意见。会后评价单位根据专

16、家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现将朔州市平鲁区红沟风电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本)提交建设单位,报请管理部门审批。本次评价为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只介绍配套升压站扩建工程内容,不包含辐射评价。根据现场踏勘,本次工程尚未动工建设。2.风电场建设的必要性(1)可再生和清洁环保能源风能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当地风资源将得到有效、充分利用,从而发挥降低常规一次能源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2)地区经济发展、电力需求增长的客观需要本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满足平鲁区当地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3)有利于增加就业机

17、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风电场的建设将为当地提供一定量劳动力就业机会。同时,风电场的顺利运营将为地方增加税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综上所述,从充分利用当地风资源并减少污染、地区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大以及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3.本风电场工程概况(1)风电场位置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万千瓦风电场工程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双碾乡、西水界乡等境内,项目场址位于朔州市城区西北部,风电场中心距离朔州市城区直线距离约45km,区域面积98.2km2,本期风电装机容量100MW。本期为二期工程,总装机容量100MW,风电场坐标为E112421.04112194.65 ,

18、N393038.33393738.66,海拔在14801845m 之间。升压站依托一期工程升压站(本期工程对其扩建增加一台SZ11-150000/220主变),中心坐标为:X :4381688,Y:37585395(1980西安坐标)。风电场拐点坐标见表1。表1 风电场拐点坐标 编号地理坐标(经纬度)西安80坐标系东经北纬XY1E112515.98N393338.5919593482.664381322.7862E112421.04N393245.7919592190.514379678.5983E112758.25N393038.3319597426.464375811.0874E11211

19、26.51N393617.3019602263.44386329.7535E1121638.25N393338.1619609770.554381523.6556E1121814.48N393548.1519612009.74385565.8037E112178.74N393711.1319610404.484388102.5028E1121345.49N393741.6219605543.564388975.0199E1121210.54N393731.2219603283.334388623.59810E1121210.54N393636.6919603305.854386941.7721

20、1E112857.39N393638.1219598697.534386925.56612E112827.22N393557.2519597993.814385655.88113E112843.49N393417.7619598421.14382592.355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2)风电场规模本次工程建设100MW风力发电机组,拟布置34台金风ZW140-2500和5台金风ZW140-3000kW型风力发电机组。本风电场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见表2,工程特征见表3。表2 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内容台数及单机容量总容量建设进展342500kW +53000kW100MW主体工程风力发电机及箱变风力

21、发电机:共设39台金风ZW140型风力发电机组。风机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底部直径为19m,埋深为-3.5m,基础为现浇C40钢筋混凝土圆台形扩展基础,基础顶面高出周围地面0.3m。箱式变压器: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2.0m,基础顶面高出地面0.4m。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式基础。永久占地面积:10746.0m2。新建场内集电线路发电机升压变压器采用箱式变压器,风力发电机-变压器组接线方式为一机一变单元接线方式,出口电压为0.69kV,每台箱式变电站均布置在距离风力发电机组20m处的地方。低压侧电缆穿管敷设出风机基础后直埋,穿管进入箱式变压器低压室,箱式变压器紧挨集电线路杆塔,其高压侧3

22、5kV高压电缆随着集电线路杆塔接入架空集电线路。永久占地面积92766.5 m2。新建升压站本项目升压站利用一期升压站并扩建一台主变压器及其配电装置。扩建面积3519.0m2。本次评价不包含辐射评价。扩建辅助工程进场及检修道路本项目施工检修道路总长39.3km,路基宽5.0m,其中7.8km利用原有山区道路,剩余31.5km为新建道路。其中临时占地200550m2。新建公用工程水源利用升压站深井。依托一期电源施工电源拟从附近村庄现有10kV输电线路引接。新建采暖升压站采用电暖。依托一期配套工程接入系统以单回220kV线路接入平鲁区高家堰变电站220kV母线。本评价不包括该场外220kV输电出场

23、线路环评。新建环保工程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利用一期已建设1m3/h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200m3集水池。依托一期危废危废处理新建一座45m 3事故油池。新建危废暂存间利用一期已有一座15m2危废暂存间。依托一期生态站内绿化扩建区域绿化率达到20%。新建表3 本风电场工程主要特征名称单位(或型号)数量备注风电 场场 址海拔高度m14801845m经度(E)E112421.04112194.65纬度(N)N393038.33N393741.62年平均风速(轮毂高度 90m)m/s6.52风功率密度(轮毂高度 90m)W/m2210.32盛行风能方向W主要 设备风电场 主要机 电设备风力发电机 组

24、台数台39标准 空气 密度 对应 的参 数额定功率kW2500/3000叶片数片3风轮直径m140扫风面积m215394切入风速m/s2.5额定风速m/s8.5/10.5-11切出风速m/s20/20安全风速m/s52.5宜选机型IEC 标准IECS/IEC = 3 * ROMAN IIIA轮毂高度m90发电机额定功率kW3650/3360额定电压V690主要机电设 备箱式变电站S11-3200/35 37.522.5%/0.69kV5S11-2700/35 37.522.5%/0.69kV34升压变 电站主变压器型号SZ11-150000/220 23081.25%/37/10.5kV带平衡

25、绕组YNyn0+d11,Ud%=12.51本次扩建增加容量MVA150额定电压kV220出线回路数及电等级出线回路回1电压等级kV220土建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台数39型式圆形扩展基础地基特征天然地基箱式变电站台数39型式浅基础施工风电机组及 箱变基础工程 数量土石方开挖万m325.1土石方回填万m325.1混凝土(C40)m326405.0混凝土(C25)m3352.8混凝土(C15)m31436.5基础钢筋t2416.5新建道路km31.5扩建道路km7.8施工工期月12概算工程静态投资万元68719.67(3)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箱变基础构、进场及检修道路建设,场内3

26、5kV集电线路架设和一期220kV升压站扩建一台主变压器及其配电装置等。本工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见表4。风机分布及检修道路见附图2,集电线路示意图见附图3。表4 本工程主要设备设施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风力发电机组2500kW,0.69kV台343000kW,0.69kV台5二箱式变电站S11-2700/35 38.522.5%/0.69kV座34S11-3200/35 38.522.5%/0.69kV座5三主变压器系统1主变压器SZ11-150000/220 23081.25%/37/10.5kV带平衡绕组 YNyn0+d11,Ud%=12.5台1本次扩建增加2主变 220

27、kV中性点设备NGC-220套1含以下2.1隔离开关GW13-126 630A 31.5kA极12.2保护间隙只12.3主变中性点间隙电流互感器LMZW-10W,100200400/1A台23主变 35kV 中性点接地装置GRS-751套1含以下3.1电阻器电阻值 200 只13.2电阻器电流互感器LZZBJ9-10 50/1A台1410kV 避雷器YH5WZ-51/134只3四220kV 系统1SF6 断路器LW58-252,3150A,50kA组22隔离开关GW7B-252 ID(GW),2000A组3单接地GW7B-252 IID(GW),2000A组2双接地3电流互感器LVB-220W

28、3 2600/1A5P40/5P40/0.5/0.2S/5P40/5P40/5P40台64电容式电压互感器TYD220/3-0.01(H)220/3/0.1/3/0.1/3/0.1/3/0.1 0.2/0.5(3P)/3P /3P二次负担:50VA/相 开口 3P:100VA/相 电容量:0.01uF台3母线侧5氧化锌避雷器Y10W-204/532W台66220kV 主变进线JL/G1A-400/35m2507220kV 母线6063G-130/116m140五35kV 系统135kV 进线柜KYN58A-40.5,1250A面4235kV 出线柜KYN58A-40.5,2500A面1435k

29、V 无功补偿柜KYN58A-40.5,1250A面2535kV PT 消谐柜KYN58A-40.5,1250A面1635kV 备用柜KYN58A-40.5,1250A面2六无功补偿系统135kV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20000kvar套2七变电站防雷接地1热镀锌接地扁钢60mm8mmm10002热镀锌接地扁钢60mm6mmm15003热镀锌接地钢管60,L=2500根1004铜排TMY-304m2005独立避雷针H=30m个1(4)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本期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初步考虑为:拟将本工程34台单机容量为2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和5台单机容量为30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4回35k

30、V集电线路接入下水头风电场一期工程场区内已建设的220kV升压站,220kV升压站扩建一台主变压器及其配电装置,最终以一期工程已建设的1回220kV线路接入高家堰220kV升压站220kV母线,线路型号为JL/G1A-400/35。4. 占地类型 本风电场用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永久占地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箱变基础、220kV升压变电站扩建工程;临时用地包括风电机组吊装平台、施工临时设施占地、施工道路占地、集电线路占地、杆塔基础用地及其他施工过程中所需临时占地。该项目占地面积为398165.5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14283.0 m2,临时占地面积383882.5m2。永久和临时用地具体

31、统计情况列于表5。5.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劳动定员16人,均为一期升压站内工作人员,为后勤及设备点检维护人员,本项目不新增工作人员。年工作时间为365天,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6. 风电场总平面布置(1)站区区域位置布置在考虑升压站的区域位置布置时,一般靠近风电场区,易于风电场的输电、维护和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减短进场道路、场内道路及输变电线路的长度,降低风电场投资。本工程风电机组及道路分布详见附图2。本工程集电线路走向示意图见附图3。(2)站区总平面布置表5 工程占地面积汇总表 序号项目占地面积备注m2亩一永久用地1风力发电机组基础9984.014.9752箱变基础780.01.170按

32、4m5m计算3220kV升压变电站3519.05.278扩建一期升压站合计14283.021.423二临时用地1场内新建道路173250.0259.86231.5km长5.5m宽(路基宽5.5)2场内扩建道路27300.040.9487.8km长3.5m宽(路基扩宽至5.5m)3集电线路架空及铁塔占地92766.5139.1434电缆沟2250.03.3755施工吊装平台83616.0125.41840m60m,扣减风电机组及箱变基础占地6临时施工区4700.07.050合计383882.5575.795本期风电场升压站共用一期220kV升压站,但须进行改扩建。整个变电站按照功能性划分为生产区

33、及生活区两部分。升压站东侧布置为生产区,包含35kV配电室、户外装置配电区、事故油池、消防水池等;西侧布置为生活区,包含主控综合楼、污水处理装置等,均已建成。进站道路设计:进站道路采用一期已建进站道路。站区道路采用城市型道路,混凝土路面。道路宽度为4.0m,转弯半径不得低于6.0m。站区道路根据消防和工艺需求,按环行布置,满足设备运输、检修、巡视和消防的要求。升压站内各个区间设有站内道路,站内道路主干道宽均为4.5m宽,混凝土路面,道路宽及转弯半径均能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消防车可直通站内各建筑物。升压站围墙截面尺寸为240mm厚、2.5m高,选用材料为烧结页岩砖。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升压站南面扩

34、建一台主变压器及其配电装置。原升压站尺寸为113.056.0m,改扩建后尺寸为113.086.6m。一期升压站面积为6328 m2,围墙外1m 面积为6690 m2,二期扩建面积为3457.8 m2,扩建围墙外1m面积为3519 m2。升压站平面布置图见附图4。(3) 站区竖向布置站址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围墙基础采用砌体条形基础;站区排水采用场地自然散排及排水沟方式,地面坡度至少为0.5%,向一个方向散排,汇集到围墙下一条排水沟内,最后排到升压站外。在满足站区雨水顺利排放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方量。7.公用工程(1)给排水1)给水本项目用水来自升压站内深井,主要为升压站工作人员办公生活用水及道路

35、、绿化洒水。本项目不新增工作人员。2)排水项目无新增废水产生,原有废水经一期建成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作为道路洒水使用,不外排。不会对附近地表水造成影响。(2)采暖供热、供电施工电源拟由附近村庄现有10kV输电线路引接。本工程升压站的生产生活管理建筑,采暖全部采用电暖气采暖,生活用热水采用电加热方式。项目供热供电全部使用一期现有。8. 建设进度根据本风电场实际情况,施工建设期拟定为8个月。本工程预计从2019年4月开工,经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调试调配,计划于2020年3月竣工。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于表6。表6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风电场名称下水头二期风电

36、项目建设地点山西省朔州市风电机组单位造价元/kW3500塔筒单位造价元/t50000风电机组基础单价万元/座72.59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万m325.1装机规模MW100单机容量kW2500/3000土方回填万m325.1年发电量万kWh26345.1混凝土C40m326405年利用小时数h2106.17钢筋t2416.5静态投资万元68719.67塔筒t8502.74动态总投资万元70060.00建设用地面积永久用地m214283.00单位千瓦动态投资元/kW7006.00临时用地m2383882.50单位电量投资元/Wh3.3264计划施工时间总工期月9建设期利息万元1340.34生产单位定

37、员人16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下水头风电场总体规划200MW,一期工程建设了WTG-2000型机组50台,单机容量2000kW的风力发电机机组,总装机容量100MW。2014年6月委托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平鲁区下水头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14年10月20日取得晋环函2014 1186号关于平鲁下水头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附件4)文件。2016年12月2日,朔州市环境保护局以朔环审2016132号对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予以批复(附件5)。一期工程于2016年12月并网发电。根据2016年11月北京百灵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

38、公司编制的平鲁区下水头10万千瓦风电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得出一期工程生态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详见表7。表7 下水头风电场一期生态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表污染源环评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处理效果落实情况风机机组及箱变区在风电机组及箱式变基础周边的区域采取灌草混交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恢复面积116400m2。实际50台风机吊装平台目前已开展生态恢复工作,风机基础、沉砂池已回填,风机吊装平台已平整。目前已对风机平台播撒草籽,完成绿化面积70%。集电线路区绿化草种选择披碱草。该区人工种草面积6911m2。临时架设的杆塔用地施工结束后应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对输电线路临时占地平整后附图并播撒草籽,完成绿化面积7

39、0%。施工检修道路防治区施工检修道路宽6m,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及护坡,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道路两侧绿化,绿化面积为61736m2。施工检修道路在施工结束后作为检修道路,临时道路播撒的草籽,完成绿化面积70%。施工场地区施工场地为荒草地,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理和表土回填,然后采用人工种草重建植被,植物恢复总面积为11640m2。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已完成施工场地进行拆除平整及表土回填。升压站区站内绿化系数为25.22%,绿化面积为1600m2。目前升压站已经投入使用,地面全部硬化、站外绿化以及围墙工程已完成。综上,一期工程风机基础、沉砂池已回填,风机吊装平台已平整。集电线路区各铁塔基础在施工期及

40、时进行了回填覆土。对塔基进行了浆砌石边坡防护。在检修道路部分陡坡路段修建了浆砌石护坡和排水渠。目前已对各区进行了播撒草籽绿化,播撒高羊茅草籽。检修道路两侧种植松树幼苗。绿化面积达到设计要求的70%。本次评价要求对一期工程未完成的30%(共59480m2)临时占地进行播撒草籽等植被恢复措施。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升压站南面扩建一台主变压器及其配电装置。原升压站尺寸为113.056.0m,改扩建后尺寸为113.086.6m。一期升压站面积为6328 m2,围墙外1m 面积为6690 m2,二期扩建面积为3457.8m2,扩建围墙外1m面积为3519m2。本项目风机场地为新建,原为未开发荒山,升压站利用

41、平鲁区下水头风电项目一期升压站,根据平鲁区下水头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得出一期升压站排污情况,详见表8。表8 下水头风电场一期升压站排污情况表污染项目污染来源治理措施产生量噪声变压器运作产生的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34.548.7dB(A)。风机在风机周边300m范围内设置噪声隔离区3045.2dB(A)污水劳动定员16人工作生活产生的污水经地埋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0.1m3/h)处理,夏季作为站内绿化浇灌,道路喷洒等用水,冬季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储存在集水池(200m3)中,不外排,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1.28m3/d(467.2m3/a)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

42、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当地环卫部门统一送往位于平鲁区井坪镇木瓜界村北2km的垃圾处理场。2.92t/a废油项目一期建设1座45m3的事故油池,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能满足事故情况下的废油存储。贮油池、排油槽和事故油池四壁及底面均采用防渗措施,防止废油渗漏产生污染。已建成铅蓄电池风电场拟对废旧铅蓄电池统一收集,由电池生产厂家更换维护。/现有工程存在主要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措施由于一期工程在施工过后对生态恢复措施未达到设计要求,绿化面积为设计要求的70%。本次评价要求对一期工程未完成的30%(共59480m2)临时占地进行播撒草籽等植被恢复措施。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 自然环境

43、简况平鲁区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朔州市城区西北。区境西北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和林格尔接壤;西南与忻州市的偏关、神池两县相连;南邻朔州市区,东靠山阴,东北连右玉。全区南北69.5km,东西67.3km,近似呈蝶形,总面积2302km2。本风电场项目场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西侧一带,距离下水头乡1.27km,东距平鲁区17km,东南距朔州市城区约35km,风电场东西宽约12km,南北长约12km,面积约144km2。场址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115531112323,北纬393020393712,海拔高程约1523m1817m,地形起伏较大。2. 地形地貌平鲁区属于山西高原平朔台地

44、的中山丘陵地带,全区多为黄土覆盖。因降水冲刷,区内多形成纵横的黄土冲沟,沟谷两侧为黄土陡壁,地形较为复杂。平鲁区东、西、北三面环山,东南及西北部为黄土丘陵,中部城区附近有小片平地,整个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峰有东端的洪涛山,西部人马山,北部五大山头,南部黑驼山,其中黑驼山为本境最高点,海拔2147m。本项目风电场所处地貌单单元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微地貌形态为宽厚的山脊,海拔15231817m之间。风电场内山脊纵横连绵不断,开阔平坦,山脊顶部地势起伏不大。山顶植被稀少,岩石多裸露,部分地表有较薄覆盖层,多为粉土。风电机分布于丘顶或山梁上。3. 地质构造及地层平鲁区属吕梁背斜北端与大同盆地西南

45、端的接壤部位,构造比较复杂,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除形成一系列褶皱和断裂外,对沉积建造及岩浆活动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拟建的风电场近场区断裂不发育,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在区域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地区。风电场所在地区呈丘陵状,沟谷发育,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吕梁山断隆。吕梁山断隆大致以黄河为界与鄂尔多斯断隆相隔,早第三纪时期末,与太行山-五台山-军都山断隆一起,在整体间歇抬升的基础上向西发生倾斜。上新世至第四纪,由于北东-北东东向山西断隆盆地带形成的发育才与太行山-五台山-军都山断隆分离,形成一个单独的构造单元。吕梁山区内部的差异升降运动和断裂活动较弱。场区所在地断裂构造以燕山期的断裂为主,断裂形成较早,构

46、造活动较弱,新生代以来表现为整体均匀缓慢的抬升运动,内部差异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很很微弱。场地整体是稳定的,未发现影晌场地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4. 气候和气象平鲁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山西气候区划方案,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风沙大,蒸发量大,经常出现干旱天气;夏季雨量集中,间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据平鲁气象站统计资料,本区主要气象特征见表8。根据平鲁气象站的气象监测统计资料,本次评价收集了平鲁气象站2013年6月-2014年6月年共30年的年平均风向频率统计资料。平鲁区全年最

47、多风向为WNW风,风玫瑰图见图3。表8 平鲁气象站2013年7月-2014年6月风向频率表方位NNNENEENEEESESESSE百分比5.153.424.063.042.221.913.9110.61方位SSSWSWWSWWWNWNWNNW百分比5.801.981.692.616.7516.3419.0411.11图3 平鲁区2013年7月2014年6月风向、风能玫瑰图为了有效地掌握本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现已获得风电场场区附近一个70m高测风塔4512#的完整一年测风数据,4512#测风塔在10m、50m、70m 高度处分别安装风速传感器,在10m和70m高度处分别安装风向传感器一个,测风设备

48、均为美国NRG型记录仪,该仪器经过美国TOTECH 标定。本报告获取了4512#测风塔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的测风资料,本风电场为起伏山地,风机点位的平均海拔为1700m,4512#测风塔略高于平均海拔。表9 本风电场测风塔情况序号高度(m)地址北纬东经高程(m)451270风电场北393123211201.5981780经过对测风塔各层高度的数据检验、延伸插补修正和分析计算得到测风塔完整一年的测风数据,测风塔代表年风资源状况如下,10m、50m、70m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5.42m/s、6.01m/s、6.30m/s,对应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139.1W/m2、168

49、.2W/m2、192.6W/m2,由本风电场50m70m风切变推算到75m、80m、85m处的风速分别为6.36m/s、6.42m/s、6.47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198.24W/m2、203.66W/m2、208.87W/m2。本项目风机轮毂高度为85m,其年平均风速为6.47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08.87W/m2,本风场风能品质较好,具备较好的开发价值。5. 地表水平鲁地处黄河中游、海河上游,虎头山为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以西汇入黄河,以东注入桑干河后贯入海河。属黄河流域面积981.3km2,占总面积的42.6%;属海河流域面积1333.14km2,占总面积的57.4%。大小

50、泉水汇集,年径流量4644万m3,洪水多的年份,年均流量7676万m3。主要河流有10条包括沧头河、汤溪河、七墩河、石湾子河、清水河支流、关河、大沙沟、七里河、歇马关河、马家河。本项目距离升压站最近的地表水体为西南6.5公里处的偏关河,升压站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绿化及道路洒水,不外排。6.地下水该处地处黄土高原,地下水源不富,分布不均,埋藏深,地下水按岩性和构造的差异性分类如下:变质岩类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类溶裂隙水。本项目风电场区含水层主要为松散层含水层和岩溶水含水层,拟建场地20m范围内无地下水位,水位埋深较深。7. 矿产资源平鲁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51、,有煤、铁矿石、锰矿、铝矾土、石灰石、高岭土、石墨、石英石、云母、硅石、大理石、明矾等。朔州市国土资源局平鲁分局以平国土函201663号“关于上海斯能投资有限公司平鲁区下水头二期100MW风电项目区域是否涉压覆矿产的函”说明本期风电场范围内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但在项目区范围内存在矿业权3宗,全部为采矿权,即朔州市泰安石料有限公司、平鲁区兴平石料厂和朔州市满贞石料有限公司,项目选址已避开上述采矿权。8.文物保护应建设单位申请,平鲁区文物旅游局对本风电场进行了实地勘测,确认本项目用地范围内不涉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该风场范围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烽火台。但经实地考察,本项目工程区域距离上述保护

52、文物距离较远,工程的施工不会对上述保护文物产生影响。(附近7)。明代烽火台:本项目风场范围内共有11座烽火台,具体信息如下:(1)店梁1号烽火台坐标:东经:1121621.60 北纬:393527.00 高程:1553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材料:台体由黄砂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6-0.21米。尺寸:台体高约7.5米,顶部东西6.6米,南北6米,底部东西12.3米,南北12.7米。附属设施:东、南、西围墙保存稍好,北墙有部分残断,最高处外高2.4米,内高3米。东围墙中间有一宽约4.8米的缺口,缺口处墙基宽约2.3米,可能为入口,距北墙15.4米。西、北围墙距台体都为11

53、.5米,围墙夯层厚约0.2米。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2)店梁2号烽火台坐标:东经:1121604.30 北纬:393452.20 高程:1506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夯筑。材料:台体由黄砂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30.15米。尺寸:台体现高约7米,顶部东西4.6米,南北3.8米,底部东西10.6米,南北10米。北壁下方有一较大的凹坑,可能是人挖,宽1.6米,高1.4米,深1.2米,凹坑距台体西北角2.5米。附属设施:有矩形台基,东侧台基高约3米,边长24米台基东、北边距台体分别为6.1米、7.9米。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

54、施。(3)口子上村烽火台坐标:东经:1125932.10 北纬:393259.10 高程:1371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材料:台体系由黄砂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8米。尺寸:台体高约6.1米,台体顶部东西2米,南北2.3米,台体底部东西6.6米,南北6.6米。附属设施:台体四周残存台基痕迹,但台基已遭耕地破坏,轮廓不清。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4)前沙沟烽火台坐标:东经:1120745.70 北纬:393225.50 高程:1695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台体平面应为圆形,现不规则,剖面呈梯形。材料:台体系由夹沙石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060.1

55、2米。尺寸:台体北边坍塌内凹,台体现高9.8米。台体顶部东西4.8米,南北1.8米。台体底部直径约10.5米。附属设施:台体周围不见台基与围墙痕迹。从壁面剥落情况看,台体底部夯土中夹沙比上部夹沙少。尤其是上部台体中为夯土与沙石叠压垒积,且夯土中有大量沙石。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5)泉子上1号烽火台坐标:东经:1121544.50 北纬:393618.40 高程:1669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材料:台体由黄砂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5-0.17米。尺寸:顶部中心有一圆形土坑,直径约3米,深约2.5米。台体高约8米,顶部东西6.8米,南北6.1米

56、,底部东西12.5米,南北12.7米。附属设施:东、南、西围墙保存稍好,北墙保存不好,仅残存部分痕迹,西围墙中间有一宽约4米的缺口,缺口处墙基宽约1.8米,可能为入口。围墙东西28.4米,南北30.2米, 西、南围墙距台体分别为7.3米、8.6米,围墙夯层厚约0.13017米。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6)泉子上2号烽火台坐标:东经:1121508.30 北纬:393614.90 高程:1669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平面为矩形,剖面呈梯形。材料:台体由黄砂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6米。尺寸:台体高约8.9米,顶部东西4.8米,南北3.5米,底部东西10米,南北8.2米。

57、顶部西北有一圆形土坑,直径约2.5米,深约1.2米。附属设施:台基近方形,边长约20米,台基高约3.9米。台体距西边、北边台基分别为5.3米、7.3米。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7)泉子上3号烽火台坐标:东经:1121459.90 北纬:393615.10 高程:1706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已坍塌成一土堆,原来形制已不明。材料:台体西南部出露夯层痕迹,夯层厚约0.2米。尺寸:台体底部东西向8米,南北向9.6米,台体高约3.6米,附属设施:底部台基呈缓坡状,轮廓不明。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8)泉子上4号烽火台坐标:东经:1121458.80 北

58、纬:393557.30 高程:1690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材料:台体由黄砂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2米,夯土中夹杂有一些砂粒,夯层中有厚约0.03米的夹层。尺寸:台体残高约4.9米,顶部东西1.7米,南北1.4米,底部东西5.7米,南北4.6米。附属设施:台体四周不见台基痕迹。北边是一小冲沟,东边壁面下方是耕地。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9)上水头烽火台坐标:东经:1120648.80 北纬:393244.50 高程:1497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已呈一土堆状,台体平面不规则。材料:台体系由黄砂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7米,不是很清晰。尺寸:台体

59、残高约4.2米,顶部范围东西3.2米,南北3.5米,台体底部东西7.3米,南北6米。台体东壁上长有一棵榆树。附属设施:无。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10)担子山烽火台坐标:东经:1121516.33 北纬:393718.83 高程:1385m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材料:台体系由黄砂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7米。尺寸:台体残高约4.2米,顶部范围东西3.2米,南北3.5米,台体底部东西7.3米,南北6米。附属设施:无。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11)双碾烽火台坐标:东经:1121248.74 北纬:393609.64 高程:1

60、575米建筑形式:该烽火台台体平面应为圆形,现不规则,剖面呈梯形。材料:台体系由夹沙石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080.15米。尺寸:台体西边坍塌内凹,台体现高7.5米。台体顶部东西4.6米,南北1.8米。台体底部直径约9.5米。附属设施:台体周围不见台基与围墙痕迹。修缮情况:该烽火台为明代所建,未见任何修缮措施。上述烽火台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平鲁区文物局要求保护范围为四周500m,本项目距最近的烽火台为GGB32风机东面的泉子上4号烽火台,距离为1.2km,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文物保护单位产生不利影响。9.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平鲁区下水头乡,根据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生态功能区划,本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