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选修5_第1页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选修5_第2页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选修5_第3页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选修5_第4页
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湘教版选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7【步步高】2016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湘教版选修5最新考纲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考纲解读1.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2.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

2、防御措施。3.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4.掌握并分析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5.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及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微专题一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类型与分布疑难剖析1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变异都会成为自然灾害,只有当它超过一定限度,对人类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往往具有以下特点: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气象灾害项目干旱洪涝热带气旋成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受低气压影响危害农作

3、物、林木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强风、暴雨、风暴潮,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分布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防御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2)地质灾害灾害表现分布危害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集中于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4、带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危害最严重火山地球内部的岩浆、气体、碎屑物从地壳深处喷出与地震相似的断层地带破坏附近的建筑和生态环境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山区毁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泥石流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降水丰富的地区阻塞江河,摧毁建筑物,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3)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其中风暴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海啸的表现及危害和风暴潮具有相似性,但成因不同。类型成因风暴潮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海啸由海底突然变动(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特别提醒

5、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与防御。(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等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地表沉降、塌陷等水库蓄水、工程建设挖高填低、开矿等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

6、,进行减灾教育等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减少灾害损失题组训练1新华网2013年9月4日电:北京时间4日8时19分,日本关东地区发生6.9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宫城县、福岛县、东京都等地震感明显。2013年11月8日在菲律宾中部萨马省登陆的超强台风“海燕”给菲律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震级越大,破坏越大震源越深,破坏越大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A B C D(2)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多形成于赤道洋面B印度洋台风发生频率最高

7、、强度最大C越往台风中心,风力越强,降雨强度越大D台风能引起海啸和暴风雨(3)材料中地震和台风在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1)C(2)D(3)都分布在环太平洋灾害带(环太平洋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临近西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多台风。解析第(1)题,地面的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因素有关。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大,破坏越严重;震源越深,传到地面时能量越小,破坏越小;越靠近震中,破坏越大;断层越发育,产生的能量会越大,破坏越大。第(2)题,赤道地区因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热带气旋(台风);西北太平洋地区由于热带洋面广阔,故形成台风

8、的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台风眼区域气流下沉,风力较小;台风能引起海水的剧烈运动,产生海啸,同时带来狂风、暴雨。第(3)题,由材料知,地震、台风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处板块交界处,临近台风多发的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微专题二我国的自然灾害主题1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疑难剖析1干旱灾害(1)特点: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3)危害eq blcrc (avs4alco1(抑制农作物生长,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地表径流减少,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饮水困难,引起饥荒、难民潮等社会问题和火灾、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4)分布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集中的东部季风气候区

9、。华北、东北地区:春旱、春夏连旱;长江以南地区:伏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2洪涝灾害(1)特点: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南方多于北方。(3)危害eq blcrc (avs4alco1(对工农业各部门造成直接破坏和经济损失,冲击社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恶化)(4)分布:多分布于东部季风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为多发区。3寒潮(1)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2)影响我国寒潮的路径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我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进入我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东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经过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10、(3)寒潮的影响及地区差异4台风(1)台风形成的条件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如右图所示)合适的纬度,以1015间为最合适。(2)结构从台风结构看,台风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三部分。(3)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4)影响:弊: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题组训练2下图为“西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2)推断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并简述其危害。答案(1)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上减少。(2)高温、干旱。供电紧张,造成

11、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减产;危害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减产;蒸发量增加,可用水源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偏高。解析(1)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回答。(2)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必然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危害可从对农业、工业等生产部门的影响和生活用水等角度分析,另外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主题2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疑难剖析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就其成因、特点与分布,列表比较如下: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特点分布地震灾害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分布不均,震中呈条带状分布。西部主要的地震带有

12、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红河地震带,东部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郯城庐江、河北平原、汾渭、燕山和秦岭地震带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山的地形、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低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范围广、危害大泥石流的分布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以西为主要发育区;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较为密集题组训练3读“我国东部某村落附近等高线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图”,指出图中村落可能受何种地质灾害威胁,并解释理由。答案滑坡和泥石流。理由:该村落所在地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区,地形崎岖,村落附近(以南)坡度较陡;水源地(山顶)开山取石,破坏山体及植被,地表多松散物质;降水

13、量大且集中;村落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洪流)携带物质容易在此堆积。解析该村落位于低山丘陵地区,由于开山取石,植被遭到破坏,同时地表多松散物质,雨季降水量大,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危害。主题3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疑难剖析我国的病、虫、鼠等生物灾害相当严重,危害极大。下面就我国的虫灾和鼠害的主要种类、成因和危害,列表如下:主要种类成因危害虫灾农作物害虫,以蝗虫危害最为严重由气象条件、农作物本身抗虫性及害虫天敌三方面决定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生态环境加速退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森林害虫,以原产北美的松材线虫危害最为严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使森林遭受严重威胁,大片林木枯死鼠害喜湿鼠类耐旱鼠类当鼠类密度达

14、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严重的鼠灾破坏草原、毁灭森林,而且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危害题组训练4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3月24日南方农村报讯:走进广西南宁横县莲塘镇佛子村的山林,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几条松毛虫在蠕动。原本苍翠碧绿的山林早已变得枯黄焦黑,就像大火烧过一般,其间数以万计的松毛虫大肆啃食着鲜嫩的松针。材料二中国松毛虫危害区图(1)本次南宁发生的松毛虫最可能的类型是_。(2)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松毛虫从空间分布看具有的特点及我国森林病虫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因素有哪些?答案(1)马尾松毛虫(2)区域性

15、。地形、气温。(3)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的原始森林;外来有害物种入侵。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南宁松毛虫的类型。第(2)题,结合图及所学知识较易回答。第(3)题,我国在进行人工林建设时,用单一的树种代替原始森林树种,造成病虫大量繁殖且使同类树木大量受灾,除此之外,对外贸易导致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也易造成森林病虫害。微专题三自然灾害与环境主题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疑难剖析1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往往经济比较

16、发达,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2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灾害类型多发区环境特点热带气旋北美洲、东亚、南亚、南部非洲中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洪水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东亚、南亚、东南亚、大洋洲、南部非洲季风气候区以及受热带气旋影响大的地区等干旱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季风气候区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区等地震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东亚、东南亚、大洋洲、西亚、北非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区滑坡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山区地势起伏大以及地壳活动活跃地区,或者暴雨集中地区流行病非洲、东南亚、南亚、南美洲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题组训练5读下面两幅图,回答

17、下列问题。(1)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的特点。(2)右图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的人为原因。答案(1)旱涝关联性(2)地质灾害(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国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繁;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

18、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大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解析第(1)题,地区为黄淮海平原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地区为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相互之间具有关联性。第(2)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第(3)题,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海岸线漫长并处于两大地震带交会处,使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4)题,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大型工程建设不当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大的主要原因。主题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疑难剖析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1)幅员辽阔,自然

19、环境条件复杂;(2)海陆兼备,陆地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3)季风气候典型,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4)板块交会地带、地壳运动频繁;(5)人口分布不均衡,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明显。2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区地区多发灾害自然原因经济状况与人类活动气候地质地貌黄淮海平原地区水旱灾害和地震季风气候区,降雨集中,多暴雨,年际变化大位于地震带上,特别是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多洼地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东南沿海地区洪涝、地震、台风等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水土流失自然环境过渡地带,气候不稳定,多暴雨黄土质地疏

20、松地表沟壑纵横农牧交错区,植被破坏严重西南川滇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地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题组训练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2月以来,西南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20毫米,其中云南大部、四川大部、贵州西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同时,西南大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以上,其中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气温偏高2.4。材料二云南省干旱灾害分布图(1)据图描述云南干旱灾害的分布特点。(2)依据材料一,试说明2013年2月以来,云南省干旱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答案(1)地区分布不均;

21、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旱情逐渐加重。(2)大气环流异常:降水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少;气温比常年同期异常偏高,导致蒸发旺盛,形成干旱。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知,云南干旱灾害分布不均,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加重。第(2)题,云南干旱面积不断加大,主要是大气环流形势异常造成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导致的。微专题四防灾与减灾疑难剖析1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应用:灾害前兆监测;灾害跟踪监测;帮助救灾;建立灾害模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和监测;物资空投位置的精确定位、导航;洪水到达的实时监控;森林火灾发生地点的准确预报等。

22、(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灾害监测、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并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的快速反应能力。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有: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人工抑制闪电、人工削弱台风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将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作用。2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自然灾害的防御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2)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气象灾害灾害种类防灾减灾措施台风加强监测、预报;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

23、定救灾应急预案寒潮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干旱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改进耕作制度等暴雨洪涝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监测、预报;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主要地质灾害灾害种类防灾减灾措施地震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3)主要自然灾害的个人应急措施灾害正确应急方法位

24、置方法泥石流在山区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避开山谷洪水被洪水围困尽量逃向高处或借助木板等漂浮物等待救援,巧借身边物品发求救信号地震家中躲到厨房、浴室、厕所等管道较多的房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等空间较大、人口拥挤的场合就地择物躲藏,切忌夺路乱逃在车上不可迅速下车室外空旷地带避开高大建筑物题组训练7读2008年5月16日上午10时位于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天池乡的绵远河(312858N,1040902E)的滑坡阻断河道影像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影像图像的获得,充分利用了_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有何特点?(2)图中滑坡带来的危害是_;对救灾工作的影响是_。(3)你知道遥感技术可以

25、监测哪些自然灾害吗?(至少列举5种以上)答案(1)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特点。(2)摧毁房屋,加剧人员伤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诱发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阻碍交通,增加救援难度,延长救援时间(3)台风、寒潮、暴雨、雪灾、洪涝、沙尘暴、海冰、森林火灾、赤潮、蝗灾、泥石流、海啸等。解析第(1)题,遥感是获取地表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从探测范围、获取信息量的多少与速度等方面与传统监测手段比较。第(2)题,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说明滑坡的危害。滑坡会阻碍交通,增加救援难度,延长救援时间。第(3)题,结合自然灾害特点及遥感的应用领域举例。

26、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

27、、泥石流的外因。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

2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和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小,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3(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

29、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解析第(1)题,鄱阳湖对长江有调蓄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湖水水位上涨,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段是6月9月,正值雨季。第(2)题,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技术措施提高预警;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涝作物等。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