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教学课件_第1页
手厥阴心包经教学课件_第2页
手厥阴心包经教学课件_第3页
手厥阴心包经教学课件_第4页
手厥阴心包经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手厥阴心包经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 Jueyin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 Jueyin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 Jueyin【原文】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 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 ,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注释:(1)心包络:脉经、甲乙、铜人无此三字;太素、发挥无“络”字。按脉经所举各经脉名均略去脏腑。杨上善注:“心神

2、为五脏六腑之主,故曰心主厥阴之脉。心外,有脂包裹其心,名曰心包。脉起胸中,入此包中,名手厥阴,故心有两经也。心中起者,名手少阴;属于心包,名手厥阴。有脉别行,无别脉形。” (2)心包:下原有“络”字,甲乙同;脉经、太素、素问藏气法时论等王冰注、千金、铜人、圣济、发挥引文均无,因据删。“心包”,原意指心外之包膜;“心包络”意指与心包相通的络脉。后来注家多以“心包络”为专名。 (3)历:经历之意。 (4)下腋三寸:距腋下三寸,与乳头相平处。 (5)腋下:原漏“下”字,甲乙、脉经同;此据太素、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注、铜人等补。 (6)下臂:意指下行于前臂。 (7)两筋: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3、(8)掌中:劳宫穴所在,当第三掌骨桡侧。 (9)中指:中指的桡侧。灵枢邪客:“心主之脉,出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内间、内廉,均指其内(桡)侧而言。 (10)小指次指:无名指,即第四指。 【语译】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分布简

4、图】 胸中属心包膈络三焦 胁腋下臑内肘中两筋掌中中指(中冲) 无名指(关冲)【经脉循行】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循行小结】 (1)本经穴名9个,左右对称18穴。 (2)本经有1条主干,2条支脉。 (3)本经经气多血少气,旺于戌时,相当于北京时间19-21时。 (4)走向交接:本经由足少阴肾经交来,从胸走手,行于上肢内侧中间,经气循完后,于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5)体内相关的组织脏器:本经属心包络三焦。 (6)体表循行通路:起于乳头外1寸的天池穴上行腋窝下循上肢内侧中间入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主要病候】 1、脏腑病候:心痛,胸闷,心悸,心烦,颠狂等。 2、经脉病候

5、: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腧穴概述 1、本经一侧9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要求掌握的穴位7个(天池、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余穴了解。腧穴概述 2、本经特定穴腧穴名称特定穴属性曲泽合穴郄门郄穴间使经穴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大陵输穴、原穴劳宫荥穴中冲井穴腧穴概述 3、本经腧穴主治要点(1)心胸病:心痛,胸闷,心悸,心烦。(2)神志病:颠狂,癔病等症。(3)经脉病症: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4)其他:胃病。腧穴分析 (1)胸部1穴穴位定位和取法天池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

6、旁开5寸。天池 PC1【释名】天,指高处;池,指水池。乳峰似山巅,有乳涌出,穴当乳旁,故名。【功效】宽胸理气,清肺止咳。【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天池 PC1【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现多用于心绞痛,腋窝淋巴腺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等。 【操作】斜刺或平刺.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其内为心、肺,不宜深刺。 天池 PC1【分析】 穴在胸廓,胸廓为清虚境界。又本穴与天溪、乳中相平,承足少阴内行络心之气,转注而来,穴近乳房。乳房为储藏乳汁之所,故喻之为“池”。以其在胸、故名“天池”。天池亦含清凉解热之意,

7、治胸满热郁之症。如腋下肿,上气、寒热、目慌慌、臂痛、痎虐等症。 天池 PC1【常用配伍】 配乳中,有活血散结的作用,主治乳痈。 配内关,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心绞痛。 配委阳、极泉,有散结消肿的作用,主治腋窝淋巴腺炎。腧穴分析 (2)上臂1穴穴位定位和取法天泉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2腧穴分析 (3)前臂5穴: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位定位和取法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郄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间使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8、大陵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曲泽 PC3【类属】手厥阴所入为“合”。【释名】穴属合水,正当肘内,微曲其肘始得其穴,经气至此如水进沼泽,故名。【功效】清热宁心(水能克火),理气降逆(“合主逆气而泄”)。 【定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曲泽 PC3【主治】 心、胃疾病(多实证):心痛、心悸、心烦,风湿性心脏病; 胃痛、呕吐,霍乱,急性胃肠炎; 急性热病,神志病(放血); 循行所过病变:肘臂挛痛,臂神经痛。【操作】直刺0.8-1.2寸或三棱针刺破浅表静脉放血。可灸。 曲泽 PC3【分析】 穴在曲肘横纹正中凹陷处。因平于曲池及尺泽,故名“曲泽”。 治时疫、热症、呕逆、风疹

9、、臂手振颤诸症。凡治急症,多取放血。 观本经数穴,由天池而天泉,天泉而曲泽。以有形之水,喻无形之气。譬水得流通而解瘀热也。 曲泽 PC3【注意事项】 针刺须避开肱动、静脉,以防刺破血管; 不宜疤痕灸。【常用配伍】 配大陵,有清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悸。 配内关、中脘,有调理肠胃的作用,主治呕吐,胃痛。 配委中、曲池,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中暑。 曲泽 PC3【研究进展】 冠心病 用艾温和灸治疗3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获得即时疗效。并于灸前、施灸15分钟和停灸后5分钟分别进行有关指标的测定,施灸局部穴区均为温热舒服感,患者胸闷减轻,心前区舒适。心功能等参数均改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一定疗效。 手

10、足搐搦症 以疼痛性,痉挛性肌肉收缩为特征,常伴有麻木感觉异常的手足搐搦症患者,针刺后均取得满意疗效。 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作用 针刺动物(家兔)的曲泽、膈俞,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损伤发展的作用,有抑制家兔心电图ST段升高效应。并在起针后,ST段电位值有自然下降的趋势,曲泽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的意义。间使 PC5【类属】手厥阴所行为“经”。【释名】间,指间隙;使,指信使。此穴在两筋之间,有传递经气的作用,故名。【功效】清热宁心(“经主喘咳寒热”),疏经和胃。 【定位】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间使 PC5【主治】 心、胸、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急

11、性胃肠炎; 疟疾(配大椎、后溪); 神志病; 循经所过:腋肿,肘挛。【操作】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1.5-2寸(治疗躯干病),可灸。 间使 PC5【分析】 间,夹隙中也,又间隔也;使,使令,又治事也。内经:“心包为臣使之官”,与膻中之称“臣使”小异。张隐菴谓:“心主血,心包主脉,君相之相合。间使者,君相兼行之使道也。”因名“间使”。治心胸如饥、呕沫、少气、中风,气塞、霍乱,干呕、心痛、多惊、久虐、客忤、昏危不语,猝死等症。金鉴谓“如鬼神使其间。” 间使 PC5【常用配伍】 配心俞,有益心气,宁神志的作用,主治心悸。 配大杼,有宣阳解表,驱邪截疟的作用,主治疟疾。 配三阴交,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12、,主治月经不调,经闭。间使 PC5【研究进展】 有报道间使穴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 如对冠心病的治疗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电图,使左心室舒张期终末压降低。另有实验证明,电针间使和内关,可使冠脉流量和心肌血氧供应量增加,使冠脉阻力、心肌氧提取率降低,最大冠状动脉血氧含量差减少,心肌氧耗量降低,从而改善、调整心肌对氧的供求失衡,有利于濒危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的减轻,使心肌坏死区减少。 实验表明,针刺间使穴可使冠脉流量和心肌血氧供应量增加,使冠脉阻力、心肌氧提取率降低,最大冠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减少,心肌氧耗量降低,从而改善和调整心肌对氧的供求平衡,有利于濒危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的减轻,使心肌坏

13、死区减少。与内关相比,具有相同的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作用。 内关 PC6【类属】本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释名】内关者,内格也。阴气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致阴气逆行上犯,而为胸中各病,本穴可以治之,故名。【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 PC6【主治】 心神血脉病(心主血脉,三焦主一身之气):心律失常、高/低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神志病:失眠; 脾胃病(心胸应内关,“阴维为病苦心痛”)胸胁支满,胃脘疼痛,呕吐,呃逆。胃炎,胃痉挛,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 循经所过:肘臂挛痛,正中神经融或麻痹,

14、偏瘫。【操作】直刺0.5-1寸或深刺透外关,或向上斜刺1-2寸治疗躯干病。可灸,不宜疤痕灸。 内关 PC6【分析】 灵枢终始篇云:“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按症之内关者,即内格也。即溢阴上犯症也。盖以阴气闭塞于内,不与外阳协调,致阴气逆行上犯,而为胸中各病,本穴可以治之,故名之为“内关”。犹内藏之关隘也。 本穴为手厥阴之络穴,与手少阳之脉相沟通,且近于候脉之“关”位,“关脉”命名定位之义,其或取意于此也。 本穴为治胸胁郁闷之主穴,以治胸腹胁肋诸般胀痛。如痰火积块,面热目昏诸症。均可取之。 内关 PC6【常用配伍】 配太渊,有益心安神,理气复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

15、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三阴交、合谷,有益气行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主治心气不足之心绞痛。 配神门,有镇静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 配公孙,为八脉交会穴,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内关 PC6【研究进展】 对心脏功能有明显调整作用,可减慢或加快心率,可使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不齐完全消失;改善缺血性心电图:使ST段上移至正常或相应导联的T波由倒置或低平转为直立化; 针刺可使高血脂病人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作用机理可能在于调整内分泌系统和多种酶功能,亦可影响肝及肠道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吸收和排泄; 针刺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对肠运动有调整作用,有利于直肠功能

16、正常化; 对幽门的不同状态可产生开放或关闭的双相反应; 对呼吸衰竭病人,针刺内关、太冲可改善呼吸频率、节律和各种呼吸异常; 针刺内关、足三里,可使吞噬指数明显增高(1-2倍);针刺内关、合谷,可使正常人血清中球蛋白含量上升。大陵 PC7【类属】手厥阴经所注为“输”,原穴。【释名】大,指高,穴在掌根两骨结合点的棱下,故名。【功效】清心安神,宽胸和胃。 【定位】腕横纹中点,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大陵 PC7【主治】 心胸胃病:心痛,惊悸,心悸,胃痛,呕吐,口臭; 神志病:癫狂,痫症烦躁,失眠; 循经所过病:胸闷,胁痛。 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17、。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后斜刺透外关,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不宜疤痕灸。 大陵 PC7【分析】 大阜曰陵,古代帝王葬处曰陵。尊称其死曰寝息,谀其墓日寝宫,谀其葬仪曰奉安。总之,即长眠安息也。刺此穴可使人寐。穴在掌根阜起处,亦陵丘之象也,故名“大陵”。本穴治喘咳呕血、心悬如饥和心胁痛等症。主治功能为催眠。 大陵 PC7【常用配伍】 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 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 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大陵 PC7【研究进展】 改善左心功能,但作用弱于内关; 用心冲击图、心电向量示

18、波器和X线示波摄影术,观察针刺神门、大陵等斜对心脏病患者心脏活动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心冲击图的收缩波增强。X线示波摄影显示,针刺前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减低变形、收缩性弯曲变斜和舒张期隆起减弱等,而针刺后左心峰增大,收缩性偏斜减弱,舒张期隆起也加大,说明针后引起心肌收缩加强,心脏功能改善。 针刺对部分癫痫大发作者的脑电图趋向正常化。腧穴分析 (4)手部2穴:以第2、第3掌骨和中指尖为标志。穴位定位和取法劳宫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中冲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劳宫 PC8【类属】手厥阴经所溜为“荥”。【释名】手掌为操劳的要所,穴在掌心,故名。【功效】清心安神,泻热止痒(“荥主身

19、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定位】二、三掌骨之间,握拳时中指尖所点处。 劳宫 PC8【主治】 心胸、神志病:心绞痛、动脉硬化、胃炎,癫狂,小儿惊厥; 实热证、急证:口疮、口臭(口腔炎),溺赤、便血; 循经所过。【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劳宫 PC8【分析】 劳,操作也;宫、中室也。手任劳作,穴在掌心,因名“劳宫”。 本穴治喉咽及心脏胃肠诸病。凡外症之关于内因者,亦可取之。 本穴治胸胁满痛、不可转侧、大小便血、吐衄呕逆、口臭、烂龈、中风、悲笑、黄疸、热病、汗不出等症。劳宫 PC8【常用配伍】 配曲泽、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鹅掌风。 配太冲、内庭,有清心疏肝和胃的作用,主治

20、口疮,口臭。 配人中、涌泉,有开窍泄热,清心安神的作用,主治中暑及中风昏迷。 中冲 PC9【类属】手厥阴经所出为“井”。【释名】手经井穴皆位于指侧,唯本经井穴位于中指尖端正中,故名。【功效】开窍泻热。【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中冲 PC9【主治】 热病,昏迷,中暑,舌强肿痛,惊厥,掌中热。 心神病:心痛,心烦,昏厥。 点按(拇指指甲掐)治疗腹痛及晕针,轻者一侧,重者双侧。【操作】直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孕妇慎刺,不宜疤痕灸。 中冲 PC9【分析】 本经之气,中道而行,直达手中指之端。故名“中冲”。其所治症为身热、烦渴、舌强、耳鸣,总为泻热也。 本穴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

21、、热血攻心、掌热、心烦闷、舌肿痛、痰涎壅盛、牙关紧闭、暴仆等症,均以放血为佳。 中冲 PC9【常用配伍】 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 配人中、廉泉,有清心开窍的作用,主治舌强肿痛。 配少商、合谷,有开窍苏厥,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本经小结 (1)取穴要点 取穴注重骨度分寸及乳中、肌中、筋边、筋间、本节后,中指端等解剖标志。 乳房:胸侧乳头外开1寸取天池穴。 肌中: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取天泉穴。 筋边:肘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肘横纹上取曲池穴。 筋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郄门、间使、内关、大陵穴等。 本节:掌指关节,在第3掌指关节后方桡侧取劳宫穴。 中指端: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中冲穴。本经小结 (2)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均有宽胸理气、清心宁神的功能,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