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分析课件_第1页
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分析课件_第2页
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分析课件_第3页
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分析课件_第4页
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解分析结构分解分析静态投入产出表体现的是某一年的经济运行状况,无法反映两个年度间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如何分析两个年度间某一经济指标的变动状况,以及背后造成这种变动的驱动因素呢?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简称SDA)两个时期的总产出变动分解为经济技术系数的变动, 在IO中2SDA的分解形式分解形式:以两因素为例,当其中一个因素变动时30-1时期由于技术变动导致总产出变动效应0-1时期由于最终需求变动导致总产出变动效应F0FSDA的分解形式分解形式:以两因素为例,当其中一个因素变动时4F0F(1)(2)SDA的分解形式分

2、解形式:以两因素为例,当两个因素同时变动时50-1时期由于技术变动导致总产出变动效应0-1时期由于最终需求变动导致总产出变动效应0-1时期由于技术、最终需求同时变动导致总产出变动效应B0F0FB交叉影响(3)SDA的两极分解两极分解法6(4)SDA的两极分解如果是三个因素, 则有几种分解法呢?7Dietzenbacher, Erik and Los, Bart (1998)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Sense and Sensitivity,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10:4, 307 - 324SDA的两极分解如

3、果是三个因素, 则有几种分解法呢?8SDA两因素举例9容易计算出来 X1和X0,以及B1,B0和各项指标目标期和基期相比的变动量,B0B1SDA两因素举例测算方法经济技术变动效应最终需求变动效应交互效应式(1)0.42334.56737.29302.57674.43273.7070式(2)0.40824.69897.53452.59184.30113.4655式(3)0.42334.56737.29302.59184.30113.4655-0.01520.13160.2414式(4)0.41584.63317.41382.58424.36693.586210,SDA两因素举例测算方法经济技术变

4、动贡献率(%)最终需求变动效应贡献率(%)交互效应贡献率(%)式(1)14.1150.7566.385.8949.2533.7式(2)13.6152.2168.586.3947.7931.5式(3)14.1150.7566.386.3947.7931.50-0.511.52.19式(4)14.1151.4867.4086.1448.5232.6011,SDA的因素关系 SDA的分解因素相互间需要相对独立,如果因素间不独立,则难以分清每一种因素变动对一个经济指标的贡献状况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to break down the

5、changes in one variable into the changes in its determinants. These determinants are assumed to be independent.12Dietzenbacher, Erik and Los, Bart (2000)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Sense and Sensitivity,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12:4, 497 - 514SDA的分解方式 加法分解:前述即位加法分解,表现为某一经济变量变动分解为若干变量变动贡

6、献的加和(各部分的贡献率加和100)乘法分解:表现为某一经济变量变动分解为若干变量变动贡献的乘积,比较适用于讨论相对量指标各因素的影响时,例如:单位GDP能耗的变动是受那些因素驱动的13Yan XIA Cuihong YANG Xikang CHEN,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N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FOR 19872005, J Syst Sci Complex (2012) 25: 156166Dietzenbacher, Erik, Olaf de Groot and Los, Bart (2000)

7、 Consumption Growth Accounting, Review of Income & Wealth,2007,53(3)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SDA分析总的能源消耗量GDP可以表示为能源消耗强度此处分离出了五个影响因素:e, L, B, F, h,它们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如何?随着时间怎样变化?有很多种分解方法,通常采用两极法(Dietzenbacher and Los, 1998),然后求得一平均值(算术或几何平均)14L列昂剔夫逆矩阵,B是最终使用结构矩阵,F为最终需求向量;h最终需求领域能源消耗系数矩阵,c是选择对角阵,对应最终需求部分对角线为1,其他0加和向量我国能源消耗强

8、度的SDA分析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率从报告年分解:从基年分解:15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SDA分析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率可分解为:,其中16能源投入系数变化贡献技术系数变化贡献最终使用结构变化贡献最终使用的能耗系数变化贡献最终使用变化贡献能源消耗强度SDA分析结果Factors1987-19921992-19971997-20022002-2005Energy input coefficient0.936 0.643 0.735 0.909 Technology coefficient0.904 1.133 1.071 1.130 Final demand structure1.044 1.139 1.073 1.029 Final demand by category0.97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